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測試卷歷史與社會考試考試時間:80分鐘 滿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 一 二 三 四 總分評分注意事項:1、填寫答題卡的內容用2B鉛筆填寫2、提前 5 分鐘收取答題卡第Ⅰ卷 客觀題請用2B鉛筆將答案轉涂到答題卡上閱卷人 一、單選題得分1.(2018八上·余杭期中)到10世紀,日本的莊園數量已經相當可觀。莊園主為維護自身利益,爭相蓄養( )A.武士 B.騎士 C.教士 D.道士【答案】A【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8一10世紀中葉,隨著班田制度的破壞,莊園制度在日本逐步確立起來。貴族豪強為爭奪土地,保護莊園,建立起私家武裝,其部分族人和仆從便脫離農業生產而以武為業,逐漸形成日本古代社會的武士階層。A項武士是10世紀日本逐漸形成的階層,符合題意;BCD三項和日本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士階層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2.(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 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② 12世紀的倫敦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③ 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④ 西歐城市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領主與勞動者自身消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①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說法正確;②12世紀的巴黎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不是倫敦;③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說法正確;④西歐莊園是自給自足的,不是封建城市。B項①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西歐城市,識記與靈活掌握中世紀歐洲封建城市的興起、特點以及意義。3.(2018八上·余杭期中)大化改新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這里“新時代”的實質是( )A.建立天皇制度 B.實行中央集權C.打破豪強貴族特權 D.確立封建制度【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紀以來,日本社會矛盾尖銳,一部分貴族和皇室成員在留學生的影響下,主張仿效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D項確立封建制度是題干里“新時代”的實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4.(2018八上·余杭期中)“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相比較,最主要的共同之處在于( )A.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都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C.都廢除了土地國有制度D.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是大化改新的目的,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在商鞅變法中確定了土地私有的性質,允許土地買賣。但是兩大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以鞏固中央的政治權利為目的。A項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是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最主要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5.(2018八上·余杭期中)610年,他向族人宣布,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他是安拉的使者。“他”是( )A.喬達摩 悉達多 B.漢謨拉比C.查理曼 D.穆罕默德【答案】D【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順從”的意思。伊斯蘭教的信徒稱為“穆斯林”,意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說教后來集錄成為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D項穆罕默德向族人宣布,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他是安拉的使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伊斯蘭教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相關教義。6.(2018八上·余杭期中)諺語是歷史的最好寫照。下列描述中,能較好地反映歐洲封建社會統治情況的是( )A.“以眼還眼,以牙還牙”B.“條條大路通羅馬”C.“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A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屬于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C兩項“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是指奴隸制國家古羅馬,不符合題意;D項“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能較好地反映歐洲封建社會統治情況,查理·馬特改革后,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西歐的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的制約關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意思是說,每個領主只可以管轄自己的附庸,但無權管轄自己附庸的附庸,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古歐洲封建社會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7.(2018八上·余杭期中)阿拉伯人被譽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過重大貢獻。下列有關阿拉伯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發明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0到9十個數字符號②創立了伊斯蘭教③創作了文學名著《天方夜譚》④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傳播中起到了積極作用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印度的阿拉伯數字等都是阿拉伯人通過戰爭或是貿易傳入歐洲和世界其它地方。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傳播中起了積極作用。西方人也將中世紀的科學形象地比作:“中國人的頭,阿拉伯人的口,法蘭克人的手”,可見阿拉伯人對文化的傳播功不可沒。古印度人發明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0-9十個數字符號。很顯然①是錯的,含①的不選。C項②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人的歷史貢獻。8.下列關于文明的沖撞與融合的表述,正確的是( )A.希波戰爭后,波斯帝國確立了在東地中海的霸權B.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海C.公元前334年,國王亞歷山大開始東征,一直打到亞馬孫河流域D.阿拉伯人吸收了日本10個數字的計數法,把它傳到歐洲,由此產生了“阿拉伯數字”【答案】B【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分析能力。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羅馬帝國在公元2世紀時達到最大規模,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其內湖。希波戰爭后,波斯帝國確立了在東地中海的霸權錯誤,因為希波戰爭波斯戰敗。亞歷山大東征最遠到達印度,沒有到達亞馬孫河流域。阿拉伯人吸收了印度的10個數字的計數法,把它傳到歐洲,由此產生了“阿拉伯數字”。所以ACD錯誤,故選B。9.以下對東西方文明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古代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B.羅馬共和國的政權掌握在公民手中C.亞歷山大東征阻斷了東西方的交流D.阿拉伯人創造發明阿拉伯數字符號【答案】A【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古代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是西方文明的源頭,故A正確.