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上《科學》第一章第一節科學并不神秘第1課時學案 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1、知道科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現象的學問,知道通過探究和實驗可以了解自然現象,做出比較合理的解釋。2、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影響,知道科學技術的發展必須保護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重點:通過探究金魚的浮沉實驗,體驗通過探究和實驗能尋找到產生的自然現象的原因。3、難點:尋找金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的原因。【課前預習】圖中描述的分別是什么現象?引起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如果你不知道原因,我們可以通過那些途徑找到引起這些現象的原因呢?還想知道什么問題?1.現象 2. 現象 3.現象引起現象的原因1. 2. 3.尋找原因方法1. 2. 3.1.新問題 2. 新問題 3. 新問題【學習過程】檢查、匯報課前預習結果,進入新課。第一幅圖,第二圖。。。第三圖。。。描述的都是自然現象,由此可見,科學是一門研究各種 的學科,通過 、 、 等方法去尋找這些自然 現象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課堂練習1小明很喜歡《科學》課程,要進入科學的世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探究身邊的問題著手B.留心觀察,認真思考C.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對的D.學習前人積累的科學知識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中其它的一些自然現象,并試圖去尋找引起這些自然現象的原因。種子成長成幼苗 昆蟲蛻皮 。。。。種子長成了幼苗,種子為什么能長成幼苗? .昆蟲為什么要蛻皮? .鳥蛋孵化出小鳥,鳥蛋為什么可以孵出小鳥? .當我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產生興趣時,往往會去尋找產生這些自然現象的原因,有時會有重大發現,比如說牛頓好奇于蘋果落地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在整理器材偶然發現電流使磁針發生偏轉現象,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活動:凹陷的乒乓球的在熱水中會 。你能解釋這個現象嗎? 。你知道這些電器有什么功能嗎?如果它們突然都消失了,你覺得會發生什么?古時候為什么沒有這些工具呢?那么,你覺得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科學技術的發展還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呢?科學技術在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 。那么,你覺得我們應該怎么辦呢?課堂練習 2下列關于科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科學是對人類有用的,它能推進人類文明的進步B.科學對人類有用,沒有任何不利之處C.科學技術的發展應該協調與環境的關系D.我們要學好科學,為人類社會服務四、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七上《科學》第一章第一節科學并不神秘第1課時學案 班級 姓名(一)、基礎題1.學習科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科學家思考向題的方式,學會像科學家那樣細心______、善于提問、認真______,并能科學地設計方案進行______,以得到科學的結論。為此,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問題著手,慢慢走進科學的殿堂。2.著名科學家牛頓從蘋果落地現象出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他的發現最初來源于( )A. 調查 B. 實驗 C. 觀察 D.閱讀3.下列現象不屬于自然現象的是( )A. 植物生長 B. 經濟危機 C. 海底地震 D.火山爆發4.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很多好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人類已經登上了月球,因此我們就能全面正確地認識月球了B.科學技術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因此只有好處沒有壞處C.現在我們有了航天器,人類也已經進入了太空,因此宇宙中的奧秘我們已經知道了D.科學技術既給我們到來了好處,又帶來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5.科學家之所以有許多發明和創造,首要工作是( )A.關注現象,提出問題B.收集資料,發現規律C.記錄結果,分析論證D.寫論文報告,資源共享6.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是 ( )A 仔細觀察 B 積極實驗 C 認真思考 D 以上都是7.小明喜歡《科學》課程,在走進科學大門過程中,下列認識和做法不正確的是( )A 從探究身邊的問題著手 B 收集資料,發現規律C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對的 D 寫論文報告,資源共享8.下列關于科學的說法錯誤的是( )A 科學是一門研究周圍自然環境的學科B 科學就在我們身邊C 科學能改變我們的身活D 科學無所不能,有了科學技術,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9.小明在校園里澆花時發現了一只潮蟲,他和同學們對潮蟲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興趣,便一起去尋找探索,他們記錄多了發現潮蟲的數量(如表所示)。根據調查結果,可推測適宜潮蟲生存的環境條件是 。地點 潮蟲只數水泥路上 0水槽邊的石頭下 24種花的濕水盆下 18干草地中 2(二)、提高題1.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使人類對環境逐漸提高。但科學技術在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負面影響,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不屬于科學發現的是( )A. 小明到杭州旅游,發現西湖十大美景 B. 蘋果落在牛頓頭上,發現萬有引力C. 瓦特好奇于水沸騰,引進蒸汽機 D.麥哲倫航海探險,發現地球是圓的某同學在兩個同樣的花盆中種下大豆種子,并設計了如下的實驗。從實驗知:他在研究影響大豆發芽的因素是( )花盆 光線情況 溫度 水甲 向陽處 20℃ 充足乙 向陽處 20℃ 不充足A.陽光 B.空氣 C.溫度 D.水分4.認識自然首先要學會觀察,你覺得認識自然現象可能需要( )①用眼睛看 ②用腦思考 ③用儀器和工具思考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是5. 科學要研究 ,并尋找它們 、 的原因和規律。下列事物中,屬于科學研究對象的是: 。A.風是怎樣形成的? 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動人口的?C.為什么會打雷? D.我們學校有多少初一新生?E.小雞是如何出生的? F.水為什么會結冰?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樣形成的?6.觀察紅墨水在水中的擴散。準備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將同樣的紅墨水分別滴入兩杯水中,試觀察比較紅墨水在兩杯水中的擴散情況。如果你觀察到了兩杯水中紅墨水發生擴散的差異,想一想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7.在一只玻璃杯中倒入大半杯的水,再不斷地加入食鹽,并用玻璃棒攪拌,發現食鹽加到一定量后,加入的食鹽就不再溶解。從這個食鹽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科學結論?參考答案:預習部分1.現象 鉛筆在水中被“折斷” 2. 現象 火山爆發 3.現象 流星引起現象的原因1. 光的折射 2. 地殼的運動 3. 小行星與大氣層摩擦尋找原因方法1. 實驗、觀察 2. 探究、觀察、實驗 3. 觀察、實驗新問題 為什么有光的折射?2. 新問題 地殼運動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能量?3. 新問題 其他星球上有流星現象?學案答案:1、觀察 思考 實驗(探究)2、C 2、B 3、D 5、A6、D 7、C 8、D9、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提高題 1、白色污染 大氣污染 核泄漏2、A 3、D 4、D5、自然現象 產生 發展 ACEFH6、溫度會高紅墨水在水中分散開的速度快7、一定量的水中溶解食鹽的量是有限的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