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評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2019八上·秀洲月考)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A.春秋 B.西周 C.商 D.夏2.(2019八上·余杭期中)目前印度的低種姓群眾仍占總人口的16%,他們中大約2/3是文盲,半數是農民,只有7%的人能喝到安全的飲用水。“低種姓群眾”指的是( )A.婆羅門 B.剎帝利C.吠舍 D.首陀羅和“賤民”3.古代四大文明古國均為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國家,它們的共同點有( )①地處大河流域 ②以農業經濟為主 ③地處亞非洲 ④誕生了世界性的宗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9八上·余杭期中)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她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5.(2019八上·余杭期中)許多成語典故源于歷史,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的哪一特點?( )A.諸侯兼并爭霸 B.奴隸制的瓦解C.生產力發展 D.封建制度確立6.(2018八上·杭州月考)向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建議的人是( )A.管仲 B.商鞅 C.吳起 D.李悝7.(2018八上·岱山期中)下列諸侯國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的是( )①晉 ②楚 ③齊 ④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2019八上·余杭期中)公元前453年,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過近一年的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現的民主,實質的獨裁”。考察團作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 )A.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B.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C.雅典民主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9.(2019八上·余杭期中)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在歷史上,這里曾是下列哪一國家的內海。( )A.波斯帝國 B.羅馬帝國C.亞歷山大帝國 D.拜占庭帝國10.(2019八上·余杭期中)如果你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古代希臘,你可能遇到的是( )①和蘇格拉底在橄欖樹下辯論②欣賞奧林匹克運動會③欣賞戲劇演出④用《十二銅表法》維護自己的權利⑤用浮力定律測金屬的密度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11.(2019八上·余杭期中)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的共同之處有 ( )①都位于西歐 ②祖先都是日耳曼人 ③都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 ④都是發達國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2019八上·余杭期中)下列關于歐洲中世紀鄉村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鄉村到處是商人的叫賣聲B.到處是裁縫店、理發店和雜貨店C.通常由一個或幾個村落組成的莊園幾乎成為自給自足的小世界D.農奴從主人那里領取一小塊土地后,就可以獲得人身自由13.(2019八上·余杭期中)法蘭克人和阿拉伯人信奉的宗教分別是( )A.基督教 佛教 B.基督教 伊斯蘭教C.伊斯蘭教 基督教 D.伊斯蘭教 佛教14.(2019八上·余杭期中)“這是個獨特的民族,它是戰爭狂徒,用戰車把宗教傳播到西亞、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跡從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將東西方文化傳承、傳播,某種數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這個“獨特民族”指的是(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希臘人C.古代羅馬人 D.古代阿拉伯人15.(2019八上·余杭期中)要了解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下列最適合查閱的是( )A.《荷馬史詩》 B.《天方夜譚》C.《馬可·波羅行記》 D.《哈姆雷特》16.(2019八上·余杭期中)由西歐市民階級分化出來,發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的有( )①手工業者 ②富裕商人 ③銀行家 ④城市貧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17.(2019八上·余杭期中)從2世紀到8世紀中葉,曾經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有( )①羅馬 ②阿拉伯 ③亞歷山大 ④奧斯曼土耳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2019八上·余杭期中)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它建立于(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19.(2019八上·余杭期中)秦朝一位鹽商,要到外地去購進一批食鹽。這位商人攜帶的貨幣應該是( )A. B.C. D.20.(2019八上·余杭期中)魯迅說:“始皇想皇帝傳至萬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農書和醫書,而秦以前的這一類書,現在卻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農書和醫書”所指的歷史事件是( )A.秦始皇發布焚書令 B.秦始皇活埋一批儒生C.秦始皇修驪山陵墓 D.漢武帝推行儒家教育21.(2019八上·余杭期中)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這次起義( )A.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B.這次起義直接導致秦朝的滅亡C.起義前準備充分,建立“張楚”政權D.在巨鹿之戰中消滅秦軍的主力22.(2019八上·余杭期中)中國第一個治世為漢代大一統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是 ( )A.光武中興 B.武帝盛世 C.文景之治 D.貞觀之治23.(2019八上·余杭期中)馬鐙的傳播歷程充分說明 ( )A.歐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B.優秀的文明成果必然會得到廣泛傳播C.阿拉伯人是歐亞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D.東方文明傳播到西方并產生重大影響24.(2019八上·余杭期中)《三字經》中“嬴秦氏,始兼平。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以上所包含的朝代順序是( )A.秦 → 西漢 B.西漢 → 東漢C.東漢 → 三國 D.三國 → 西晉25.(2019八上·余杭期中)下列有關秦末農民起義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拉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②領導人中有劉邦和項羽③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④一直持續到西漢的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共計50分)26.(2019八上·余杭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強,慢法者弱”——《中國通史》(1)結合所學知識,請將表格填寫完整。諸子觀點 體現的思想(主張) 所屬學派 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 ① ② ⑤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③ 道家明法者強,慢法者弱 強調“法治” ④(2)習近平曾引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強調勤政為民的重要性。他借鑒了諸子百家中哪一學派的思想?該學派的創始人是誰?27.(2019八上·余杭期中)制度創新是一個國家何民族不斷進步的有力保障。材料一: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材料二:歷史學家夏曾佑說:“中國之政,自秦始皇。”就是說,秦始皇創立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西周時期哪一重大制度?這一制度在當時起了什么作用?