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科學九上第一章 知識要點一、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變 紅 色,不能使無色酚酞變色。2、酸 + 堿 --- 鹽 + 水(復分解反應)①用胃舒平中和過多胃酸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②硫酸和氫氧化銅反應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3、金屬氧化物 +酸 ---- 鹽 + 水 (復分解反應)①用鹽酸除鐵銹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②變黑的銅絲和稀硫酸反應 CuO + H2SO4 ==== CuSO4 + H2O4、金屬單質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①生銹鐵釘在足量鹽酸中產生氣泡 Fe + H2SO4 = FeSO4 + H2↑②實驗室制氫氣 Zn + H2SO4 = ZnSO4 + H2↑5、酸 + 鹽 ----- 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復分解反應)①檢驗氫氧化鈉已變質(加鹽酸)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②檢驗鹽酸中的氯離子 HCl + AgNO3 === AgCl↓ + HNO3 ③檢驗硫酸中的硫酸根離子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二、堿的通性1、堿能使紫色石蕊變 藍 色,使無色酚酞變 紅 色。2、酸 + 堿 -----鹽 + 水(復分解反應)①用燒堿中和石油中的硫酸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3、非金屬氧化物 +堿 --- 鹽 + 水①氫氧化鈉放在空氣中變質 2NaOH + CO2 == Na2CO3 + H2O②用燒堿溶液吸收工廠二氧化硫 2NaOH + SO2 == Na2SO3 + H2O4、堿 + 鹽 ----另一種堿 + 另一種鹽(復分解反應)①配制的波爾多液農藥不能久置 Ca(OH)2 + CuSO4 ==== Cu(OH)2↓ + CaSO4②氯化鐵與燒堿反應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三、金屬的性質1、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2、金屬與氧氣的反應①紅色銅絲在酒精燈上加熱 2Cu+O2=== 2CuO②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3Fe + 2O2 === Fe3O42、金屬單質 + 酸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①鎂帶與稀硫酸反應 Mg+ H2 SO4 === Mg SO4 + H2↑小結:金屬與酸反應條件是:金屬活動順序表排在H前的金屬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3、金屬單質 + 鹽(溶液)--- 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置換反應)①濕法煉銅 Fe + CuSO4 === FeSO4 + Cu②紅色銅絲放入硝酸銀溶液 Cu + 2AgNO3=== Cu(NO3)2 + 2Ag小結:金屬與鹽反應的條件 金屬加溶鹽 強進弱出 。四、 有機物的性質1、可燃性①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 CO2 + 2H2O②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 2CO2 + 3H2O五、物質鑒別1、據物質顏色鑒別Cu紅 CuO黑 CuSO4粉末白色 CuSO4溶液藍色 CuSO4·H2O 藍Fe(銀白) Fe2O3 (紅) FeCl3 (黃) Fe(OH)3 (紅褐色)2、根據反應現象鑒別(1)鑒別NaOH溶液與石灰水 Ca(OH)2 + CO2 ==== CaCO3 ↓+ H2O(2)鑒別稀硫酸與稀鹽酸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3)鑒別肥皂水、食鹽水、鹽酸 分別取樣滴加紫色石蕊試液3、Cu(OH)2藍色絮狀沉淀 Fe(OH)3紅褐色絮狀沉淀六、常見物質化學式及俗稱及重要性質1.硫磺: S 淡黃色粉末 2. KCIO3 白色物質易溶于水3.金剛石、石墨、 活性炭:C 4. 甲烷:CH4 (沼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5. 高錳酸鉀:KMnO4 紫黑色, 6. 酒精:乙醇C2H6O7.生石灰:CaO 白色固體、易吸水 8. 石灰石 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9. 干冰(二氧化碳):CO2 10.膽礬、藍礬:CuSO4 5H2O 藍色固體11. 食鹽----NaCl 純堿 蘇打----- Na2CO3七、四大反應類型:1、各舉一例: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置換反應: 復分解反應:八、物質特性1、濃H2SO4 :吸水性(用于干燥劑)、 脫水性(使木材、紙張等炭化變黑)。2、濃鹽酸:揮發性,產生白霧(鹽酸小液滴)3、固體NaOH :吸水性(用于干燥劑,不能干燥CO2)、與空氣中CO2反應變質。4、Na2CO3·10 H2O:在干燥空氣中風化失去結晶水(屬于化學變化)。 第二章物質轉化與材料利用知識點一、物質的分類方法:(一)根據純凈物的物理 性質不同。如 顏色 、 狀態 、氣味 , 硬度 、 密度 、 溶解性 等,對純凈物進行分類。(二)根據純凈物的 化學 性質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等,對純凈物進行分類。(三)根據純凈物的 組成 、 用途 的不同,可將純凈物進行分類。二、常見物質的分類:(一)、物質可分為 純凈物 和 混合物 。1.純凈物:由 一種物質 組成的物質。2.混合物:由 兩種或兩種 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3.純凈物和混合物判斷的依據:物質是否由一種物質組成。(絕對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二)、純凈物根據 元素組成 不同,可分為 單質 和化合物 兩大類。1.