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下·諸暨期末)1726年,云貴總督鄂爾泰上書雍正帝說:“改流之法,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其投獻為上策,敕令投獻為下策。”下列措施與該上書內容相符的是( )A. 設置伊犁將軍 B.設置臺灣府C.實行改土歸流 D.實行金瓶掣簽【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云貴總督”“改流之法”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改土歸流”,將原來西南地區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廢除,改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任職,鞏固了我國的多民族國家的統治。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實行改土歸流與題干上書內容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措施。要求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題干材料信息。2.(2020八下·諸暨期末)明清時期,皇權高度強化。下列史實可直接論證此觀點的是( )A.明朝下令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并直接對皇帝負責B.明朝加固增修長城,保護中原地區經濟發展C.清軍圍攻雅克薩城,以武力抗擊沙俄入侵者D.清朝實行八股取士,采取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答案】A【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為防止丞相專權、皇帝大權旁落的現象,明太祖在中央廢除了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A項明朝下令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并直接對皇帝負責可直接論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B項明朝加固增修長城,保護中原地區經濟發展屬于處理民族關系的措施,和題干中的“直接論證”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清軍圍攻雅克薩城,以武力抗擊沙俄入侵者屬于抗擊侵略的措施,和題干中的“直接論證”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清朝實行八股取士,采取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屬于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和題干中的“直接論證”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君權加強的措施。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明確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史實。3.(2018八下·諸暨期末)1759年,兩廣總督李侍堯在一份奏折中說:“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以絲貨為重,……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來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其中“外洋各國夷船”和“江浙等省商民”均來到粵,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當時清朝( )A.實行海外擴張 B.開放沿海地區C.堅持以農為本 D.推行閉關鎖國【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據材料“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以絲貨為重,……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來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清朝實行閉關政策,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推行閉關鎖國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閉關鎖國政策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2018八下·諸暨期末)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稱贊道:“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其中蘊含的主要思想是( )A.民族主義 B.禁欲主義 C.拜金主義 D.人文主義【答案】D【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故“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蘊含的時代精神是人文主義。A正確,BCD錯誤。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人文主義是題干中蘊含的主要思想,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5.(2020八下·諸暨期末)下列著名歷史人物的主張,突出體現了以封建統治者為抨擊對象的有( )①盧梭“人民主權"理論②馬克思“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③黃宗羲“以天下為主,君為客”④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盧梭否定封建王權,認為人民有權推翻違反民意、侵犯人權的政府。主張每個人生而自由、平等,從而進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權說”。 黃宗羲 “天下為主,君為客” ,批判了封建禮教,具有早期啟蒙性質。B項①③突出體現了以封建統治者為抨擊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抨擊封建統治者的主張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著名歷史人物的主張。6.(2020八下·諸暨期末)下列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重大發明是( )A.蒸汽機的改進 B.蒸汽機車C.內燃機車 D.電車【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制造的“旅行者號”蒸汽機車在新鋪設的鐵路上試車成功,使人類在陸路交通方面有了一個重大進展。蒸汽機在交通運輸業中的應用,使人類邁入了“火車時代”,迅速地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A項蒸汽機的改進屬于動力方面的重大發明,不符合題意;B項蒸汽機車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重大發明,符合題意;CD兩項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重大發明,要求具備準確識記重要史實的能力。7.(2020八下·諸暨期末)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空前激化。下列歷史事件屬于這兩大階級間斗爭的是( )①來克星頓的槍聲 ②攻占巴士底獄 ③憲章運動 ④巴黎公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836年~1848年,英國工人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持續時間長久的憲章運動。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1871年爆發的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第一個偉大嘗試,公社戰士在敵人面前表現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故③④屬于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間的斗爭。①來克星頓的槍聲是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標志,②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屬于資產階級革命,故①②不符合題意。D項③④屬于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間的斗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人階級斗爭,要求準確識記基礎史實。8.(2020八下·諸暨期末)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天皇為執行法律或保持公共安寧秩序及增進臣民之幸福,得發布或使令政府發布必要之命令,但不得以命令改變法律。”這表明日本確立的政治體制是( )A. 君主立憲制 B.民主共和制C.總統制 D.君主專制【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明治維新后,1889年日本以《德意志帝國憲法》為藍本,頒布了《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天皇掌握國家的一切大權,內閣向天皇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日本確立了君主立憲制。A項君主立憲制是題干材料表明的日本確立的政治體制,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表明的日本確立的政治體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治維新后日本確立的政治體制。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9.(2020八下·諸暨期末)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894- 1895年的中日戰爭對中國是災難性的戰爭。”對這里的“災難”解讀正確的是( )A.滿清政府主權完全喪失 B.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C.國人憂患意識開始增強 D.中國社會性質徹底改變【答案】B【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94- 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ACD三項解讀不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史實。10.