羅馬共和國的政權掌握在元老院的手中,而不是公民的手中,故B錯誤.亞歷山大東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東西方的交流,而不是阻斷了交流,故C錯誤.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上發明的,而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故D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古代主要文明的相關成就.識記古代主要文明的相關成就.10.2014 年上海“亞信峰會”國宴上,考慮到貴賓來自不同國家,準備伙食時特地選擇了穆斯林清真食材。這反映出對哪種文化國家的尊重( )A.猶太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佛教【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各大宗教特色【解析】【分析】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教,622年他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穆罕默德帶兵攻打麥加,使麥加成為伊斯蘭教的圣地。伊斯蘭教的教徒稱穆斯林。故答案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伊斯蘭教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11.世界三大宗教創立的先后順序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C.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 D.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答案】A【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基督教是公元1世紀由耶穌在巴勒斯坦創立的,佛教是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 悉達多在印度創立的,伊斯蘭教是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的。所以產生的先后順序應為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A項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三大宗教創立時間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三大宗教創立的史實。12.“一個擁有幾個封臣的封君本人電許就是更高一級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級封君又以是一個更大關系網絡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這一現象出現在( )A.古代希臘 B.古代日本 C.中古歐洲 D.近代俄國【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一個擁有幾個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許就是更高一級封君的封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改變了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這次改革,奠定了中古歐洲封君封臣制的基礎,賞賜土地的人是封君,接受土地的人是封臣。材料反映的正是中古歐洲的封君封臣制。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中古歐洲出現題干現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封君與封臣,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13.在中世紀,為了保護同行手工業者的利益而成立的社會組織稱為( )A.商會 B.行會 C.學會 D.協會【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中世紀歐洲城市中,手工業者為了保護同行利益不受外人侵犯而成立的一種社會組織是行會。ACD三項都不是中世紀,為了保護同行手工業者的利益而成立的社會組織,不符合題意;B項行會是中世紀為了保護同行手工業者的利益而成立的社會組織,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世紀的行會,要求理解掌握相關史實。14.阿拉伯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下列有關阿拉伯文化的論述中,正確的是( )①阿拉伯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這與他們重視教育和知識有關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鮮明的特性,這與阿拉伯帝國當時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有關③帝國時代的阿拉伯人在數學、天文學等方面取得了當時世界領先的科學成就④阿拉伯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并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阿拉伯文化具有鮮明的特點,這與阿拉伯帝國當時地跨亞、歐,非三大洲有關;帝國時代的阿拉伯人在數學、天文學等方面取得了當時世界領先的科學成就;阿拉伯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這與他們重視教育有關;①②③正確。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④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文化。識記與靈活掌握阿拉伯文化成就。15.以下當代國家中,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的是( )①英國 ②法國 ③德國 ④意大利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 814年,查理曼去世,強盛一時的帝國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按照約定,三個王國彼此間不存在隸屬關系。B項②③④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查理帝國分裂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查理曼帝國的相關知識。16.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是( )A.等級制 B.封君封臣制 C.特權制 D.封土制【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級制度。8世紀前期,查理 馬特任宮相時,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使封建貴族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ACD三項都不是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不符合題意;B項封君封臣制是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歐封建等級制度,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級制度。17.被史學家稱為“中世紀”的是( )A.原始社會解體、奴隸制形成時期B.奴隸制占主導地位時期C.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時期D.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時期【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從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500年左右的歐洲歷史,被西方史學界稱為“中世紀”,中國歷史學家習慣上稱之為西歐封建社會。C項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時期被史學家稱為“中世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中世紀的理解。知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時期被史學家稱為“中世紀”。18.日本是一個善于向外學習,吸納其它民族先進文化的國家。古代學習中國,進行“大化改新”,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你認為日本的這一次改革發展是學習借鑒了中國哪一個歷史時期的文明成果( )A.秦朝 B.西漢 C.唐朝 D.北宋【答案】C【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知,公元7世紀的日本,矛盾比較尖銳。646年,日本仿照中國隋唐的社會制度進行了政治經濟改革,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邁進了封建社會。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唐朝是日本大化改新學習借鑒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和理解。注意準確識記大化改新的有關內容。