單質:由 一種元素 組成的純凈物。如氧氣、氮氣、鐵、硫等。注意: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1.1單質按性質不同分 金屬 和非金屬 :金屬如鐵,銅、鎂等; 非金屬如:氧氣、碳、硫等。金屬 非金屬顏色 具特殊的金屬光澤 有多種顏色,但無金屬光澤延展性 具良好的延展性 不具延展性可鍛性 具良好的可鍛性 不具可鍛性硬度 比較硬 硬度不一致導電性 良好的導電性 除石墨外一般不導電導熱性 良好的導熱性 除石墨外一般不導熱密度 密度高 密度低熔點 熔點高 熔點低注意:金屬的導電性強弱順序為:銀>銅>鋁>鐵。2.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 組成的純凈物。如水、硫酸、燒堿、食鹽等。化合物可分為:有機化合物 和無機化合物 。2.1 有機化合物:含 碳 的化合物,簡稱有機物。注意:a.有機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機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 等碳酸鹽就屬于無機化合物。b.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CH4)。2.2 無機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 等碳酸鹽。(三)、無機化合物可分為: 氧化物 、 酸 、 堿 和 鹽 。1.1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 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 的化合物,“二元一氧”。氧化物可分為:氧化物按元素組成分 金屬氧化物 和 非金屬氧化物 :金屬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 非金屬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1.2 酸:電離出的陽離子 全部是氫離子 的化合物。1.3 堿:電解質電離出的陰離子 全部是氫氧根離子 的化合物。1.4 鹽:由 金屬 (或銨根)陽離子和酸根 陰離子組成的化合物。三、物質轉化的規律:(一)、非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1) 非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相應的化合物,如:點燃 點燃 S + O2 ==== SO2 C + O2 ==== CO2 C + 2S === CS2(2) 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可以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如:CO2+H2O == H2CO3 SO2+H2O == H2SO3 SO3+H2O == H2SO4(二)、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1)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單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反應,生成相應的鹽或金屬氧化物。如: 點燃Fe + S === FeS 2Fe + 3Cl2 ==== 2FeCl3 3Fe + 2O2==== Fe3O4(2)某些金屬氧化物和水反應可以生成相應的堿。如:CaO + H2O === Ca(OH)2 Na2O + H2O === 2NaOH K2O + H2O === 2KOH(三)、金屬的冶煉1.金屬冶煉主要是指將金屬氧化物轉化為金屬的過程。在金屬氧化物中加入還原劑,奪取金屬氧化物中的氧,從而使其還原成全屬單質。2.可以作還原劑的物質主要有 碳 、一氧化碳 和氫氣 。(1)、木炭和氧化銅粉末在高溫下的反應: C + 2CuO === 2Cu + CO2實驗現象:黑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從孔雀石中冶煉銅:①孔雀石(或銅銹)的主要成分為堿式碳酸銅,為綠色粉末。 ②孔雀石加熱: 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③氫氣還原氧化銅: H2 + CuO === Cu + H2O現象:黑色粉末狀固體逐漸變為紅色,試管口有水珠生成。操作注意事項:實驗開始時需先通一會氫氣,再加熱氧化銅,防止氫氣與空氣混合加熱時試管爆裂;實驗停止后,要繼續通人氫氣,直到試管冷卻為止,防止灼熱的銅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氧化銅。(3)、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Fe2O3 ===== 2Fe + 3CO2操作注意事項:實驗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 實驗時應該先通—會一氧化碳,以排除試管中的空氣,防止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加熱時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氣中,應對著火焰燒掉。3.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取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能從氧化物中奪取氧的能力叫做還原性,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可作還原劑。如碳、一氧化碳和氫氣等。重要提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中容易出現的典型錯誤:(a)試管口高于試管底。應使試管口略低于試管底,防止反應生成的水倒流。(b)試管口加了膠塞。 試管口不能加膠塞,否則氣體排不出,容易造成試管炸裂。(c)導管略伸入試管口。應使導管貼試管上壁伸入試管底部。4.有關純度問題的汁算(1)根據混合物質量及其純度,計算純凈物質量: 純凈物質量 = 混合物質量 × 純度(2)根據純凈物的質量,求出其中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 = 某組成元素的質量 ÷ 純凈物的質量(3)求工業產品中的含雜質的物質的質量(即混合物質量)混合物質量 = 純凈物質量 ÷ 純度(四)、 化合物之間的轉化1.