(2018八下·諸暨期末)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其中影響較大的是( )①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②近代報業和新式出版業的發展③推行新式教育制度④編纂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書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清朝后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重大轉折時期,這一時期,除了政治、經濟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化教育領域也出現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了系列深刻的變革。其中影響較大的是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近代報刊和新式出版業的蓬勃發展,以及興學堂,廢科舉等。①②③都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④編纂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書籍不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A項①②③是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領域出現的深刻變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識記能力。掌握清末文化教育的革新。二、綜合題11.(2018八下·諸暨期末)閱讀《大國崛起》解說詞,回答問題。解說詞一: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不可思議的是,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并不是當時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解說詞二:在各種合力下,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開創了影響深遠的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并建立起一個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國”,在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引領著世界的發展。(1)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解說詞一中“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是如何開啟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的。(2)聯系解說詞二,運用相關史實,說明英國能引領世界發展主要是由哪些合力促成的。【答案】(1)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開辟的前列,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葡萄牙貴族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到達美洲,麥哲倫船隊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創造了許多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被其他西方國家學習;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創新資本主義經濟模式,被其他一些國家效仿;英國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實行海外擴張政策,在世界各地奪取大片殖民地。【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最早進行新航路探索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葡萄牙往事資助下,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率船隊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并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從此開辟了從歐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線;1497年,葡萄牙人達·伽馬沿著迪亞士航線繞過好望角,渡過印度洋,到達印度西海岸,實現了歐洲人從非洲沿岸到達東方的夙愿。意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從1492年開始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先后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大陸;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船隊從歐洲出發,穿越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并穿越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最后回到歐洲,從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依據所學可知,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民主政體,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英國通過殖民擴張,成為最大的殖民帝國,擁有最廣闊的海外市場。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爆發,19世紀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使英國占據了世界經濟的中心地位。故答案為:(1)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開辟的前列,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葡萄牙貴族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到達美洲,麥哲倫船隊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創造了許多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被其他西方國家學習;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創新資本主義經濟模式,被其他一些國家效仿;英國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實行海外擴張政策,在世界各地奪取大片殖民地。故答案為:(1)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開辟的前列,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葡萄牙貴族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到達美洲,麥哲倫船隊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創造了許多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被其他西方國家學習;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創新資本主義經濟模式,被其他一些國家效仿;英國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實行海外擴張政策,在世界各地奪取大片殖民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和英國崛起的因素。要求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2.(2018八下·諸暨期末)民主化是近代政治的發展趨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切私人所有權均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權利。保障契約自由和契約法律效力。——摘編自《拿破侖法典》立法權屬于國會,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它有權通過任何法律……總統負責執行法律……有權提名、任命聯邦法院法官,但提名須經參議院同意。——摘編自《1787年聯邦憲法》材料二:(1)根據材料一,聯系所學知識,說明18~19世紀法國和美國分別是怎樣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2)概括材料二中譚嗣同和梁啟超的政治主張,并列舉史實說明他們為實現這些主張所作出的共同努力。【答案】(1)1804年法國頒布實施《拿破侖法典》,鞏固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1787年,美國制定聯邦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共和制國家,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2)追求民主,實行變法。1895年“公車上書”后,組織學會,積極宣傳維新變法思想;1898年,參與發動和領導“戊戌變法”,并努力喚醒中國人民。【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1804年拿破侖《民法典》正式頒布實施,嚴格規定了私有財產的合法性,否定了封建特權,維護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打擊封建勢力,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獨立戰爭后,制定了一部憲法,史稱“1787年憲法”,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字有立法和司法大權,美國確.立起了三權分立的體制。(2) “君也者,辦民事者也;臣也者,助辦民事者也。”意思是說,君臣是為百姓服務的,是幫助人民辦事的,這體現的主要是民主的思想;“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主要體現了梁啟超變法圖強的政治主張。