19.“他們奔波于歐、業、非三大洲的商路之間,搭起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橋梁,成為東西方文化溝通的媒介。”“他們”指的是( )A.羅馬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中國人【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古代有一條條商路把歐、亞、非三大洲聯系在一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連接亞歐的“絲綢之路”。在這些商路中奔波的商人中間,有很多阿拉伯人。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架起了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他們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阿拉伯人是題干中“他們”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阿拉伯人在世界經濟文化交往當中的作用。注意準確識記阿拉伯人的貢獻。20.下列有關清真寺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建筑風格的典型代表B.清真寺的建筑風格一般以圓頂寺廟為主體C.早在14世紀,清真寺的建筑風格就已經傳到7美洲D.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清真寺建筑風格被帶到世界許多地方【答案】C【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492年哥倫布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AB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早在14世紀,清真寺的建筑風格就已經傳到了美洲說法不正確,美洲是15世紀才被哥倫布發現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真寺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知道1492年哥倫布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21.下列各項表述不正確的是( )A.封君封臣制是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B.封君封臣制的基礎是封土制C.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礎上,形成了封建貴族等級制度D.西歐封建等級制度中,騎士是貴族中的第一等級【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礎上,形成了封建貴族等級制度,騎士在中古西歐是指那些擁有封地的職業武士,是最低等級的貴族。公爵是貴族中的第一等級,成為騎士是每個男人的夢想和最高榮耀。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西歐封建等級制度中,騎士是貴族中的第一等級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封建制度。識記與靈活掌握中古西歐封建社會的狀況。22.下列各項不屬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A.基督教 B.伊斯蘭教 C.道教 D.佛教【答案】C【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在世界范圍內影響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不包括道教,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ABD三項都屬于世界三大宗教,不符合題意;C項道教不屬于世界三大宗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23.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寫道:“在世界歷史上,很難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個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計劃地汲取外國文明。”下列能夠成為這一觀點的史實依據是( )A.雅典民主政治 B.布匿戰爭C.希波戰爭 D.大化改新【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有計劃地汲取外國文明”說明是向外學習。A雅典民主政治,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并未向外學習;B、C說的是戰爭,與題意不符;D大化改新,日本通過向中國學習實行改革,從奴隸制國家過渡到封建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難度適中,明確此次改革的背景,該題很容易作答。24.646年,日本統治者任用一些從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改革。對于這次改革表述正確的是( )A.有利于東西方交流學習 B.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C.發生于公元六世紀中期 D.最高統治者是“大王”【答案】B【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646年,日本統治者任用一些從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改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學習和模仿唐朝的典章制度。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選項B符合題意;大化改新是日本學習中國的隋唐典章制度,選項A不符合題意;大化改新發生在公元7世紀中葉,選項C不符合題意;日本最高統治者稱天皇,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大化改新的時間、背景、內容和影響。25.“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規定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這次改革指的是歷史上的( )A.大化改新 B.戊戌變法C.幕府統治 D.伯里克利改革【答案】A【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新上臺執政的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開始了。大化改新仿照中國隋唐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經過改革,日本從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A項大化改新是題干描述的改革,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試題關鍵信息為仿照中國隋唐,要注意大化改新與日本明治維新的區別。第Ⅱ卷 主觀題第Ⅱ卷的注釋閱卷人 二、解答題得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7世紀中期的一次改革。他們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科舉制……──人教版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材料二:清政府并沒有完全將日本放在眼里,在學術領域也很少翻譯日文書籍。……戰爭的慘痛失敗使清政府開始正視日本,積極向日本派遣留學生,學化的經驗。材料三:20世紀30年代,日語詞匯鋪天蓋地進入中國。然而,通過這種傳播方式留下的日源外來詞,如“大東亞共榮圈”、“皇軍”、“馬路大”等在中國人的頭腦中大多被打上了羞恥、痛苦的印記。材料四:2014年以來,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采取升級挑釁行動。據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正研究在初中和高中教科書編寫指南中寫明釣魚島是日“固有領土”。并將釣魚島“屬于《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的適用對象”寫入其中。按照這個聲明的規定,“包括釣魚島在內,所有處于日本施政之下的區域適用《日美安保條約》”。(1)古代日本已經成為中華文明圈中的一員。材料一中提到的是日本古代的哪次改革?請列舉一位唐代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使者。(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使清政府“慘痛失敗”的是什么戰爭?日本近代的哪次改革使其成為清政府學習的榜樣?(3)材料三中的日源詞匯出現在哪次戰爭期間?這場戰爭全面爆發的標志是什么?請列舉一例戰爭期間日本在中國的暴行。(4)請你結合釣魚島事件,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大化改新;鑒真(2)甲午中日、甲午、甲午中日戰爭;明治維新(3)抗日戰爭、全面侵華戰爭、局部抗戰都可;七七(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七三一部隊或細菌戰、三光政策等(4)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日本政府的這一行徑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是對13億中國人民感情的嚴重傷害,是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理的嚴重踐踏,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抗議。