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文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題號 一 二 三 總分評分一、單選題1.(2019七上·衢州期中)從地圖的基本“語言”角度來看,下圖缺少的是( )A.方向 B.比例尺 C.圖例和注記 D.經緯網2.地圖上的文字說明,我們稱之為( )A.圖例 B.方向 C.比例尺 D.注記3.(2019七上·嵊州月考)在比例尺為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那么甲乙兩地的實地距離應為( )A.4500米 B.45米 C.450千米 D.45千米4.(2019七上·衢州期中)在圖中火車站距離學校約6千米,在圖上量的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約3厘米,則該圖比例尺為( )A.1:2000 B.1/200000C.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3千米 D.5.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50000B.C.D.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千米6.教室有四幅圖幅大小一樣的地圖,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 )①世界地圖 ②浙江地圖 ③中國地圖 ④杭州地圖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7.(2019七上·衢州期中)下列各項中,能體現社區管理功能的是( )A.社區開展計劃生育宣傳工作 B.社區便民超市開業C.社區舉辦的乒乓球比賽 D.社區組織的居民投票選舉8.(2019七上·嵊州月考)唐代長安城明確分為宮城、皇城、市及坊,這里的“市”是指(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文化功能 D.經濟功能9.(2019七上·蒼南期中)新華社報道,今年十一黃金周全國熱門景區TOOP5的排名中,杭州西湖連續5天占據榜首。旅游人群中,上海、北京、寧波人占據外地來杭旅游人數前三名。讀下圖,回答問題。(1)上海游客為了在杭州更好地參觀、游玩,可以借助( )A.世界政區圖 B.中國地形圖C.浙江地形圖 D.杭州風景名勝分布圖(2)北京的游客來到杭州之后,感受到了城市功能的差異,與杭州相比,北京的城市功能更加突出表現在(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旅游功能(3)如“西湖景區簡圖”所示,三潭印月位于雷鋒夕照的(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東北方向 D.東南方向(4)蘇堤全長2.8千米,量得圖上距離為14厘米,則該圖的比例尺為( )A.1:2000 B.二十萬分之C. D.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0米10.(2019七上·嵊州月考)下列關于聚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聚落就是村落B.聚落就是人們的集中居住地C.聚落的情況等影響著自然環境D.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不多同時出現11.鄉村聚落的分布、形態等反映了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一般來說,山區的鄉村聚落分布在( )A.地勢較高的山頂 B.較為平整的山脊C.平坦開闊的山谷地帶 D.較為陡峭的山腰12.(2019七上·天臺月考)下列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組合不正確的是( )A.冰屋——北極地區終年寒冷B.窯洞——中國黃土高原黃土深厚、氣候干燥C.屋頂有坡度——中國南方潮濕多雨D.高腳屋——沙特阿拉伯地區的熱帶沙漠氣候13.下列民居建筑中,能反映西亞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的是( )A. B.C. D.14.下列不屬于鄉村聚落居民主要從事的行業的是( )A.林業 B.工業 C.漁業 D.種植業15.下列屬于城市聚落特點的有( )①高樓林立,交通發達②設施完善,生活便利③居民主要從事工商業和服務業④人口密度小,流動性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北京的游客來到杭州之后,感受到了城市功能的差異。與杭州相比,北京的城市功能更加突出表現在(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旅游功能17.(2019七上·天臺月考)下列關于聚落的內容,表述正確的是( )A.平原地區,人口密集,村落規模大,形態成帶狀分布B.一般來說,鄉村聚落是在城市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C.城市景觀與鄉村景觀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不同D.城市集多種功能為一體,如上海的南京路主要是經濟功能區18.(2019七上·衢州期中)下列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系中,屬于文化聯系的是( )①浙江的教師送教到四川②衢州的小提琴手到香港演出③衢州的柑橘銷往韓國④中醫專家、周易學者到新加坡講學⑤新疆人到浙江賣新疆產的葡萄干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9.東北的大米運到上海銷售,說明( )A.東北和上海都與一定的地理區域相聯系B.各區域之間由于物產不同會發生聯系C.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不僅限于物產,還包括經濟、文化、信息等各個方面D.東北與上海的社區有著不同的功能20.(2019七上·天臺月考)下列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系,屬于信息交流的是( )A.茶山的楊梅銷往臺州各市區B.浙江臺州的商人到江西投資設廠C.中學生在網上查詢廈門旅游信息D.臺州市科協到天元社區開展科普下鄉活動21.(2019七上·嵊州月考)見下圖,判斷圖中B地的海拔在( )A.100到110米之間 B.90到100米之間C.80到90米之間 D.70到80米之間22.(2019七上·天臺月考)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屬于文化交流的是( )A.安徽的宣紙銷往北京B.浙江青少年代表到香港參加文藝演出C.浙江的教師到四川支教D.新疆人到上海賣新疆產的葡萄干23.