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學設一、教材分析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7章第1節(jié)的內容,在義務教育《生物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與生物圈和諧發(fā)展的理論基礎。教材從綠色植物是生產者、維持大氣中的CO2-O2的平衡和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三個方面闡述了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這些知識為學生將來學習健康地生活、人在生物圈中的義務、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穩(wěn)定性等知識奠定基礎,對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有重要價值。二、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獨立思維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搜索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并放手讓學生上臺展示,但是參與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應在小組分組方面著重指導,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三、教學思路本節(jié)課的設計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guī)律。以問題探究為教學設計主線,通過假設開發(fā)商在學校后山征地建工業(yè)園的活動,學生參與投票來導入本節(jié)課,然后以“三個活動”貫穿整節(jié)課堂,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搜集資料、上臺講解、小組討論等,再加上教師展示的四個視頻影像,最后輕松且高效完成本節(jié)課的目標,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并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正確的理念。四、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概述綠色植物為絕大部分生物提供生命活動需要的物質和能量;2.闡明綠色植物在維持大氣二氧化碳和氧平衡中的作用;3.描述綠色植物與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關系。(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課前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2.訓練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領悟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性,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五、教學重點1.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六、教學難點1.綠色植物在維持大氣CO2-O2平衡中的作用,以及CO2過多的后果;2.綠色植物促進生物圈水循環(huán),水資源枯竭或污染給生命活動帶來的影響。七、教學過程(一)課前準備以“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為主題,要求學生通過書本、網(wǎng)絡等途徑收集相關資料,并動手制作PPT課件。內容是:①綠色食物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②溫室效應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其后果。(二)導入部分:采用平板電腦投票情境模擬,展示學校后山的衛(wèi)星地圖假如最近有投資商想將學校后面的大片森林改造成工業(yè)園,現(xiàn)在為此事征求村民的意見,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有人認為這樣做可以增加經濟效益,村民有更多的分紅,提高收入水平;但同時也有人說建工廠會污染環(huán)境……如果你是村民,你會持什么意見呢?請你投票A.同意B.不同意C.中立投票結束后即時展示結果: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工業(yè)園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與森林創(chuàng)造的生態(tài)價值,哪個更值得我們考慮?工業(yè)園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森林中的綠色植物究竟能給我怎樣的好處呢?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設計意圖】通過投票活動,能以最短的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適時提出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激活學生探究的原動力。(三)新課部分1、綠色植物是生產者活動一:學生代表上臺展示課前準備的PPT,介紹“綠色植物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大約2-3分鐘)【設計意圖】學生提前搜集材料,鍛煉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動手做PPT課件,鍛煉了學生的計算機動手操作能力。課堂上臺講解,點燃課堂熱情,學生分組分工,加強了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講解之后,教師緊接著引導提問:綠色植物除了與人類衣食住行息息相關,還與生物圈中的其他動物有什么關系呢?播放《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視頻影像資料,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①根據(jù)影像中出現(xiàn)的生物,下列各種生物的食物來源是什么?蝗蟲以綠色植物為食,而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都是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基礎的。②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的食物,最終來源于哪里?結論:綠色植物為地球上絕大多數(shù)的動物提供了物質和能量,所以綠色植物是生產者。【設計意圖】播放《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影像資料,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學生感悟綠色植物與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命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生物圈中絕大部分的生物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以植物為食物,并由此得出綠色植物的第一個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為地球上絕大多數(shù)的動物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了物質和能量,所以綠色植物是生產者。2、綠色植物維持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教師繼續(xù)追問:(1)既然綠色植物是生產者,那綠色植物本身又是怎樣獲得物質和能量?