(2)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創立的哪項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秦始皇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創新是什么?這一創新與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制度相比有什么好處?28.(2019八上·余杭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有一位21世紀的學生穿越時空到古代,這里正在進行最杰出人物的評選。下面的幾段選詞:A、我是太陽神之子,在我手里建成了最大的金字塔……B、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各部落首領都向我朝貢……C、我統一了兩河流域,還制訂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1)B是誰?他的兒子破壞了民主推舉首領的制度,而用一種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制度代之,以鞏固王權,你知道它們分別是什么制度嗎?(2)C是誰?你知道他在位時制定的法典代表了哪個階級的利益 29.(2019八上·余杭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國后,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材料二: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田,對六歲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給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約相當于35畝),女子為其2/3,奴婢授田相當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材料三: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經商)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沒收其妻子為官奴婢)。——《史記 商君列傳》(1)材料一、二共同描述是什么歷史事件?材料一反映這次改革的哪一歷史背景(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這方面改革的具體內容怎樣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的哪一改革中的哪一具體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料二、三所描述的改革內容在本國產生了什么共同的影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它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主要對于我們研究商朝歷史有重要作用,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C項商朝開始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甲骨文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文字的演變的相關史實。2.【答案】D【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印度種姓制度第一等級婆羅門(祭司、貴族)掌握神權;第二等級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把持國家軍事行政大權;第三等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幾乎沒有權利,受奴隸主階級的剝削,干最低賤的職業。據“他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目前印度的低種姓群眾仍有1.6億人,占印度總人口的16%。他們中大約是文盲,半數是農人,只有7%的人能喝到安全的飲用水”可知,“低種姓群眾”指的是首陀羅和“賤民”。ABC三項都不是“低種姓群眾”所指的對象,不符合題意;D項首陀羅和“賤民”是“低種姓群眾”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印度的種姓制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印度種姓制度的等級和影響。3.【答案】A【知識點】探究早期區域文明的異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于四大文明古國的概況的識記。此題選項四選三,可知其中有一個是錯誤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印度誕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其他三個古國都沒有,故④是錯誤的。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河文明的識記。4.【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隨著社會生產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財產更多,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A項夏朝是中國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夏朝的建立及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禹建立夏朝的史實。5.【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爭霸中留下的成語,因而集中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兼并爭霸不斷的社會特點。A項諸侯兼并爭霸是題干成語反映出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特點,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點,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齊桓公執政以來,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A項管仲向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 的建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齊桓公稱霸的史實。7.【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或"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戰國七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的是楚、齊、秦。B項②③④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相關知識。8.【答案】B【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古代希臘半島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雅典是希臘最重要的城邦之一,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現的民主,實質的獨裁”的主要依據是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當時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等重大問題,但婦女、兒童、外邦人和奴隸無權享有這種民主。ACD三項所述均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B項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是考察團作出題干判斷的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9.【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羅馬帝國2世紀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帝國的擴張。知道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內湖的史實。10.【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格拉底是希臘的著名哲學家。①正確;奧林匹克運動會發源于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②正確;古希臘戲劇發達。③正確;阿基米德 是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發現了浮力原理。⑤正確。因此B正確;《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法制建設的表現。④錯誤。B項①②③⑤可能遇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希臘成就。解答本題要把握古代希臘成就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11.