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6.3汽化與液化1.下列情景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A. 冰雪消融 B. 露珠形成C. 濕手烘干 D. 蠟燭滴“淚”2. 夏天,小麗將冰水和熱水分別注入常溫下的兩只透明燒杯中,如圖所示,一會兒發現兩只燒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現小水珠,變得模糊了,針對這一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杯都在內壁出現了水珠B.甲、乙兩杯都在外壁出現了水珠C.甲杯的外壁出現了水珠,乙杯的內壁出現了水珠D.甲杯的內壁出現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現了水珠3. 在甲、乙兩個房間里的兩壺水都已燒開,發現甲房間內產生的“白氣”比乙房間的多,試判斷哪個房間的氣溫比較高( )A.甲高 B.乙高 C.一樣高 D.無法判斷4.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壤成功返回地球。返回器外涂有一層燒蝕材料,當其進入人氣層摩擦產生高溫時,材料中部分物質會從液態變為氣態而吸熱,防止返回器溫度過高。上述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熔化 B.液化 C.蒸發 D.汽化5. 如圖,將敞口錐形瓶中的水加熱至沸騰,停止加熱后,發現水停止沸騰,立即用一銅片緊緊蓋住錐形瓶,并在銅片上放一大塊冰,發現水又重新沸騰起來。下列關于上述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A.水沸騰的條件是溫度達到沸點且繼續吸熱B.放在金屬片上的冰會液化吸熱C.在金屬片上放冰后,錐形瓶內的氣體溫度下降,氣壓減小D.水的沸點隨氣壓的減小而降低6. 淡水危機對我們人類來說始終存在,海水淡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下圖是小明同學設計的海水淡化流程圖,在這一過程中海水先后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凝固、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蒸發、液化7. 冬天早晨,爸爸送小柯上學。開了一段路后,小柯發現汽車前擋風玻璃發霧變模糊;爸爸開啟除霧裝置,一會就變得清晰了。關于以上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擋風玻璃變得模糊,是車內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B.擋風玻璃變得模糊,是車外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C.啟動車外的雨刮器可以除霧D.除霧裝置加速了玻璃上小水珠的汽化8. 杭州正在修建地鐵,在它的四周圍欄上而安裝了大量的噴霧裝置,可見很多的“白汽”,如圖。這些“白汽”不斷噴灑,不斷消失,有關“白汽”的分析正確的是( )A.“白汽”是水蒸氣 B.“消失”是汽化現象C.“噴灑”是蒸發現象 D.“消失”時需要放熱9. 人造衛星在太空中運行時,其朝陽面和背陽面的溫差很大,科學家用一種傳熱性能比金屬高出幾千倍的裝置——熱管,使衛星外殼內溫度保持均衡。熱管是一根封閉的抽掉空氣的金屬管,管殼的外面襯了一層叫做吸收芯的多孔材料,芯內裝有易蒸發的物質(如酒精)循環流動。當圖中A端溫度比B端高得多時,熱管的傳熱主要依靠的是( )A.A端吸熱沸騰,B端凝固放熱 B.A端吸熱蒸發,B端凝固放熱C.A端吸熱蒸發,B端液化放熱 D.A端吸熱后直接流到B端放熱10.以下實例中液化方法與其他都不同的是( )A.煤氣罐中的液體B.一次性打火機中的液體C.燒水時鍋蓋內側的水滴D.推壓活塞,注射器內重新出現液態乙醚11. 鮮蒸鍋近年來在杭州興起。其做法是將食物放在盛有清水的湯鍋之上,再放到火上蒸。它主要利用水蒸氣蒸熟食物,水蒸氣____(填“吸熱”或“放熱”)后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而形成液態水,能保持海鮮的原汁原味。水沸騰后打開鍋蓋,改用小火蒸煮,發現水不再沸騰,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12.夏天,從冰箱中取出飲料瓶,可觀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該過程中要_________ (選填“吸熱”或“放熱”)。13. “燉湯”因味道好而深受百姓喜愛。“燉湯”就是把湯料和水置于燉盅內,而燉盅則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與煲底隔離,如圖所示。在大煲內的水沸騰過程中,煲蓋與煲的縫隙間冒出大量的“白氣”,這是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若湯的沸點與水的沸點相同,則盅內的湯___________(填“會”或“不會”)沸騰。14. 小柯在家煮面條時發現:開著燃氣灶煮面條的時候,水沸騰后,鍋上方幾乎看不到“白氣”把燃氣灶的火熄滅后,短時間內水還在沸騰,此時鍋的上方出現大量“白氣”,請用科學原理解釋熄火前后兩個不同現象產生的原因。15. 人們都說:“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開水燙傷嚴重得多”。小明認為這是因為100℃的水蒸氣和100℃的開水溫度雖然一樣,但100℃的水蒸氣變成100℃的熱水時,會放出熱量。