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漫畫反映了20世紀初中國怎樣的現實情況?鴉片戰爭 (1840-1842)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甲午戰爭(1894—1895) 八國聯軍侵華(1900--1901)結 果 (條約)影 響《南京條約》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條約》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回顧:近代列強發動對中國的戰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甲午戰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的民族危機更加深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20世紀初中國的政治局勢那么,20世紀初中國的經濟、思想等領域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請閱讀教材,思考20世紀中國的經濟、思想局勢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20世紀初,列強不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經濟上也加緊對中國的掠奪。鐵路是列強在華投資最大的一個經濟領域。它們通過直接投資、向清政府貸款等多種方式,控制筑路大權,奪取在鐵路沿線開發土地、開采礦藏等特權。資本輸出列強控制筑路大權的方式?奪取在鐵路沿線開發土地,開采礦藏等特權。是列強在華投資最大的一個經濟領域。鐵路鐵路修筑根據上述數字,說一說列強的經濟掠奪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危害。列強通過多種方式強力控制中國經濟命脈,不僅是為了掠奪資源,獲取高額利潤;還要把中國變為自己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繼而使中國變成其殖民地,最終完全控制中國。雖然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帶來了近代技術和創業精神,培養了中國本土人才,但是總體上列強的侵略對中國經濟發展危害是巨大的。 兩種說法都不全面。我們應該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這一問題,既要看到列強的經濟掠奪對中國的危害,也要看到它在客觀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如近代技術和創新精神等。面對列強經濟勢力深入中國,有一些不同的觀點。觀點1:列強控制中國的市場,獲取高額利潤,極大壓制了中國經濟的發展。觀點2:它們也帶來了近代技術和創業精神,培養了中國本土人才,不能全部否定。你認同哪種觀點?對此,有什么看法?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國局勢加緊對中國的掠奪。鐵路是列強在華投資最大的一個經濟領域。1、政治上:2、經濟上:20世紀初,列強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控制中國經濟命脈,掠奪資源,獲取高額利潤;把中國變為自己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繼而使中國變成其殖民地,最終完全控制中國。3、思想上:深重的民族危機,促進了中國的民族覺醒資料:1903年春,陳天華留學日本,同年秋,寫成《猛回頭》和《警世鐘》,闡明中國必須進行民主革命的道理。思考:面對列強的掠奪,中國各個階級做出了怎樣的反應?(民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資產階級革命派、清政府)民族資產階級代表:張謇(“狀元實業家”)有識之士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護民族經濟,提出“收回利權”“振興實業”。掀起籌建鐵路公司、集股自修鐵路的熱潮,大力發展民族工業。促進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實業救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階級基礎二、辛亥革命之階級基礎知識分子作為一種新的社會力量也成長起來。在廢科舉、興學堂和出國留學的潮流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出現了大量宣傳革命的報刊書籍。這些著作號召人民起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1903年,年僅18歲的鄒容寫成2萬多字的《革命軍》。書中寫道:“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與世界列強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長存于二十世紀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該書以通俗曉暢的文筆宣傳革命思想,一時間風行海內外。宣傳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促進了革命的到來!二、辛亥革命之思想基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思想基礎先行者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孫中山民主之興,實由時勢迫之,而亦由競爭以生此智慧者也。-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我漢人本有做世界主人的勢力,活活被滿洲殘害,弄到這步田地,亡國滅種,就在眼前,你道可恨不可恨呢?陳天華《警世鐘》無論何時,政府所為,有干犯人民權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舊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樂之心。-鄒容《革命軍》破舊立新在眾多革命者中,出生于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孫中山,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圖1-22 青年時代的孫中山孫中山棄醫從政少年時代的孫中山就很關注處于災難之中的國家。1894年6月,在廣州行醫的孫中山認識到“醫術救人,所濟有限”,“醫國”比“醫人”更重要。他北上并上書李鴻章,提出改革的建議,但未被接受。上書的失敗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他放棄了對清政府的最后一點幻想。孫中山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才能拯救中國。此后,他便放棄行醫,成為一名職業革命家。