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加快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課前預習,明確我國環境問題的分類及成因,簡單概括我國解決環境問題的對策;通過教學案例的引進,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方法、要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答題原則,培養學生掌握根據材料信息,解讀問題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和善于發現問題與思索現實社會的思維。啟示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爭做21世紀的綠色使者!為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而行動。重點難點【重點】我國環境問題的成因與解決的對策。【難點】理解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情境導入:1.觀看《呼倫貝爾大草原》歌曲視頻。問:呼倫貝爾美不美?2.展示呼倫貝爾沙地的圖片。師問:如果呼倫貝爾大草原是這樣的還美的嗎?展示呼倫貝爾沙地的材料。說明呼倫貝爾大草原已經面臨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一、中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師)結合你的身邊實際或所了解的信息,說一說你知道的環境問題有哪些?(學生回答)出示圖片,讓學生判斷屬于環境問題的哪一種,并歸納出生態環境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環境污染: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污染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1.生態破壞——以荒漠化為例讓學生觀察圖8—29,思考:我國荒漠化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西北地區)出示《正在荒漠化的呼倫貝爾草原草原》,(1)結合七年級所學內容,從位置、氣候、降水幾個方面說明呼倫貝爾地區的自然條件。位置:大興安嶺以西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西北風盛行。降水:年降水量230-350毫米,多集中在7-9月。(2)結合圖8-30,分析呼倫貝爾草原的荒漠化,除了自然原因,還有哪些人為因素?(過度開墾和放牧)(3)荒漠化會給區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造成哪些負面影響?生態:使土地退化,土壤結構破壞,土壤養分流失。人口:帶來饑荒,使很多人陷入貧困。經濟:影響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影響牧草的生長,使適于牲畜食用的草種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草場載畜能力大為下降。2.環境污染——以黃河水污染為例(1)出示圖8-34,說出受到污染的黃河河段和支流。(黃河中下游的水體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其支流大黑河、渭河、洛河、湟水和汾河污染嚴重。)(2)活動: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黃河遭受污染的報道?(3)結合圖8-35,分析黃河水污染的原因。(黃河流域工業結構不合理,長期以來沿襲低投入、高消耗、重污染的發展模式,小造紙廠、小化工廠、小制革廠等嚴重污染企業發展很快,數量不斷增多,防治污染能力差。此外,黃河流域的生活污水也處于治理不佳的狀態。)(師)綜合前面的內容,我們來概括一下我國環境問題的成因。二、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1.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和人口持續增長的階段。2.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較低的技術、管理水平,都使人與環境的關系漸趨緊張。(承轉)近年來,我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由環境問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巨大。三、環境問題的危害出示一組圖片,分析說明環境問題的危害: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危害人們的健康,影響社會安定,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師)正如柴靜所說,每一天我們都在呼吸,每一天我們都被傷害,我們又豈能等待?——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四、解決環境問題的對策(問)針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你認為國家、企業、公民個人分別應當怎么做?學生各抒己見,最后歸納總結。國家: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強立法,打擊破壞環境行為,及時治理環境問題,倡導全民保護環境。企業:遵守國家保護環境的法規,在生產中注重環保,利用科技減少生產中的廢氣廢水等的排放。個人:宣傳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樹立環保意識;遵守環境保護的法規,與破壞環境行為作斗爭;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課堂小結】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她、愛護她。環境治理更需要依靠像你我這樣的每一個普遍人。只要我們人人都能從身邊小事做起,以身作則,我想不久的將來天會更藍,水會更綠,人們的生活一定會更美好的。(動畫:同在藍天下)【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