對此,小明設計了以下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實驗過程)(實驗中的熱損失及熱脹冷縮對對實驗的影響忽略不計)①將一定質量溫度為的冷水裝入一個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液面如圖甲所示位置,標記為A。②向杯中插入導管,將100℃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水蒸氣全部被吸收),發現杯中水面明顯上升。③一段時間后,停止通入水蒸氣,移出導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標記為B。再測出此時杯中水的溫度為,比較發現高于。(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氣發生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的結果。(2)小科認為僅憑“高于”的現象還不足以證明小明的觀點,因為:___________。(3)小科的改進步驟如下,請補充完整:①再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溫度為的冷水至與液面A等高;②然后向杯中倒入___________;③搖勻后測出此時保溫杯中的水溫,若___________,則可以驗證小明的結論是正確的。參考答案1.【答案】B【詳解】A.冰雪消融,冰直接由固態變成液態,是熔化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B.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現象,故B符合題意;C.濕手烘干,水由液態變為氣態,是汽化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蠟燭燃燒流出的燭“淚”,是熔化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答案】C【詳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裝的是熱水,杯內溫度高的水蒸氣上升時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表面,故C正確。故選C。3.【答案】B【詳解】“白氣”是水壺中噴出的高溫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外界溫度越低,水蒸氣液化越明顯。甲房間內產生的“白氣”比乙房間的多,說明甲房間的氣溫比乙房間的低,即乙房間的氣溫較高。故選B。4.【答案】D【詳解】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叫汽化,需要吸熱,故D符合題意, 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5.【答案】B【詳解】A、水沸騰的條件是溫度達到沸點且繼續吸熱,保持溫度不低于沸點,選項正確;B、放在金屬片上的冰會吸熱熔化,氣體轉化為液體為液化,選項錯誤;C、在金屬片上放冰后,錐形瓶內的氣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產生的氣壓減小,選項正確;D、錐形瓶內的氣體溫度下降,氣壓減小,水又重新沸騰起來,說明水的沸點隨氣壓的減小而降低,選項正確;故選B。6.【答案】B【詳解】海水從右上方的管中進入,流到左下角設備中被加熱,有大量的水蒸氣產生,水蒸氣上升遇到冷的海水液化成淡水,下面的鹽水再流入右邊的設備,二次淡化。最后鹽水流出。故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選B。7.【答案】D【詳解】AB.冬天早晨車內熱、車外冷,擋風玻璃變得模糊,是因為車內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而液化形成小水滴附著在玻璃內表面。故AB錯誤;C.小水滴是附著在玻璃內表面,所以啟動車外的雨刮器不可以除霧,故C錯誤;D.除霧裝置加快了小水珠表面的空氣流速,加快了小水珠的蒸發,即加快了小水珠的汽化。故D正確。故選D。8.【答案】B【詳解】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此過程會放出熱量;“白汽”不斷噴灑,不斷消失,是小水滴汽化形成水蒸氣,此過程需要吸收熱量,故B正確。故選B。9.【答案】C【詳解】“熱管”里面的液體會吸熱從液態變成氣態而汽化,當蒸氣跑到溫度低的一端時遇冷從氣態變成液態而液化,同時放出熱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答案】C【解析】液化是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使氣體液化有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A、煤氣罐中的液體是通過常溫下壓縮體積的方法得到的;B、一次性打火機中的液體也是通過常溫下壓縮體積的方法得到的;C、燒水時鍋蓋內側的水滴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即通過降低溫度的方法液化的;D、推壓活塞,注射器內重新出現液態乙醚,是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態乙醚液化成液態乙醚的.故選:C.11.【答案】放熱 液化 大量水蒸汽液化放熱,當水通過加熱吸收的熱量小于水向外界散失的熱量時,水溫會下降,水溫下降,低于沸點后水不再沸騰【解析】海鮮蒸鍋近年來在杭州興起。其做法將食物放在盛有清水的湯鍋之上,再放到火上蒸。能保持海鮮原汁原味,主要是利用水蒸氣蒸熟食物,水蒸氣放熱后液化而形成液態水。