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科學總復習水、水的密度、水的壓強、水的浮力(一)地球是一顆“水”的行星,水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氣、巖石和生物等圈層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陽輻射能的作用下,各種水體相互聯系,相互轉換,組成了地球上連續但不規則的水圈。1、海洋水:海水約占地球水總量的96.53%2、陸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體是冰川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僅占地球上淡水總量的0.3%3、水有固、液、氣三種狀態,水的三態變化屬于物理變化4、水與生命: 一個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體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5、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二)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2、水參與地球生命體的活動過程 綠色植物A.光合作用B.承擔輸送養分的任務C.蒸騰調溫3、長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條件下的生命體為適應當地水分供給特點,往往會形成特定的行為特點和生理結構特點。(氣根、葉刺、駱駝)(三)水的電解電極 氣體的量 檢驗方法及現象 結論正極 氣體體積是負極的1/2 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負極 氣體體積是正極極的2倍 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 重難點知識講解(一)水的循環海陸間大循環的5個環節: a蒸發 b水汽輸送 c降水 d地表徑流 e下滲 (地下徑流)海陸間大循環的意義: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氣、巖石和生物發生密切的聯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斷地向陸地供應淡水,使水資源得到再生。滋潤著土地,哺育著生命。(二)水的重要性質顏色 無色,透明 沸點 100℃(注意條件)氣味 無味 凝固點 0℃狀態 通常情況下液體 水的異常現象 反膨脹現象1、密度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該物質的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固有屬性,與物體的形狀、體積、質量無關,即對于同一物質而言,密度值是不變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樣的;) 不同的物質,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 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單位:千克或克),V表示體積(單位:米3或厘米3) 水銀的密度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義是1米3的水銀的質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單位: (1)密度的單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 (2)兩者的關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單位轉化:1毫升=1cm3=1×10-6m3 1噸=1000千克=1×106克 1毫升=1×10-3升 1升=10-3m34、壓力的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 (1)壓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受力的表面垂直 (2)壓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3)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一般在科學上用壓強來表示; (4)壓強的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5)壓強的計算公式: (6)壓強的單位:帕(1帕=1牛/米2,常用的壓強單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對折的報紙對桌面的壓強約為1帕)重難點知識講解1、密度的測量 (1)測量原理:ρ=m/v (2)測量步驟:①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測量物體的體積;③計算2、密度知識的應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兩個量,即可求得第三個量。 (2)可用于鑒別物質的種類。3、增大和減少壓強的方法: (1)增大壓強的方法:A、壓力不變時,減小受力面積;B、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壓力。 (2)減小壓強的方法:A、壓力不變時,增大受力面積;B、受力面積不變時,減少壓力。4、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液體內部都存在壓強; (2)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個方向上的壓強大小相等; (4)不同液體深度相同處,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式p=ρgh)1、液體(氣體)對浸入其內的物體都會產生向上的浮力。