(2019七上·義烏期中)若下圖中的三條線為等高線,數值關系為a>b>c,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可能形成河流 B.乙位于山谷C.甲、乙兩地海拔相等 D.甲位于山脊二、填空題24.(2019七上·嵊州月考)觀察A,B,C,D四圖,正確描述甲相對于乙的位置。(A)甲在乙的 方。(B)甲在乙的 方。(C)甲在乙的 方。(D)甲在乙的 方。三、綜合題25.閱讀以下三幅北京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以上三幅地圖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圖,所表示的實地范圍最廣的是 圖,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詳細的是 圖。(2)出生在寧波的小明,暑假想去北京旅游。他找來了一些地圖:A.世界地圖;B.中國政區圖;C.中國地形圖;D.中國交通圖;E.北京地形圖;F.北京旅游圖面對這些地圖,請你根據下列具體要求幫他挑選。①小明想知道北京相對于寧波的方位,他應查 或 。②小明想去北京登“香山”,他可以查閱 或 。③當小明到達陌生的北京時,他應該看的地圖是 。④以上所有地圖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26.(2019七上·衢州期中)元旦假期,杭州的小明決定到江山江郎山游玩。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小明首先找到圖一,江郎山位于杭州的 方向。(2)小明來到江郎山,在景區門口看到圖二,發現有甲乙兩條線路,他想輕松一點去登山,甲乙兩條登山路線他選擇 ;因為這條線路 。(3)在圖二中,小明來到 處(填字母),看到懸崖百丈;小明來到 處(填字母),看到兩片巨石山峰聳立在自己兩則;小明也看到了一條小河,它的流向是 。(4)小明看到圖三,這一帶是典型的 聚落,當地人大多從事 ;小明看到圖四,發現這里的民居的建筑特點和杭州相近,這是因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但圖中缺少比例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2.【答案】D【知識點】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圖上的文字說明,我們稱之為注記。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圖例是地圖上所用符號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釋義和說明.注記是在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稱和山高水深等的數字.3.【答案】D【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據比例尺公式, 量得甲乙兩地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那么甲乙兩地的實地距離應為3*1500000=4500000(厘米)=45000米=45千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4.【答案】B【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在圖上量的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約3厘米,3÷60000000= 1/200000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5.【答案】C【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個分式,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說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6.【答案】D【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相同圖幅,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范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選項中的四幅地圖按照范圍從大到小排列為:世界地圖>中國地圖>浙江省地圖>杭州市地圖.則比例尺從大到小依次是:杭州市地圖>浙江省地圖>中國地圖>世界地圖.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7.【答案】A【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社區組織的居民投票選舉 ,這體現社區的政治功能; 社區舉辦的乒乓球比賽 ,這體現社區的文化功能; 社區便民超市開業 ,這體現社區的經濟功能; 社區開展計劃生育宣傳工作 ,這體現社區的管理功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社區的主要功能包括:①經濟功能。社區的工廠、商店等為居民提供生產、流通、消費服務。②社會化功能。社區內的家庭、學校和兒童游戲群體對兒童與青少年的社會化起主要作用。社區的文化教育活動對青少年、成年人都產生重大影響。③社會控制功能。社區各類機構與團體在維護社區秩序、保障社區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社區的風俗習慣和規范約束居民的行為,社區的贊譽與責備等社會輿論促使居民遵從社區的風俗習慣和規范。④社會福利保障功能。表現為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助與共濟,福利部門或慈善團體扶貧助弱,社區醫院、診所為居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等。⑤社會參與功能。社區為居民提供經濟、政治、教育、康樂和福利等方面活動的參與機會,使居民對社區有更多的投入和更強的認同感。8.【答案】D【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代長安城的市是商業活動的區域,相當于社區的經濟功能。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有著相對獨立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服務設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社區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社區包含城市社區,又包含農村社區。