水沸騰后打開鍋蓋,改用小火發現不再沸騰,可能是由于水吸收的熱量小于散失的熱量。12.【答案】液化 放熱【解析】【詳解】夏天,從冰箱中取出飲料瓶,可觀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小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這個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液化,物質液化過程需要放出。13.【答案】液化 不會【詳解】[1]在大煲內的水沸騰過程中,煲蓋與煲的縫隙間冒出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的空氣,液化成小液滴,形成“白氣”。[2]沸騰需要的條件是液體溫度達到沸點,同時還要繼續吸熱。由于將燉盅浸在大煲的水中,而且用蒸架把盅與煲底隔離,大煲內水由于火的持續加熱,溫度達到沸點而沸騰,經過一段時間的熱傳遞,燉盅中的溫度也會達到沸點溫度,這樣燉盅內外溫度相等,沒有溫度差,不會發生熱傳遞,所以,里面的水只能是達到沸點溫度而不能沸騰起來。14.【答案】見解析【詳解】開著燃氣灶煮面條的時候,水沸騰后,環境溫度較高,水蒸氣液化放熱程度小,形成的“白氣”就較少;而在熄火后,環境溫度降低,大量水蒸氣放熱液化,“白氣”就增多。15.【答案】液化 100℃的水蒸氣和液化后的100℃的水比冷水的溫度高,冷水吸熱 100℃的開水直至水面位置到達B位置處 t3<t2【詳解】(1)[1]將100℃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水蒸氣受冷就會液化,形成水,所以發現杯中水面明顯上升。(2)[2]水蒸氣在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遇冷由氣態變為液態,發生液化,水蒸氣液化要放出熱量;100℃的水蒸氣和液化后的100℃的水比冷水的溫度高,冷水吸熱溫度升高,所以t2高于t1。(3)[3][4]為了證明他的觀點,應再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與第一個保溫杯中水量相同,溫度為t1的冷水,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開水直至與第一個保溫杯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此保溫杯中水溫t3,并與t2比較,t3低于t2,則可以得出“被100℃的水蒸氣燙傷更嚴重”是因為100℃的水蒸氣變成100℃的熱水時,還需放出熱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6.3汽化與液化教學設計課題 汽化與液化 單元 4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上學習目標 1.能用實例說明液化現象,確認氣體液化時,要向外放出熱量。2.能說出氣體液化的方式。重點 能列舉液化現象以及液化在實標中應用的事例。難點 用液化現象解釋一些問題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早晨玻璃窗內側上的水滴;早晨出現在草或樹葉上的露珠以上現象是水蒸氣在玻璃上或在草和樹葉上發生液化而形成的。你知道氣體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發生液化嗎? 學生觀察圖片思考 通過思考問題,引起學生學習液化相關知識的興趣。講授新課 一、液化1.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2.常見的液化現象(1)霧的形成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附著在懸浮于空氣中的灰塵上,形成了霧。(2)露的形成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它們的表面,形成了露。(3)水燒開后從壺嘴噴出“白氣”從壺嘴噴出的水蒸氣由氣態變成了液態。(4)剛從冰箱里拿出的雪糕冒“白氣”雪糕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由氣態變成了液態。(5)冬天進屋時呼出的“白氣”特別提醒!從壺嘴噴出的“白氣”、雪糕冒出的“白氣”,其實都是大量懸浮在空氣的小水滴,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注意:水蒸氣是看不見的,凡是看得見的“白氣”“白霧”都不是水蒸氣。3.水蒸氣液化實驗如圖所示,燒杯里盛有熱水,將一張干玻璃片蓋在燒杯上,看看玻璃片的下表面會出現什么變化?請解釋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現象:玻璃片的下表面會出現了小水滴。這是因為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低溫玻璃,液化成小液滴。大量實驗表明,所有氣體在溫度降低到足夠低時,都會發生液化成為液體。二、液化的方式1.通過降溫使氣體液化(1)從寒冷的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或碰到熱氣鏡片會蒙上一層小水珠。這是因為室內或熱氣的水蒸氣遇到冷鏡片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到鏡片上。(2)剛從冰柜里拿出的飲料瓶外壁出現的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飲料瓶液化形成的。(3)降溫液化的局限性①低溫技術要求很高,實際上不容易獲得低溫;②許多物質不可能在低溫環境下使用,如液化石油氣。