2、方向:豎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v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有關; (2)浮力與液體的深度、物體的密度,形狀無關; (3)對于完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而言,浮力還與液體的密度,物體的體積有關; (4)計算時,單位要統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的浮沉取決于:物體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懸浮 此時V排=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時V排注意: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穩定狀態,是動態過程,上浮的物體最終會浮出液面,而處于漂浮狀態;下沉的物體最終則會沉到液底處于靜止狀態。 ②漂浮和懸浮時,物體都是受到兩個力而處于平衡狀態,F浮=G (沉到水底時:F浮+F支持力=G )2、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 ①當ρ液> ρ物時,上浮(最終漂浮) ②當ρ液< ρ物時,下沉 ③當ρ液=ρ物時,懸浮3、浮沉條件的應用(1)輪船 ① 因為漂浮時,F浮=G,所以同一艘輪船從海行駛到江河或從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變 ②根據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輪船從海行駛到江河,因為F浮不變,ρ排減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潛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過對水艙的排水和充水而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的。(3)密度計:因為F浮=ρ排g v排,液體密度不同,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液面所對應的位置也就不同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 物質在水中的溶解(一)溶液1、溶質:象蔗糖、食鹽、高錳酸鉀等被溶解的物質稱為溶質2、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如水、酒精等,水是較好的溶劑,許多物質能溶在其中)3、溶液:溶質在溶劑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質(碘酒、高錳酸鉀溶液、糖水、鹽水)(二)懸濁液、乳濁液、混合物1、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形成的物質。 有些藥水如“鋇餐”服用時需要搖勻,液體會變得渾濁不透明,就是懸濁液2、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體里形成的物質。 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時間長一些,會出現一層白色油脂。這就是乳濁液。3、混合物:有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生活中很多象糖水一樣的物質,它們有很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溶液、懸濁液、乳濁液都是混合物。物質 懸濁液 乳濁液 溶液是否透明 不透明,渾濁 透明久置是否分層 久置分層 久置不分層特點 不均一、不穩定 均一、穩定 混合物(三)常用的溶劑 水能溶解很多種物質,是最常用的較好的溶劑。常用的溶劑還有酒精、汽油、丙酮等。(1)溶液有均一、穩定(放置一段時間也不會分層)的特點。溶液、懸濁液和乳濁液本質區別是在水里顆粒的大小不同。(2)色拉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說明同一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重難點知識講解 在一定的條件(一定量的溶劑中,一定量的水中)下,溶質不可以無限地溶解在溶劑里。(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在不斷加入硫酸銅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銅的不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可以轉變成飽和溶液嗎 ――增加溶質,蒸發溶劑,降低溫度(一般情況下) 飽和溶液也可以轉變成不飽和溶液,可以增加溶劑水,或升高溫度(一般情況下)3、濃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較多溶質的叫做濃溶液;有的溶有較少溶質,稱為稀溶液。(二)溶解度1、用溶解度來表示物質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 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注意點: (1)理解這個概念,抓住四個詞:一定的溫度,100克溶劑(一般為水)、達到飽和、溶質的質量(單位為克)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能力越強。 關于溶解度的計算:若設溶解度為R,飽和溶液量為A,溶劑量為B,溶質量為C(均以克為單位),三種類型是: (l)已知B、C求R (2)已知R、A求B或C (3)已知R、C求 B2、物質的溶解性等級:20℃時的溶解度 大于10克 1-10克 0.01-1克 小于0.01克溶解性等級 易溶 可溶 微溶 難溶說明: 所謂的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時相對的。自然界沒有絕對不溶。習慣上稱作“不溶”的物質,只是溶解度很小,一般忽略不計而已。 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溶質和溶劑的性質(內因) 溫度(外因)(三)溶解度曲線:以溫度為橫坐標,溶解度為縱坐標形象地看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 (1)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不同溶解度的數值; (2)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數值; (3)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的大小; (4)比較某一溫度下各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等。