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遭受的重大失誤與挫折;反思“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對環境、經濟、文化、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帶來的消極影響;認識新中國成長歷程中經歷的曲折,總結歷史的沉痛教訓【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圖片和視頻,通過學生討論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歷史的、辨證的方法客觀、公正地評價“大躍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注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歷程,有主見地正視新中國在成長中經歷的曲折,綜合地、整體地認識社會,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重點難點【重點】“大躍進”運動、“文化大革命”。【難點】正確評價“大躍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情境式導入)【展示】新聞報道:麻城建國一社出現天下第一田:早稻田畝產三萬六千九多斤。問:難道是現在的產量降低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成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合作探究】一、“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展示】20世紀50年代的一組宣傳畫:肥豬賽大象,玉米比人大等。看了宣傳畫,你有何感受?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經濟的發展不能只憑主觀愿望。上述情況我們無法斷定將來不會出現,但在當時卻只是美好的愿望、虛假的記錄。2.由于對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偉大勝利的情況下,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爭取在15年或者更短時間內,在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會后,全國各條戰線迅速掀起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大躍進”時期還有哪些不合常理的做法?工業上的鋼產量翻番;農業上的糧食產量“放衛星”;瞎指揮──不尊重客觀經濟規律;浮夸風──說假話;共產風─一 一切歸公社所有,大辦公共食堂等。2.在“大躍進”時代,報紙上宣傳“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你覺得這些說法對不對?○砍伐了大量樹木,在生態環境方面造成了植被覆蓋率降低、水土流失嚴重、生物多樣性銳減、環境污染加劇、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等一系列嚴重后果。○由于大煉“爭氣鋼”和年底竭力保證鋼鐵的生產,“錯誤地、片面地規定工農業每年增產的躍進速度”,只求數量,忽視質量,“大躍進”打亂了國民經濟秩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農業比例嚴重失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當時在“大躍進”的社會環境下,造成了人們急于求成、急躁冒進,浮躁,浮夸風、假話盛行。3.這種思想不尊重自然規律,不講求科學和實際,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弄虛作假風氣盛行,破壞自然環境,最終導致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造成這種失誤的原因有哪些?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愿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極大地激發了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但卻忽視了客觀規律,經濟的發展不能只憑主觀愿望,必須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否則,就會帶來失誤和挫折。黨對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后、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估計不足,對掌握經濟規律和科學知識的重要性也認識不足。全黨普遍缺乏領導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經驗。人民公社化運動運動有哪些危害 “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給我們有什么啟示?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錯誤做法,完全違反等價交換、按勞分配原則。其結果損害了群眾的利益,挫傷了社員的積極性,妨礙和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消極影響。二、“文化大革命”1.由于沒有遵循客觀規律,在經濟上遭受重大損失。同時,在政治上我們的事業也遭受重大失誤。該失誤是指什么事件?發生的原因是什么?“文化大革命”。毛澤東過分嚴重地估計了形勢,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黨內個人專斷,個人崇拜現象嚴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壞和削弱;加上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助長了毛澤東的錯誤,1966年發動了一場“文化大革命”。(1)結合教材,說說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人們有哪些做法。破四舊、貼大字報、開批斗會。以上這些做法產生怎樣的危害?傳統文化受到嚴重摧殘,民主被踐踏,法治遭到嚴重破壞。3.“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時間和標志是什么?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4.結合民主和法制建設要求,我們從“文化大革命”中應吸取什么教訓?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防止個人崇拜,同時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課堂小結】新中國發展開了好頭,但由于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在探索階段經歷的很大的挫折,在經歷了這場浩劫之后,總結沉痛教訓,在探索的道路上更加堅強更加成熟。【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