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3.1經濟大危機下的資本主義世界一、(是什么)經濟大危機爆發的主要表現、特點二、(為什么)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三、(為什么)經濟大危機的影響?四、(怎么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是如何應對經濟大危機,并產生什么結果。一、經濟大危機資料1:美國1919年國民生產總值為742億美元增長到1929年達到1031億美元。資料2:自動化和半自動化機器的廣泛使用,生產合理化運動,如泰勒制和福特汽車生產線等制度創新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資料4:閱讀教材p54及所給資料,完成:1)20年代美國經濟什么特征?3)存在的問題2)為什么會出現20年代的繁榮?資料1:20世紀20年代,汽車的生產方式不斷改進。以福特汽車公司生產一臺車的時間由14小時減少為1.5小時。資料2:20年代,美國居民收入總和在不斷增加,但財富的3/5掌握在占全國人口2%的人手中。工人的工資增長不足,購買力嚴重不足。(1)生產能力> >消費能力:生產相對過剩(實質)資料3:為了鼓勵人們消費,美國政府鼓勵分期付款,企業打出廣告“現在購物,以后付款”。70%的汽車是由分期付款購買的。(2)分期付款,透支了消費能力資料4:股票價格狂漲,普通民眾把有限的積蓄投入到股市中,夢想一夜暴富。(3)股票投機,打擊了金融市場1、經濟危機的原因2、經濟危機的爆發及表現(1)股價暴跌(2)工廠倒閉(3)工人失業(4)市場蕭條(5)商品被銷毀(6)生活水平下降銀行倒閉失業率工業生產指數下降農民總收入下降工人周工資下降進出口貿易下降706050403020104925385732701929年~1933年危機期間美國經濟狀況環顧1929—1933年間的資本主義國家,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美國有1040萬英畝的棉花被全鏟倒在地;密西西比河漂滿牛奶;巴西有2200萬袋咖啡豆燒毀或倒入大海;丹麥毀滅了11700頭牲畜。3.經濟危機的特點(1)涉及范圍特別廣(2)持續時間比較長(3)破壞性特別大美國:86000 家企業破產, 5500 家銀行倒閉。經濟水平倒退到1913年水平。世界: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1/3以上;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縮減了2/31929年~1933年危機期間世界貿易狀況4、經濟危機的影響提高關稅,保護本國商品,貿易額縮減。國際關系惡化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矛盾激化經濟蕭條;工人失業,工人運動此起彼伏;人民饑寒交迫,對政府極端不滿社會危機、政治危機,政局動蕩胡佛屋胡佛豬胡佛村胡佛毯1、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總統胡佛制定了哪些反危機措施?結果怎樣?胡佛有限的反危機措施進一步使經濟危機在世界的蔓延和在美國的加深。導致美國民眾對胡佛的不滿。胡佛羅斯福最好的經濟是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預經濟的政府。如果競選成功,我保證將為美國人民實行新政!經濟危機加深了羅斯福有哪些“新政”措施?能否使美國經濟復興?二、羅斯福新政領域 具 體 舉 措(1)金融(2)工業(3)農業(4)就業(5)社會保障整頓銀行,實行國家對銀行貨幣的控制管理,規范股票市場《緊急銀行法案》《國家工業復興法》協調企業活動;《全國勞工關系法》保護工人權利,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標準,使工人有權組織工會《農業調整法》減少產量,保護農產品價格以工代賑,大力興建公共工程,提供就業機會《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福利制度1.新政的內容(5)人民生活得到改善(1)銀行業重新煥發了生機(2)工業生產逐漸恢復(4)就業人數逐步增加(3)農業生產逐漸恢復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模式(1)銀行業重新煥發了生機(2)工農業生產逐漸恢復(3)就業人數逐步增加(4)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美國經濟逐漸擺脫危機2、羅斯福新政的影響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模式,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沒有解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經濟大危機1929—1933美 國德、日擺脫危機尋找出路三、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羅斯福新政法西斯專政(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1)原因:戰后意大利經濟衰退,政局混亂,社會矛盾激化(現代世界史上的第一個法西斯政權)(2)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黨利用了人們的這種不滿情緒,奪取意大利政權,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對外:發動侵略戰爭,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亞對內:進步黨和反對派人士大搞恐怖活動。積極擴軍備戰,大力進行軍國主義教育(3)法西斯統治:意大利法西斯專政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打擊下建立的嗎?不是。經濟危機對意大利法西斯專政有什么影響?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成為戰爭的策源地(二)德國納粹政權的建立“民族的”+“社會主義”=“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①民族的:煽動民族復仇主義和種族狂熱,獲得德意志民眾特別是德國軍隊的支持。①《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嚴厲處罰,激發人們對《凡爾賽條約》的痛恨。1.原因:②社會主義:獲得中下層人民特別是工人的信任。②30年代的經濟危機,給德國以沉重打擊,激化了德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德國人對一戰戰敗而遭受宰割的屈辱普遍不滿;德國民眾對經濟大危機帶來的現狀的普遍不滿。納粹激昂的情緒、戲劇般的表情揮斥方遒的動作引起聽眾們歇斯底里的狂熱激情,吞噬掉絕大多數聽眾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希特勒演講群眾聽希特勒演講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為德國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希特勒向德國人進行許諾:向農民許諾土地和貸款;向中小企業主許諾保存私有制和提供國家定貨;向工人許諾就業和面包;同壟斷資本家表明反共和侵略擴張的立場。2.過程:①1932年,納粹黨成為德國國會第一大黨。②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走上對內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對外積極擴張的道路。③1934年,希特勒成為元首及國家總理,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建立起專制獨裁的法西斯專政。3、納粹德國的法西斯統治制造國會縱火案,打擊共產黨等進步勢力(1)經濟上:興建大規模公共工程解決失業問題,確立了戰爭經濟體制;大力發展以軍事工業,。(2)軍事上: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實行普遍兵役制,擴軍備戰。(3)政治上: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成為戰爭的策源地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銘刻著一位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在德國,起初他們向共產主義者而來,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隨后他們向猶太人而來,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后來他們向工會成員而來,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此后他們向天主教徒而來,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1)大陸政策:明治維新后,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的政策。“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三)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建立1.原因:(2)經濟危機::日本經濟受到重創,矛盾激化2.過程:(1)軍部:(2)法西斯內閣:(3)《國策基準》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成為戰爭的策源地嚴重威脅世界和平!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形成2.1937年,德、意、日三國結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形成軸心國集團。1.1936年,德意兩國簽訂了協定,形成柏林——羅馬軸心,意大利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的組成部分。傳統不同。美國有民主主義傳統;而德、意、日有軍國主義傳統。經濟實力不同。美國經濟實力雄厚,承受力強,可用國家干預辦法擺脫經濟危機;德、意、日三國經濟基礎薄弱,資產階級急于用極端辦法擺脫經濟危機。階級矛盾不同。美國階級矛盾尚不致危及資產階級統治;德、意、日三國階級矛盾尖銳,法西斯黨被看作是鎮壓革命的工具。個人的作用不同。羅斯福能夠對群眾作出一定的讓步;而德、意、日三國領導人沒有。拓展思考為什么經濟危機的發源地美國沒有走上法西斯道路,而德、意、日卻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經濟大危機1929—1933美 國德、日擺脫危機尋找出路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羅斯福新政法西斯專政經濟大危機下的資本主義世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