說明: 不同的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是不同的(1)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響很大,如硝酸銨,硝酸鉀,硝酸鈉等,表現為曲線陡 ②影響不大,如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銨,表現為曲線平緩(2)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氫氧化鈣溶解度曲線上的各點的意義。 在“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中,橫坐標是60,縱坐標是110的點表示什么含義。 (l)代表60℃時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g,(2)代表60℃時,100g水里,達到飽和時可溶解硝酸鉀110g。(四)溶質的質量分數1、溶質的質量分數是一種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即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質的量。 公式: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 =溶質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常用小數或百分數表示)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溶劑、溶液的關系:溶質的質量 不變 不變 增加 減少溶劑的質量 減少 增加 不變 不變溶液的質量 減少 增加 增加 減少溶質的質量分數 變大 變小 變大 變小(1) 計算有四種類型: ①已知溶質的合溶劑的質量,求溶質的質量分數 ②計算配制一定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溶液所需溶質合溶劑的質量 ③溶解度與此溫度下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④溶液稀釋或濃縮合配制的計算(2)溶液通常是用量筒量取體積來計算的,要注意溶液體積與質量之間的換算,即密度的應用。(3)對于溶液的稀釋或蒸發濃縮的計算,要抓住溶液的稀釋或蒸發濃縮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即濃溶液的質量×濃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稀溶液的質量×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4)體積分數的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2、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步驟: ①計算(溶劑和溶質的質量或體積) ②稱量(稱取或量取)③溶解(后裝瓶,并貼上標簽)物質在水中的結晶 水的利用和保護水的浮力(一)晶體和非晶體的主要區別 (1)晶體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2)晶體有規則的幾何外形,不同的晶體具有不同的形狀。非晶體沒有規則的幾何外形。各種物質的晶體,如硫酸銅晶體、云母晶體、食鹽晶體。幾種非晶體物質,如硫磺粉、紅磷、蔗糖等。晶體都具有規則的幾何形狀;不同的晶體具有不同的形狀。(一)晶體的形成1、獲得晶體的兩種方法:可以通過蒸發溶劑使溶液變濃,再繼續蒸發溶劑而獲得晶體;也可以通過冷卻熱飽和溶液來獲得晶體。 (1)為什么蒸發溶劑能析出晶體?――因為溶劑中溶有溶質 (2)為什么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可得到晶體?――因為溶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 (3)這兩種方法是不是適合所有物質晶體的獲得?――前一種方法適合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后一種方法適合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很大的物質 純凈物:有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 粗鹽――含有多種雜質的食鹽2、事實上,在生活生產中人們通常是將兩種方法綜合起來使用,也就是先通過加熱使溶液濃縮(減少溶劑),再將溶液冷卻(降低溫度),使溶液中的物質結晶析出。 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明顯的可以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為主,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明顯的要用蒸發溶劑的方法來提取。(二)結晶水合物 無水硫酸銅粉末 是白色的 硫酸銅晶體 是藍色的 硫酸銅溶液 也是藍色的 關于溶解和析出的平衡由于分子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從宏觀角度看,把硫酸銅晶體放入飽和的硫酸銅溶液中不會繼續溶解,但是從微觀角度看,一塊硫酸銅晶體上可能左邊有一部分在溶解的同時,另一部分在析出,溶解和析出的質量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說溶解和析出平衡,質量不變,形狀發生變化。大氣層 天氣和氣溫 大氣的壓強重難點講解1、大氣垂直分層層序 高度 溫度分布特點外層 500千米以上(地球大氣與宇宙間的過渡層) 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暖層 85~500千米中間層 55~85千米 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層 12~55千米 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對流層 0~12千米 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氣溫的測定。一般把溫度計放在一個漆成白色的百葉箱里。