【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的知識可知,歐洲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都位于歐洲西部,①符合題意;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的祖先都是日耳曼人,②符合題意;法國、德國、意大利三個國家是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英國不是,③不符合題意;歐洲西部大多數國家屬于發達國家,④符合題意。B項①②④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的共同之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的異同點的相關史實。12.【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的鄉村通常由一個或幾個村落組成的莊園幾乎成為自給自足的小世界。AB兩項不可能出現,中世紀的鄉村屬于自給自足的世界,不符合題意;C項通常由一個或幾個村落組成的莊園幾乎成為自給自足的小世界描述正確,符合題意;D項農奴從主人那里領取一小塊土地后,就可以獲得人身自由描述錯誤,農民獲得自由主要是逃跑和反抗斗爭,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歐洲中世紀鄉村的特點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歐洲中世紀鄉村的特點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歐洲的莊園的相關史實。13.【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亞和北非地區多為阿拉伯國家,被稱為阿拉伯國家,多講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法蘭克人主要信仰基督教。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基督教 伊斯蘭教分別是法蘭克人和阿拉伯人信奉的宗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思考解答。14.【答案】D【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用戰車把宗教傳播到西亞、北非等地”“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將東西方文化傳承、傳播,某種數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穆罕默德利用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民族后,其后人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明的使者,他們將中國的四大發明、印度的阿拉伯數字傳入西方。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古代阿拉伯人是題干中的“獨特民族”所指的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阿拉伯民族,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5.【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生動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A項《荷馬史詩》與古希臘有關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不符合題意;B項《天方夜譚》屬于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符合題意;C項《馬可·波羅行紀》是意大利人描述他在中國等地的見聞,不符合題意;D項《哈姆雷特》為英國莎士比亞的作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天方夜譚》的識記能力。注意掌握《天方夜譚》的相關知識。16.【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0世紀由于生產力的發展,西歐開始出現作為手工業和商業的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國、英國、德意志等都有許多著名的城市。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他們發展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D項②③發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7.【答案】A【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從2世紀到8世紀中葉,曾經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有羅馬、阿拉伯,故①②正確。奧斯曼土耳其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是在17世紀;亞歷山大帝國存在于前336年~前323年,排除③④。A項①②從2世紀到8世紀中葉,曾經地跨歐亞非三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8.【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A項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秦朝建立時間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秦朝建立時間。19.【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秦始皇統一全國后,下令廢除六國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A項圓形方孔錢應該是題干商人攜帶的貨幣,符合題意;B項是韓國貨幣,不符合題意;C項是燕國貨幣,不符合題意;D項是楚國貨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統一貨幣,要求具備準確識別歷史圖片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20.【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接受李斯的建議,頒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以外,民間只準留有有關醫藥、占卜和種植的書。A項秦始皇發布焚書令是題干中“赦免了農書和醫書”所指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題干中“赦免了農書和醫書”所指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注意準確識記焚書坑儒的有關內容。21.【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A項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末農民起義,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2.【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并為漢代大一統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文景之治是中國第一個治世為漢代大一統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景之治,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3.【答案】D【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馬鐙發明于中國,后傳播到歐洲;東方游牧民族發明的馬鐙引入到歐洲以后,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A項歐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排除,題干所述是亞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不符合題意;B項優秀的文明成果必然會得到廣泛傳播中的“必然會”的表述絕對化,不符合題意;C項阿拉伯人是歐亞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排除,馬鐙和阿拉伯人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東方文明傳播到西方并產生重大影響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西文明的傳播交流,要求理解重要史實。24.【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題干《三字經》中“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大致意思是秦王嬴政兼并六國實現統一,傳至秦二世時秦朝滅亡,后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帝位,發生了楚漢之爭,漢高祖劉邦勝利,建立西漢。A項秦 → 西漢是題干《三字經》中所包含的朝代順序,符合題意;BC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漢歷史的有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分析三字經的內容就可以確定答案。