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9.【答案】(1)D(2)A(3)B(4)C【知識點】北京;方向;比例尺;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 (1)上海游客為了在杭州更好地參觀、游玩,可以借助杭州風景名勝分布圖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2)北京的游客來到杭州之后,感受到了城市功能的差異,與杭州相比,北京的城市功能更加突出表現在政治功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3)如“西湖景區簡圖”所示,以雷鋒夕照為中心建立方向坐標,三潭印月位于雷鋒夕照的西北方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4)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蘇堤全長2.8千米,量得圖上距離為14厘米,則該圖的比例尺為14 ÷280000=1:20000,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1)D。(2)A。(3)B。(4)C。【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10.【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早期聚落大都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如地形平坦開闊、資源豐富地區,聚落分布就比較密集。聚落的分布和形態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先有鄉村后有城市。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11.【答案】C【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 鄉村聚落的分布、形態等反映了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一般來說,山區的鄉村聚落分布在平坦開闊的山谷地帶。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近代泛指一切居民點。12.【答案】D【知識點】鄉村聚落;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在我國北方的黃土高原地區,因降水較少,氣候干旱,利用當地黃土特性,就地取材,修建窯洞。在我國南方地區,因降水較多,氣候濕熱,搭建高架竹屋。不同的民居結構與當地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沙特阿拉伯地區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終年炎熱干燥,極少下雨,夜晚為了涼快,人們常將床鋪安排在屋頂上。 沙特阿拉伯的貝都因人的住房通常是帳篷,原因是沙漠氣候,炎熱干燥;高腳屋一般位于氣候潮濕地區;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聚落的位置、形態和建筑特點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在我國北方的黃土高原地區,因降水較少,氣候干旱,利用當地黃土特性,就地取材,修建窯洞;四合院是北京傳統民居形式,遼代時已初成規模,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北極地區氣候寒冷,冰雪覆蓋,當地人利用冰雪修建了冰屋;東南亞地區氣候濕熱,房屋坡度大,便于排水,多采用雙層竹樓,避免潮濕的環境。13.【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自然景觀【解析】【分析】據圖分析,A是江南水鄉的傳統民居,沿河而居,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炎熱多雨的氣候條件;B地碉堡屋,是西亞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人們為了防風沙,建造了墻厚,窗戶小的碉堡屋;C是窯洞,人們利用黃土高原土質疏松,直立性強的特點開挖了窯洞;D是高腳屋,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氣候濕熱,為了避免濕熱的環境,防止蚊蟲,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腳屋,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聚落的民居建筑,是當地居民為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便于從當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創造出來的,其不僅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也有顯著的地方色彩。14.【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例如:林業、牧業、漁業、種植業;工業應該屬于城市聚落居民從事的行業。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15.【答案】A【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聚落高樓林立,交通發達;設施完善,生活便利;居民主要從事工商業和服務業,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強。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16.【答案】A【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簡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北京的城市功能更加突出表現是政治功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有著相對獨立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服務設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社區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社區包含城市社區,又包含農村社區。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17.