百葉箱是安置測溫儀器的防護設備,作用是防止太陽對儀器的直接輻射和地面對儀器反射輻射;保護儀器免受降水和強風的影響,又能使儀器的感應部分有適當的通風,真實地感應外界空氣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一般安裝在離地面1.5米高度的地方,因為這個高度氣溫變化比較穩定,同時這個高度又是人類一般活動的范圍,它可以真實地反映空氣的溫度。4、托里拆利實驗測出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其原理是如下圖所示,玻璃管內的水銀柱已保持靜止。由于管內原來裝滿水銀后再下降,因此水銀柱上方到管頂為真空,這也叫托里拆利真空。然后我們在水銀槽液面處任取一點B,在試管內等高處取一點A。由液體壓強知識可知,由于A、B兩點位于同一水銀內的同一深度,因此,水銀內A、B兩處所受壓強應該相等,即PA=PB。B點在水銀槽液面上,因而B點所受壓強就是大氣壓強P0,即PB=P0。由于托里拆利真空的存在,因而A點所受壓強就是A點上方水銀柱產生的壓強,PA=ρ水銀gh。從而可得P0=ρ水銀gh,所以通過托里拆利實驗測出管內水銀柱的高度就可得到當時大氣壓強的值。大氣壓的大小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大氣壓大小跟大氣的密度直接相關,因為隨著高度的增加,空氣越稀薄,大氣的密度越小,所以大氣壓越小。一般認為以海平面附近的大氣壓值為標準大氣壓,數值為1.01×105帕,或相當于760毫米汞柱。一周知識概述重難點講解 1、大氣壓的特點:大氣壓的數值通常是不斷變化的,會隨海拔高度、時間、天氣等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1)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2)同一高度的不同區域,大氣壓的數值也不一定相同。在相同高度上,氣壓高的區域叫做高壓區,氣壓低的區域叫低壓區; (3)同一地點的不同時間,大氣壓也會不同。冬天一般比夏天氣壓要高;早晨比中午要高,晴天一般高壓,陰雨天一般低壓。 2、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低壓區多陰雨天,高壓區多晴朗天氣。由于空氣的上升,使地表面的氣壓下降,形成低氣壓;而上升的空氣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氣,由于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下降,水汽逐漸凝結,在高空形成云,云積聚后可能形成降水。反之,如果大氣下沉,地表面氣壓加大形成高氣壓,由于高空氣體下沉遇熱不會出現水汽的凝結,也就不會出現結云,故是晴燥天。具體原理如圖: 3、液體的沸點與氣壓的大小有關,當氣壓增大時,液體的沸點會升高;當氣壓減小時,液體的沸點會降低。 (1)在高山上,普通的鍋很難將飯燒熟。因為大氣壓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氣壓減小水的沸點降低。 (2)壓力鍋燒煮食物,可提高燒煮的速度,節省燃料。因為壓力鍋有良好的密閉性,可使鍋內獲得較大的氣壓,液體的沸點也升高了,一般能達到2×105帕,水的沸點接近120℃,所以壓力鍋煮東西容易熟。 4、吸塵器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一種清潔工具。其內部結構及各個器件吸塵器中的作用見下表:器件 作用地面刷 起塵風機 使地面刷前端的空氣能進入吸塵器,達到吸塵效果濾塵器(袋) 濾塵 在吸塵器的工作過程中,大氣壓的作用表現在哪里?其實吸塵器靠電動機高速驅動風機葉輪旋轉,使空氣高速排出,而風機前端吸塵部分的空氣不斷地補充風機中的空氣,致使吸塵器內部產生瞬時真空和外界大氣壓形成負壓差。在此壓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塵的空氣,經濾塵器過濾,排出清凈的空氣,負壓差越大風量越大,則吸塵能力也越大。 5、天氣預報圖上,用一短線段表示風桿,風桿上的橫道叫做風尾。風桿上畫有風尾的一方即指示風向,風尾標在風桿的左側。風級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風尾,表示風速為4米/秒,即風力為2級;二道風尾表示風力為4級;三道風尾,表示為6級;半道風尾,表示風速為一級。例如:為北風4級,為東風3級。一個風旗,表示風力為8級,例如:為北風8級。 6、用干濕球濕度計測量空氣相對濕度的方法:先讀出干球溫度計刻度,再讀出濕球溫度計刻度,然后計算它們的溫度差。最后通過查相對濕度表,得出相對濕度。 7、水汽凝結的條件有:(1)當空氣的相對濕度達到100%時;(2)如果氣溫降到一定程度;空氣容納水汽的能力也會隨之降低,空氣中的水氣會附著在微小的灰塵顆粒上形成細小的水氣,就發生了水汽凝結。(3)空氣中有微小的塵粒。 降水的形成條件:空氣的上升運動(冷卻降溫)——必要條件;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基本條件。 空氣中凝結的水珠和冰晶很小,形成云以后漂浮在空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隨著溫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漸增大,最終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見的降水是降雨。重難點講解1、天氣預報用語的含義:①“陰”指天空的總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總云量在5/10到7/10,5/10到3/10為少云,3/10以下為晴。②12小時內降水小于5毫米為小雨,5~15毫米為中雨,大于15毫米為大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③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常見天氣符號如下表:2、鋒是影響天氣的重要天氣系統。冷暖空氣的交界面叫鋒面。分為冷鋒和暖鋒兩種。鋒面類型 示意圖 表示符號 形成原因 天氣過程過境時 過境后冷鋒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 云層增厚、下雨、刮風、降溫等天氣現象。 受冷氣團控制,氣溫和濕度降低,氣壓上升,天氣好轉暖鋒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云層增厚,出現連續性降水天氣 受暖氣團控制,氣溫和濕度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3、我們把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在升高1℃時所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單位是焦/(千克·℃),符號為J/(kg·℃)。