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板塊四《化學與社會發展》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獨李中學 劉海龍板塊四《化學與社會發展》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新課程要求以課程目標和內容為綱,強化雙基和兩種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化學、社會和技術相互之間關系的復習,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等,考查內容源于課本又不局限于課本。注意考查學科的基本素質和學科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的方法,注意知識的應用拓展和創新。課改之后的中考比以前中考突出考查的部分主要是科學探究和化學與社會發展這兩部分。關注社會熱點、創設真實的問題情景,體現化學就在身邊,把化學問題與身邊的實際生產、生活、科學發展、社會發展等問題的聯系起來,注意學科之間的滲透,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從化學角度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方面有關問題的習慣。注意加強復習內容的過程性,注意加強復習內容的開放性,開放性比較大的題型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遷移及舉一反三的能力;注意加強復習內容的探究性,盡可能提供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注意加強在新的情景中來考查學生的雙基和能力。注重化學基本知識、技能與我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和鮮活的時代背景想結合,強調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復習內容多涉及社會、生活、生產、科技等方面新的、前沿的、高端的東西,但考查的還是中學化學最基礎的知識。能從化學的視角觀察、分析和解釋學生生活、社會和生產、科技等所涉及到的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能從給出的情境中總結出一些規律。化學源于生活、生產,更要服務于生活、生產和社會。社會的發展需要充足的能源、豐富的的材料、良好的環境,運用學過的的化學知識解決社會發展中的種種問題,是學好化學的最終目標,也是近年中考中逐漸加強的考查的重要內容,約占總分的10%。新課標中化學與社會發展的教學基本理念: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認識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學的發展使人類的未來更美好。復習目標要求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1.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的物質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了解化學與社會和技術的相互關系,并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2.挖掘化學與社會發展主題中的科學探究內容,把化學與社會發展和科學探究結合起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3.感受并贊賞和開發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養成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養成從化學與社會發展的角度來主動參與一些問題的決策。一、化學與社會發展板塊的地位與作用化學與社會發展主題是體現化學教育價值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化學與社會發展主題的教學,對于增強化學教育的實踐性,體現STS的理念,培養學生對自然、社會的責任感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都是極其重要的。化學與社會發展主題的內容綜合性強,與生物、物理、地理、醫學等學科都有聯系。學習化學與社會發展主題的內容,能幫助學生加深、擴展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各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和聯系,能幫助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全面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對人類和社會的影響,既看到它們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也看到處理、使用不當時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一系列的危害。幫助學生形成學習科學,應用科學,為人類社會驅害謀利的意識。還能幫助學生了解化學科學的發展前景,認識化學在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上所能發揮的重大作用,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積極性。化學與社會發展內容的分量很重,在教學中不能輕視,要認真對待,不能輕易帶過,更不能隨意丟棄。在教學中要養成從化學視角去觀察和分析身邊的物質、現象、特別留意報章、雜志、電影、電視中屬于化學問題的情景。二、化學與社會發展板塊的主要內容化學與社會發展主題的內容包括:能源和資源的利用,合成材料及其應用,化學物質與人類健康、環境的關系四大部分。1.能源和資源部分:認識三大化石燃料及其完全燃燒的重要性;從環保的角度選擇氫氣、酒精等清潔燃料;緩慢氧化、燃燒、爆炸的區別和發生條件,懂得燃料的合理安全使用、滅火和防爆的基本知識。以及水資源緊缺、能源危機、海水淡化、新的潔凈能源開發等實際問題。2.合成材料部分:會區分塑料、橡膠等合成材料,知道“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防治措施,了解合成材料對人和環境的影響。3.物質與健康部分:某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某些有機物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某些物質有損人體健康,人類戰勝疾病與營養保健的重大貢獻。