【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大化改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中日之間的歷 史發展相關史實。材料豐富,時間跨度大,注重知識的綜合性,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有關中日關系發展的歷程,審 題時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運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語言組織概括的能力。通過中國、日本發展的聯系、比較,獲得新知,推導結論。 第(1)問屬于識記層 次,考查學生古代日本改革的狀況和中日在古代交流的情況,比較容易。第(2)問,需要調動所學知識和材料,考查中日近代史的概況,審題時抓住“近代化”, 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改革是明治維新。屬理解層次。第(3)問,考查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對中國犯下的罪行,屬識記和理解層次。學生審題時要抓住時間限定詞 “20世紀30年代”,所舉的史實應發生在30年代,再結合所學知識來作答。第(4)問,要對材料進行解讀歸納后組織語言作答,需要學生對時政的關注以及 對中日歷史交往的了解,解題時必須對材料所表達的內涵有準確的理解。屬理解運用層次,較難題。具有較高的價值立意。【點評】掌握中日之間的歷史發展相關史實。閱卷人 三、材料分析題得分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伊斯蘭教在麥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間傳播開來。科里希特貴族把那批屬于自己管轄權的伊斯蘭教徒關在監牢里,并盡量引誘他們脫離伊斯蘭教。材料二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裝備起來,并準備出征所需的一切東西。后來,他告訴他們要進軍麥加,并命令他們認真準備。(1) 伊斯蘭教的經典是什么 其主要教義是什么 (2) 材料一說明伊斯蘭教開始在麥加傳播的時候遭遇怎樣的情況 為什么科里希特貴族要那樣對待伊斯蘭教 (3)穆罕默德進軍麥加是哪一年,結果怎樣 【答案】(1)《古蘭經》。主要教義是世間只有“真王”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所有人民都要順從“真主”安拉。(2)遭到迫害,一神教的宣傳有利于阿拉伯地區的統一,但卻會破壞當地的多神教傳統,不利于貴族利用已有的宗教進行統治。(3)630年。麥加貴族承認穆罕默德是政治和宗教領袖,不久,阿拉伯半島統一。【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1)《古蘭經》記述了穆罕默德的話語和思想,它闡述了伊斯蘭教的教義和基本宗教原理,又解答了廣泛的社會和倫理問題,是伊斯蘭教的經典。伊斯蘭教宣揚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號召人們信仰唯一的神安拉。(2)據材料一“伊斯蘭教在麥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間傳播開來.科里希特貴族把那批屬于自己管轄權的伊斯蘭教教徒關在監牢里,并盡量引誘他們脫離伊斯蘭教”可知,伊斯蘭教開始在麥加的時候遭到麥加貴族的排擠和迫害;因為麥加貴族擔心伊斯蘭教會損害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3)630年穆罕默德對麥加的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進軍,麥加貴族無力抵抗,只好同他妥協,雙方達成協議,麥加貴族接受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領袖地位;穆罕默德承認對方的經濟和宗教利益,征服麥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故答案為:(1)《古蘭經》。主要教義是世間只有“真王”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所有人民都要順從“真主”安拉。(2)遭到迫害,一神教的宣傳有利于阿拉伯地區的統一,但卻會破壞當地的多神教傳統,不利于貴族利用已有的宗教進行統治。(3)630年。麥加貴族承認穆罕默德是政治和宗教領袖,不久,阿拉伯半島統一。【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伊斯蘭教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學生要善于從材料里去分析問題。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伊斯蘭教在麥加的克里希特族的男女間傳播開來。克里希特貴族把那批屬于自己管轄范圍內的伊斯蘭教教徒關在監牢里,并盡量引誘他們脫離伊斯蘭教。材料二:穆罕默德在傳教中提出“凡加入伊斯蘭教皆為兄弟”的口號,并建立《麥地那憲章》宣稱“一致對外”。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配備起來,并準備出征所需的一切東西。材料三: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他們的宗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經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阿巴斯王朝時期,他們在巴格達建立了一所規模宏大的翻譯和研究機構,稱為“智慧之宮”。(1)材料一說明伊斯蘭教開始在麥加傳播的時候有著怎樣的遭遇?為什么克里希特貴族要那樣對待伊斯蘭教?(2)材料二說明伊斯蘭教在阿拉伯統一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說明了什么?對我們今天現代化建設有什么啟示?【答案】(1)受到麥加貴族的強烈反對。因為伊斯蘭教主張賑濟貧民,善待奴隸,反對高利貸,這觸及了麥加貴族的經濟利益。(2)穆罕默德通過創立伊斯蘭教的一神崇拜,廢除了各部落的多神崇拜,灌輸了民族觀念,為建立統一國家奠定了思想基礎,又通過圣戰宣傳,增加了戰斗力。(3)阿拉伯人尊重知識,重視學習。啟示:要重視知識,重視人才;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1)材料“克里希特貴族把那批屬于自己管轄范圍內的伊斯蘭教教徒關在監牢里”體現的是伊斯蘭教在傳播的時候遭到了鎮壓,這主要和穆罕默德宣傳將富人的部分財富分給窮人有關。(2)材料“穆罕默德在傳教中提出“凡加入伊斯蘭教皆為兄弟”的口號”體現的是伊斯蘭教使眾多信徒團結在一起。(3)材料“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體現的是對知識的重視。對我國的啟示圍繞著教育的發展展開分析即可。故答案為:(1)伊斯蘭教創立之初在麥加傳播時遭到鎮壓,因為穆罕默德宣傳將富人的部分財富分給窮人,引起了麥加貴族的不滿。(2)伊斯蘭教使眾多的信徒凝聚在一起,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3)知識對社會的推動作用。重視教育的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伊斯蘭教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閱卷人 四、綜合題得分29.讀下圖,完成相關題目。圖A 圖B 圖C(1)上述三幅圖分別是哪一種宗教的建筑風格?圖A ;圖B ;圖C (2)請寫出A,B宗教的發源地和創始人。其中C宗教是什么時候傳入我國中原地區的?(3)說一說三大宗教成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答案】(1)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2)基督教:羅馬帝國時期的巴勒斯坦地區,耶穌;伊斯蘭教:阿拉伯半島,穆罕默德;公元1世紀。(3)教義迎合了中下層勞動人民精神上的需求;被統治階級利用和扶持。【知識點】探究宗教文化景觀的多樣性;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景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A為基督教的建筑風格,圖B為伊斯蘭教的建筑風格,圖C為佛教的建筑風格。(2)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A為基督教,誕生于羅馬帝國時期的巴勒斯坦地區,創始人為耶穌;圖B為伊斯蘭教,誕生于于阿拉伯半島,創始人為穆罕默德;圖C為佛教,于公元1世紀傳入我國中原地區。(3)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能成為世界性宗教,主要在于教義迎合了中下層勞動人民精神上的需求;被統治階級利用和扶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的識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2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測試卷歷史與社會考試考試時間:80分鐘 滿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 一 二 三 四 總分評分注意事項:1、填寫答題卡的內容用2B鉛筆填寫2、提前 5 分鐘收取答題卡第Ⅰ卷 客觀題請用2B鉛筆將答案轉涂到答題卡上閱卷人 一、單選題得分1.(2018八上·余杭期中)到10世紀,日本的莊園數量已經相當可觀。莊園主為維護自身利益,爭相蓄養( )A.武士 B.騎士 C.教士 D.道士2.