25.【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秦朝末年暴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拉起了農民起義的序幕。①正確;在陳勝、吳廣失敗后,劉邦、項羽接過了農民起義的大旗,②正確;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③正確。因此A正確;秦朝滅亡后劉邦與項羽從農民起義領袖轉變為帝位爭奪戰,不再屬于農民戰爭。④錯誤。A項①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末農民戰爭。熟練掌握秦末農民戰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26.【答案】(1)①“仁政”;② 儒家 ;③主張“無為”;④韓非子⑤有力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儒家 孔子【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體現的思想(主張)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體現的思想(主張)是道家的無為而治,“明法者強,慢法者弱”體現的思想(主張)是法家的法治思想,這些思想主張有力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習近平曾引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強調勤政為民的重要性。他借鑒了諸子百家中儒家學派的思想,該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故答案為:(1)①“仁政”;② 儒家 ;③主張“無為”;④韓非子 ;⑤有力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儒家;孔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老子和孔子、百家爭鳴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7.【答案】(1)分封制作用:確立了周王的權威,擴大了周朝的控制的區域。(2)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3)在地方,廢除分封制,統一采用了郡縣制。 好處:縣制削弱了地方政權,加強了中央集權【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分封制,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識記的能力。依據材料“封諸侯”“于是封功臣謀士”可知反映的是周朝的分封制,周天子按爵位的高低賜給土地和人口,封臣在封地內享有大權,有利于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但后來諸侯國之間出現了強國兼并弱國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削弱。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控制;周朝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范圍,并逐步構織出全國的交通網絡。(2)本題考查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所學分析材料“中國之政,自秦始皇”可知,秦始皇自稱皇帝,總攬大權,中央設三公,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建立郡縣制,把全國劃分為郡、縣,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從而建立了一套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3)本題考查郡縣制,要求具備題干理解與知識運用能力。第一問,緊扣“秦始皇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方面”可知秦朝時期地方管理制度是郡縣制;第二問,材料一反映的是分封制,秦朝在地方建立郡縣制,把全國劃分為郡、縣,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有利于加強了中央集權。故答案為:(1)分封制 ;作用:確立了周王的權威,擴大了周朝的控制的區域。(2)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3)在地方,廢除分封制,統一采用了郡縣制。 好處:縣制削弱了地方政權,加強了中央集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中央集權制度及影響。解題時抓住歷史時期即可,知道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權制度都鞏固了統治,促進了社會的發展。28.【答案】(1)大禹;以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2)漢謨拉比; 奴隸主階級【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夏朝建立的有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依據材料“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結合所學知識,禹作為原始部落聯盟的最后一位首領治水有功,三過家門而不入,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他的兒子啟繼承了他的位置,從此,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2)本題考查古巴比倫的文明,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依據材料“我統一了兩河流域,還制訂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定都巴比倫。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他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綜上,可知漢謨拉比代表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故答案為:(1)大禹;以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2)漢謨拉比;奴隸主階級。【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非文明古國的有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29.【答案】(1)大化改新;曾來過中國的日本留學生,他們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的制度,是當時擁護改革的重要力量。(2)經濟上的改革;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照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3)商鞅變法;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刺激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國力。【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的能力。依據材料一可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日本大化改新。曾來過中國的日本留學生(遣唐使),他們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的制度,是當時擁護改革的重要力量。(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理解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二描述的經濟方面的改革措施。依據所學知識,其具體內容有: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照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3)本題主要考查秦國商鞅變法的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只有買賣;獎勵頸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軍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封建國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比材料二可知,兩次改革都刺激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國力。故答案為:(1)大化改新;曾來過中國的日本留學生,他們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的制度,是當時擁護改革的重要力量。(2)經濟上的改革;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照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3)商鞅變法;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刺激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國力。