4.環境保護部分:大氣、水、土壤污染的危害和來源,“三廢”的處理,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的重要意義。三、化學與社會發展板塊的相關的二級主題和相應的中考考點和課本提供的學習情景九年級化學新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是新課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5個一級主題,它們分別是: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科學探究、化學與社會發展等五部分。化學與社會發展這部分主題又可以分為4個二級主題,它們分別是: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化學物質與健康、保護好我們的環境。我們將新課程標準與中考考點的內容作了個比較,發現化學與社會發展部分的二級主題與中考考點有如下表所示的關系。二級主題 相應的中考考點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 燃燒的條件、緩慢氧化與自燃、防火與滅火、防范爆炸、爆炸、能源與資源、水資源和金屬資源的保護、節約用水、固體廢棄物的危害及利用。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 有機物及常見的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新材料的開發和利用化學物質與健康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營養物質、化學物質與人體健康、有損人體健康的物質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白色污染及其防治,工業三廢及其處理原則、化肥農藥的合理使用、溫室效應及臭氧層保護課本提供的與化學與社會發展部分的二級主題相關的學習情景素材主要有二級主題 相應的相關的學習情景素材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 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災及自救、環保汽車、沼氣及西氣東輸、海底可燃冰、海水的綜合利用、原油泄漏對環境的影響及處理、我國水資源及化石能源的危機。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 從石器、瓷器、青銅器、鐵器到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的回收再生與降解,納米材料與導電塑料。化學物質與健康 人攝入食物中所含的有機物、誤用化學物質危害人體健康的事件、常見的食品填加劑、吸煙者的肺部病理照片、污染的食物對人體的危害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危害、光化學煙霧、空氣污染指數、水體的富營養化與含磷洗衣粉、臭氧空洞及臭氧層的保護、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體凈化的基本方法。四、中考中常見的新的化學與社會發展部分的情景素材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二級主題 新的化學與社會發展部分的情景素材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 汽車節能技術、開發新能源如氫、可燃冰、二甲醚、淡水危機及海水淡化、功能性水。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 納米化學、納米化學材料、超分子化學、組合化學和材料芯片技術、化學染料和化纖、復合材料、分子計算機化學物質與健康 化學與飲食、飲酒、營養平衡、食品填加劑、甜味劑、致癌物、房屋裝修污染、美容美發的污染、毒品、有毒化學品對人的危害、開發的新藥、水與健康。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農藥與環境、大氣污染物、汽車尾氣、光化學煙霧、溫室效應、大氣的酸性沉降、臭氧層空洞、水體污染途徑與水體富營養化、水污染的防治、綠色化學。五、課標要求1.認識物質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的條件及防火滅火、防范爆炸的措施。2.知道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是人類社會重要的自然資源,并了解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3.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液化石油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4.知道石油是由沸點不同的有機物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氣、汽油、煤油等是石油加工的產品。了解我國能源與資源緊缺的國情,認識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意義。5.了解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的有機物(如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等)。了解某些元素(如鈣、鐵、鋅等)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6.知道某些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黃曲霉素等有損人體健康,認識掌握化學知識能幫助人們抵御有害物質的侵害。初步認識化學科學的發展在幫助人類戰勝疾病與營養保健方面的重大貢獻。7.知道常見的合成纖維、塑料、合成橡膠及其應用。認識合成材料的開發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對人和環境的影響。8.了解典型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的危害和來源,認識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認識“三廢”(廢水、廢氣、廢渣)處理的必要性以及處理的一般原則。