【答案】D【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平原地區,人口密集,村落規模大,形態多是團塊狀分布,A錯誤;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先有鄉村后有城市,B錯誤;城市景觀與鄉村景觀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生產方式不同,C錯誤;城市集多種功能為一體,如上海的南京路主要是經濟功能區,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18.【答案】D【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①“ 浙江的教師送教到四川 ”屬于文化交流;②“ 衢州的小提琴手到香港演出 ”屬于文化交流;③“ 衢州的柑橘銷往韓國 ”屬于物產交流;④“ 中醫專家、周易學者到新加坡講學 ”屬于文化交流;⑤“ 新疆人到浙江賣新疆產的葡萄干 ”屬于物產交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19.【答案】B【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東北的大米運到上海去銷售,說明區域之間由于物產不同會發生聯系。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0.【答案】C【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茶山的楊梅銷往臺州各市區屬于物產交流;浙江臺州的商人到江西投資設廠屬于經濟交流; 中學生在網上查詢廈門旅游信息屬于信息交流; 臺州市科協到天元社區開展科普下鄉活動 屬于文化交流;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1.【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等高線的判斷技巧可知,該處海拔判斷需要運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規律,讀圖可知,B地外圍等高線在90到100米之間,結合示坡線,確定B地外圍等高線的海拔是100米,所以,B地海拔在100到110米之間。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示坡線是垂直于等高線并指向斜坡降低方向的的短線。示坡線通常繪在沿山脊及山谷線的方向上。 與等高線相連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示坡線總是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有時也叫做降坡線。是為了明確表示地形(如山頭、凹地)的坡向,在等高線外側或內側繪制表示坡度走向的小短線。通常繪制在山脊或洼地凹陷處,即等高線顯示最彎處。22.【答案】B【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安徽的宣紙銷往北京屬于經濟交流; 浙江青少年代表到香港參加文藝演出屬于文化交流; 浙江的教師到四川支教 屬于人才交流;新疆人到上海賣新疆產的葡萄干屬于物產交流;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3.【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處等高線凸向高處,是山谷地區,有可能發育形成河流;乙處等高線凸向低處,是山脊地區;甲乙兩地不在同一等高線上,海拔不相等。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河流發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水往低處流,由此可以推斷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河流發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是從高處流向低處。一般來說,地勢的高低決定了河流的流向,反過來,河流的流向也反映了地勢的高低狀況。24.【答案】東南;西北;東南方;東北【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A圖中沒有指向標,按照一般定向法判斷方向, 甲在乙的東南方;B圖和D圖中左下角有指向標,是指向標地圖。指向標地圖要根據指向標來確定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向。根據指向標的方向可知,B圖中甲在乙的西北方; D圖中甲在乙的東北方;C圖中有經緯網,按照經緯網指示方向的方法可知, 甲在乙的東南方。【點評】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有三種方法,一是經緯網判斷法,二是指向標判斷法,三是通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法,一般范圍較小的地圖都有指向標,習慣上規定指向標統一指向北。25.【答案】(1)A;C;A(2)B;D;E;F;F;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比例尺【解析】【分析】 (1)以上三幅地圖中,比例尺最大的是A圖, 所表示的實地范圍最廣的是C圖, 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詳細的是A圖。(2)根據題意分析,①小明想知道北京相對于寧波的方位,他應查B或D。②小明想去北京登“香山”,他可以查閱E或F。③當小明到達陌生的北京時,他應該看的地圖是F。④以上所有地圖中,比例尺最小的是A。【點評】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26.【答案】(1)西南(2)甲;等高線稀疏,坡度緩(3)A;B;自西北向東南(4)鄉村;林業(旅游業);氣候相似,降水豐富【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鄉村聚落【解析】【分析】(1)小明首先找到圖一,根據經緯網定向法,江郎山位于杭州的西南方向。(2)小明來到江郎山,在景區門口看到圖二,發現有甲乙兩條線路,他想輕松一點去登山,甲乙兩條登山路線他選擇甲地,原因是甲線經過地區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有利于登山。(3)在圖二中,小明來到A處,看到懸崖百丈;小明來到B處,看到兩片巨石山峰聳立;小明看到一條小河,它的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流。(4)小明看到圖三,這一帶是典型的鄉村聚落,當地人大多從事林業或旅游業,小明看到圖四,發現居民的民居建筑特點與杭州相似,這是因為該地與杭州氣候相似,降水豐富。