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框 感受社會變化【學習目標】感受生活的發展變化,增強關心社會的興趣和責任感。了解社會變化、領略現代文明,正確認識和對待社會發展中的成果與困難。【活動方案】活動一 體驗生活變化、增強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鏡頭聚焦:請把我們的目光投向我國百姓生活的十大變化——(1)收入:“萬元戶”成為歷史名詞;(2)住:從生存到舒適;(3)行:從“自行車”到“汽車”;(4)穿:從“布票”到豐富多樣的時裝;(5)食:從“填飽肚子”到“食不厭精”;(6)醫療:有病從“扛”到積極治療;(7)通信:從“郵票”到“e—mail”;(8)教育:從精英到大眾;(9)職業:從從一而終”到自由轉撟;(10)娛樂:從“聽評書”到時尚休閑,如逛書店、上網、泡茶館、看比賽、聽演唱會、扭秧歌、做美容等。●實話實說:對比過去的生活,體驗現在的幸福,袒露真實的情感:◆過去人們居住土房茅屋,現在◆過去人們用芭扇納涼、火爐取暖,現在◆過去人們只求吃飽穿暖,現在◆古代烽火傳信,現在●暢所欲言:結合自身觀察,請從多角度列舉改革開放以來你家鄉的巨大變化。●水到渠成:從上面材料中老百姓生活的巨變,我們有哪些感受?活動二 了解社會變化,領略現代文明,正確認識和對待社會發展中的成果與困難●讀一讀:閱讀文本P3-6圖片和相關內容●舉一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議一議: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冷靜反思:在看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你認為當前我國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哪些地方仍不能適應和諧社會的要求?試舉三例并選擇其中一例說說其形成的原因及其影響。例1例2例3原因及影響:【檢測反饋】一、單選題1.目前,我國手機用戶已接近3億,平均5人1部。手機已從過去人們身份的象征變為老百姓普通的通訊工具。從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 ( )A.手機通訊功能的無比優越 B.我國高新技術已世界領先C.人們節儉意識的日益淡化 D.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 ( )A.依法治國 B.同等富裕 C.建設小康社會 D.促進社會和諧3.“高樓多了,溝通少了;條件好了,童年少了”,這句流行的話這類現象說明了 ( )A.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B.我國社會進步了,也面臨著新的問題C.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D.我國地區發展不平衡4.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文化生活消費不斷增長,下列屬于此類消費的是 ( )①學業進修 ②旅游觀光 ③超市購物 ④上網瀏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某校思想品德老師組織部分學生到A村就當地新農村建設進行實地考察,下面是他們的所見所聞:【鏡頭一】村委會大樓里正在舉行村民代表大會,村主任向村民代表匯報近期工作,征求村民意見,接受村民監督。【鏡頭二】村建立完善了文化大院,充實完備了文體活動室、圖書室等基礎文化設施,開設了高標準的宣傳欄、閱報欄等。【鏡頭三】無公害大棚蔬菜、漂亮的農家院,房前停放農用汽車、小汽車。【鏡頭四】分析上述四個鏡頭,請你參與完成:1.條分縷析:你認為該校組織本次活動有何意義?2.獨具慧眼:鏡頭一、二、三分別反映三個文明中的哪個文明成果?鏡頭一: 鏡頭二: 鏡頭三:3.見微知著:鏡頭四反映了該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存在什么問題?這種問題的存在有什么影響?參考答案第一框 感受社會變化活動一●實話實說:略●暢所欲言:略●水到渠成:隨著經濟社會的變化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政治生活日益擴大;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等等。活動二●舉一舉:經濟建設:如長江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工程等。政治建設:如:村民自治、建設和諧社會、懲治腐敗等。文化建設:如村村通電視、舉辦中法文化年活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等。●議一議:原因包括:①黨的正確領導;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③堅持改革開放;④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⑤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⑥全國人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冷靜反思:人口問題突出;資源短缺;環境惡化;貧富差距有所拉大等等。原因及影響略。檢測反饋:1.D 2.D 3.B 4.C5.意義:有利于提高我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我們關心社會、親近社會的情感;有利于培養我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鏡頭反映的文明成果是:鏡頭一:政治文明;鏡頭二:精神文明;鏡頭三:物質文明鏡頭四反映的問題:環境問題。存在的影響: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制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