公車上扶敗以后,譚嗣同、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在各地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培養人才,積極宣傳維新思想,制造變法輿論;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戊戌變法,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覺醒,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故答案為:(1)1804年法國頒布實施《拿破侖法典》,鞏固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1787年,美國制定聯邦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共和制國家,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2)追求民主,實行變法。1895年“公車上書”后,組織學會,積極宣傳維新變法思想;1898年,參與發動和領導“戊戌變法”,并努力喚醒中國人民。【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國和美國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措施、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信息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3.(2018八下·諸暨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晚清財政收入結構表(單位:萬兩)年代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 其他收入 總收入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摘自馮楊《低關稅與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材料二:據不完全統計,在中日甲午戰爭后幾年間,全國各地新辦的私人工礦企業,其創辦資金在一萬元以上的共一百零四個,資本總額為二千三百多萬元。在戰前二十多年間,私人資本辦的工廠不到八十家,其資本總額為七百三十萬元。戰后的六年間比戰前二十多年,增加二三倍。——摘自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1)材料一反映晚清財政收入結構發生了什么變化﹖請舉出導致這些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并加以簡析。(2)材料二說明當時中國出現哪一經濟現象 并簡述這一經濟現象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答案】(1)農業稅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雜稅收入數額和比重顯著提升,總收入明顯增加。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外國侵略,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2)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隨著這一現象的出現,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1849-1885年,清政府的總收入增加,農業稅數額變化不大但比重下降,農業稅收入略減,工商雜稅收入增加。工商稅收入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中國近代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外商企業的設立;洋務運動中軍事和民用企業的開辦;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自然經濟逐步解體等。結合所學,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引進西方生產技術,開辦了一批近代軍事、民用工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2)依據材料二“……創辦資金在一萬元以上的共一百零四個,資本總額為二千三百多萬元。在戰前二十多年間,私人資本辦的工廠不到八十家,其資本總額為七百三十萬元。戰后的六年間比戰前二十多年,增加二三倍”可見私人新辦的工礦企業數量增加、資本規模擴大,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增強。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資產階級開始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資產階級政治運動興起,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故答案為:(1)農業稅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雜稅收入數額和比重顯著提升,總收入明顯增加。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外國侵略,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2)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隨著這一現象的出現,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工業的發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及知識的識記應用能力。1 / 1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下·諸暨期末)1726年,云貴總督鄂爾泰上書雍正帝說:“改流之法,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其投獻為上策,敕令投獻為下策。”下列措施與該上書內容相符的是( )A. 設置伊犁將軍 B.設置臺灣府C.實行改土歸流 D.實行金瓶掣簽2.(2020八下·諸暨期末)明清時期,皇權高度強化。下列史實可直接論證此觀點的是( )A.明朝下令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并直接對皇帝負責B.明朝加固增修長城,保護中原地區經濟發展C.清軍圍攻雅克薩城,以武力抗擊沙俄入侵者D.清朝實行八股取士,采取科舉考試選拔人才3.(2018八下·諸暨期末)1759年,兩廣總督李侍堯在一份奏折中說:“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以絲貨為重,……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來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其中“外洋各國夷船”和“江浙等省商民”均來到粵,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當時清朝( )A.實行海外擴張 B.開放沿海地區C.堅持以農為本 D.推行閉關鎖國4.(2018八下·諸暨期末)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稱贊道:“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其中蘊含的主要思想是( )A.民族主義 B.禁欲主義 C.拜金主義 D.人文主義5.(2020八下·諸暨期末)下列著名歷史人物的主張,突出體現了以封建統治者為抨擊對象的有( )①盧梭“人民主權"理論②馬克思“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③黃宗羲“以天下為主,君為客”④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0八下·諸暨期末)下列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重大發明是( )A.蒸汽機的改進 B.蒸汽機車C.內燃機車 D.電車7.(2020八下·諸暨期末)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空前激化。下列歷史事件屬于這兩大階級間斗爭的是( )①來克星頓的槍聲 ②攻占巴士底獄 ③憲章運動 ④巴黎公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2020八下·諸暨期末)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天皇為執行法律或保持公共安寧秩序及增進臣民之幸福,得發布或使令政府發布必要之命令,但不得以命令改變法律。”這表明日本確立的政治體制是( )A. 君主立憲制 B.民主共和制C.總統制 D.君主專制9.(2020八下·諸暨期末)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894- 1895年的中日戰爭對中國是災難性的戰爭。”對這里的“災難”解讀正確的是( )A.滿清政府主權完全喪失 B.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C.國人憂患意識開始增強 D.中國社會性質徹底改變10.(2018八下·諸暨期末)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其中影響較大的是( )①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②近代報業和新式出版業的發展③推行新式教育制度④編纂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書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綜合題11.(2018八下·諸暨期末)閱讀《大國崛起》解說詞,回答問題。解說詞一: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不可思議的是,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并不是當時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解說詞二:在各種合力下,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開創了影響深遠的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并建立起一個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國”,在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引領著世界的發展。(1)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解說詞一中“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是如何開啟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的。(2)聯系解說詞二,運用相關史實,說明英國能引領世界發展主要是由哪些合力促成的。12.(2018八下·諸暨期末)民主化是近代政治的發展趨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切私人所有權均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權利。保障契約自由和契約法律效力。——摘編自《拿破侖法典》立法權屬于國會,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它有權通過任何法律……總統負責執行法律……有權提名、任命聯邦法院法官,但提名須經參議院同意。