水的比熱為4.2×103焦/(千克·℃)。從比熱表可知:①水的比熱最大,所以水可以作為冷卻劑和保溫劑;②不同物質的比熱是不同的。所以比熱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升高的溫度、吸收熱量的多少無關。③不同狀態的同一種物質的比熱不同,說明比熱與物質狀態有關。4、由于海洋比熱較大,沿海地區受海洋的調節,夏季較涼快濕潤,冬季較溫暖,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較小。而遠離海洋的大陸內部或受海洋影響極小的地區,降水少,干燥,氣溫日較差、年較差都很大。5、季風季風 源地 風向 性質冬季風(甲)圖 蒙古、西伯利亞一帶 偏北風 寒冷干燥夏季風(乙)圖 太平洋、印度洋熱帶洋面 偏南風 溫暖濕潤6、我國東部季風氣候與西部干旱氣候的比較 成因 主要特點 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東部季風氣候 受夏季風影響 冬季氣溫低、降水少;夏季氣溫高,降水多,年降水比較豐富。但常常冬季氣溫明顯高于北方,氣溫年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1)降水豐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對農業生產非常有利。(2)我國季風氣候的大陸性強,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使我國洪澇和旱災頻發。(3)冬季的低溫又常形成寒潮、凍害、暴雪等惡劣天氣西部干旱氣候 深居內陸,不受或很少受到夏季風的影響 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節變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 氣溫較差大,光照時間長,對農業生產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產7、臺風環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和神奇的激素、神經調節和動物的行為植物的感應性現象 向日葵向太陽是對光照作出的反應,莖的背地生長是對地球引力以及光照的反應,捕蠅草捕獵物是對獵物重力的反應。植物也能對環境中的各種不同的刺激作出反應,只是大多數植物沒有動物那么明顯。 (1)向光性:莖朝向光的一面生長。 (2)向地性:根都朝下生長,莖尖的負向地性。(3)向水性:根朝向水量多的一面生長。生長素與植物的向光性發現: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過程中發現。 1880年達爾文向光性實驗 ⑴胚芽在受到單側光照射時,彎向光源生長。 ⑵切去胚芽尖端,胚芽不生長,也不彎曲。 ⑶胚芽用一個錫箔小帽套起來,胚芽直立生長。 ⑷胚芽尖端下面一段用錫箔包圍,彎向光源生長。、胰島素與血糖含量 (1)進食后糖類物質會在體內轉變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以提供身體各器官的生長和活動。 (2)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3)血糖含量在體內基本維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正常生理狀態下,血糖濃度相對穩定在70~110mg/毫升左右,過高或過低均為病理狀態的表現。因此,血糖測定是最常用的臨床化驗項目之一。探究原因:人體內血糖濃度調節過程。 當血糖含量上升時,胰島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 ;當血糖含量下降時,胰島素分泌減少,使血糖含量升高;從而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思考】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時,如何設法控制血糖含量的平衡? 胰島素分泌不足會使血糖濃度過高,從尿中排出,即糖尿病,還會造成脂代謝紊亂,引起血脂過高、動脈硬化和心、腦血管的疾病等等。胰島素分泌過少,必須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分泌相對過多,多數只需飲食控制。重難點精講1、對刺激的反應 激素對生物體的調節作用緩慢而持久,而神經系統對生物體的調節快速而短暫,如:動物遇到危害時,會迅速的躲避保護自己;人處于緊急情況時,也能迅速地對環境做出反應。那我們的神經系統對這些反應到底有多快呢?每個人的反應速度都一樣嗎? (1)不同的人對刺激反應的快慢都是不一樣的。 (2)在對具體的刺激作出反應時,需要有許多器官的參與。例如:眼、鼻、耳、皮膚、神經、腦、脊髓和運動器官。 (3)對刺激的反應過程是個接受信息->傳導信息->處理信息->傳導信息->作出反應的連續過程。2、信息的接受和傳導 (1)眼的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2)鼻的黏膜上有嗅覺細胞能接受氣味的刺激 (3)口的味蕾中有味覺細胞能接受化學物質刺激 (4)更多如聽覺,觸覺……神經元的結構 (1)神經元的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突起分為樹突和軸突。每個神經元只有一個軸突,可以把興奮從胞體傳送到另一個神經元或其他組織。 (2)神經元的功能,包括信息的接受和傳導的方向。 (3)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思考:環境中溫度變化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 通過人體皮膚細胞中的冷敏小體和熱敏小體中的神經元接受。3、信息的處理 生物在接受了環境變化的信息后,還需要能迅速處理信息、作出決定,并根據決定快速行動。(1)人的神經系統 人的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 總結:①神經系統:傳導并處理信息的系統。 ②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承擔著處理信息的重任。 ③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承擔著傳導信息的功能。 ④腦神經:12對,來自腦部,主要支配頭部和頸部的各個器官的感受和運動。 ⑤脊神經:31對,來自脊椎,主要支配身體的頸部、四肢及內臟的感覺和運動。