故答案為:(1)西南(2)甲;等高線稀疏,坡度緩(3)A;B;自西北向東南(4)鄉村;林業(旅游業);氣候相似,降水豐富【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1 / 1人文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題號 一 二 三 總分評分一、單選題1.(2019七上·衢州期中)從地圖的基本“語言”角度來看,下圖缺少的是( )A.方向 B.比例尺 C.圖例和注記 D.經緯網【答案】B【知識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但圖中缺少比例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2.地圖上的文字說明,我們稱之為( )A.圖例 B.方向 C.比例尺 D.注記【答案】D【知識點】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圖上的文字說明,我們稱之為注記。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圖例是地圖上所用符號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釋義和說明.注記是在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稱和山高水深等的數字.3.(2019七上·嵊州月考)在比例尺為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那么甲乙兩地的實地距離應為( )A.4500米 B.45米 C.450千米 D.45千米【答案】D【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根據比例尺公式, 量得甲乙兩地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那么甲乙兩地的實地距離應為3*1500000=4500000(厘米)=45000米=45千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4.(2019七上·衢州期中)在圖中火車站距離學校約6千米,在圖上量的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約3厘米,則該圖比例尺為( )A.1:2000 B.1/200000C.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3千米 D.【答案】B【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在圖上量的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約3厘米,3÷60000000= 1/200000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5.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50000B.C.D.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千米【答案】C【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個分式,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說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6.教室有四幅圖幅大小一樣的地圖,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 )①世界地圖 ②浙江地圖 ③中國地圖 ④杭州地圖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答案】D【知識點】比例尺【解析】【分析】相同圖幅,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范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選項中的四幅地圖按照范圍從大到小排列為:世界地圖>中國地圖>浙江省地圖>杭州市地圖.則比例尺從大到小依次是:杭州市地圖>浙江省地圖>中國地圖>世界地圖.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7.(2019七上·衢州期中)下列各項中,能體現社區管理功能的是( )A.社區開展計劃生育宣傳工作 B.社區便民超市開業C.社區舉辦的乒乓球比賽 D.社區組織的居民投票選舉【答案】A【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社區組織的居民投票選舉 ,這體現社區的政治功能; 社區舉辦的乒乓球比賽 ,這體現社區的文化功能; 社區便民超市開業 ,這體現社區的經濟功能; 社區開展計劃生育宣傳工作 ,這體現社區的管理功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社區的主要功能包括:①經濟功能。社區的工廠、商店等為居民提供生產、流通、消費服務。②社會化功能。社區內的家庭、學校和兒童游戲群體對兒童與青少年的社會化起主要作用。社區的文化教育活動對青少年、成年人都產生重大影響。③社會控制功能。社區各類機構與團體在維護社區秩序、保障社區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社區的風俗習慣和規范約束居民的行為,社區的贊譽與責備等社會輿論促使居民遵從社區的風俗習慣和規范。④社會福利保障功能。表現為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助與共濟,福利部門或慈善團體扶貧助弱,社區醫院、診所為居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等。⑤社會參與功能。社區為居民提供經濟、政治、教育、康樂和福利等方面活動的參與機會,使居民對社區有更多的投入和更強的認同感。8.(2019七上·嵊州月考)唐代長安城明確分為宮城、皇城、市及坊,這里的“市”是指(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文化功能 D.經濟功能【答案】D【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代長安城的市是商業活動的區域,相當于社區的經濟功能。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有著相對獨立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服務設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社區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社區包含城市社區,又包含農村社區。