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第9課 開關人教版 三年級上讓科學流行起來手電筒內部結構示意圖按鍵開關旋轉開關觸摸開關撥動開關船型開關檢測物體導電性實驗記錄表預測:在能導電的物體后打“√”,不能導電的物體后打“X”。物品名稱 預測 檢測結果 物品名稱 預測 檢測結果鉛筆芯 曲別針木塊 紙片泡沫 鋁片塑料 玻璃銅絲 氣球錫紙 電木簡易電路檢測器實 驗 要 求1.將“簡易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金屬接觸頭相互接觸,檢驗小燈泡是否發光。2.用兩個金屬接觸頭分別接觸材料的兩端,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3.每項檢測重復一次,確認檢測時小燈泡“亮”或“不亮”的情況。4.養成良好習慣,把檢測過的材料分類放在盤子里。安全警告我們必須注意安全用電!研究有關電的問題,只能用電池來做實驗。用家里插座上的電做實驗非常危險,千萬不要去嘗試!這些常見的電器和工具,它們的哪一部分是導體?哪一部分是絕緣體?如果事故現場有以下幾種棍子,可以用哪種棍子挑開電線?為什么?鐵棍干木棍濕木棍塑料棍竹棍課后探究:任務:想辦法用身邊的材料制作一個開關,并把它連接到電路中,控制小燈泡的亮滅。要求:盡可能選擇廢舊材料,識別它們的導電性能,并設計制作一個有創意的簡易開關。安全警示:制作好的開關,不能在家里的電路上檢驗其性能,以防觸電。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鄂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9.《開關》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開關的結構和作用,認識開關的重要性。2.知道有些材料是導體,容易導電;有些材料是絕緣體,極不容易導電。能區別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3.能對物體的導電性能作出預測并用檢測裝置檢驗自己的預測。4.能正確講述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論,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并與之交流。5.能分工協作,進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學習.。意識到用電要注意安全。二、教學準備學生探究材料:1.每組1個單刀開關、2個小盤子(分別注明導電、不導電)、1張實驗記錄表,學生自備記錄筆。2.學生分組檢測材料:1號袋:簡易電路檢測器。2號袋:電木、泡沫、鋁片、銅絲 、曲別針、木片、紙板、塑料、氣球、玻璃、錫紙、鉛筆芯。(在辨識度不高的物品上做文字標識)3號袋:1個驗電器。教師演示材料:1.學生使用的材料,教師均準備1份供演示用。部分檢測材料可適當多準備一些,以便學生實驗時損壞材料后可以及時補充。2.教師準備1段兩端去皮的電線、適當的課件。三、課時安排:1課時四、安全注意事項向學生特別強調:我們研究有關電的問題,只能用電池來做實驗。用家里插座上的電做實驗非常危險,千萬不要去嘗試!五、教學過程活動內容 課件設計聚焦問題1.談話:今天的科學課,我們將研究一個與電有關的問題。(出示手電筒)現在手電筒沒有亮,怎么讓它亮起來?(推動開關)(呈現PPT1)我們來看看手電筒是怎么工作的。2.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家里哪些地方用到了開關?用到了什么樣的開關?這些開關分別有什么作用?開關為什么能控制電呢? 3.組織學生交流、補充。教師PPT2呈現各種開關。4.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開關和組成開關的材料有什么特點。(呈現課題)(二)用開關控制電路 1.觀察開關每個小組拿出簡易開關。引導學生觀察:(1)觀察簡易開關由哪些部件組成,這些部件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為什么要用這些材料制作?(2)讓學生反復開、關簡易開關,仔細觀察開、關時簡易開關的變化,有哪些發現?2.觀察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的。學生拿出1號袋(電路檢測器),讓他們把開關連接到電路中,觀察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的。3.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教師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與交流。(三)探究物體的導電性1.從開關引入探究(1)談話:我們觀察過了開關,開關的“刀片”是用金屬做的,如果換成其他材料,比如塑料、木片、橡皮等,可以嗎?為什么?(2)提問:在生活中,你認為還有哪些材料能夠導電?哪些材料不能夠導電?(3)學生發表意見,教師追問理由。2.預測物體的導電性(1)談話:同學們剛才例舉了一些材料,對它們能不能導電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這些解釋并沒有經過實驗驗證。到底是不是大家說的這樣呢?(2)呈現PPT3實驗記錄表,講解如何記錄。(3)談話:請打開1號袋,里面有12種材料,它們是電木、泡沫、鋁片、銅絲 、曲別針、木片、紙板、塑料、氣球、玻璃、錫紙、鉛筆芯。請各小組觀察,分別預測它們是否導電,把預測填寫在實驗記錄表上,并把物品分別放在“導電”或“不導電”的小盤子里。(4)學生分小組預測、記錄,教師巡回指導。(5)學生匯報預測。學生預測時,教師在黑板(或白板)上的實驗記錄表上記錄。第一小組預測后,后面匯報的小組只說與前一個小組不同的,對有爭議的預測標記“?”,表示存疑。2.指導檢測方法(1)談話:同學們對這些材料的導電性進行了預測,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我們可以怎么辦?(學生可能回答做檢測)怎么檢測?你們有什么好辦法?(2)組織學生表達與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質疑、辨析。(3)談話:(出示一個簡易電路檢測器,同時呈現PPT4)檢測材料的導電性需要檢測儀器,我們可以把剛才的電路裝置上的開關拆下,變成一個簡易電路檢測器。(4)教師播放視頻介紹檢測方法。學生看完視頻后,歸納呈現檢測方法(PPT5):A.