(2)腦——是神經系統中最高級部分 ①人的腦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 大腦:分別具有管理人體不同部位的功能。 小腦: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性,協調肌肉的活動,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體平衡。 腦干:主要控制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運動,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無須任何意識的干擾就能保持著生命活動功能的正常運行。 ②大腦分左右兩半球,表面是灰質,稱大腦皮層,具有許多溝、裂和回,擴大了大腦皮層的面積。 ③腦的各部分都有其各自的功能,而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大腦皮層中有許多功能區,控制著人體的不同功能。(3)脊髓 ①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分,具有傳導和反射功能。 ②大腦對脊髓活動的控制:脊髓中有許多神經中樞,可以獨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動,但是,脊髓里的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大腦控制。(4)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 應答性反應:碰到高溫物體,手迅速縮回,是對高溫刺激的應答性反應。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的過程叫做反射。 思考:刺激只能來自外部嗎? ——刺激可以來自外界的,如敵害、食物等,也可以是來自體內的,如內臟器官發生病變引起疼痛性反射等。 反射弧:象完成縮手反射活動那樣的神經結構,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 反射活動都要通過反射弧才能實現,所以說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狐。 縮手反射是自動應答的,不需要經過大腦,這樣縮短了反應的時間。膝跳反射: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感受器(股四頭肌)——傳入神經——神經中樞(脊髓)——傳出神經——效應器(股四頭肌)思考:成人排尿的過程? 人的膀胱(感受器)感覺到尿意后,通過傳入神經傳到大腦,大腦開始處理信息,是不是有地方可以尿尿,如果有,就通過傳出神經,通知泌尿系統開始尿尿,不然就告訴膀胱再堅持。4、動物的行為 各種動物不但體形、體色不同,結構、功能各異,它們的行為表現也各有特點。每一種動物都有獨特的生活習性,生活習性是由特定的動作和姿態來表現的,這就是動物的行為。 動物的行為是通過一系列神經系統的發射活動和激素分泌活動共同協調后完成的。(1)先天性行為 生來就有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 吮吸、求偶、交配、鳥類遷徙等。人的行為更加的復雜,除了對基本刺激做出的反應外,還有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學習,并且能以語言文字代替刺激,做出反應。例如聽到美味食品的文字的時候,會分泌唾液。5、恒定的體溫 地球上的氣溫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類的足跡幾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環境中,人是怎樣來控制自己的體溫的呢 鳥類、哺乳類,尤其是人類,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都具有保持體溫相對穩定的能力。 通常說的體溫指的是人體內部的溫度,體溫實際上是一種簡化了的說法。由于人體的內部溫度不易測試,所以臨床上常用腋窩溫度、口腔溫度、直腸溫度來代表體溫。同一個人不同部位測得的體溫有所不同。腋窩溫度 口腔溫度 直腸溫度36.7 ℃ 37.2 ℃ 37.4 ℃總結: ①正常人的體溫并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一個溫度范圍,一般不超過一度。 ②不同年齡的人體溫有差異,一般年輕者體溫高于年老者。 ③性別不同體溫也會有個體差異,一般女子的體溫比男子略高。 ④體溫會因活動量、精神狀態、環境溫度的改變而改變。思考:維持恒定的體溫有什么好處呢? 體溫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動進行的必要條件。恒溫動物能擺脫環境的限制,無論天氣如何,只要體溫恒定就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活動。既有利于動物在較惡劣的環境中生存,擴大了活動的范圍。6、產熱和散熱的平衡 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保持穩定的溫度,是因為體內的產熱散熱到達了平衡。 產熱量/% 安靜 勞動或運動時腦內臟肌肉與皮膚其他 16561810 18901 產熱的主要器官是內臟、肌肉和皮膚。安靜狀態下以內臟產熱為主;運動時以肌肉和皮膚產熱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熱量成倍增加。 散熱的方式主要有皮膚直接散熱和汗液蒸發散熱兩種。人體有90%以上的熱量是通過皮膚直接散發出取得,皮膚直接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表面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溫度差,當外界溫度下降時,皮膚內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皮膚溫度下降,散熱量隨之減少;相反,當外界溫度上升時,則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皮膚溫度上升,散熱也隨之增加。但在炎熱的夏天,主要的散熱方式是汗液蒸發散熱,此時皮膚的直接散熱已遠遠不能達到滿足。電流的測量(一)電路1、電路的組成:①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用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叫做電路。 