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9.(2019七上·蒼南期中)新華社報道,今年十一黃金周全國熱門景區TOOP5的排名中,杭州西湖連續5天占據榜首。旅游人群中,上海、北京、寧波人占據外地來杭旅游人數前三名。讀下圖,回答問題。(1)上海游客為了在杭州更好地參觀、游玩,可以借助( )A.世界政區圖 B.中國地形圖C.浙江地形圖 D.杭州風景名勝分布圖(2)北京的游客來到杭州之后,感受到了城市功能的差異,與杭州相比,北京的城市功能更加突出表現在(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旅游功能(3)如“西湖景區簡圖”所示,三潭印月位于雷鋒夕照的(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東北方向 D.東南方向(4)蘇堤全長2.8千米,量得圖上距離為14厘米,則該圖的比例尺為( )A.1:2000 B.二十萬分之C. D.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0米【答案】(1)D(2)A(3)B(4)C【知識點】北京;方向;比例尺;選擇合適的地圖【解析】【分析】 (1)上海游客為了在杭州更好地參觀、游玩,可以借助杭州風景名勝分布圖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2)北京的游客來到杭州之后,感受到了城市功能的差異,與杭州相比,北京的城市功能更加突出表現在政治功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3)如“西湖景區簡圖”所示,以雷鋒夕照為中心建立方向坐標,三潭印月位于雷鋒夕照的西北方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4)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蘇堤全長2.8千米,量得圖上距離為14厘米,則該圖的比例尺為14 ÷280000=1:20000,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1)D。(2)A。(3)B。(4)C。【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10.(2019七上·嵊州月考)下列關于聚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聚落就是村落B.聚落就是人們的集中居住地C.聚落的情況等影響著自然環境D.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不多同時出現【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早期聚落大都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如地形平坦開闊、資源豐富地區,聚落分布就比較密集。聚落的分布和形態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先有鄉村后有城市。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11.鄉村聚落的分布、形態等反映了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一般來說,山區的鄉村聚落分布在( )A.地勢較高的山頂 B.較為平整的山脊C.平坦開闊的山谷地帶 D.較為陡峭的山腰【答案】C【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 鄉村聚落的分布、形態等反映了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一般來說,山區的鄉村聚落分布在平坦開闊的山谷地帶。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近代泛指一切居民點。12.(2019七上·天臺月考)下列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組合不正確的是( )A.冰屋——北極地區終年寒冷B.窯洞——中國黃土高原黃土深厚、氣候干燥C.屋頂有坡度——中國南方潮濕多雨D.高腳屋——沙特阿拉伯地區的熱帶沙漠氣候【答案】D【知識點】鄉村聚落;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在我國北方的黃土高原地區,因降水較少,氣候干旱,利用當地黃土特性,就地取材,修建窯洞。在我國南方地區,因降水較多,氣候濕熱,搭建高架竹屋。不同的民居結構與當地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沙特阿拉伯地區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終年炎熱干燥,極少下雨,夜晚為了涼快,人們常將床鋪安排在屋頂上。 沙特阿拉伯的貝都因人的住房通常是帳篷,原因是沙漠氣候,炎熱干燥;高腳屋一般位于氣候潮濕地區;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聚落的位置、形態和建筑特點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在我國北方的黃土高原地區,因降水較少,氣候干旱,利用當地黃土特性,就地取材,修建窯洞;四合院是北京傳統民居形式,遼代時已初成規模,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北極地區氣候寒冷,冰雪覆蓋,當地人利用冰雪修建了冰屋;東南亞地區氣候濕熱,房屋坡度大,便于排水,多采用雙層竹樓,避免潮濕的環境。13.下列民居建筑中,能反映西亞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自然景觀【解析】【分析】據圖分析,A是江南水鄉的傳統民居,沿河而居,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炎熱多雨的氣候條件;B地碉堡屋,是西亞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人們為了防風沙,建造了墻厚,窗戶小的碉堡屋;C是窯洞,人們利用黃土高原土質疏松,直立性強的特點開挖了窯洞;D是高腳屋,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氣候濕熱,為了避免濕熱的環境,防止蚊蟲,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腳屋,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聚落的民居建筑,是當地居民為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便于從當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創造出來的,其不僅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也有顯著的地方色彩。