——摘編自《1787年聯邦憲法》材料二:(1)根據材料一,聯系所學知識,說明18~19世紀法國和美國分別是怎樣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2)概括材料二中譚嗣同和梁啟超的政治主張,并列舉史實說明他們為實現這些主張所作出的共同努力。13.(2018八下·諸暨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晚清財政收入結構表(單位:萬兩)年代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 其他收入 總收入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摘自馮楊《低關稅與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材料二:據不完全統計,在中日甲午戰爭后幾年間,全國各地新辦的私人工礦企業,其創辦資金在一萬元以上的共一百零四個,資本總額為二千三百多萬元。在戰前二十多年間,私人資本辦的工廠不到八十家,其資本總額為七百三十萬元。戰后的六年間比戰前二十多年,增加二三倍。——摘自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1)材料一反映晚清財政收入結構發生了什么變化﹖請舉出導致這些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并加以簡析。(2)材料二說明當時中國出現哪一經濟現象 并簡述這一經濟現象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云貴總督”“改流之法”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改土歸流”,將原來西南地區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廢除,改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任職,鞏固了我國的多民族國家的統治。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實行改土歸流與題干上書內容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措施。要求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題干材料信息。2.【答案】A【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為防止丞相專權、皇帝大權旁落的現象,明太祖在中央廢除了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A項明朝下令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并直接對皇帝負責可直接論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B項明朝加固增修長城,保護中原地區經濟發展屬于處理民族關系的措施,和題干中的“直接論證”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清軍圍攻雅克薩城,以武力抗擊沙俄入侵者屬于抗擊侵略的措施,和題干中的“直接論證”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清朝實行八股取士,采取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屬于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和題干中的“直接論證”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的君權加強的措施。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明確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史實。3.【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據材料“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以絲貨為重,……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來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清朝實行閉關政策,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推行閉關鎖國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閉關鎖國政策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答案】D【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故“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蘊含的時代精神是人文主義。A正確,BCD錯誤。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人文主義是題干中蘊含的主要思想,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5.【答案】B【知識點】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盧梭否定封建王權,認為人民有權推翻違反民意、侵犯人權的政府。主張每個人生而自由、平等,從而進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權說”。 黃宗羲 “天下為主,君為客” ,批判了封建禮教,具有早期啟蒙性質。B項①③突出體現了以封建統治者為抨擊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抨擊封建統治者的主張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著名歷史人物的主張。6.【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制造的“旅行者號”蒸汽機車在新鋪設的鐵路上試車成功,使人類在陸路交通方面有了一個重大進展。蒸汽機在交通運輸業中的應用,使人類邁入了“火車時代”,迅速地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A項蒸汽機的改進屬于動力方面的重大發明,不符合題意;B項蒸汽機車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重大發明,符合題意;CD兩項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重大發明,要求具備準確識記重要史實的能力。7.【答案】D【知識點】工人斗爭及馬克思主義誕生【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836年~1848年,英國工人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持續時間長久的憲章運動。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1871年爆發的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第一個偉大嘗試,公社戰士在敵人面前表現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故③④屬于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間的斗爭。①來克星頓的槍聲是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標志,②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屬于資產階級革命,故①②不符合題意。D項③④屬于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間的斗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人階級斗爭,要求準確識記基礎史實。8.【答案】A【知識點】資本主義的擴張【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明治維新后,1889年日本以《德意志帝國憲法》為藍本,頒布了《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天皇掌握國家的一切大權,內閣向天皇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日本確立了君主立憲制。A項君主立憲制是題干材料表明的日本確立的政治體制,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表明的日本確立的政治體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治維新后日本確立的政治體制。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9.【答案】B【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94- 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ACD三項解讀不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解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史實。10.【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清朝后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重大轉折時期,這一時期,除了政治、經濟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化教育領域也出現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了系列深刻的變革。其中影響較大的是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近代報刊和新式出版業的蓬勃發展,以及興學堂,廢科舉等。①②③都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④編纂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書籍不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A項①②③是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領域出現的深刻變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識記能力。掌握清末文化教育的革新。11.