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版】五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計量時間》期末教學目標及重點復習資料(教科版2017)燃香、水流在一定情況下勻速變化,單擺具有等時性。這些具有周期性運動特點的事物可以用來計時。計時工具準確性的提高主要依靠設計、材料等的改進。能觀察和記錄燃香長度變化的信息。能辨別和控制實驗中的可變因素。能預測和測試怎樣改變一個可變因素從而影響實驗結果。能解釋結果并能總結可變因素是如何改變、影響實驗結果的。會用圖表等記錄、整理、交流信息。會設計、制作和改進“水鐘”“擺鐘”等簡易計時器。能通過閱讀和研究科學資料來獲取更多的信息。發展探究時間以及計時工具的興趣。意識到重復實驗證實結果的重要性。欣賞前人在測量時間和解釋自然現象方面所做的貢獻。初步體驗到科學技術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社會的需求是計時工具發展的動力。體會計時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發展。意識到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制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日晷:又稱“日規”,是中國古代利用日影變化測定時刻的天文儀器,通常由晷針和晷盤(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利用日暑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水鐘:水鐘在中國又稱“ 刻漏”“漏壺”。根據等時性原理,滴水計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裝滿(受水型)。中國的水鐘,最早是泄水型,后來泄水型與受水型同時并用或兩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裝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壺逐漸流行,并被廣泛使用。宋代蘇頌研制的水運儀象臺,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計時儀器。擺鐘:擺鐘是一種時鐘,發明于17世紀中葉,是根據單擺定律制造的。擺鐘用擺錘控制其他機件,使鐘走得快慢均勻,一般能報點,并由發條提供能量使其擺動。鐘擺:時鐘機件的一部分,是根據單擺原理制成的,常用于調節時鐘或其他機械的運動件。本單元材料清單古人用天體運動計時的圖文(或視頻)資料、秒表、香、火柴或打火機、各種水鐘的資料與圖片、能容納300毫升水的塑料瓶子、100 毫升量筒、記號筆、工字釘、透明水杯、剪刀、美工刀、塑料瓶、尺子、鐵架臺、透明膠帶、水鐘模型、大擺鐘、擺錘(螺帽)、擺繩(棉線)、鉤碼、“計時工具發展史”資料、每課相應的實驗記錄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