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七課 親情之愛7.2 愛在家人間學習目標:1.體味親情(1)什么是親情之愛?(2)親情的表達方式(3)家庭結構的改變對親情的影響2.愛的碰撞親子碰撞產生的原因3.溝通傳遞愛親子沖突的解決途徑板塊一 體味親情①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份對家人割舍不斷的情感——親情。還在母親腹中時自己生病時即將入睡時惡劣天氣時感動故事:一碗餛飩我來分享:讀完這則故事,你有怎樣的感悟,分享給大家溫馨和睦、磕磕絆絆、內斂深沉、自然隨和……② 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盡相同。有時我們可能因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時我們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親情,甚至因此否認親情的存在。③由于親人的離開或新成員的出現,我們的家庭結構會隨之發生變化,但家中的親情仍在,盡管它的表現形式可能會發生變化。1、如何理解親情?①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份對家人割舍不斷的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家庭中的親情之愛。②即使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盡相同,也要承認親情的存在。③家庭結構的改變,也不影響親情的存在。二、愛的碰撞2、親子碰撞產生的原因?①我們希望父母像對待成人一樣尊重我們,不要過多干涉我們的生活。面對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時我們又覺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呵護。②我們開始審視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開始質疑父母,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與經驗。③作為兩代人,我們與父母在心智、學識、經歷等方面差異較大,對問題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三、溝通傳遞愛① 愛是需要呵護的。互動溝通的技巧和應對沖突的智慧,是親子之間愛的潤滑劑。如果與父母發生沖突,我們要選擇不傷害父母感情和不影響親子關系的做法。×3、如何化解親子沖突?①愛是需要呵護的。互動溝通的技巧和應對沖突的智慧,是親子之間愛的潤滑劑。如果與父母發生沖突,我們要選擇不傷害父母感情和不影響親子關系的做法。② 試著接納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嘗試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和需要,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愛1【2021 大慶】“我要走進你的世界,你不讓;我想讓你走進我的世界,你又不來。”這是一位母親的難言與無奈。步入青春期后,我們與父母之間的碰撞增多了。對此,我們應該( )①選擇不傷害父母感情的做法②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愛③多與父母交流溝通④理解父母行為中蘊含的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課堂練習D2 【2021 宜昌】近期,以宜昌五峰一位母親為原型的電影《羅長姐》在全國上映。電影講述羅長姐40年悉心照料在部隊受傷且患上精神疾病的兒子,謳歌天下母親的大愛。這啟示我們( )A.順從父母心意,改善家庭關系B.審視父母大愛,回避親子沖突C.接納家庭變故,學會相處之道D.體味親情之愛,共筑美德之家D3 【2021 成都】“有話好好說”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修養。下列情境能體現“有話好好說”的是( )A.誰讓你收拾房間?就不聽!東西都不見了!B.你太小心眼了,還當什么男子漢,煩死了!C.對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和您交流嗎?D.其他同學犯錯你為什么不管?就知道管我!C4 【家庭和諧 傳孝心】一個名為《牽媽媽的手》的主題微視頻刷屏網絡。視頻中,習近平牽著媽媽齊心的手陪她散步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收獲點贊無數,好評如潮。網友跟帖:“夫孝,德之本也”。它銘記在中國人的心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微視頻中,習近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了表率,因此《牽媽媽的手》才讓我們動容!另一網友提供了對中學生的調查數據如下:了解父母生日的占21%,了解父母愛好的占18%,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的占19%,與父母溝通有障礙的有57%,不愿將煩惱告訴父母的有83%,這個調查讓我不知所措……(1)習近平牽著媽媽的手散步的畫面為什么令人動容?(2)請你結合調查數據和所學知識,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化解與父母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沖突?參考答案:(1)①習近平用自己孝親敬長的實際行動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②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③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溝通傳遞愛。①有效地化解沖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樣,也需要我們自己努力;②愛是需要呵護溝通的通過良好的互動溝通來解決親子沖突;③接納、理解父母。嘗試讓父母了解我們的變化和需要,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2愛在家人間.pptx 感動故事第一輯:一碗餛飩.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