將“簡易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金屬接觸頭相互接觸,檢驗小燈泡是否發光。B.用兩個金屬接觸頭分別接觸材料的兩端,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C.每項檢測重復一次,確認檢測時小燈泡“亮”或“不亮”的情況。D.養成良好習慣,把檢測過的材料分類放在盤子里。(5)呈現PPT6,給出安全警告:我們必須注意安全用電!研究有關電的問題,只能用電池來做實驗。用家里插座上的電做實驗非常危險,千萬不要去嘗試!3.檢測更多物體的導電性(1)談話:同學們熟悉了檢測方法后,請各小組對預測的物體進行檢測,做好記錄。(2)學生分小組檢測,教師巡回指導。(3)組織學生匯報檢測結果。學生匯報時,呈現已經保存的預測時的實驗記錄表PPT7,教師在實驗記錄表上記錄實驗結果。第一小組匯報后,后面匯報的小組只說與前一個小組不同的。對有爭議的結果,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質疑、辨析。4.建構導體和絕緣體概念(1)引導學生把檢測結果與預測進行比較,如果有不一致的情況,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原因。(2)建構概念:人們通常把容易導電的材料叫導體,把極不容易導電的材料叫絕緣體。(板書課題,并將此概念板書或板貼在黑板上。)(三)拓展與應用1.辨析常見的與電有關的工具、材料PPT8呈現插頭、鉗子、起子等,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各部分使用了什么材料,為什么?(此活動最好同時呈現實物)2.濕木頭是導體嗎?(1)提問:我們剛才檢測的木頭是干木頭,如果木頭是濕的,它能導電嗎?(2)教師把學生用的干木頭浸濕,做演示實驗,證明濕木頭是導體。3.應用(1)談話:(呈現PPT9)一個人不小心接觸到斷掉的電線,觸電倒地了,應該怎么救的問題。如果現場有鐵棍、干木棍、濕木棍、塑料棍、竹棍,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能用?(2)引導學生討論、交流。4.檢測人體的導電性(1)談話:電通過導體傳到人體,可以發生觸電事故,對人造成傷害。那么,人體是導體嗎?(2)引導學生討論、質疑、辨析。(3)教師出示驗電球,介紹其特點和使用方法。(4)檢測人體的導電性。請學生拿出3號袋中的驗電球,學生在小組內,每個人都檢測自己的身體是否是導體。(5)組織學生分小組3—4個人手拉手,做用驗電球檢測人體導電性的游戲,進一步證明人體是導體。5.課后探究(PPT10)(1)任務:想辦法用身邊的材料制作一個開關,并把它連接到電路中,控制小燈泡的亮滅。(2)要求:盡可能選擇廢舊材料,識別它們的導電性能,并設計制作一個有創意的簡易開關。(3)安全警示:制作好的開關,不能在家里的電路上檢驗其性能,以防觸電。6.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探究,認識了開關的特點和作用,知道了可以按物體是否導電的標準,把物體分為導體和絕緣體;學習了檢測物體導電性的方法。同學們能夠分工協作,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意識到用電要注意安全。關于電,還有許多奧秘有待我們去探索,希望同學們在課后對有關電的問題進一步開展探究。 PPT1:手電筒圖片和手電筒結構示意圖。PPT2:各種開關圖片。PPT3:實驗記錄表(見附錄)PPT4:簡易電路檢測器實物圖片播放視頻和PPT5:檢測方法,共4條。PPT6安全警告PPT7已經保存有預測時的記錄的實驗記錄表。PPT8:插頭、開關、鉗子、起子、等圖片。PPT9:一個人不小心接觸到斷掉的電線,觸電倒地。畫面配上鐵棍、木棍、塑料棍、竹棍等圖片。PPT10文字呈現課后探究的任務、要求、安全警示。實驗記錄表第 組在預測時和實驗后,能導電的打“√”,不能導電的打“X”。材料 預測 實驗結果鉛筆芯木塊泡沫塑料銅絲錫紙曲別針紙片鋁片玻璃氣球電木實驗方法1.先預測所檢測物體能否通過電流使小燈泡發光。2.將“簡易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金屬接觸頭相互接觸,檢驗小燈泡是否發光。3.用兩個金屬接觸頭分別接觸物體的兩端,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4.每項檢測重復一次,確認檢測時小燈泡“亮”或“不亮”的情況。5.養成良好習慣,把檢測過的器材放在盤子里。教學說明:學生會列舉家里用到的各種各樣的開關,教師也可以用PPT呈現各種各樣的開關,以豐富學生對開關的感知。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可以初步感受到,雖然開關各異,但它們都是通過連接或斷開電路來控制電路的。教學說明:學生觀察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時,不能只是簡單地觀察開關的開或關會出現什么現象,教師應引導他們把開關的開或關與電路的連接或斷開聯系起來,以觀察開關為載體,進一步鞏固電路概念。教學說明:此環節學生或許沒有形成、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但他們對材料的導電性并不是一無所知的。此處實際上是在匯集學生的已有知識或經驗,讓他們對一些材料的導電性有初步的感知,同時也能暴露學生的前科學概念,進而聚焦問題。教學說明:給每組學生提供10—15種各種材料的小物品比較合適。材料太少,不利于他們的比較歸納;材料過多,實驗、記錄所需要的時間較多,顯得繁瑣,也不利于他們的比較歸納。教學說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讓學生熟悉檢測方法和技術,可以為后續實驗驗證打好基礎。教學說明:“導體”和“絕緣體”兩個名稱,學生能說出來就由學生來說,學生說不出來,就由教師告訴。畢竟,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已經根據是否容易導電對物體進行了分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燈 泡電 池開 關導 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9課 開關 教案.doc 開關ppt.pptx 手電筒內部結構示意圖.doc 手電筒原理.mp4 檢測器視頻.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