(2018八上·余杭期中)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 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② 12世紀的倫敦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③ 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④ 西歐城市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領主與勞動者自身消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8八上·余杭期中)大化改新把日本歷史推入一個新時代,這里“新時代”的實質是( )A.建立天皇制度 B.實行中央集權C.打破豪強貴族特權 D.確立封建制度4.(2018八上·余杭期中)“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相比較,最主要的共同之處在于( )A.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都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C.都廢除了土地國有制度D.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5.(2018八上·余杭期中)610年,他向族人宣布,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他是安拉的使者。“他”是( )A.喬達摩 悉達多 B.漢謨拉比C.查理曼 D.穆罕默德6.(2018八上·余杭期中)諺語是歷史的最好寫照。下列描述中,能較好地反映歐洲封建社會統治情況的是( )A.“以眼還眼,以牙還牙”B.“條條大路通羅馬”C.“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7.(2018八上·余杭期中)阿拉伯人被譽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過重大貢獻。下列有關阿拉伯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發明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0到9十個數字符號②創立了伊斯蘭教③創作了文學名著《天方夜譚》④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傳播中起到了積極作用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8.下列關于文明的沖撞與融合的表述,正確的是( )A.希波戰爭后,波斯帝國確立了在東地中海的霸權B.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海C.公元前334年,國王亞歷山大開始東征,一直打到亞馬孫河流域D.阿拉伯人吸收了日本10個數字的計數法,把它傳到歐洲,由此產生了“阿拉伯數字”9.以下對東西方文明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古代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B.羅馬共和國的政權掌握在公民手中C.亞歷山大東征阻斷了東西方的交流D.阿拉伯人創造發明阿拉伯數字符號10.2014 年上海“亞信峰會”國宴上,考慮到貴賓來自不同國家,準備伙食時特地選擇了穆斯林清真食材。這反映出對哪種文化國家的尊重( )A.猶太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佛教11.世界三大宗教創立的先后順序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C.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 D.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12.“一個擁有幾個封臣的封君本人電許就是更高一級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級封君又以是一個更大關系網絡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這一現象出現在( )A.古代希臘 B.古代日本 C.中古歐洲 D.近代俄國13.在中世紀,為了保護同行手工業者的利益而成立的社會組織稱為( )A.商會 B.行會 C.學會 D.協會14.阿拉伯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下列有關阿拉伯文化的論述中,正確的是( )①阿拉伯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這與他們重視教育和知識有關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鮮明的特性,這與阿拉伯帝國當時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有關③帝國時代的阿拉伯人在數學、天文學等方面取得了當時世界領先的科學成就④阿拉伯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并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以下當代國家中,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的是( )①英國 ②法國 ③德國 ④意大利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6.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是( )A.等級制 B.封君封臣制 C.特權制 D.封土制17.被史學家稱為“中世紀”的是( )A.原始社會解體、奴隸制形成時期B.奴隸制占主導地位時期C.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時期D.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時期18.日本是一個善于向外學習,吸納其它民族先進文化的國家。古代學習中國,進行“大化改新”,為日本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你認為日本的這一次改革發展是學習借鑒了中國哪一個歷史時期的文明成果( )A.秦朝 B.西漢 C.唐朝 D.北宋19.“他們奔波于歐、業、非三大洲的商路之間,搭起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橋梁,成為東西方文化溝通的媒介。”“他們”指的是( )A.羅馬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中國人20.下列有關清真寺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建筑風格的典型代表B.清真寺的建筑風格一般以圓頂寺廟為主體C.早在14世紀,清真寺的建筑風格就已經傳到7美洲D.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清真寺建筑風格被帶到世界許多地方21.下列各項表述不正確的是( )A.封君封臣制是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B.封君封臣制的基礎是封土制C.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礎上,形成了封建貴族等級制度D.西歐封建等級制度中,騎士是貴族中的第一等級22.下列各項不屬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A.基督教 B.伊斯蘭教 C.道教 D.佛教23.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寫道:“在世界歷史上,很難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個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計劃地汲取外國文明。”下列能夠成為這一觀點的史實依據是( )A.雅典民主政治 B.布匿戰爭C.希波戰爭 D.大化改新24.646年,日本統治者任用一些從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改革。對于這次改革表述正確的是( )A.有利于東西方交流學習 B.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C.發生于公元六世紀中期 D.最高統治者是“大王”25.“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規定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這次改革指的是歷史上的( )A.大化改新 B.戊戌變法C.幕府統治 D.伯里克利改革第Ⅱ卷 主觀題第Ⅱ卷的注釋閱卷人 二、解答題得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7世紀中期的一次改革。他們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科舉制……──人教版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材料二:清政府并沒有完全將日本放在眼里,在學術領域也很少翻譯日文書籍。……戰爭的慘痛失敗使清政府開始正視日本,積極向日本派遣留學生,學化的經驗。材料三:20世紀30年代,日語詞匯鋪天蓋地進入中國。然而,通過這種傳播方式留下的日源外來詞,如“大東亞共榮圈”、“皇軍”、“馬路大”等在中國人的頭腦中大多被打上了羞恥、痛苦的印記。材料四:2014年以來,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采取升級挑釁行動。