14.下列不屬于鄉村聚落居民主要從事的行業的是( )A.林業 B.工業 C.漁業 D.種植業【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例如:林業、牧業、漁業、種植業;工業應該屬于城市聚落居民從事的行業。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15.下列屬于城市聚落特點的有( )①高樓林立,交通發達②設施完善,生活便利③居民主要從事工商業和服務業④人口密度小,流動性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聚落高樓林立,交通發達;設施完善,生活便利;居民主要從事工商業和服務業,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強。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16.北京的游客來到杭州之后,感受到了城市功能的差異。與杭州相比,北京的城市功能更加突出表現在(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旅游功能【答案】A【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簡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北京的城市功能更加突出表現是政治功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有著相對獨立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服務設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社區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社區包含城市社區,又包含農村社區。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17.(2019七上·天臺月考)下列關于聚落的內容,表述正確的是( )A.平原地區,人口密集,村落規模大,形態成帶狀分布B.一般來說,鄉村聚落是在城市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C.城市景觀與鄉村景觀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不同D.城市集多種功能為一體,如上海的南京路主要是經濟功能區【答案】D【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平原地區,人口密集,村落規模大,形態多是團塊狀分布,A錯誤;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先有鄉村后有城市,B錯誤;城市景觀與鄉村景觀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生產方式不同,C錯誤;城市集多種功能為一體,如上海的南京路主要是經濟功能區,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18.(2019七上·衢州期中)下列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系中,屬于文化聯系的是( )①浙江的教師送教到四川②衢州的小提琴手到香港演出③衢州的柑橘銷往韓國④中醫專家、周易學者到新加坡講學⑤新疆人到浙江賣新疆產的葡萄干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①“ 浙江的教師送教到四川 ”屬于文化交流;②“ 衢州的小提琴手到香港演出 ”屬于文化交流;③“ 衢州的柑橘銷往韓國 ”屬于物產交流;④“ 中醫專家、周易學者到新加坡講學 ”屬于文化交流;⑤“ 新疆人到浙江賣新疆產的葡萄干 ”屬于物產交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19.東北的大米運到上海銷售,說明( )A.東北和上海都與一定的地理區域相聯系B.各區域之間由于物產不同會發生聯系C.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不僅限于物產,還包括經濟、文化、信息等各個方面D.東北與上海的社區有著不同的功能【答案】B【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東北的大米運到上海去銷售,說明區域之間由于物產不同會發生聯系。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0.(2019七上·天臺月考)下列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系,屬于信息交流的是( )A.茶山的楊梅銷往臺州各市區B.浙江臺州的商人到江西投資設廠C.中學生在網上查詢廈門旅游信息D.臺州市科協到天元社區開展科普下鄉活動【答案】C【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茶山的楊梅銷往臺州各市區屬于物產交流;浙江臺州的商人到江西投資設廠屬于經濟交流; 中學生在網上查詢廈門旅游信息屬于信息交流; 臺州市科協到天元社區開展科普下鄉活動 屬于文化交流;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1.(2019七上·嵊州月考)見下圖,判斷圖中B地的海拔在( )A.100到110米之間 B.90到100米之間C.80到90米之間 D.70到80米之間【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等高線的判斷技巧可知,該處海拔判斷需要運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規律,讀圖可知,B地外圍等高線在90到100米之間,結合示坡線,確定B地外圍等高線的海拔是100米,所以,B地海拔在100到110米之間。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示坡線是垂直于等高線并指向斜坡降低方向的的短線。示坡線通常繪在沿山脊及山谷線的方向上。 與等高線相連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示坡線總是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有時也叫做降坡線。是為了明確表示地形(如山頭、凹地)的坡向,在等高線外側或內側繪制表示坡度走向的小短線。