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自主學習任務單”設計一、學習指南 設計依據1.課題名稱: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一章第二課《做酸奶》2.達成目標: (1)通過觀察成品酸奶配料表能找出是哪種物質導致鮮牛奶變酸的。 (2)通過觀看微課視頻,能制作酸奶。 新課程表準指出:為了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要求學生通過動手來學習科學,比如做實驗,還要與動腦相結合,邊動手邊思考。3.學習方法建議: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重復觀看視頻4.課堂學習形式預告: 課堂檢測(組內品嘗酸奶,填寫評價單)——進階作業(觀看微課視頻認識乳酸菌)——協作探究(分組試驗:乳酸菌繁殖實驗)——展示(演示實驗)二、學習任務 /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自學(或閱讀教材,或分析提供的學習資源),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一、寫出成品酸奶配料有 猜測一下是哪種物質讓鮮牛奶變酸的? 二、你能寫出制做酸奶的過程嗎? 試驗器材: 實驗步驟: 1 2 3 4 5 任務1是本課需要認知的內容,通過觀察成品酸奶配料表知道導致牛奶變酸的物質是乳酸菌.本任務達成目標1 任務2是本課的重點,通過觀看視頻以及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能自制酸奶從而達成目標2三、困惑與建議 //“教學視頻規劃說明”(一)規劃視頻主題 制作酸奶 設計依據對應支持哪個或哪幾個學習任務的完成 支持“自主學習任務單”中任務2 新課程標準指出:利用先進的多媒體創設情境支持學生探究活動。視頻內容構成綱要 介紹制作酸奶的過程播放時長 2分25秒 /是否借用他人作品? 如屬借用他人作品,請在本欄注明原作者姓名與工作單位 否(二)規劃視頻主題 細菌 設計依據對應支持哪個或哪幾個學習任務的完成 支持“課堂任務學習單”中任務1、任務2視頻內容構成綱要 介紹細菌的三種基本形態、吸收營養物質的方式以及細菌繁殖的特點。 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直觀的教學視頻,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播放時長 2分14秒 /是否借用他人作品? 如屬借用他人作品,請在本欄注明原作者姓名與工作單位 否“課堂學習任務單”設計一、學習指南 設計依據1.課題名稱: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做酸奶》第一課時2.達成目標:(1)觀看微課資料,認識細菌的基本特征從而能夠判斷出乳酸菌的基本形態、吸收營養物質的方式、繁殖的特點。 (2)分組實驗感受細菌繁殖特點。 新課程標準指出: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將抽象的科學概念具象化,有助于學生理解。3.學習方法: 填一填、看一看、議一議二、學習任務 /㈠課始檢測 /1.品嘗酸奶:組內互評并填寫評價單 評價單姓名 是否制作 互評評價等級:優、良2.說出是什么物質使鮮牛奶變酸的?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互評能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終身學習價值無限。㈡進階作業 /在制作酸奶和品嘗酸奶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嗎 2.觀看微課視頻自學思考完成下列任務: 圖片1 圖片2 (1)在圖片1上用、、分別圈出球菌、桿菌、螺旋菌,圖片2中的乳酸菌屬于( )。 (2)細菌吸收營養物質的方式有( )和( ),乳酸菌是靠( )生活的。 (3)細菌的繁殖的特點是( ),主要的繁殖方式是( ) 學段目標指出:6年級的學生能基于所學知識,從事物的結構、變化及相互關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為了讓學生了解原因在此借助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細菌的一些基本特征,從而進一步認識乳酸菌。㈢協作探究 /1閱讀以下試驗要求分組試驗。 實驗名稱:體驗細菌繁殖的速度 實驗準備:每組豆子若干、透明塑料杯8個、記號筆1支 實驗過程: (1)將透明塑料杯按1——8編號。 (2)在1號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細菌。 (3)在2號杯中放兩粒豆子,代表第二代菌,細表示一個細菌分裂成了兩個。 (4)在3號杯中放四粒豆子,代表第三代的細菌,表示兩個細菌分了成了四個。 (5)以此方法類推,其他杯子里各放多少粒豆子? (6)繁殖一代細菌實際約需要20分鐘(實驗中可以用20秒鐘來模擬) 2猜測:酸奶中的乳酸菌經過6小時后,繁殖出了多少個? 3實驗結論: 這一環節通過對前3代細菌繁殖的演示,分析出細菌繁殖的規律,再進一步類推出其他杯子里應放多少粒豆子,并猜測6小時后乳酸菌繁殖的數量,突破本課難點,從而達成成目標2㈣展示準備全班交流,推選一組代表演示實驗,其他學生仔細觀看并作出評價。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探究能力表現在是否能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探究結果,并與他人進行交流三、困惑與建議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