據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正研究在初中和高中教科書編寫指南中寫明釣魚島是日“固有領土”。并將釣魚島“屬于《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的適用對象”寫入其中。按照這個聲明的規定,“包括釣魚島在內,所有處于日本施政之下的區域適用《日美安保條約》”。(1)古代日本已經成為中華文明圈中的一員。材料一中提到的是日本古代的哪次改革?請列舉一位唐代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使者。(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使清政府“慘痛失敗”的是什么戰爭?日本近代的哪次改革使其成為清政府學習的榜樣?(3)材料三中的日源詞匯出現在哪次戰爭期間?這場戰爭全面爆發的標志是什么?請列舉一例戰爭期間日本在中國的暴行。(4)請你結合釣魚島事件,談談你的看法。閱卷人 三、材料分析題得分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伊斯蘭教在麥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間傳播開來。科里希特貴族把那批屬于自己管轄權的伊斯蘭教徒關在監牢里,并盡量引誘他們脫離伊斯蘭教。材料二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裝備起來,并準備出征所需的一切東西。后來,他告訴他們要進軍麥加,并命令他們認真準備。(1) 伊斯蘭教的經典是什么 其主要教義是什么 (2) 材料一說明伊斯蘭教開始在麥加傳播的時候遭遇怎樣的情況 為什么科里希特貴族要那樣對待伊斯蘭教 (3)穆罕默德進軍麥加是哪一年,結果怎樣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伊斯蘭教在麥加的克里希特族的男女間傳播開來。克里希特貴族把那批屬于自己管轄范圍內的伊斯蘭教教徒關在監牢里,并盡量引誘他們脫離伊斯蘭教。材料二:穆罕默德在傳教中提出“凡加入伊斯蘭教皆為兄弟”的口號,并建立《麥地那憲章》宣稱“一致對外”。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配備起來,并準備出征所需的一切東西。材料三: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他們的宗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經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阿巴斯王朝時期,他們在巴格達建立了一所規模宏大的翻譯和研究機構,稱為“智慧之宮”。(1)材料一說明伊斯蘭教開始在麥加傳播的時候有著怎樣的遭遇?為什么克里希特貴族要那樣對待伊斯蘭教?(2)材料二說明伊斯蘭教在阿拉伯統一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說明了什么?對我們今天現代化建設有什么啟示?閱卷人 四、綜合題得分29.讀下圖,完成相關題目。圖A 圖B 圖C(1)上述三幅圖分別是哪一種宗教的建筑風格?圖A ;圖B ;圖C (2)請寫出A,B宗教的發源地和創始人。其中C宗教是什么時候傳入我國中原地區的?(3)說一說三大宗教成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8一10世紀中葉,隨著班田制度的破壞,莊園制度在日本逐步確立起來。貴族豪強為爭奪土地,保護莊園,建立起私家武裝,其部分族人和仆從便脫離農業生產而以武為業,逐漸形成日本古代社會的武士階層。A項武士是10世紀日本逐漸形成的階層,符合題意;BCD三項和日本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士階層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2.【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①農業的發展和經濟的恢復,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復蘇和新城市的涌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說法正確;②12世紀的巴黎作為經濟和政治中心是當時西歐最大的城市,不是倫敦;③城市的興起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早期資產階級出現,說法正確;④西歐莊園是自給自足的,不是封建城市。B項①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西歐城市,識記與靈活掌握中世紀歐洲封建城市的興起、特點以及意義。3.【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7世紀以來,日本社會矛盾尖銳,一部分貴族和皇室成員在留學生的影響下,主張仿效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D項確立封建制度是題干里“新時代”的實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4.【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大化改新【解析】【分析】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是大化改新的目的,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在商鞅變法中確定了土地私有的性質,允許土地買賣。但是兩大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以鞏固中央的政治權利為目的。A項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是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最主要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5.【答案】D【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順從”的意思。伊斯蘭教的信徒稱為“穆斯林”,意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說教后來集錄成為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D項穆罕默德向族人宣布,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他是安拉的使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伊斯蘭教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相關教義。6.【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A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屬于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C兩項“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是指奴隸制國家古羅馬,不符合題意;D項“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能較好地反映歐洲封建社會統治情況,查理·馬特改革后,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西歐的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的制約關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意思是說,每個領主只可以管轄自己的附庸,但無權管轄自己附庸的附庸,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古歐洲封建社會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7.【答案】C【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印度的阿拉伯數字等都是阿拉伯人通過戰爭或是貿易傳入歐洲和世界其它地方。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傳播中起了積極作用。西方人也將中世紀的科學形象地比作:“中國人的頭,阿拉伯人的口,法蘭克人的手”,可見阿拉伯人對文化的傳播功不可沒。古印度人發明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0-9十個數字符號。很顯然①是錯的,含①的不選。C項②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人的歷史貢獻。8.【答案】B【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分析能力。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羅馬帝國在公元2世紀時達到最大規模,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其內湖。希波戰爭后,波斯帝國確立了在東地中海的霸權錯誤,因為希波戰爭波斯戰敗。亞歷山大東征最遠到達印度,沒有到達亞馬孫河流域。阿拉伯人吸收了印度的10個數字的計數法,把它傳到歐洲,由此產生了“阿拉伯數字”。所以ACD錯誤,故選B。9.【答案】A【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古代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是西方文明的源頭,故A正確.羅馬共和國的政權掌握在元老院的手中,而不是公民的手中,故B錯誤.