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立1.2.2 辛亥革命 2000年,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說,百年歷史,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巨變,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富起來了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辛亥革命中國人民開始覺醒四川保路運動(武昌起義的導火索)事件起因斗爭方式組織團體運動口號結果影響清政府以“鐵路國有”之名,將已歸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不久又將修筑權出賣給列強,遭到各地民眾的強烈反對。從和平請愿到武裝起義同志軍“路存與存,路亡與亡”在四川保路運動的影響下,湖北的革命形勢迅速進入高潮。湖北革命組織文學社和共進會在同盟會的促進下,成立了統一的領導機構,準備在武昌舉行起義。(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條件)武昌起義 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軍工程營打響了起義第一槍。他們迅速占領楚望臺軍械庫。各起義部隊從四面八方向楚望臺集中后,猛攻湖廣總督衙門等地。經過一夜激戰,起義部隊全部占領武昌。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10月11日,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十八星旗”此后僅一個多月,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a.立憲派和舊官僚聯合奪權,如湖北省;b.清朝官員搖身一變成為革命的都督,如江蘇省;c.立憲派和舊官僚直接從革命派手中奪取政權,如湖南省。黎元洪清朝的統治迅速瓦解。結合地圖,歸納武昌起義發生的有利條件?革命基礎:人民的反抗不斷高漲,為武昌起義奠定了群眾基礎;文學社、共進會為武昌起義做了組織和思想準備;四川保路運動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有利條件;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的革命果敢精神,成功選擇了起義的時機和突破口。地理位置:武漢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交通便利;地處內地,外國資本主義、軍事力量相對較弱。經濟發展:漢口成為通商口岸,興辦近代工業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為革命軍提供物質保障。Q:到1911年底,一共有多少個省宣布獨立?它們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14個省集中在南方地區中華民國創立國名:時間:首都:國旗:憲法:臨時大總統:紀元:意義: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南京孫中山五色旗《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國紀年(1912年為民國元年)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孫中山:“民國者,民之國也。為民而設,由民而治者也。”封建社會法律規定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目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中華民國的主權 屬于全體國民。否定君主權威 主張人民主權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國民一律平等,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和權利。否定封建專制 提倡平等自由皇帝獨尊 皇權至上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擔其責任,司法獨立等。實行三權分立 防止專制獨裁《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南北議和武昌起義后,清廷連發7道御旨要袁世凱出山“統兵平亂”。1911年10月30日,清廷正式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重掌大權。1911年11月,袁世凱督率北洋軍一舉攻下漢口,漢陽。通過英國駐漢口領事的斡旋,武漢革命軍與清軍達成停戰協議。同年12月,南北雙方代表正式和談。1911年12月,南北雙方代表在上海和談。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儀在接受優待條件后下詔退位,清朝覆亡。第二天,袁世凱通電贊成共和。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思考: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了,應如何評價辛亥革命?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失敗革命勝利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之后出現了君主復辟和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國家四分五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性質: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創建1、四川保路運動(1)原因(2)口號:路存與存,路亡與亡(3)組織:同志軍(4)結果: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條件2、武昌起義(1)時間:1911年10月10日(2)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社(3)過程:占領楚望臺軍械庫,三日內,武漢三鎮光復(4)影響: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3、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時間:1912年1月1日(2)地點:南京(3)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政府(4)法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南北議和: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5、影響、評價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