通常繪制在山脊或洼地凹陷處,即等高線顯示最彎處。22.(2019七上·天臺月考)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屬于文化交流的是( )A.安徽的宣紙銷往北京B.浙江青少年代表到香港參加文藝演出C.浙江的教師到四川支教D.新疆人到上海賣新疆產的葡萄干【答案】B【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安徽的宣紙銷往北京屬于經濟交流; 浙江青少年代表到香港參加文藝演出屬于文化交流; 浙江的教師到四川支教 屬于人才交流;新疆人到上海賣新疆產的葡萄干屬于物產交流;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3.(2019七上·義烏期中)若下圖中的三條線為等高線,數值關系為a>b>c,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可能形成河流 B.乙位于山谷C.甲、乙兩地海拔相等 D.甲位于山脊【答案】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處等高線凸向高處,是山谷地區,有可能發育形成河流;乙處等高線凸向低處,是山脊地區;甲乙兩地不在同一等高線上,海拔不相等。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河流發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水往低處流,由此可以推斷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河流發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是從高處流向低處。一般來說,地勢的高低決定了河流的流向,反過來,河流的流向也反映了地勢的高低狀況。二、填空題24.(2019七上·嵊州月考)觀察A,B,C,D四圖,正確描述甲相對于乙的位置。(A)甲在乙的 方。(B)甲在乙的 方。(C)甲在乙的 方。(D)甲在乙的 方。【答案】東南;西北;東南方;東北【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A圖中沒有指向標,按照一般定向法判斷方向, 甲在乙的東南方;B圖和D圖中左下角有指向標,是指向標地圖。指向標地圖要根據指向標來確定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向。根據指向標的方向可知,B圖中甲在乙的西北方; D圖中甲在乙的東北方;C圖中有經緯網,按照經緯網指示方向的方法可知, 甲在乙的東南方。【點評】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有三種方法,一是經緯網判斷法,二是指向標判斷法,三是通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法,一般范圍較小的地圖都有指向標,習慣上規定指向標統一指向北。三、綜合題25.閱讀以下三幅北京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以上三幅地圖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圖,所表示的實地范圍最廣的是 圖,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詳細的是 圖。(2)出生在寧波的小明,暑假想去北京旅游。他找來了一些地圖:A.世界地圖;B.中國政區圖;C.中國地形圖;D.中國交通圖;E.北京地形圖;F.北京旅游圖面對這些地圖,請你根據下列具體要求幫他挑選。①小明想知道北京相對于寧波的方位,他應查 或 。②小明想去北京登“香山”,他可以查閱 或 。③當小明到達陌生的北京時,他應該看的地圖是 。④以上所有地圖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答案】(1)A;C;A(2)B;D;E;F;F;A【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比例尺【解析】【分析】 (1)以上三幅地圖中,比例尺最大的是A圖, 所表示的實地范圍最廣的是C圖, 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詳細的是A圖。(2)根據題意分析,①小明想知道北京相對于寧波的方位,他應查B或D。②小明想去北京登“香山”,他可以查閱E或F。③當小明到達陌生的北京時,他應該看的地圖是F。④以上所有地圖中,比例尺最小的是A。【點評】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26.(2019七上·衢州期中)元旦假期,杭州的小明決定到江山江郎山游玩。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小明首先找到圖一,江郎山位于杭州的 方向。(2)小明來到江郎山,在景區門口看到圖二,發現有甲乙兩條線路,他想輕松一點去登山,甲乙兩條登山路線他選擇 ;因為這條線路 。(3)在圖二中,小明來到 處(填字母),看到懸崖百丈;小明來到 處(填字母),看到兩片巨石山峰聳立在自己兩則;小明也看到了一條小河,它的流向是 。(4)小明看到圖三,這一帶是典型的 聚落,當地人大多從事 ;小明看到圖四,發現這里的民居的建筑特點和杭州相近,這是因為 。【答案】(1)西南(2)甲;等高線稀疏,坡度緩(3)A;B;自西北向東南(4)鄉村;林業(旅游業);氣候相似,降水豐富【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鄉村聚落【解析】【分析】(1)小明首先找到圖一,根據經緯網定向法,江郎山位于杭州的西南方向。(2)小明來到江郎山,在景區門口看到圖二,發現有甲乙兩條線路,他想輕松一點去登山,甲乙兩條登山路線他選擇甲地,原因是甲線經過地區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有利于登山。(3)在圖二中,小明來到A處,看到懸崖百丈;小明來到B處,看到兩片巨石山峰聳立;小明看到一條小河,它的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流。(4)小明看到圖三,這一帶是典型的鄉村聚落,當地人大多從事林業或旅游業,小明看到圖四,發現居民的民居建筑特點與杭州相似,這是因為該地與杭州氣候相似,降水豐富。故答案為:(1)西南(2)甲;等高線稀疏,坡度緩(3)A;B;自西北向東南(4)鄉村;林業(旅游業);氣候相似,降水豐富【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文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學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上冊)第一單元檢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