亞歷山大東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東西方的交流,而不是阻斷了交流,故C錯誤.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上發明的,而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故D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古代主要文明的相關成就.識記古代主要文明的相關成就.10.【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各大宗教特色【解析】【分析】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教,622年他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穆罕默德帶兵攻打麥加,使麥加成為伊斯蘭教的圣地。伊斯蘭教的教徒稱穆斯林。故答案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伊斯蘭教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11.【答案】A【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基督教是公元1世紀由耶穌在巴勒斯坦創立的,佛教是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 悉達多在印度創立的,伊斯蘭教是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的。所以產生的先后順序應為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A項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世界三大宗教創立時間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三大宗教創立的史實。12.【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由材料信息:“一個擁有幾個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許就是更高一級封君的封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改變了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這次改革,奠定了中古歐洲封君封臣制的基礎,賞賜土地的人是封君,接受土地的人是封臣。材料反映的正是中古歐洲的封君封臣制。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中古歐洲出現題干現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封君與封臣,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13.【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中世紀歐洲城市中,手工業者為了保護同行利益不受外人侵犯而成立的一種社會組織是行會。ACD三項都不是中世紀,為了保護同行手工業者的利益而成立的社會組織,不符合題意;B項行會是中世紀為了保護同行手工業者的利益而成立的社會組織,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世紀的行會,要求理解掌握相關史實。14.【答案】A【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阿拉伯文化具有鮮明的特點,這與阿拉伯帝國當時地跨亞、歐,非三大洲有關;帝國時代的阿拉伯人在數學、天文學等方面取得了當時世界領先的科學成就;阿拉伯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這與他們重視教育有關;①②③正確。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④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文化。識記與靈活掌握阿拉伯文化成就。15.【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 814年,查理曼去世,強盛一時的帝國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按照約定,三個王國彼此間不存在隸屬關系。B項②③④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查理帝國分裂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查理曼帝國的相關知識。16.【答案】B【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級制度。8世紀前期,查理 馬特任宮相時,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使封建貴族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ACD三項都不是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不符合題意;B項封君封臣制是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歐封建等級制度,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級制度。17.【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從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500年左右的歐洲歷史,被西方史學界稱為“中世紀”,中國歷史學家習慣上稱之為西歐封建社會。C項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時期被史學家稱為“中世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中世紀的理解。知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時期被史學家稱為“中世紀”。18.【答案】C【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知,公元7世紀的日本,矛盾比較尖銳。646年,日本仿照中國隋唐的社會制度進行了政治經濟改革,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邁進了封建社會。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唐朝是日本大化改新學習借鑒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大化改新的識記和理解。注意準確識記大化改新的有關內容。19.【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古代有一條條商路把歐、亞、非三大洲聯系在一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連接亞歐的“絲綢之路”。在這些商路中奔波的商人中間,有很多阿拉伯人。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架起了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他們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阿拉伯人是題干中“他們”所指的對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阿拉伯人在世界經濟文化交往當中的作用。注意準確識記阿拉伯人的貢獻。20.【答案】C【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492年哥倫布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ABD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早在14世紀,清真寺的建筑風格就已經傳到了美洲說法不正確,美洲是15世紀才被哥倫布發現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真寺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知道1492年哥倫布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21.【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礎上,形成了封建貴族等級制度,騎士在中古西歐是指那些擁有封地的職業武士,是最低等級的貴族。公爵是貴族中的第一等級,成為騎士是每個男人的夢想和最高榮耀。ABC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D項西歐封建等級制度中,騎士是貴族中的第一等級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歐封建制度。識記與靈活掌握中古西歐封建社會的狀況。22.【答案】C【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在世界范圍內影響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不包括道教,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ABD三項都屬于世界三大宗教,不符合題意;C項道教不屬于世界三大宗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23.