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真兒:這是個大時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前線,我當然要助成你的志愿,決不能因為“舐犢之愛”而掩沒了我們的民族意識。別矣,真兒!但愿你虛心學習,勿忘我平時所教訓你的“有恒七分,達觀三分”,鍛煉你的體魄,充實你的學問,造就一個強健而又智慧的現代青年,來為新中國而努力奮斗!中華民國廿八年六月四日寫于香港旅次王雨亭侵華罪行抗日史實侵華進程標志性事件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7月平津淪陷—11月上海淪陷—12月南京淪陷南京大屠殺、細菌戰和毒氣戰、轟炸大城市、大掃蕩(潘家峪慘案)和三光政策……第二十九軍抗擊日軍、淞滬會戰、復習回顧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自主梳理背景標志表現全民族的抗戰軍隊抗戰民眾抗戰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抗戰國民黨 正面戰場共產黨 敵后戰場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有效牽制了日軍的主力敵后抗日根據地不斷壯大戰法多樣:地道戰、地雷戰等著名戰役:百團大戰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回民支隊、東北抗日義勇軍回國參軍、捐款捐物12全民族抗戰的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必記核心知識全民族抗戰的表現-軍隊、國內民眾、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吾謙愛弟: 來信收閱,備悉一切。“抗戰”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她正在產生新的中國、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抗戰是我們的神圣職責。我們的健康、智慧及勇敢要在抗戰中誕生,要在爭取抗戰勝利中發揚光大,我們要為驅逐日敵寇出中國抗戰到底,我們要為爭取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奮斗到底。俊安說:“我至死也不愿退過黃河!”這句話令人聽了如何興奮、如何激動!這種意識不僅表現了他是我們的好子弟,并且表現了他是中華民族的好男兒,他是黃帝軒轅氏的好兒女!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王孝茲透過抗戰家書,看到一種滾燙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透過抗戰家書,升騰一種豪邁的民族氣節:視死如歸、寧死不屈。透過抗戰家書,感受一種久違的英雄氣概:不畏強暴、血戰到底。透過抗戰家書,感到一種強烈的必勝信念:百折不振、堅忍不拔。背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七七”事變(華北淪陷)7.7七七事變7月底平津淪陷8.13八一三事變11上海淪陷12南京淪陷閱讀課文內容,說說“七七”事變后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反應國民黨:共產黨:表明中共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決心,又表達了要求實現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真誠態度。表明了國民黨政府主張抗戰、反對妥協退讓的基本立場。中共抗日通電和蔣介石的講話分別是在什么形勢下發出的?這能夠說明什么問題?都是在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形勢下發出的。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團結抗戰,挽救民族危亡是大勢所趨勢。朱德葉挺陜甘寧邊區的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南方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共產黨軍隊改稱八路軍和新四軍標志國共兩黨第一 次合作 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時間目的標志統一戰線領導戰爭共同作用1924—1927年1937—1945年打倒列強,推翻軍閥抵抗日本的侵略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國共合作宣言》的公布北伐戰爭抗日戰爭革命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沉重打擊侵略者,維護民族利益,推動革命進程。根據國共合作協議,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態勢。正面戰場: 指日軍侵華推進線上中日正面交戰的戰場,作戰的中國軍隊主要是國民黨武裝力量。敵后戰場: 指日軍侵華推進線后方的戰場。作戰的中國軍隊主要是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武裝。表現抗戰期間的重要戰役根據課文內容,標注重要戰役的主要信息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取得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敵斗志。由國民黨將領李宗仁指揮。這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規模最大的戰役。它不僅給日軍沉重打擊,也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國民黨:殲滅日軍100余萬,22次大型會戰 1117次大型戰斗206位國軍將領殉國 陸軍:321萬1914人陣亡 空軍:4321人陣亡 海軍:全軍覆沒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多次打退日軍的大規模進攻,有效地牽制了日軍的主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力量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中國共產黨軍隊損失58萬余人,其中陣亡16萬余人。 ——摘編自《關于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數字問題》共產黨軍隊在敵后戰場廣泛發動群眾,牽制和殲滅了大量的日軍,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地容納后方,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前線。到抗日戰爭后期,主要抗日根據地有19塊。根據地人口由150萬人發展到一億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由開始的4萬人發展到120萬人。這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回族共產黨員馬本齋任司令員的冀中回民支隊, 依靠群眾,英勇抗敵。此外,朝鮮族、滿族、壯族、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人民,都為保衛民族利益, 反對日本侵略者進行了堅決斗爭。東北義勇軍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以后,以部分東北軍舊部和愛國民眾自發組成的抗日武裝力量,人數最多時曾達三十萬人上下,活動地區幾乎遍于東北全境。后成為東北抗日聯軍一部分,南洋華僑學生賣花籌款救國越南華僑獻金救國荷印華僑捐獻的救護車、飛機3、海外華僑支援抗戰加拿大僑胞捐款購置飛機兩架,支援祖國抗日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