雞蛋外殼與稀鹽酸的反應: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現象:一會下沉,一會又浮上來,不斷地上下沉浮。物質轉化的規律(1)金屬 金屬氧化物 堿 鹽。如Ca CaO Ca(OH)2 CaCO3、(2)非金屬 非金屬氧化物 酸 鹽。如C CO2 H2CO3 Na2 CO3、(3)金屬 + 非金屬 無氧酸鹽。如2Na + Cl2 === 2NaCl(4)金屬氧化物 + 非金屬氧化物 含氧酸鹽。如Na2O + CO2 === Na2CO3(5)酸 + 堿 鹽 + 水。如HCl + NaOH === NaCl + H2O(6)鹽 + 鹽 新鹽 + 新鹽。如NaCl + AgNO3 === AgCl + NaNO3(7)金屬氧化物 + 酸 鹽 + 水。如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8)非金屬氧化物 + 堿 鹽 + 水。如SO2 + 2NaOH === Na2SO3 + H2O(9)金屬 + 鹽 新全屬 + 新鹽。如Fe + CuSO4 === Cu + FeSO4(10)金屬 + 酸 鹽 + 氫氣。如Fe +2HCl === FeCl2 + H21. 鹽跟金屬的反應,要求參加反應的鹽必須是可溶的,由于鹽跟金屬的反應一般都在水溶液中進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潑能夠跟水發生反應的金屬(如鉀、鈣、鈉等)也不符合要求。2. 鹽與鹽的反應、鹽與堿的反應除必須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氣體,水或沉淀)外,其反應物必須都可溶。四、常見的材料(一)、常見的材料:金屬材料(合金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 以及有機合成材料 。1.合金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非金屬)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大多數的金屬材料實際是合金,鋼是最常見、應用較廣的一種合金。(1)鐵銹蝕條件:鐵與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2)防止鐵生銹的方法:①使鐵制品隔絕空氣或隔絕水,保持鐵制品表面干燥和潔凈或在鐵制品表面涂一層保護膜。如刷油漆,涂油、電鍍、烤藍等。②改變鐵的組成、結構,制成合金鋼,如不銹鋼。2.常見的三大無機非金屬材料為水泥 、玻璃 和陶瓷 。2.1 水泥:晉通水泥是由石灰石與黏土混在一起在爐中煅燒成熟料后加石膏磨細而成。2.2 玻璃:普通玻璃是將石英和石灰石等經過配料、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制成的。2.3 陶瓷:用天然的硅酸鹽和其他礦物原料制成,具有耐水、耐酸堿和絕緣性好等優點。2.4 紅色玻璃中加了氧化亞銅(Cu2O),在藍色玻璃中加的是氧化鈷(Co2O3)。3.三大有機合成材料為合成塑料 、合成纖維 和合成橡膠 。五、材料的發展:1.根據人類在不同時期的材料發展情況,可將人類的歷史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新材料時代。2.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現或正在發展中的、具有優異特性和功能并能滿足技術進步所需要的材料,如光電子信息材料、先進復合材料、超級陶瓷材料、新型金屬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等。第三章知識點歸納第一節雪崩時的能量轉化: 勢能轉化為動能人造衛星: 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青蛙躍起撲食的過程: 化學能轉化為動能和勢能膠片感光成像: 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特技跳傘: 勢能轉化為動能和熱能森林火災: 化學能轉化為熱能植物生長: 光能轉化為化學能水電站(工作時): 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第二節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個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另一個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功的計算公式:W=Fs=Pt 功的單位:焦功率功率是反映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定義: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功率的計算公式: P=W/t P=Fv功率的單位:瓦 常用單位還有:千瓦、兆瓦1千瓦=1000瓦 1兆瓦=106瓦第三節杠桿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的五要素支點:使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杠桿平衡:指杠桿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4、杠桿平衡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杠桿的分類L1>L2時,叫省力杠桿,其特點是省了力但費了距離。如開瓶蓋的起子、鍘刀、老虎鉗、道釘撬等。L1<L2時,叫費力杠桿,其特點是費了力但省了距離。如釣魚桿、筷子、鑷子、縫紉機腳踏板等。L1=L2時,叫等臂杠桿,其特點是不省力也不費力,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滑輪定滑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是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桿,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F=G/2。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重物和動滑輪的總重力由幾段繩子承擔,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總重力的幾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過的距離為物體上升距離的幾倍。