【答案】D【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有計劃地汲取外國文明”說明是向外學習。A雅典民主政治,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并未向外學習;B、C說的是戰爭,與題意不符;D大化改新,日本通過向中國學習實行改革,從奴隸制國家過渡到封建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難度適中,明確此次改革的背景,該題很容易作答。24.【答案】B【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646年,日本統治者任用一些從中國歸來的留學生,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一系列改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學習和模仿唐朝的典章制度。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選項B符合題意;大化改新是日本學習中國的隋唐典章制度,選項A不符合題意;大化改新發生在公元7世紀中葉,選項C不符合題意;日本最高統治者稱天皇,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大化改新的時間、背景、內容和影響。25.【答案】A【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新上臺執政的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開始了。大化改新仿照中國隋唐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經過改革,日本從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A項大化改新是題干描述的改革,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試題關鍵信息為仿照中國隋唐,要注意大化改新與日本明治維新的區別。26.【答案】(1)大化改新;鑒真(2)甲午中日、甲午、甲午中日戰爭;明治維新(3)抗日戰爭、全面侵華戰爭、局部抗戰都可;七七(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七三一部隊或細菌戰、三光政策等(4)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日本政府的這一行徑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是對13億中國人民感情的嚴重傷害,是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理的嚴重踐踏,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抗議。【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大化改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中日之間的歷 史發展相關史實。材料豐富,時間跨度大,注重知識的綜合性,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有關中日關系發展的歷程,審 題時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運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語言組織概括的能力。通過中國、日本發展的聯系、比較,獲得新知,推導結論。 第(1)問屬于識記層 次,考查學生古代日本改革的狀況和中日在古代交流的情況,比較容易。第(2)問,需要調動所學知識和材料,考查中日近代史的概況,審題時抓住“近代化”, 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改革是明治維新。屬理解層次。第(3)問,考查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對中國犯下的罪行,屬識記和理解層次。學生審題時要抓住時間限定詞 “20世紀30年代”,所舉的史實應發生在30年代,再結合所學知識來作答。第(4)問,要對材料進行解讀歸納后組織語言作答,需要學生對時政的關注以及 對中日歷史交往的了解,解題時必須對材料所表達的內涵有準確的理解。屬理解運用層次,較難題。具有較高的價值立意。【點評】掌握中日之間的歷史發展相關史實。27.【答案】(1)《古蘭經》。主要教義是世間只有“真王”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所有人民都要順從“真主”安拉。(2)遭到迫害,一神教的宣傳有利于阿拉伯地區的統一,但卻會破壞當地的多神教傳統,不利于貴族利用已有的宗教進行統治。(3)630年。麥加貴族承認穆罕默德是政治和宗教領袖,不久,阿拉伯半島統一。【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1)《古蘭經》記述了穆罕默德的話語和思想,它闡述了伊斯蘭教的教義和基本宗教原理,又解答了廣泛的社會和倫理問題,是伊斯蘭教的經典。伊斯蘭教宣揚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號召人們信仰唯一的神安拉。(2)據材料一“伊斯蘭教在麥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間傳播開來.科里希特貴族把那批屬于自己管轄權的伊斯蘭教教徒關在監牢里,并盡量引誘他們脫離伊斯蘭教”可知,伊斯蘭教開始在麥加的時候遭到麥加貴族的排擠和迫害;因為麥加貴族擔心伊斯蘭教會損害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3)630年穆罕默德對麥加的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進軍,麥加貴族無力抵抗,只好同他妥協,雙方達成協議,麥加貴族接受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領袖地位;穆罕默德承認對方的經濟和宗教利益,征服麥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故答案為:(1)《古蘭經》。主要教義是世間只有“真王”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所有人民都要順從“真主”安拉。(2)遭到迫害,一神教的宣傳有利于阿拉伯地區的統一,但卻會破壞當地的多神教傳統,不利于貴族利用已有的宗教進行統治。(3)630年。麥加貴族承認穆罕默德是政治和宗教領袖,不久,阿拉伯半島統一。【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伊斯蘭教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學生要善于從材料里去分析問題。28.【答案】(1)受到麥加貴族的強烈反對。因為伊斯蘭教主張賑濟貧民,善待奴隸,反對高利貸,這觸及了麥加貴族的經濟利益。(2)穆罕默德通過創立伊斯蘭教的一神崇拜,廢除了各部落的多神崇拜,灌輸了民族觀念,為建立統一國家奠定了思想基礎,又通過圣戰宣傳,增加了戰斗力。(3)阿拉伯人尊重知識,重視學習。啟示:要重視知識,重視人才;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1)材料“克里希特貴族把那批屬于自己管轄范圍內的伊斯蘭教教徒關在監牢里”體現的是伊斯蘭教在傳播的時候遭到了鎮壓,這主要和穆罕默德宣傳將富人的部分財富分給窮人有關。(2)材料“穆罕默德在傳教中提出“凡加入伊斯蘭教皆為兄弟”的口號”體現的是伊斯蘭教使眾多信徒團結在一起。(3)材料“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體現的是對知識的重視。對我國的啟示圍繞著教育的發展展開分析即可。故答案為:(1)伊斯蘭教創立之初在麥加傳播時遭到鎮壓,因為穆罕默德宣傳將富人的部分財富分給窮人,引起了麥加貴族的不滿。(2)伊斯蘭教使眾多的信徒凝聚在一起,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3)知識對社會的推動作用。重視教育的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伊斯蘭教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9.【答案】(1)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2)基督教:羅馬帝國時期的巴勒斯坦地區,耶穌;伊斯蘭教:阿拉伯半島,穆罕默德;公元1世紀。(3)教義迎合了中下層勞動人民精神上的需求;被統治階級利用和扶持。【知識點】探究宗教文化景觀的多樣性;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景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A為基督教的建筑風格,圖B為伊斯蘭教的建筑風格,圖C為佛教的建筑風格。(2)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A為基督教,誕生于羅馬帝國時期的巴勒斯坦地區,創始人為耶穌;圖B為伊斯蘭教,誕生于于阿拉伯半島,創始人為穆罕默德;圖C為佛教,于公元1世紀傳入我國中原地區。(3)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能成為世界性宗教,主要在于教義迎合了中下層勞動人民精神上的需求;被統治階級利用和扶持。【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的識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2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測試卷(學生版).docx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