初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質的意識,認識化學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能源、健康、材料、環境等是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他們與化學有密切聯系。通過學習要鞏固相關知識,提高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體會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認識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課標要求1、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2、認識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的條件及防火滅火、防范爆炸的措施。3、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重大意義,認識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形成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意識。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是人類社會重要的自然資源,了解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5、知道石油是由沸點不同的有機物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氣、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產物。6、了解我國能源與資源短缺的國情,認識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意義。中考熱點: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滅火方法及消防、防爆安全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新能源的開發,節能措施以及與環境的關系,正確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常識等是中考命題的重點和熱點。知識分布及出現形式:本主題知識點分布在上冊第三單元課題四,第七單元課題1、課題2、課題3。本課題試題主要以填空題、探究題型為主,分值約為2-4分,約占總分4%-8%。重難點突破:1、燃燒于滅火:(1)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滅火的方法(2)爆炸(3)緩慢氧化(4)自燃2、常見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的形成、元素組成、類別、形態。易混點辨析:1、燃燒、緩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點、以及對著火點 的概念2、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3、幾種常見消防安全標志精選習題推薦:例1: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為了防止事故發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屬于安全措施的是( )A、加油站、面粉廠附近嚴禁煙火B、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前先做燈火實驗C、夜晚煤氣泄露立即開燈檢查D、嚴禁旅客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乘車解析:此題以生活和生產的實際事例為情境考查滅火原理和二氧化碳有關知識的運用。加油站、面粉廠附近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氣體和粉塵,嚴禁煙火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點燃可燃物而發生爆炸、火災等事故;一些久未開啟的菜窖內往往含較多的二氧化碳氣體,而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一般也不支持燃燒,因此先做一個燈火實驗;夜晚煤氣泄漏,不能立即開燈檢查,應迅速關緊煤氣開關等,因為開燈易產生電火花,點燃煤氣而發生燃燒或爆炸事故;嚴禁旅客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乘車,是為了確保全體旅客的人身安全,因此,上述做法中只有C做法不屬于安全措施。例2:調查統計表明,火災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識而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室內起火時,不要急于打開門窗B、遇到意外事故,可用掌握的知識進行有效處理,同時撥打求救電話C、處在煙霧較濃的環境中,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逃生D、在山林中遇火災時,向順風方向奔跑,逃離火區解析:本題考查火災事故中的自救知識。室內起火后,緊密門窗可造成缺氧,防止火災蔓延,故A正確;打電話求救是危險發生時正確、必要行為措施,B也正確;濕毛巾中的水可吸收火災中產生的HCl等有毒、有害氣體,還可降低吸入氣體的溫度,同時由于溫度高,火焰產生的氣體一般聚集在室內高處,使臉部緊貼地面彎腰或匍匐逃離是最好的姿勢,C也正確;在山林中,火勢蔓延且速度很快,順風逃跑是最不易逃出火海的,本題應選D例3:國家決定推廣使用乙醇汽油。所謂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適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種燃料。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種新型化合物 B、汽車使用乙醇汽油能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D、用玉米、高粱發酵可以制得乙醇解析:本題通過給予信息考察車用新型燃料——乙醇汽油等的相關知識。在汽油中加入適量乙醇,兩者只是互溶,沒有發生反應,只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使用這種燃料比汽油燃燒的更充分,可減少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如CO)的排放。