那么,除了降低溫度,還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氣體發生液化呢?2.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活動:乙醚液化實驗(1)實驗器材乙醚、注射器、橡皮帽(2)實驗步驟:①將少量乙醚吸進注射器,取下針頭,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②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內的乙醚呈現______________。③向內推動活塞,注射器內的乙醚氣體將_______。答案:氣態 液化視頻:乙醚液化實驗實驗表明,在一定的溫度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也可以使氣體液化。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氣體液化后體積縮小,便于儲存和運輸。氣體打火機人們通過在常溫下壓縮體積,將丁烷氣體液化儲存在氣體打火機里。將石油氣液化儲存在鋼罐里。3.同時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在運載火箭里,是同時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兩種方法將氧氣和氫氣液化儲存。4.與液體的汽化相反,氣體液化時要放出熱量。5.汽化吸熱、液化放熱的規律在科技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衛星在太空中飛行,向陽面和背陽面兩側的溫度差高達 250℃左右。為了使衛星內部的溫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保護衛星內部的電子設備,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熱管。思考討論:閱讀課文153頁,說一說保護衛星內部的電子設備的熱管傳熱原理。參考答案當管的一端受熱時,熱端吸液芯內的液體吸熱汽化,蒸氣沿氣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熱液化后,又順著吸液芯回到熱端,如此循環往復。衛星就是利用熱管將熱量從向陽面“搬”到背陽面,使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思考與討論:當水壺里的水沸騰時,為什么靠近壺嘴的一段看不見“白氣”,而在上面一段能夠看見?參考答案:水沸騰后從壺嘴冒出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空氣放熱而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白氣”,而緊靠近壺嘴的地方溫度高,水蒸氣沒有液化,因而看不到“白氣”。思考與討論:為什么被 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水燙傷嚴重得多?水蒸氣燙傷參考答案:這是因為100° C的水蒸氣首先要液化為100° C的水,放出大量的熱;所以被100° C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 C的開水燙傷嚴重得多。科學·技術·社會·環境視頻:電冰箱的工作原理課堂練習1.洗完澡后,浴室內的鏡面上常會有一層水霧。鏡面上產生水霧所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水的汽化 B.水蒸氣的液化 C.水蒸氣的凝固 D.水蒸氣的凝華【答案】B2.如圖所示,用水壺燒水,水燒開后能看到壺嘴周圍有“白氣”產生,其中a、b兩位置有一處“白氣”較濃。以下關于“白氣”的描述正確的是( )A.它是水蒸氣,a處較濃 B.它是水蒸氣,b處較濃C.它是小水滴,a處較濃 D.它是小水滴,b處較濃【答案】C3.演出時,舞臺上用彌漫的白色煙霧,給人以若隱若現的視覺效果,這種煙霧最可能是( )A.某種燃燒物形成的煙氣B.利用干冰升華形成的二氧化碳氣體C.利用干冰升華吸熱而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的“霧”D.利用干冰升華吸熱而使空氣液化成的“霧”【答案】C4.在學習了有關物態變化的知識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實驗:甲、乙兩個房間里相同的電爐上,相同的兩壺水都已燒開,水燒開后壺口冒出“白氣”。形成這些“白氣”的物態變化是_____,根據甲、乙兩圖所示情況可以判斷出房間_____的氣溫較高。【答案】液化 乙5. 用蒸籠蒸饅頭,是上層還是下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小明仔細觀察后發現:高溫的蒸汽經過多層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籠蓋時,大量水蒸氣發生________現象________很多熱量,使________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答案:液化 放出 上 學生了解記憶常見的液化現象學生閱讀記憶“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學生動手做水蒸氣液化實驗,并說出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液化的方式學生了解液化現象產生的原因學生動手操作乙醚液化實驗并填空觀察圖片觀察運載火箭學生閱讀課文說一說保護衛星內部的電子設備的熱管傳熱原理學生思考討論學生練習 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液化現象讓學生了解凡是看得見的“白氣”“白霧”都不是水蒸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了解壓縮體積可以使氣體液化了解在運載火箭里,是同時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兩種方法將氧氣和氫氣液化儲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運用液化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鞏固本節的知識課堂小結 梳理自己本節所學知識進行交流。 