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2020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3.2.2中國抗日戰爭“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侵占中國東北三省進攻上海,妄圖壓迫南京國民政府屈服意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對中國發動的侵略:七七事變時間:地點:經過:結果:影響:“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宛平縣盧溝橋7月7日晚,駐扎在豐臺的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夜間軍事演習。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日軍突然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守軍發起進攻,炮轟宛平縣城,駐守當地的第二十九軍奮起還擊。7月底,平津淪陷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中國全面抗戰由此開始。位于北平西南的盧溝橋,東靠宛平縣城,扼平漢鐵路,是北平南下的唯一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很顯然的,日本帝國主義既要進行華北的分離運動,那么它就必須在軍事上造成以控制華北的首腦——平津的形勢,才能遂行其政治陰謀;盧溝橋在地理上既占著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軍占據盧溝橋,平漢交通為之堵塞,而將使北平進退失據,此舉殆無異于切斷華北之首腦——平津。這么一來,日本在華北即取得了政治和軍事的兩重控制。——魏運紅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編》察北偽蒙軍(日本控制)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日本控制)日本華北駐屯軍比一比:“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不同點:都是由日本蓄意發動的,都是尋找借口,嫁禍于人。“九一八”事變中,中國軍隊沒有進行有效的抵抗;“七七事變”,中國軍隊奮起反擊。第二十九軍戰士守衛在盧溝橋上“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日本局部侵華開始的標志,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志,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特別提醒:平津淪陷時間:經過:1937年7月30日1937年7月16日,日在華北兵力已達5個師團。在大批新增援軍到達后,于7月下旬向北平、天津發動大規模進攻。26日,日軍攻占廊坊。28日,日軍向北平近郊南苑、北苑、西苑發動總攻擊。中國駐軍第二十九軍官兵同日本侵略者英勇作戰,但未能擋住日軍的猛烈攻勢。副軍長佟麟閣和師長趙登禹殉國。29日,北平被日軍占領。同日,天津守軍第三十八師一部同日本駐屯軍展開了激戰。30日,日軍從大沽口增兵天津。中國守軍奉命撤出戰斗,天津遂為日軍占領。日軍占領北平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妄圖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中日軍隊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展開長達三個月的激戰,史稱“淞滬會戰”。11月,上海淪陷,日軍向南京進犯,國民政府岌岌可危,被迫遷都重慶。上海淪陷南京淪陷時間:經過:1937年12月13日1937年12月1日,日軍兵分三路,進攻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后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日軍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野蠻屠殺,南京的和平居民,或被射殺,或被刺殺,或被活埋,或被火燒。據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至少有30萬手無寸鐵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殺害。南京大屠殺是日軍對中國人民犯下的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我國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材料一:東史郎是當年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老兵。為了把歷史真實告訴世人,他公開發表了侵華期間寫的日記《東史郎日記》,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殺的材料。為此,他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脅和迫害。材料二:由右翼團體“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編寫、扶桑出版社出版的歷史教科書被日本文部科學省認定合格。該教科書將日本有預謀發動的九一八事變等歪曲為由中國方面引起,對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提出挑戰,極力否認日軍在南京犯下的大屠殺罪行,甚至鼓吹東京審判合法性待定論。1、根據上述資料,說一說日本右翼分子對南京大屠殺是什么樣的態度。日本右翼分子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拒不承認。教科書事件不僅表明了日本政府對右翼分子的支持,也說明其一直以來企圖淡化戰爭罪行的態度。2、舉出若干事實,批駁他們的荒謬言行。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北三省;1937年,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略中國;1937年南京大屠殺…靖國神社是日本明治時期建立的,日本政客頻頻參拜的東京靖國神社里供奉著東條英機等14名二戰甲級戰犯和約2000名乙、丙級戰犯的牌位。靖國神社已成為日本右翼勢力的精神支柱和聚會地。安倍自2012年12月上臺以來,2013年靖國神社“春祭”和“秋祭”以及2014年“春祭”期間均供奉祭品。重慶大轟炸在日本侵華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經濟損失5620億美元 。我們牢記歷史并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更好地走向未來!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七七”事變平津淪陷日本侵華的事變上海淪陷日軍犯下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細菌戰(731部隊)“三光”政策中國軍隊抗擊后方大城市轟炸二十九軍的反擊淞滬會戰被迫遷都重慶八一三事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