【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理解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評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2019八上·秀洲月考)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A.春秋 B.西周 C.商 D.夏【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它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主要對于我們研究商朝歷史有重要作用,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C項商朝開始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甲骨文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文字的演變的相關史實。2.(2019八上·余杭期中)目前印度的低種姓群眾仍占總人口的16%,他們中大約2/3是文盲,半數是農民,只有7%的人能喝到安全的飲用水。“低種姓群眾”指的是( )A.婆羅門 B.剎帝利C.吠舍 D.首陀羅和“賤民”【答案】D【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印度種姓制度第一等級婆羅門(祭司、貴族)掌握神權;第二等級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把持國家軍事行政大權;第三等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幾乎沒有權利,受奴隸主階級的剝削,干最低賤的職業。據“他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目前印度的低種姓群眾仍有1.6億人,占印度總人口的16%。他們中大約是文盲,半數是農人,只有7%的人能喝到安全的飲用水”可知,“低種姓群眾”指的是首陀羅和“賤民”。ABC三項都不是“低種姓群眾”所指的對象,不符合題意;D項首陀羅和“賤民”是“低種姓群眾”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印度的種姓制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印度種姓制度的等級和影響。3.古代四大文明古國均為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國家,它們的共同點有( )①地處大河流域 ②以農業經濟為主 ③地處亞非洲 ④誕生了世界性的宗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探究早期區域文明的異同【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對于四大文明古國的概況的識記。此題選項四選三,可知其中有一個是錯誤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印度誕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其他三個古國都沒有,故④是錯誤的。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大河文明的識記。4.(2019八上·余杭期中)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她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隨著社會生產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財產更多,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A項夏朝是中國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夏朝的建立及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禹建立夏朝的史實。5.(2019八上·余杭期中)許多成語典故源于歷史,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的哪一特點?( )A.諸侯兼并爭霸 B.奴隸制的瓦解C.生產力發展 D.封建制度確立【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爭霸中留下的成語,因而集中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兼并爭霸不斷的社會特點。A項諸侯兼并爭霸是題干成語反映出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特點,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點,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6.(2018八上·杭州月考)向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建議的人是( )A.管仲 B.商鞅 C.吳起 D.李悝【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齊桓公執政以來,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A項管仲向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 的建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齊桓公稱霸的史實。7.(2018八上·岱山期中)下列諸侯國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的是( )①晉 ②楚 ③齊 ④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或"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戰國七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的是楚、齊、秦。B項②③④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相關知識。8.(2019八上·余杭期中)公元前453年,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過近一年的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現的民主,實質的獨裁”。考察團作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 )A.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B.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C.雅典民主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答案】B【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古代希臘半島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雅典是希臘最重要的城邦之一,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現的民主,實質的獨裁”的主要依據是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當時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等重大問題,但婦女、兒童、外邦人和奴隸無權享有這種民主。ACD三項所述均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B項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是考察團作出題干判斷的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9.(2019八上·余杭期中)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在歷史上,這里曾是下列哪一國家的內海。( )A.波斯帝國 B.羅馬帝國C.亞歷山大帝國 D.拜占庭帝國【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羅馬帝國2世紀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羅馬帝國的擴張。知道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內湖的史實。10.(2019八上·余杭期中)如果你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古代希臘,你可能遇到的是( )①和蘇格拉底在橄欖樹下辯論②欣賞奧林匹克運動會③欣賞戲劇演出④用《十二銅表法》維護自己的權利⑤用浮力定律測金屬的密度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格拉底是希臘的著名哲學家。①正確;奧林匹克運動會發源于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②正確;古希臘戲劇發達。③正確;阿基米德 是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發現了浮力原理。