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探索堿的性質(3)課型:新授課 主備人 季學祥 審核人 (教研組)班級 姓名 學習組長學習目標:1、知識點掌握:1)了解堿的主要性質,舉例說明堿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對人類的影響;2)繼續練習使用試管和滴管進行物質(溶液)性質試驗的操作;3)了解強堿的使用注意事項,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2、能力培養:通過實驗操作,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學習重點:堿的主要性質和強酸的使用學習難點:堿的典型反應及其方程式學習過程:一、預習·導學1、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用__ ___,現象___ ____,化學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2、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氣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氫氧化鈉放在空氣中變質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1)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 ;2)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鐵溶液: ;3)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 ;4)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 ;5)氫氧化鉀溶液與硝酸銅溶液: 。5、固體氫氧化鈉必須密閉保存,其原因是 ( )(1)氫氧化鈉有毒;(2)氫氧化鈉有強腐蝕性;(3)氫氧化鈉在空氣中會被氧化;(4)氫氧化鈉在空氣里易吸收水分而潮解;(5)氫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A、(1)(2) B、(3)(4) C、(4)(5) D、(2)(5)6、胃液里含有適量的鹽酸可以幫助消化。但鹽酸過多,人就會感到不舒服。下列物質中可用作治療胃酸過多的是( )A.氫氧化鈉稀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氫氧化鋁 D.食醋7、欲除去氫氧化鈉溶液中的少量雜質氫氧化鈣,可以選用的試劑是( )A、氫氧化鉀溶液 B、稀鹽酸 C、氯化鋇溶液 D、碳酸鈉溶液8、下列化學式書寫錯誤的是( )A.氧化鎂MgO B.氯化鈣CaCl C.硫酸H2SO4 D.氫氧化鈉NaOH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 B、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C、中和反應一定生成鹽和水D、測定溶液的pH值時,應先將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一下10、利用科學原理可以進行一些有趣的小魔術。(1)白花變紅花。在白的紙花上,先噴上無色的A溶液,再噴上無色的B溶液,白花立即變成了紅花。如果A溶液是無色酚酞,則B是 (填序號:①稀鹽酸②氫氧化鈉溶液③食鹽水)。(2)“清水”變“牛奶”。在無色液體C中,倒入無色液體B,立即產生“牛奶”般的白色沉淀。如果C是稀硫酸,則B是 (填序號:①氫氧化鈉溶液 ②氯化鋇溶液 ③氯化鈉溶液)。家長簽名二、預習·疑問(通過認真預習,請你寫下疑惑摘要,在預習準備課上與組員交流)星級評定 (由學習組長評定,對完成預習任務并積極討論疑惑的組員給予一顆星)三、學習·研討1、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變質,請寫出此過程的化學方程式: 。現向一定質量且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并振蕩。如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鹽酸質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那么,圖線BC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在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2、小明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了稀鹽酸,發現沒有明顯現象。為了判斷兩者是否恰好完全反應,他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加入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后觀察到酚酞試液不變色。(1)根據上述現象,小明得出“兩種物質恰好完全反應”的結論。小白認為小明的結論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 。(2)小白利用pH試紙測反應后溶液的pH,以確定兩者是否恰好完全反應。請你選用其它 試劑再設計一個實驗,以驗證氫氧化鈉和鹽酸是否恰好完全反應(要求寫出選用的試 劑、可能觀察到的現象和相應的結論) 。(3)小白為了繼續探究“在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過程中,溶液的pH是如何變化的”這一問題,進行如下實驗:在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漸滴加鹽酸,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記錄數據如下表:鹽酸的體積/毫升 0 10 19.5 20 20.5 30 40pH 13 12 11 7 3 2 1下圖中能合理表示該反應過程中pH變化的圖像是 。3、在九(3)班的科學課上,老師向學生展示了兩瓶無標簽的溶液,它們分別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要求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加以區別。(1)如果你是九(3)班的學生,你認為可滴加什么試劑加以區別?(2)在實驗操作前,老師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這是因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都具有________(選填“酸性”、“堿性”、“腐蝕性”)(3)在交流實驗方案時,李維同學認為可將CO2氣體分別通入這兩種溶液,通過觀察現象加以區別,但張明同學不贊同李維同學的方案,請說明不贊同的理由。4、某同學做實驗時發現盛有NaOH溶液的試劑瓶口和橡膠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現。為了探究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設計如下實驗,請你幫助完成實驗報告。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1、將白色粉末放于水中。 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 白色固體易溶于水2、將無色酚酞滴入步驟1形成的無色溶液中。 溶液顏色變紅 該溶液呈 性3、在步驟2所形成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在試管口放一根燃燒的火柴。 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燃燒的火柴熄滅了。 溶液中含有 離子。白色粉末中含有氫氧化鈉變質后生成的步驟3中相關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星級評定 (由教師評定,上課態度認真的給予一顆星,認真完成學習稿中的學習任務的再給予一顆星)四、鞏固·延伸[課堂評價練習]1. “物質的組成決定物質的性質”是科學中的重要觀點。按照這一觀點探討這樣一個問題: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學性質,是因為酸溶液中都含有 離子;堿溶液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堿溶液中都有 離子。因此酸溶液與堿溶液反應,一定能生成 。2. 紫色牽?;ò甑慕∫涸谒釅A性不同的溶液中會呈現不同的顏色(見下表),因此該浸取液體可作代用酸堿指示劑。物 質 食用白醋 石灰水 食鹽水紫色牽?;ò杲∫侯伾?紅 色 藍 色 紫 色某課外活動小組用自制的上述指示劑來測定某雨水樣品的酸堿性,發現指示劑呈紅色。則該雨水呈____(填“酸”、“堿”或“中”)性,雨水中pH___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該雨水會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用菊花沖泡菊花茶時,某同學發現菊花的花瓣會變成淺綠色。通過查閱資料得知,這是由于花色素發生變化的緣故,并不影響菊花茶的品質。后來該同學又發現用不同的水沖泡菊花時,變色的情況又不同。為研究這一問題,他開展了探究活動。(1)他按一定的步驟進行了探究實驗,其結果如下表:沖泡菊花的水 煮沸的井水(弱堿性) 煮沸的純凈水中滴有白醋 煮沸的純凈水變色情況 變淺綠色 變淺綠色 幾乎不變色試分析,實驗前該同學建立的假設是 。(2)該同學猜測花瓣變綠快慢還與水溫有關,他在進一步實驗時設計了下表,請在表中“ ”處填上合適的項目。水溫(℃) 70℃ 80℃ 90℃ 100℃4、我國北方某鹽湖生產的純堿(Na2CO3)產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鈉(其它雜質忽略不計)。為測定產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現稱取6g試樣放在燒杯中并滴入稀鹽酸。當鹽酸滴加至36.5g時,燒杯內溶液的總質量為40.3g,(假設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產生氣體的質量與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計算:(1)A點產生氣體的質量n=_______。(2)B點時,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化學式)。(3)試樣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結果精確至0.1%)。星級評定 (由教師評定,態度端正并認真完成學習稿中的拓展練習并訂正好的給予一顆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