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當代科技革命與社會生活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認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內容,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帶給人類生活的影響。【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材料、圖片,提高整合材料的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認識到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體會科技發展與人類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重點難點【重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難點】理解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情境式導入)同學們一定都在淘寶上購過物吧,你知道淘寶的興起得益于什么科技的發展嗎 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會得到答案。【合作探究】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現1.自學書本P82的內容,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現的時間、條件、標志。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條件:①二戰期間軍事科技發展,戰后軍事科技迅速轉化為民用科技。②相對論等科學理論迅速發展和重大突破。③科學技術社會化。標志: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生物技術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2.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樣的地位?有何影響?地位: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人類由此進入信息社會。影響:①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新興的信息產業,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生長點。②越來越多的國家把信息技術的發展作為提升國際科技競爭力的重要目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空間技術的發展情況如何?20世紀50年代以來,空間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實現了飛向太空的夢想。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航天飛機等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術。你認為對于克隆技術是否應該有所限制?自由討論,教師總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了怎樣的正面影響?舉例說明新科技對自己學習、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變。科技給我們創造幸福生活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有人認為早知如此,當初不如不發明。你是怎樣認為的?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即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科技發明也是如此。面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正面影響和負面效應,我們應該更新觀念,趨利避害,揚長避短。例如,在科技發展中,要特別注意環境質量的提高,提倡低碳生活,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例如,關于原子能技術的合理利用,各國要盡量控制核武器的制造,努力維護當今世界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3.從第三次科技革命你得出了一個什么規律?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課堂小結】鄧小平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國家角度來說:在當今國家間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有一項就是科技競爭力,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必須要大力提高我們的科技競爭力;從我們個人來說:科學技術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科學技術,最后引用一句廣告詞:科技改變生活。【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