⑤正確。因此B正確;《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法制建設的表現。④錯誤。B項①②③⑤可能遇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希臘成就。解答本題要把握古代希臘成就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11.(2019八上·余杭期中)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的共同之處有 ( )①都位于西歐 ②祖先都是日耳曼人 ③都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 ④都是發達國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的知識可知,歐洲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都位于歐洲西部,①符合題意;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的祖先都是日耳曼人,②符合題意;法國、德國、意大利三個國家是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英國不是,③不符合題意;歐洲西部大多數國家屬于發達國家,④符合題意。B項①②④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的共同之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的異同點的相關史實。12.(2019八上·余杭期中)下列關于歐洲中世紀鄉村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鄉村到處是商人的叫賣聲B.到處是裁縫店、理發店和雜貨店C.通常由一個或幾個村落組成的莊園幾乎成為自給自足的小世界D.農奴從主人那里領取一小塊土地后,就可以獲得人身自由【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的鄉村通常由一個或幾個村落組成的莊園幾乎成為自給自足的小世界。AB兩項不可能出現,中世紀的鄉村屬于自給自足的世界,不符合題意;C項通常由一個或幾個村落組成的莊園幾乎成為自給自足的小世界描述正確,符合題意;D項農奴從主人那里領取一小塊土地后,就可以獲得人身自由描述錯誤,農民獲得自由主要是逃跑和反抗斗爭,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歐洲中世紀鄉村的特點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歐洲中世紀鄉村的特點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歐洲的莊園的相關史實。13.(2019八上·余杭期中)法蘭克人和阿拉伯人信奉的宗教分別是( )A.基督教 佛教 B.基督教 伊斯蘭教C.伊斯蘭教 基督教 D.伊斯蘭教 佛教【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亞和北非地區多為阿拉伯國家,被稱為阿拉伯國家,多講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法蘭克人主要信仰基督教。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基督教 伊斯蘭教分別是法蘭克人和阿拉伯人信奉的宗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思考解答。14.(2019八上·余杭期中)“這是個獨特的民族,它是戰爭狂徒,用戰車把宗教傳播到西亞、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跡從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將東西方文化傳承、傳播,某種數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這個“獨特民族”指的是(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希臘人C.古代羅馬人 D.古代阿拉伯人【答案】D【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用戰車把宗教傳播到西亞、北非等地”“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將東西方文化傳承、傳播,某種數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穆罕默德利用伊斯蘭教統一阿拉伯民族后,其后人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明的使者,他們將中國的四大發明、印度的阿拉伯數字傳入西方。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古代阿拉伯人是題干中的“獨特民族”所指的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阿拉伯民族,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5.(2019八上·余杭期中)要了解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下列最適合查閱的是( )A.《荷馬史詩》 B.《天方夜譚》C.《馬可·波羅行記》 D.《哈姆雷特》【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生動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A項《荷馬史詩》與古希臘有關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不符合題意;B項《天方夜譚》屬于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符合題意;C項《馬可·波羅行紀》是意大利人描述他在中國等地的見聞,不符合題意;D項《哈姆雷特》為英國莎士比亞的作品,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天方夜譚》的識記能力。注意掌握《天方夜譚》的相關知識。16.(2019八上·余杭期中)由西歐市民階級分化出來,發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的有( )①手工業者 ②富裕商人 ③銀行家 ④城市貧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0世紀由于生產力的發展,西歐開始出現作為手工業和商業的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國、英國、德意志等都有許多著名的城市。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他們發展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D項②③發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7.(2019八上·余杭期中)從2世紀到8世紀中葉,曾經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有( )①羅馬 ②阿拉伯 ③亞歷山大 ④奧斯曼土耳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從2世紀到8世紀中葉,曾經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有羅馬、阿拉伯,故①②正確。奧斯曼土耳其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是在17世紀;亞歷山大帝國存在于前336年~前323年,排除③④。A項①②從2世紀到8世紀中葉,曾經地跨歐亞非三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8.(2019八上·余杭期中)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它建立于(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A項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秦朝建立時間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秦朝建立時間。19.(2019八上·余杭期中)秦朝一位鹽商,要到外地去購進一批食鹽。這位商人攜帶的貨幣應該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秦始皇統一全國后,下令廢除六國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A項圓形方孔錢應該是題干商人攜帶的貨幣,符合題意;B項是韓國貨幣,不符合題意;C項是燕國貨幣,不符合題意;D項是楚國貨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統一貨幣,要求具備準確識別歷史圖片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20.(2019八上·余杭期中)魯迅說:“始皇想皇帝傳至萬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農書和醫書,而秦以前的這一類書,現在卻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農書和醫書”所指的歷史事件是( )A.秦始皇發布焚書令 B.秦始皇活埋一批儒生C.秦始皇修驪山陵墓 D.