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本設計是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結構,旨在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生物學知識、體驗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創新精神。二、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內容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一節。通過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觀察,向學生介紹了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闡明了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識別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細胞結構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三、學情分析1、學生對顯微鏡的使用和臨時裝片制作等實驗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制作理想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能力欠缺。2、學生對動手實驗感興趣,但缺乏良好的實驗預習習慣,絕大多數學生存在邊看邊做的習慣,不利于教學時間的準確調控。四、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識別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并說出這些結構的主要功能。2、了解生物圖畫法的有關要求并學會畫生物圖。過程與方法 1、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結構,識別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進而學習各部分結構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2、培養學習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制作臨時裝片等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協作精神。2、通過學習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向學生滲透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觀點。五、教學方法設計1、實驗法(1)、實驗材料 洋蔥(2)、實驗儀器與試劑 顯微鏡、刀片、鑷子、染色劑等。2、討論法 通過觀察實驗、交流和研討實驗過程與結果。3、教學策略 整節課設計為一節在教師指導下的觀察實驗,學生(每四人為一小組)通過觀察,最終全班相互交流,得出本課時的結論。4、建議課時 1課時 六、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引疑生趣 1、出示植物細胞形態掛圖。2、向學生提供一些材料。 回憶、思考、回答。 復習前面所學、激起學生的疑問。制作臨時裝片 及時指導:發現制作較好的裝片,置于投影儀上展示。 練習制作臨時裝片,同桌之間相互檢查。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臨時裝片 指導、交流、引導、設疑。 使用顯微鏡觀察,初步形成感知細胞。疑慮:有了污點怎么辦?細胞、氣泡有何區別?染色劑對細胞有何影響? 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通過細胞結構的掛圖、模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細胞結構,并分析其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在觀察了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掛圖、模型后,討論、歸納、總結出植物細胞共同具有的主要結構及各部分功能,并聯系日常生活實際,感知細胞液里含有的物質。 讓學生回憶一下吃過的水果,聯系水果的味道和細胞液之間的關系。 練習畫細胞結構簡圖 一邊講解生物圖的畫法、繪圖要領和注意事項,一邊在黑板上畫板圖作示范。 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物像,跟隨老師的講解和示范繪圖,注意把握繪圖要領(避免學生照抄)。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畫生物簡圖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歸納總結、知識回顧 正是由于細胞的生命活動依靠細胞中各種結構的分工與協作,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又是以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為基礎的,因此,細胞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強化學生的歸納總結意識。鞏固練習 組織、引導、滲透、協助。 集中討論課后的練習,及時思考,嘗試處理再討論、交流、總結。 培養學生養成交流總結的習慣,培養合作交流的科學素養。 七、教學反思1、細胞知識微觀且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開展好實驗,并結合實驗提出植物細胞的相關問題。2、在做本課觀察實驗時,也可以通過選取其他材料(相應變化染色劑和方法)制成臨時裝片,逐漸熟練操作、加深體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