說明:一個正確的電路,無論多么復雜,也無論多么簡單,都是由這幾部分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電路都不會處于正常工作的狀態。②各部分元件在電路中的作用 電源的作用:維持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為電路提供電能。電流從電源的正極出發,回到電源的負極。 導線的作用:連接各電路元件的導體,是電流的通道。 用電器的作用:利用電流來工作的設備。在用電器工作時,將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開關的作用:控制電路通、斷。 從能量的角度看,在電路中,電源的作用是提供持續電能的; 用電器的作用是消耗電能;導線的作用是輸送電能;開關的作用是控制電能有無的。2、電路的通路、開路和短路 做圖示的實驗,合上開關,小燈泡發光。這種處處連通的電路叫通路,也叫閉合電路。 斷開開關,或將電路中的某一部分斷開,小燈泡都不會發光,說明電路中沒有電流。這種因某一處斷開而使電路中沒有電流的電路叫開路。 將小燈泡取下,即用導線直接把電源的正、負極連接起來,過一會兒手摸導線會感覺到導線發熱。這種電路中沒有用電器,直接用導線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路叫短路。 短路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把電源燒壞,是不允許的。必須防止電源短路。 通路、開路、短路三種狀態下電流的大小比較:電路狀態 通路 開路 短路電流大小 電流正常 沒有電流 電流過大 持續電流存在的條件是:除電路中有電源外,電路還必須是通路,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發生短路時,電路中會有很大電流,輕則損壞電源,重則發生事故。(二)電路元件和符號電路圖 電路中各元件的符號在設計、安裝、修理各種實際電路的時候,常常需要畫出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為了簡便,通常不畫實物圖,而用統一規定的符號來代表電路中的各種元件。1、常見電路元件的符號:電池 , 電池組, 開關,電燈,電鈴,電動機,交叉不相連接的導線, 交叉相連接的導線。2、電路圖:用元件符號代替實物表示電路的圖叫電路圖。3、電路的兩種基本連接方法是串聯和并聯。 如果把元件逐個順序連接起來接入電路,這種連接方法叫做串聯,如果把元件的兩端分別連接起來接入電路,這種連接方法叫做并聯。 【介紹】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和干路、支路和分支點4、畫好電路圖應注意的事項 (1)完整地反映電路的組成,即要把電源、用電器、導線和開關都畫在電路之中,不能遺漏某一電路器件。 (2)規范地使用器件符號。 (3)合理地安排器件符號的位置,應盡可能使器件均勻地分布在電路中,畫成的電路圖應清楚美觀。 (4)平直地描繪連接導線,通常用橫平、豎直的線段代表連接導線,轉彎處一般取直角,使電路圖畫得簡潔、工整。 5、識別串、并聯電路的方法 識別串、并聯電路可以從電路中有無支路入手分析:串聯電路沒有其它支路,并聯電路中有幾個支路。也可以從電路的通斷來判別:串聯電路中,斷開任意一個用電器,整個電路就被切斷;而在并聯電路中,斷開任意一條支路,其余支路仍然是通的。6、設計電路的方法 設計電路,就是按照要求確定電路中的各個元件的位置。其方法是:先將開關和用電器對應地連接起來,要能分析出開關是控制哪個用電器的,在電路中起什么作用(是控制干路,還是控制支路);再將開關和所控制的用電器串聯起來,若開關是在干路中,應與電源串聯。然后通過分析,判斷出用電器之間是串聯,還是并聯。在分析的基礎上,正確畫出電路圖。作圖時,電路元件要按照規定的符號畫出來。最后,根據題中要求,按照所作出的電路圖,逐項檢查,看是否合乎要求。(三)電流的形成與方向 電路中的電流形成原因是電荷定向移動。在金屬導體中,是電子發生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流的方向與電子運動的方向相反。 在電路中電流從電源的正極流向電源的負極(四)電流的大小、單位 電流,用字母I表示,它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為A;更小的單位為毫安和微安,符號分別為mA和μA。 換算關系:1A=103mA,1mA=103μA(五)對串、并聯電路中電流關系的理解1、串聯電路各處的電流強度相等:在串聯的電路中,不論電流表連入電路的位置如何,測量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因此,串聯電路各處的電流強度相等。2、并聯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重難點知識講解(一)連接電路1、連接電路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①要按照一定順序連接;②各元件與導線間的連接要牢靠;③連接過程中,開關應處于斷開狀態;④連接電路時,一定要防止用導線把電源直接連接起來。2、識別串聯電路的方法是: (1)從連接方式去識別:在串聯電路中,整個電路只有一條電流的路徑。 (2)從工作特點去識別。因串聯電路只有一條電流路徑,所以流過第一個用電器的電流,要全部流過第二個用電器,若第一個或第二個用電器出現問題,另一個用電器一定受到影響,也停止工作,即在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彼此互相影響。 (3)通過實驗觀察識別。只用一個電鍵就可以控制串聯電路的各個用電器。3、并聯電路的識別方法是: (1)從連接方式去識別:在并聯電路中,用電器是并聯在電路的兩點間的,所以電流的路徑不是一條,而是若干條。 (2)從工作特點去識別:因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路徑是若干條,每條路徑都是一個獨立的工作電路,各用電器彼此互不影響。 (3)通過實驗觀察去識別:電路中的開關不只是一個,其中有一個控制整個電路的所有用電器,其余的開關控制各自支路的用電器。物質的導電性 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一)物質的導電能力不同1、導體: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導體。如金屬、石墨、人體、大地和食鹽的水溶液等。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瓷、塑料、干木頭、油、干燥的空氣都是絕緣體。 純凈水不導電而普通的水卻導電的原因----普通水中溶有大量其它的物質。2、導體和絕緣體不是絕對的,有些絕緣體在條件改變的時候會變成導體。 (燒紅的玻璃能導電)--玻璃在通常情況下是絕緣體,當它燒紅時,玻璃能導電了,使發光二極管發光。 