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2020五四運動2.3.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8月北洋政府宣布參加協約國一方,對德、奧宣戰。中國派出華工奔赴歐洲戰場,擔負起軍事工程、戰地工程及后方服務等繁重的戰勤任務,付出了數萬人的傷亡代價。一戰中約14萬中國勞工遠赴“協約國”貢獻“苦”與“力”。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成為戰勝國之一,國人無不歡欣鼓舞。11月28日,時任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發表了講話。當天,北京六萬民眾聚集太和殿,舉行盛大慶祝游行。參加觀禮的各國外使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提出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當要求。但是,這些要求都被操縱會議的列強拒絕,他們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決定。巴黎和會是一次帝國主義列強的分贓會議。——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索。資料:巴黎和會前,美國總統威爾遜曾提出反對秘密外交、標榜民族自決的“十四點原則”,令中國人十分向往。陳獨秀稱贊威爾遜“可算得現在世界上第一個好人……不許各國拿強權來侵害他國的平等自由”。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來后,陳獨秀在5月4日出版的《每周評論》上寫道:“巴黎的和會,各國重在本國的權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爾遜總統十四條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1、結合第一單元的內容,想一想,為什么中國在巴黎和會上遭到不公平對待?巴黎和會是一次列強的分贓會議,中國積貧積弱已久,弱國無外交,因此遭到不公平對待。2、陳獨秀在巴黎和會前后對威爾遜評價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說明中國人對“公理戰勝強權”巨大反差的失望、憤怒和不滿。它既說明巴黎和會由大國操縱一切的本質,也說明這一時期中國貧弱、國際地位低的事實。五四運動的過程第一階段時間 中心 先鋒 口號 要求5月4日-6月初學生北京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還我青島”等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嚴懲三個賣國賊第二階段時間 中心 主力 內容 結果工人罷工 商人罷市6月初起上海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取得初步勝利工人階級(1)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3)中國代表團作出了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的決定。(2)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五四運動的哪些述求得到了初步實現?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拒絕和約簽字初步勝利★性質:★影響: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A、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B、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表現在哪 (提示:與辛亥革命作比較)新新的領導階級——新的理論思想——新的奮斗目標——新的群眾力量——工人階級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廣泛群眾性中國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分期)(革命范疇)(社會性質)知識鏈接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經過:第一階段中心:北京主力:學生第二階段中心:上海主力:工人結果:取得初步勝利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賣國賊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影響領導:先進知識分子(以6月3日為界)課堂小結“五四”運動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時間:1919年5月4日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