漢武帝推行儒家教育【答案】A【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接受李斯的建議,頒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以外,民間只準留有有關醫藥、占卜和種植的書。A項秦始皇發布焚書令是題干中“赦免了農書和醫書”所指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題干中“赦免了農書和醫書”所指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注意準確識記焚書坑儒的有關內容。21.(2019八上·余杭期中)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這次起義( )A.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B.這次起義直接導致秦朝的滅亡C.起義前準備充分,建立“張楚”政權D.在巨鹿之戰中消滅秦軍的主力【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A項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末農民起義,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2.(2019八上·余杭期中)中國第一個治世為漢代大一統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是 ( )A.光武中興 B.武帝盛世 C.文景之治 D.貞觀之治【答案】C【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并為漢代大一統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文景之治是中國第一個治世為漢代大一統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景之治,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3.(2019八上·余杭期中)馬鐙的傳播歷程充分說明 ( )A.歐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B.優秀的文明成果必然會得到廣泛傳播C.阿拉伯人是歐亞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D.東方文明傳播到西方并產生重大影響【答案】D【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馬鐙發明于中國,后傳播到歐洲;東方游牧民族發明的馬鐙引入到歐洲以后,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于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A項歐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排除,題干所述是亞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不符合題意;B項優秀的文明成果必然會得到廣泛傳播中的“必然會”的表述絕對化,不符合題意;C項阿拉伯人是歐亞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排除,馬鐙和阿拉伯人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東方文明傳播到西方并產生重大影響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西文明的傳播交流,要求理解重要史實。24.(2019八上·余杭期中)《三字經》中“嬴秦氏,始兼平。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以上所包含的朝代順序是( )A.秦 → 西漢 B.西漢 → 東漢C.東漢 → 三國 D.三國 → 西晉【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題干《三字經》中“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大致意思是秦王嬴政兼并六國實現統一,傳至秦二世時秦朝滅亡,后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帝位,發生了楚漢之爭,漢高祖劉邦勝利,建立西漢。A項秦 → 西漢是題干《三字經》中所包含的朝代順序,符合題意;BC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漢歷史的有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分析三字經的內容就可以確定答案。25.(2019八上·余杭期中)下列有關秦末農民起義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拉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②領導人中有劉邦和項羽③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④一直持續到西漢的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秦朝末年暴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拉起了農民起義的序幕。①正確;在陳勝、吳廣失敗后,劉邦、項羽接過了農民起義的大旗,②正確;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劉邦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③正確。因此A正確;秦朝滅亡后劉邦與項羽從農民起義領袖轉變為帝位爭奪戰,不再屬于農民戰爭。④錯誤。A項①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末農民戰爭。熟練掌握秦末農民戰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二、非選擇題(共計50分)26.(2019八上·余杭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強,慢法者弱”——《中國通史》(1)結合所學知識,請將表格填寫完整。諸子觀點 體現的思想(主張) 所屬學派 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 ① ② ⑤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③ 道家明法者強,慢法者弱 強調“法治” ④(2)習近平曾引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強調勤政為民的重要性。他借鑒了諸子百家中哪一學派的思想?該學派的創始人是誰?【答案】(1)①“仁政”;② 儒家 ;③主張“無為”;④韓非子⑤有力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儒家 孔子【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賦斂”體現的思想(主張)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體現的思想(主張)是道家的無為而治,“明法者強,慢法者弱”體現的思想(主張)是法家的法治思想,這些思想主張有力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習近平曾引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強調勤政為民的重要性。他借鑒了諸子百家中儒家學派的思想,該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故答案為:(1)①“仁政”;② 儒家 ;③主張“無為”;④韓非子 ;⑤有力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儒家;孔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老子和孔子、百家爭鳴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7.(2019八上·余杭期中)制度創新是一個國家何民族不斷進步的有力保障。材料一: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材料二:歷史學家夏曾佑說:“中國之政,自秦始皇。”就是說,秦始皇創立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西周時期哪一重大制度?這一制度在當時起了什么作用?(2)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創立的哪項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秦始皇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創新是什么?這一創新與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制度相比有什么好處?【答案】(1)分封制作用:確立了周王的權威,擴大了周朝的控制的區域。(2)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3)在地方,廢除分封制,統一采用了郡縣制。 好處:縣制削弱了地方政權,加強了中央集權【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分封制,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識記的能力。