學生回答: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2)關于光合作用的數(shù)據(jù)分析:一公頃的森林一天能吸收1噸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0.73噸的氧氣,如過植物大量減少,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上會出現(xiàn)什么變化?會有什么后果?學生回答:如何植物大量減少,那么二氧化碳含量會上升并且氧氣含量下降。【設計意圖】學生回顧光合作用相關內容,綠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產生有機物并釋放氧氣,光合作用數(shù)據(jù)的展示,能讓學生對光合作用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適時提出的問題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由此過渡到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第二個作用的講解。活動二:學生展示溫室效應相關資料PPT(大約2-3分鐘)學生從三方面介紹溫室效應是什么,怎么原因造成的,并且會產生哪些后果。教師補充講解:(1)展示馬爾代夫航拍圖片,介紹2009年10月17日馬爾代夫在水底召開內閣會議相關新聞,播放視頻《馬爾代夫召開第一次水下內閣會議,展示海平面上漲的嚴重性》(2)觀看視頻之后,向學生提出關鍵問題:如何控制溫室效應?引導學生從排放和吸收兩方面進行回答結論:綠色植物的第二個作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由學生課前自主搜集材料,課堂上講解溫室效應相關內容,鍛煉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學生講解光合作用相關知識,將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第二個作用聯(lián)系起來,學生展示的圖片文字以及視頻影像,讓學生直觀感性地了解到全球變暖的危害,讓學生深刻理解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并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3、綠色植物能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活動三:教師提供數(shù)據(jù),學生小組討論分析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的一生中,根部大約吸收了200千克的水,這200千克的水當中組成這個玉米自身大概是1.872千克,維持光合作用只用了0.25千克。生長期總用水量 204.228千克 100%作為組成成分的水(細胞質、液泡) 1.872 0.92%維持生理過程的水(光合作用) 0.250 0.12%? 202.106 98.96%教師通過數(shù)據(jù)提問:(1)這98.96%的水到哪里去了呢?學生回答:蒸騰作用(2)為什么熱帶雨林的降雨比較多 播放視頻:《水循環(huán)》,講解何為水循環(huán),綠色植物與水循環(huán)有何聯(lián)系?(3)這樣的水分散失對生物圈有什么意義?結論:得出綠色植物的第三個作用,植物通過根吸收水分,再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從而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小組討論,植物生長過程中的水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播放視頻《水循環(huán)》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綠色植物的存在能夠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教師提問:綠色植物還有什么作用?通過展示圖片,引導學生回答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美化環(huán)境,擋風吸塵,消除噪音等。(四)課堂小結:學生總結,教師補充,主題升華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并由學生補充總結。回歸“開發(fā)商在學校后山征地建工業(yè)園”的問題,再次引導學生思考,學完本節(jié)課之后,是否有新的思考。播放視頻:《過去30年在地球上都發(fā)生了什么》升華:通過視頻展示的30年時間人類發(fā)展經濟與環(huán)境破壞之間的關系,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念。過去30年,創(chuàng)造與毀滅并存,人類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壞了環(huán)境為代價的,今后的發(fā)展應該是可持續(xù)發(fā)展,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兼顧發(fā)展生態(tài),引出“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的觀念。【設計意圖】領悟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性,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五)板書設計八、教學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將學生分成8組,每組5-6名學生,對8組學生的發(fā)言、活動探究過程、活動成果展示三個項目進行加分評價,教師利用“智慧課堂”平板分數(shù)直接呈現(xiàn)出來,直觀地對比每個小組的成果,使評價更加的公平、有效。(六)課堂練習:采用平板電腦搶答和隨機抽取功能完成本環(huán)節(jié)內容1.下列不是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的是( )A.人口增長,呼吸作用增強B.森林銳減,光合作用減少C.溫室效應,使二氧化碳增加D.大量使用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2.由于二氧化碳增加引起的生態(tài)變化是( )A.酸雨形成B.臭氧層空洞C.溫室效應D.碳氧平衡效應3.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列除哪項外,其余各項都是光合作用的意義( )A.為生物提供食物B.為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C.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二氧化碳D.為生物的生存提供氧氣4.我國“三北”防護林是一項規(guī)??涨暗纳鷳B(tài)建設工程,被譽為“綠色萬里長城建設工程”。以下哪項不是植樹造林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的要求( )A.調節(jié)氣候B.提供足夠的木材C.維持空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比例D.防風固沙、減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塵暴的發(fā)生5.地球上能量的最終來源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生物體合成和地球內蘊藏的能量C.太陽光D.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綠水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為絕大部分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2.維持碳氧平衡3.促進水循環(huán)4.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美化環(huán)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