三、機械效率(1)有用功:我們把必須要做的這部分功。(2)額外功或無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3)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的總和。(4)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η=W有用/W=Gh/FL×100﹪(5)W總=W有用+W額外 W有用<W總 η<1研究杠桿的平衡把杠桿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便于直接在杠桿上測出力臂大小)。在杠桿的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在杠桿上左右移動鉤碼懸掛的位置,直到杠桿再次達到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用直尺量出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等于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1)光滑斜面:FL=Gh W額外=0 η=100﹪(2)有摩擦的斜面:W總=FL W有用=Gh W額外=FL η=Gh/FL(3)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傾角有關。第四節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2、動能和勢能的影響因素(1)影響動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質量相同時,速度大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大;速度相同時 ,質量大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大。(2)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質量相同時,高度大的物體重力勢能大;高度相同時,質量大的物體重力勢能大。(3)同一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其彈性勢能越大。3、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1)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時,物體的速度不斷減小,高度不斷增加;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時,高度降低,速度增大。(2)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時,速度減小,彈性形變增大;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時,彈性形變減小,速度增大。4、機械能守恒(1)物體通常既具有動能,又具有勢能。(2)當物體只受重力和彈性力時(不受阻力時),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即動能減小了多少,勢能就增加多少;勢能減小了多少,動能就增加多少。第五節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微粒的無規則運動。 溫度越高,微粒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內能:物體內部大量微粒作無規則運動時具有的能。任何物體都具有內能內能的單位:焦耳。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物體的溫度降低時,內能就減小。但是物體的內能增大時,溫度不一定升高。熱傳遞:熱量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或者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遞的現象。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輻射。熱傳遞總是由高溫物體指向低溫物體,高溫物體放出熱量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直到兩物體溫度相等為止。熱量:在熱傳遞中,傳遞的能量的多少。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中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做工改變物體的內能;對物體做功,可以使物體的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本身的內能會減小。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物體從外界吸收熱量,內能就增加;物體向外界放出熱量,內能就會減小。熱量的計算:Q=cm△tQ表示熱量、c表示物體的比熱、m表示物體的質量、△t表示變化的溫度c水=4.2×103焦/(千克.攝氏度)表示每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攝氏度,所吸收的熱量為4.2×103焦燃燒的熱值: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熱值的單位:焦/千克。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燃料的熱值×燃料的質量 即Q=mq第六節電功概念: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電流做功的過程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電功的電位:焦、千瓦時(度)1度=1千瓦時=3.6×106焦。電功的計算公式: W=UIt=U2/Rt=I2Rt=Pt電功率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電功率。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電功率的單位:瓦,千瓦,1千瓦=1000瓦。電燈的亮度由實際功率的大小決定。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消耗的功率。