根據學生表述,查漏補缺,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補充。板書 一、液化1.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2.常見的液化現象:霧、露的形成,玻璃窗上的水霧,打開棒冰紙,棒冰冒出的“白氣”等。與液體的汽化相反,氣體液化時要放出熱量。二、液化的方式1.通過降溫使氣體液化;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同時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2.與液體的汽化相反,氣體液化時要放出熱量。露的形成霧的形成汽化與液化液化由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液化時要放出熱量。常見的液化現象降溫使氣體液化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液化的方式同時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0張PPT)4.6.3汽化與液化浙教版 七年級上新知導入早晨玻璃窗內側上的水滴以及出現在草或樹葉上的露珠是水蒸氣在玻璃上或在草和樹葉上發生液化而形成的。你知道氣體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發生液化嗎?新知講解一、液化1.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2.常見的液化現象(1)霧的形成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附著在懸浮于空氣中的灰塵上,形成了霧。新知講解(2)露的形成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它們的表面,形成了露。(3)水燒開后從壺嘴噴出“白氣”。從壺嘴噴出的水蒸氣由氣態變成了液態。(4)剛從冰箱里拿出的雪糕冒“白氣”。雪糕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由氣態變成了液態。(5)冬天進屋時呼出的“白氣”。新知講解特別提醒!從壺嘴噴出的“白氣”、雪糕冒出的“白氣”,其實都是大量懸浮在空氣的小水滴,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注意:水蒸氣是看不見的,凡是看得見的“白氣”“白霧”都不是水蒸氣。新知講解3.水蒸氣液化實驗如圖所示,燒杯里盛有熱水,將一張干玻璃片蓋在燒杯上,看看玻璃片的下表面會出現什么變化?請解釋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新知講解現象:玻璃片的下表面會出現了小水滴。這是因為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低溫玻璃,液化成小液滴。大量實驗表明,所有氣體在溫度降低到足夠低時,都會發生液化成為液體。新知講解二、液化的方式1.通過降溫使氣體液化(1)從寒冷的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或碰到熱氣鏡片會蒙上一層小水珠。這是因為室內或熱氣的水蒸氣遇到冷鏡片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到鏡片上。新知講解(2)剛從冰柜里拿出的飲料瓶外壁出現的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飲料瓶液化形成的。新知講解(3)降溫液化的局限性①低溫技術要求很高,實際上不容易獲得低溫;②許多物質不可能在低溫環境下使用,如液化石油氣。那么,除了降低溫度,還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氣體發生液化呢?新知講解2.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1)實驗器材乙醚、注射器、橡皮帽(2)實驗步驟①將少量乙醚吸進注射器,取下針頭,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活動:乙醚液化實驗新知講解②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內的乙醚呈現—————。③向內推動活塞,注射器內的乙醚氣體將——————。氣態液化新知講解視頻:乙醚液化實驗實驗表明,在一定的溫度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也可以使氣體液化。新知講解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氣體液化后體積縮小,便于儲存和運輸。人們通過在常溫下壓縮體積,將丁烷氣體液化儲存在氣體打火機里。氣體打火機新知講解3.