空氣是一種好的絕緣體,然而在夏天打雷閃電時,兩塊云層之間的空氣就成了導體,所以,導體和絕緣體是相對的.3、當導體的表面發生氧化腐蝕時,導體的導電性也會改變,導電能力下降甚至不容易導電。--對策:在某些電路的關鍵部位采取防腐措施。如在人造衛星電路的接觸點表面一般鍍上金。 生活中家庭電路中的導線為什么包裹塑料或橡膠? --為了防止導線腐蝕、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 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是什么?--導電能力的差異4、半導體:導電能力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一類物質叫半導體。 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是硅和鍺;主要應用于電子工業。(二)電阻1、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電阻就越大。2、絕緣體就是電阻非常大,而導電能力非常小的物質。3、電阻的表示:用字母R 單位:歐姆,簡稱歐,符號Ω。比歐大的單位有千歐、兆歐。 換算關系是: 1兆歐=103千歐=106歐重難點知識講解(一)金屬導電的微觀解釋 金屬內部原子核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電子能自由移動,所以金屬能導電。當有外加電壓的時候,自由電子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提問】⑴電流的方向與電子的定向移動方向一致嗎?--相反 ⑵非金屬不導電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中沒有自由移動的電子。 ⑶食鹽溶液也能導電,導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之一:材料 --導體的材料、粗細(橫截面積)都相同時,導體越長,電阻越大。 --導體的材料、長度都相同時,導體越細(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 燈泡的燈絲按圖3接入電路,用酒精燈緩慢地對燈絲加熱觀察加熱前后,演示電流表的示數有什么變化。 --導體被加熱后,它的溫度升高,電流表示數變小,表明導體的電阻變大,這說明導體的電阻還跟溫度有關,對大多數導體來說,溫度越高電阻越大。【小結】導體的電阻由它自身的條件決定,因此,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所以說,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哪些材料的導電性能好? --銀的導電性能最好,因此,在相同長度和橫截面積的情況下,它的電阻最小.其次是銅,再次是鋁.變阻器的使用 電壓的測量(一)生活中的電阻器(電阻)1、電阻的作用: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大小2、電阻的符號:3、改變電阻的大小,可以改變電流的大小。生活中需要使用變阻器。 --實例:通過改變電流來控制電車的行駛速度;調節收音機或電視機的音量大小等;調光臺燈。 改變導體的電阻有哪些方法?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改變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材料(減小導體的長度、增大導體橫截面積,選用電阻率更小的材料制成導體,降低導體的溫度);其中用改變導體的長度來改變導體的電阻簡便可行。(二)滑動變阻器 常用的變阻器是靠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絲的有效長度來改變電阻大小的。如滑動變阻器。常用的變阻器1、原理:利用改變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2、構造:瓷管、線圈是電阻率較大的合金線繞制而成,電阻線表面涂著絕緣漆,所以制成的線圈各匝之間相互絕緣,滑片就是自制教具中的觸頭P,為使滑片P跟電阻線接觸良好,線圈上接觸滑片的地方,絕緣漆被刮去,為了便于接線,將滑片套在金屬棒上,金屬棒兩端安裝有接線柱 3、接法:將變阻器串聯在電路中,要將變阻器的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常見錯誤有兩個:一是將導線接到滑片上;二是將導線接到支架上,要注意糾正.) (1)串聯在電路中。 (2)弄清滑片移動時,變阻器接入電阻線長度怎樣變化,電阻怎樣改變,電路中電流怎樣變化? (3)使用前應將滑片放在變阻器阻值最大位置。 (4)使用前要了解銘牌.銘牌上標有變阻器的最大電阻值和變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三)電壓1、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甲圖中A處的水位高于B處的水位,打開閥門,管中的水從A處通過渦輪向B處流動,水的流動使渦輪轉動。A處的水面下降,B處的水面上升,當A、B兩處水面相平時,水位相同,水停止流動,渦輪不再轉動,幻燈片要顯示上述過程。可見,水位差(水壓)使水管中形成水流。 現在,我們用一臺抽水機不斷地把水從B處抽到A處(如圖3乙所示,將抽水機置入,同時表現出抽水的動態情況)、使A處的水總比B處的水位高,由于水管兩端總保持一定的水位差(水壓),于是水管內就有持續的水流。說明: 電源的正極聚集有大量的正電荷,負極聚集有大量的負電荷,在電源的正、負極之間就產生了電壓。這個電壓使電路中電荷發生定向流動,使正電荷從正極流向負極,或者使負電荷從負極流向正極,于是在電路中產生了電流。--可見,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 在電路中,電源在工作時不斷地使正極聚集正電荷,負極聚集負電荷,保持電路兩端有一定的電壓,使電路中有持續的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2、 電壓用符號U表示 在國際單位制里,電壓的單位是伏特,簡稱伏(V)。此外,常用單位還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介紹它們的換算關系。3 、 要求記住的幾種電壓值: 一節干電池電壓:1.5伏; 家庭電路的電壓:220伏; 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高于36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