二、辛亥革命之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派代表:孫中山創建資產階級革命組織(1)1894年:創建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2)1905年:創建全國性的統一革命組織—同盟會資產階級革命組織的建立組織基礎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結合相關史實,說說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是如何進行革命的呢?(1)興中會興中會成立(想像畫)興中會會員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①時間、地點:②性質:③口號:④影響:1894年11月,夏威夷的檀香山。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振興中華”。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認……孫逸仙者,非一氏之私號,乃新中國新發現之名詞也。有孫逸仙,而中國始可為…——章士釗(華興會)《孫逸仙·自序》此時的孫中山已成為顛覆封建政權、創建共和國家的一面旗幟,成為那個時代最具有進步意義和象征意義的時代先鋒——(1)興中會興中會成立(想像畫)興中會會員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①時間、地點:②性質:③口號:④影響:1894年11月,夏威夷的檀香山。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振興中華”。此后,各地革命團體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1904年2月15日,中國留日學生黃興等人在長沙秘密組織革命團體——華興會。1905年,華興會部分成員在日本合影。 前排左起第一人黃興,第三人胡瑛、第四人宋教仁,第五人柳揚谷,后排左一章士釗,左四劉揆一。光復會領導人及在日本的部分會員(1904年)1904年,一些留日學生在上海組織革命團體光復會,蔡元培任會長。蔡元培光復會誓詞(2)中國同盟會①時間、地點:1905年,日本東京。②領導人:孫中山被選為總理。③性質:④機關刊物:⑤革命綱領:全國性的統一的革命組織。《民報》⑥革命實踐:同盟會誓詞中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在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進一步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即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性質: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2)中國同盟會①時間、地點:1905年,日本東京。②領導人:孫中山被選為總理。③性質:④機關刊物:⑤革命綱領:《民報》⑥革命實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全國性的統一的革命組織。(2)中國同盟會①時間、地點:1905年,日本東京。②領導人:孫中山被選為總理。③性質:④機關刊物:⑤革命綱領:《民報》⑥革命實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三民主義”同盟會成立后,一方面宣傳革命的理論和主張,另一方面頻頻發動武裝起義。全國性的統一的革命組織。----革命黨人頻頻發動武裝起義(1)1906年,同盟會會員發動萍瀏醴起義----同盟人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2)1907年夏,光復會會員徐錫麟發動安慶起義,秋瑾在紹興被捕遇難。(3)1907年,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共同籌劃領導廣西起義(4)1911年,黃興等人領導黃花崗起義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紀念碑1911年4月,同盟會的革命黨人在黃興領導下,向廣州兩廣總督衙門發起攻擊。經過激烈戰斗,因寡不敵眾,起義失敗。后來,烈士的遺骸72具被收殮葬于廣州郊外的黃花崗,史稱“黃花崗72烈士”,這次起義被稱為黃花崗起義。均以失敗告終,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二、辛亥革命之軍事準備林覺民《與妻書》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三、清政府的“新政”和立憲清政府試圖改革,實行“新政”(庚子新政)和立憲(學習日本,推行君主立憲),但是結果都是失敗的。人們已認識到清政府的欺騙性,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擺脫黑暗。及到庚子年鬧出了彌天的大禍,才曉得一味守舊萬萬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實何曾行過,不過借此掩飾國民的耳目,討討洋人的歡喜罷了;不但沒有放了一線光明的,那黑暗反倒加了幾倍。──陳天華面對風起云涌的革命形勢,清政府又是如何應對的?未觸及腐朽的制度本身,改革失敗列強對中國進行政治和經濟上的掠奪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中國人民反抗①民族工業發展促進民族資產階級成長階級基礎②知識分子積極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三民主義)思想基礎③資產階級革命派建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同盟會)組織基礎辛亥革命④革命黨人頻頻發動武裝起義軍事準備民族覺醒結合孫中山的這段話,用自己的語言描述20世紀初的中國局勢。可以從政治方面,也可以從經濟領域,還可以從思想文化領域,等等。政治方面: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侵華加劇,民族危機加重。經濟方面:列強爭奪筑路權,掠奪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傾銷商品等思想文化方面: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一些革命性組織建立等面對當時的中國局勢,也有革命者發出“要革命的,這時可以革了,過了這時就沒有命了”的吶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吶喊?面對列強瓜分世界、搶占殖民地的世界格局面對腐朽不堪的清政府和歷次改良運動的失敗,民眾是沒有任何民主權利的。通過這種吶喊,表達了在20世紀初民族危機特別嚴重、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革命者一種異常急迫的心情。第二課 辛亥革命2、1911-1912年 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創建3、1912后 北洋政府和軍閥混戰前因后果過程1、20世紀初 中國局勢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清政府淪為……;中國完全淪為……。(外—政、經、思;內—階級、思想、組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