同時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衛星液氫箱液氧箱第三級第二級第一級運載火箭在運載火箭里,是同時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兩種方法將氧氣和氫氣液化儲存。將石油氣液化儲存在鋼罐里。新知講解4.與液體的汽化相反,氣體液化時要放出熱量。5.汽化吸熱、液化放熱的規律在科技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吸熱放熱為了使衛星內部的溫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保護衛星內部的電子設備,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熱管。衛星在太空中飛行,向陽面和背陽面兩側的溫度差高達 250℃左右。合作探究思考討論:閱讀課文153頁,說一說保護衛星內部的電子設備的熱管傳熱原理。參考答案:當管的一端受熱時,熱端吸液芯內的液體吸熱汽化,蒸氣沿氣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熱液化后,又順著吸液芯回到熱端,如此循環往復。衛星就是利用熱管將熱量從向陽面“搬”到背陽面,使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熱管傳熱原理圖氣腔吸液芯金屬外殼吸熱放熱合作探究思考與討論:當水壺里的水沸騰時,為什么靠近壺嘴的一段看不見“白氣”,而在上面一段能夠看見?參考答案:水沸騰后從壺嘴冒出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空氣放熱而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白氣”,而緊靠近壺嘴的地方溫度高,水蒸氣沒有液化,因而看不到“白氣”。合作探究思考與討論:為什么被 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水燙傷嚴重得多?參考答案:這是因為100° C的水蒸氣首先要液化為100° C的水,放出大量的熱;所以被100° C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 C的開水燙傷嚴重得多。水蒸氣燙傷科學·技術·社會·環境新知講解視頻:電冰箱的工作原理課堂練習1.洗完澡后,浴室內的鏡面上常會有一層水霧。鏡面上產生水霧所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水的汽化B.水蒸氣的液化C.水蒸氣的凝固D.水蒸氣的凝華B課堂練習2.如圖所示,用水壺燒水,水燒開后能看到壺嘴周圍有“白氣”產生,其中a、b兩位置有一處“白氣”較濃。以下關于“白氣”的描述正確的是( )A.它是水蒸氣,a處較濃B.它是水蒸氣,b處較濃C.它是小水滴,a處較濃D.它是小水滴,b處較濃C課堂練習3.演出時,舞臺上用彌漫的白色煙霧,給人以若隱若現的視覺效果,這種煙霧最可能是( )A.某種燃燒物形成的煙氣B.利用干冰升華形成的二氧化碳氣體C.利用干冰升華吸熱而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的“霧”D.利用干冰升華吸熱而使空氣液化成的“霧”C課堂練習4.在學習了有關物態變化的知識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實驗:甲、乙兩個房間里相同的電爐上,相同的兩壺水都已燒開,水燒開后壺口冒出“白氣”。形成這些“白氣”的物態變化是_____,根據甲、乙兩圖所示情況可以判斷出房間_____的氣溫較高。甲 乙液化乙課堂練習5. 用蒸籠蒸饅頭,是上層還是下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小明仔細觀察后發現:高溫的蒸汽經過多層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籠蓋時,大量水蒸氣發生________現象________很多熱量,使________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上液化放出課堂總結汽化與液化液化常見的液化現象液化時要放出熱量。由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液化的方式降溫使氣體液化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同時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露的形成霧的形成板書設計一、液化1.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2.常見的液化現象:霧、露的形成,玻璃窗上的水霧,打開棒冰紙,棒冰冒出的“白氣”等。二、液化的方式1.通過降溫使氣體液化;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同時采用降溫和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2.與液體的汽化相反,氣體液化時要放出熱量。作業布置1.完成課后習題5.6題2.做本節的同步練習冊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精品 浙教版科學七上4.6.3汽化與液化Word教學設計.doc 2021精品 浙教版科學七上4.6.3汽化與液化Word試卷.doc 2021精品 浙教版科學七上4.6.3汽化與液化課件.pptx 乙醚的液化實驗.wmv 電冰箱的工作原理.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