實際功率: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工作時所消耗的功率。輸入功率:用電器消耗的總電功率。電功率的計算公式:P=W/T=UI=U2/R=I2R2當電功率的單位:千瓦,t的單位:小時,則W的單位是:千瓦時(度)。測定小燈泡的功率實驗原理:伏安法測電功率的原理是P=UI,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就可求出小燈泡的電功率。在額定電壓下測出的電功率,就是額定功率。實驗器材:電源、電壓表、電流表、開關、小燈泡、滑動變阻器、導線。實驗中注意事項:在連接電路時,開關始終要斷開,滑動變阻器的猾片應放在最大阻值處。第七節電流的熱效應:電流通過各種導體時,會使導體的溫度升高,這種現象叫電流的熱效應。電流通過導體發熱的過程實質上是電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電熱器電熱器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制成的加熱設備。電熱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發熱體,發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電阻絲繞在絕緣材料上制成的。焦耳定律:文字敘述: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的時間成正比,這個規律叫做焦耳定律。數學表達式:Q=I2Rt。電流產生熱量的計算方法:①Q=I2Rt是焦耳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任何導體有電流通過時,產生的熱量都可以由此公式來計算。②對于純電阻電路,即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的用電器,像電爐、電烙鐵、電飯鍋等。電流產生的熱量還可以由Q=U2/Rt,Q=UIt推導公式來結算。第八節原子結構:原子包括 原子核:質子(帶正點)、中子(不帶電)和核外電子(帶負電)核能:原子核在發生改變的過程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稱為核能,也叫原子核能或原子能。獲得核能的兩條途徑:裂變和聚變。裂變:是質量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轟擊下分裂成2個新原子核,并釋放能量的過程。發生的是鏈氏反應。聚變:是使2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結合成質量較大的新核,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聚變又叫熱核反應。4、原子彈及核潛艇是根據裂變的原理制造的,氫彈是根據裂變的原理制造的。5、核電站: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它的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反應堆是通過可以控制的裂變反應釋放核能的設備。核電站中發生的能量轉化是: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原子核的裂變和聚變都會產生一些發射性物質,如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第九節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消失,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的總量保持不變。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無論是機械運動,還是生命運動,無論是宇宙天體,還是微觀粒子,都遵循這個定律。能量的轉移和轉化有一定的方向性。(1)“永動機”不可能成功是因為它違背了能的轉化的守恒定律。(2)自然界的事物的運動和變化都必須遵循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但符合能量和守恒定律的事件卻不一定能夠發生。第四章 代謝與平衡復習一、熱量價:每克營養物質在體內氧化分解所產生的熱量。(和熱值的區別?)蛋白質——16.8千焦 糖類——16.8千焦 脂肪——37.7千焦二、七大營養物質及在人體中的作用:水——約占體重的60%~70%,不提供能量(1)是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2)體內的養分和廢物都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進行運輸糖類——人體能量主要來源,約占人體所需能量的70%(聯系:呼吸作用)主要包括:淀粉、葡萄糖、(血糖)蔗糖、麥芽糖(淀粉在口腔內的消化產物)含量較多的食物:大米、小麥、馬鈴薯等蛋白質——占體細胞干重的50%以上(1)細胞生長及修補組織的主要原料(2)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含量較多的食物:蛋、魚、牛奶等脂肪——是主要的貯存能量的物質,可以分解供能含量較多的食物:肥肉、花生、奶酪等無機鹽——有能提供能量,是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包括:鈣、鐵、碘、鈉、磷等(元素)作用:保持體內水鹽平衡(聯系腎臟的作用)缺鋅——導致兒童味蕾功能下降,食欲減弱。缺碘——甲狀腺腫缺鈣——兒童易患佝僂病,老人易患骨質疏松癥維生素——不參與細胞構成,不提供能量,但參與人體內許多重要的生理活動。(只有維生素D可以由人體合成)維生素 缺乏癥 含量較多的食物ADB1B12C食物纖維——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主要由纖維素組成,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對人體有著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例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及時排便、減少大腸癌的發病,有助于減少腸道吸收脂肪、預防心血管病的發生。三、動物的攝食(動物的適應性)蛾蝶類:虹吸式 蜂類:嚼吸式 蚊類:刺吸式蠅類:舐吸式 蝗蟲:咀嚼式魚用鰓呼吸;青蛙的舌根倒生;海葵用口周圍的觸手捕食。四、牙齒——人體最堅硬的器官牙的三部分:牙冠、牙頸、牙根牙的構成:牙釉質、牙本質、牙髓齲齒:俗稱蛀牙,是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產生酸性物質引起的。