【答案】(1)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開辟的前列,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葡萄牙貴族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到達美洲,麥哲倫船隊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創造了許多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被其他西方國家學習;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創新資本主義經濟模式,被其他一些國家效仿;英國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實行海外擴張政策,在世界各地奪取大片殖民地。【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1)最早進行新航路探索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葡萄牙往事資助下,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率船隊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并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從此開辟了從歐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線;1497年,葡萄牙人達·伽馬沿著迪亞士航線繞過好望角,渡過印度洋,到達印度西海岸,實現了歐洲人從非洲沿岸到達東方的夙愿。意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從1492年開始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先后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大陸;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船隊從歐洲出發,穿越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并穿越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最后回到歐洲,從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依據所學可知,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民主政體,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英國通過殖民擴張,成為最大的殖民帝國,擁有最廣闊的海外市場。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爆發,19世紀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使英國占據了世界經濟的中心地位。故答案為:(1)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開辟的前列,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葡萄牙貴族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到達美洲,麥哲倫船隊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創造了許多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被其他西方國家學習;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創新資本主義經濟模式,被其他一些國家效仿;英國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實行海外擴張政策,在世界各地奪取大片殖民地。故答案為:(1)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開辟的前列,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葡萄牙貴族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到達美洲,麥哲倫船隊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創造了許多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被其他西方國家學習;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創新資本主義經濟模式,被其他一些國家效仿;英國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實行海外擴張政策,在世界各地奪取大片殖民地。【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和英國崛起的因素。要求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2.【答案】(1)1804年法國頒布實施《拿破侖法典》,鞏固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1787年,美國制定聯邦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共和制國家,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2)追求民主,實行變法。1895年“公車上書”后,組織學會,積極宣傳維新變法思想;1898年,參與發動和領導“戊戌變法”,并努力喚醒中國人民。【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1804年拿破侖《民法典》正式頒布實施,嚴格規定了私有財產的合法性,否定了封建特權,維護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打擊封建勢力,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獨立戰爭后,制定了一部憲法,史稱“1787年憲法”,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字有立法和司法大權,美國確.立起了三權分立的體制。(2) “君也者,辦民事者也;臣也者,助辦民事者也。”意思是說,君臣是為百姓服務的,是幫助人民辦事的,這體現的主要是民主的思想;“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主要體現了梁啟超變法圖強的政治主張。公車上扶敗以后,譚嗣同、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在各地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培養人才,積極宣傳維新思想,制造變法輿論;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戊戌變法,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覺醒,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故答案為:(1)1804年法國頒布實施《拿破侖法典》,鞏固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1787年,美國制定聯邦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共和制國家,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2)追求民主,實行變法。1895年“公車上書”后,組織學會,積極宣傳維新變法思想;1898年,參與發動和領導“戊戌變法”,并努力喚醒中國人民。【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法國和美國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措施、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信息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3.【答案】(1)農業稅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雜稅收入數額和比重顯著提升,總收入明顯增加。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外國侵略,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2)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隨著這一現象的出現,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1849-1885年,清政府的總收入增加,農業稅數額變化不大但比重下降,農業稅收入略減,工商雜稅收入增加。工商稅收入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中國近代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外商企業的設立;洋務運動中軍事和民用企業的開辦;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自然經濟逐步解體等。結合所學,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引進西方生產技術,開辦了一批近代軍事、民用工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2)依據材料二“……創辦資金在一萬元以上的共一百零四個,資本總額為二千三百多萬元。在戰前二十多年間,私人資本辦的工廠不到八十家,其資本總額為七百三十萬元。戰后的六年間比戰前二十多年,增加二三倍”可見私人新辦的工礦企業數量增加、資本規模擴大,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增強。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資產階級開始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資產階級政治運動興起,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故答案為:(1)農業稅收入比重大幅降低,工商雜稅收入數額和比重顯著提升,總收入明顯增加。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民用工業的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外國侵略,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2)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隨著這一現象的出現,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族工業的發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及知識的識記應用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