依據材料“封諸侯”“于是封功臣謀士”可知反映的是周朝的分封制,周天子按爵位的高低賜給土地和人口,封臣在封地內享有大權,有利于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但后來諸侯國之間出現了強國兼并弱國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削弱。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控制;周朝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范圍,并逐步構織出全國的交通網絡。(2)本題考查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所學分析材料“中國之政,自秦始皇”可知,秦始皇自稱皇帝,總攬大權,中央設三公,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建立郡縣制,把全國劃分為郡、縣,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從而建立了一套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3)本題考查郡縣制,要求具備題干理解與知識運用能力。第一問,緊扣“秦始皇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方面”可知秦朝時期地方管理制度是郡縣制;第二問,材料一反映的是分封制,秦朝在地方建立郡縣制,把全國劃分為郡、縣,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有利于加強了中央集權。故答案為:(1)分封制 ;作用:確立了周王的權威,擴大了周朝的控制的區域。(2)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3)在地方,廢除分封制,統一采用了郡縣制。 好處:縣制削弱了地方政權,加強了中央集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分封制、中央集權制度及影響。解題時抓住歷史時期即可,知道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權制度都鞏固了統治,促進了社會的發展。28.(2019八上·余杭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有一位21世紀的學生穿越時空到古代,這里正在進行最杰出人物的評選。下面的幾段選詞:A、我是太陽神之子,在我手里建成了最大的金字塔……B、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各部落首領都向我朝貢……C、我統一了兩河流域,還制訂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1)B是誰?他的兒子破壞了民主推舉首領的制度,而用一種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制度代之,以鞏固王權,你知道它們分別是什么制度嗎?(2)C是誰?你知道他在位時制定的法典代表了哪個階級的利益 【答案】(1)大禹;以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2)漢謨拉比; 奴隸主階級【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夏朝建立的有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依據材料“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結合所學知識,禹作為原始部落聯盟的最后一位首領治水有功,三過家門而不入,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他的兒子啟繼承了他的位置,從此,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2)本題考查古巴比倫的文明,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依據材料“我統一了兩河流域,還制訂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定都巴比倫。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他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綜上,可知漢謨拉比代表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故答案為:(1)大禹;以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2)漢謨拉比;奴隸主階級。【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非文明古國的有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29.(2019八上·余杭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國后,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材料二: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田,對六歲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給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約相當于35畝),女子為其2/3,奴婢授田相當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材料三: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經商)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沒收其妻子為官奴婢)。——《史記 商君列傳》(1)材料一、二共同描述是什么歷史事件?材料一反映這次改革的哪一歷史背景(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這方面改革的具體內容怎樣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的哪一改革中的哪一具體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料二、三所描述的改革內容在本國產生了什么共同的影響。【答案】(1)大化改新;曾來過中國的日本留學生,他們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的制度,是當時擁護改革的重要力量。(2)經濟上的改革;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照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3)商鞅變法;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刺激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國力。【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的能力。依據材料一可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日本大化改新。曾來過中國的日本留學生(遣唐使),他們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的制度,是當時擁護改革的重要力量。(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理解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二描述的經濟方面的改革措施。依據所學知識,其具體內容有: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照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3)本題主要考查秦國商鞅變法的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只有買賣;獎勵頸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軍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封建國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比材料二可知,兩次改革都刺激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國力。故答案為:(1)大化改新;曾來過中國的日本留學生,他們回國后積極宣揚唐朝的制度,是當時擁護改革的重要力量。(2)經濟上的改革;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照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國家公民。(3)商鞅變法;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刺激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國力。【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理解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評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測評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