五、消化系統:1.組成:其中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膽汁中沒有消化酶,對脂肪起乳化作用。2.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1)將食物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2)將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3)將消化后產生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3.消化類型:物理消化和化學消化4.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及代謝產物:物質 消化的位置 消化產物 代謝終產物糖類蛋白質脂肪5.小腸為什么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六、酶:是生物體活細胞制造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質。(生物催化劑)特點:高效性、專一性、多樣性。(受溫度、pH值影響)七、血液:血液組成:占體重的7%~8%紅細胞的作用:氧氣+血紅蛋白 氧合血紅蛋白白細胞的作用: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血小板的作用:加速血液凝固、防止傷口大量出血,阻止細菌入侵紅骨髓的作用:造血; 肝臟、脾的作用:儲存血液。血涂片的制作過程:血液的作用:(1)輸送氧、二氧化碳、各種營養物質及代謝產物(2)起防御保護作用;(3)對調節體溫也有重要作用。八、心臟和血管:1.血液循環的主要功能:(1)不斷地將氧氣、營養物質和激素等運送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2)將器官組織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廢物運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體外,以保證生理活動正常進行。體循環:血液循環2.循環系統肺循環:3.怎么辨別左心室和右心室?4.血液循環系統中有哪些結構防止血液倒流?怎么區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脈搏、血壓?九、能量的獲得:細胞通過呼吸作用氧化分糖類、蛋白質、和脂肪,釋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動的需要:(人體70%的能量是通過糖類分解獲得)糖類+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有機物在人體內供能主要通過有氧呼吸(主要形式)和無氧呼吸兩種形式無氧呼吸: 葡萄糖 乳酸+能量(少量)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無氧呼吸是對能量需求的一種暫時補充)動物體可以通過不同方式獲得氧氣;人、哺乳動物——肺 魚類——鰓 兩棲類——肺和皮膚昆蟲類——氣門(氣管) 單細胞原生動物——細胞膜十、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同化作用:生物體會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身體新的組成成分,貯存能量的過程;(如:消化、吸收)新陳代謝異化作用:生物體不斷地氧化分解身體內原有的部分物質,釋放能量,排出廢物的過程;(如:呼吸作用、泌尿)三大營養物質經消化、吸收、血液運輸后最終進入人體細胞內,部分在細胞中合成人體所需有機物,部分物質被氧化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所需。(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均在活細胞內進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氧化分解供能肝糖元的分解 血糖 合成糖元貯存脂肪、蛋白質的轉化 轉變為脂肪貯存糖類 脂肪 蛋白質 糖類、脂肪、新蛋白質泌尿系統:我們利用營養物質獲得能量,會產生一些廢物,這些廢物會通過 、 、 排出體外泌尿系統的組成: 、 、 、 。腎臟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腎單位。腎臟的結構:腎小囊腎小體 入球小動脈腎單位 腎小球 出球小動脈腎小管 毛細血管球尿液的形成:血液 原尿 尿液水鹽平衡:當攝入的鹽較多,水較少時,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當攝入的鹽較少,水較多時,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低的尿液。腎臟雖然能對體內的水和鹽的濃度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但卻是有一定限度的。十一、代射的多樣性:自養:主要是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機物并存貯能量營養方式:異養:人和動物等通過攝取現成食物來獲得營養。微生物: 細菌:沒有真的細胞核(好氧型、兼氧型、厭氧型)真菌:有細胞核病毒:沒有細胞結構腐生生物:從已死的、腐爛的生物體中獲得營養生物異養生物 (如:蘑菇、酵母菌)寄生生物:生活于另一種生物體質或體表并從其體內獲得營養的生物(如:大腸桿菌、)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加熱點燃點燃點燃高溫燃燒消化道:口 咽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讀圖)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肝臟 腸腺 胰腺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膽汁 腸液 胰液流入部位:口腔 胃 膽囊 小腸 小腸血漿:占55%,有水、無機鹽、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尿素、大分子蛋白質等紅細胞:淡黃色、無核、兩面凹的圓盤狀、數量最多血細胞 白細胞:無色、 有核、個體最大, 數量少血小板: 無核、個體最小淋巴循環酶酶酶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