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改革開放的推進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和掌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了解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了解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知道國有企業的改革的主要內容。【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調查、收集這一時期的資料,培養學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讀圖、識圖的能力;通過收集資料,著重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整理,獲取信息的能力,辨證分析歷史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和好處,從而進一步確立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體會我國在全面地創造性地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同樣經歷了艱辛探索。重點難點【重點】城鄉經濟體制改革和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難點】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理解;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教學過程【合作探究】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 展示改革前農村流傳的民謠:“ 你干我也干,干多干少一樣錢。社員干活聽敲鐘,一天干活真稀松。隊長哨子吹半天,社員還不到地邊?!?br/>(1)分析民謠所反映了當時農村存在什么情況?反映了農村集體勞動,吃大鍋飯,農民積極性極差。(2)假如你是當時的改革者,你想從哪里入手?提高農民積極性。2、閱讀教材P48,回答我們農村改革從什么地方開始的?采取了什么方式 效果如何?安徽鳳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大提高農民積極性,農村經濟得到發展。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能為什么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土地的收成與自己的利益掛鉤。4.展示鳳陽改革前后兩段花鼓詞:“鳳陽地多不打糧,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見鳳陽女嫁出,不見新娘進鳳陽?!薄罢f鳳陽,道鳳陽,改革鼓點先敲響。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飛出金鳳凰?!?兩段花鼓詞反映了什么情況? “三年跨了三大步”證明了什么?反映改革前后發生了巨大變化;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正確的。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的推廣,農村經濟開始走商品化、專業化、社會化。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展示鄉鎮企業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鄉鎮企業的相關情況。二、對外開放1、當時隨著對內改革的成功,對外開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首先開放的地區是哪里?結果怎樣?同時列為經濟特區的還有哪些地方?深圳;成為“一夜崛起之城”;珠海、廈門、汕頭,后來還有海南,共五個經濟特區。2.多媒體展示幾個經濟特區城市發展情況的圖片,經濟特區的成功有何意義?經濟特區的成功為下一步加大開放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我們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大。3.概括對外開放的步驟。A.沿海經濟開放區5個:先設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后增海南。B.沿海開放城市14個:北海、湛江、廣州、福州、溫州、寧波、上海、南通、連云港、青島、煙臺、大連、天津、秦皇島。C.經濟開放區4個: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D.內地“一批”:邊境省區也設立了一批開放城市。4.我國開成了一個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三、經濟體制改革1.哪次會議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簡述決定的內容及意義。根據教材回答。【課堂小結】學了這一課,大家要明白,我國目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體制,汲取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多樣性的成果,符合國內實際情況和世界發展趨勢。所以,大家要自覺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長大了才能肩負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