石油是由沸點不同的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汽油、柴油、煤油等都可以從石油蒸餾得到。利用玉米、高粱等發酵制乙醇是目前制取乙醇的重要方法,是我國消化陳糧的一種途徑,且這類資源是可再生的。(答案A)中考連接(09雅安)燃燒固體燃料需要架空,燃燒才能更旺。從燃燒的條件看,燃料架空的實質是( )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D.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09晉江)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有利于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豬──沼──果”是綜合利用豬的糞便發酵的產物,如沼氣、沼渣。(1)豬糞便發酵產生沼氣的過程屬于 (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2)燃燒沼氣用于煮飯、照明是將化學能分別轉化為 能和 能。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寫出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3)清洗沼氣池時,要注意避免明火,否則容易發生 事故。(4)用沼渣種植的某種橙中含有檸檬酸,該橙汁的pH (選填“>”、“<”或“=”)7。(5寫出“豬──沼──果”發展模式的一點積極意義 。答案:(1)化學 (2)熱、光(或電) 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3)爆炸 (4)< (5)保護農村環境(節約資源等)化學物質與健康課程要求:1.了解某些元素(如鈣、鐵、鋅等)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2.了解對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的有機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等)。3.知道某些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黃曲霉素等)有損人體健康,認識掌握化學知識能幫助人們抵御有害物質的侵害。4.初步認識化學科學的發展在幫助人類戰勝疾病與營養保健方面的重大貢獻。中考熱點:營養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食品安全問題是中考命題的熱點。知識分布及出現形式:主要分布在下冊第十二單元課題1、課題2。中考試題,題型常為選擇題、填空題,分值為二分占總分的4%左右。重難點突破:1、營養素及其作用和功能2、化學元素與健康易混點辨析:1、有機物的概念以及判斷2、各種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3、蛋白質在熱、酸、堿、重金屬鹽、紫外線燈的作用下,會發生性質上的改變并凝聚起來,出現沉淀,此過程稱為蛋白質的變性,是不可逆過程。精選習題推薦:例4:某同學檢測剛從小商店買回來的食鹽是否加碘食鹽(加碘食鹽中的碘是以碘酸鉀形式存在)。他查閱資料:得知碘酸鉀在酸性條件下能與KI溶液發生反應生成碘。提供下列試劑和生活中車間的物質:①白醋 ②白酒 ③白糖 ④KI溶液 ⑤純堿 ⑥米湯請你幫助他完成本次實驗所需物質(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①④⑥解析:本題通過查閱資料獲得信息測定是否加碘鹽的實驗。通過資料所需物質為KI溶液和酸性環境,酸性物質在生活中可選食醋。測定是否有碘生成還需有淀粉,題干所給富含淀粉的物質為米湯,所以選擇D。例5: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通常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醋酸化學式為CH3COOH,在溫度高于16.6℃時是一種無色液體,易溶于水。醋酸具有酸的性質。材料二:鈣是人體中的一種常量元素,人們每日必須攝入一定量的鈣。動物骨頭中含有磷酸鈣,但磷酸鈣難熔于水,卻能跟酸反應生成可溶性鈣鹽。⑴在10℃時,醋酸的狀態是 。⑵生活中能否用鋁制品來盛放食醋?理由是 ,原因是 。⑶人們在熬骨頭湯時,常會加入少量食醋,這樣做的理由是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得信息的能力,通過題目給出的醋酸的熔點16.6℃,可知在10℃時為固態,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可知鋁可以和酸反應,故不可用鋁制品盛放食醋。骨頭中的磷酸鈣不溶于水,卻能溶于酸,加入食醋可使磷酸鈣變成容易被人體吸收的可溶性鈣鹽。中考連接:(09)10、“達菲”是治療甲型H1N1型流感的有效藥物,莽草酸是生產“達菲”的關鍵原料,它是從中藥八角中提取的物質,其化學式為C7H10O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D )A.莽草酸屬于混合物B.莽草酸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7:10:5C.1個莽草酸分子中含有5個水分子D.1個莽草酸分子中含有22個原子(09泰州)2009年春夏之際,世界上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了甲型HlNl流感。甲型HINl流感與普 通流感一樣“可防可治”。甲型HlNl流感病毒屬于A.淀粉 B.蛋白質 C.油脂 D.葡萄糖(09泉州)(5分)被霉菌污染的糧食會產生黃曲霉素(C17H12O6),人類的特殊基因在黃曲霉素作用下會發生突變,繼而誘發癌癥。(1)黃曲霉素屬于 (填“無機物”或“有機物”),它由 種元素組成,各元素的質量比是 。(2)由于化學物質使用不當,給人印象不佳的化學名詞越來越多:蘇丹紅、三聚氰胺、……。下列做法不會危及人體健康的是 (填序號)。a.用甲醛浸泡海鮮產品 b.用霉變花生壓榨食用油c.用小蘇打做糕點的疏松劑 d.用工業鹽亞硝酸鈉腌漬魚肉常見的合成材料課標要求:1.知道常見的合成纖維、塑料、合成橡膠及其應用。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對人和環境的影響。3.認識新材料的開發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中考熱點: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應用及鑒別,和白色污染是中考命題的熱點。知識分布及出現形式:本主題知識點分布在第十二單元課題3. 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分值1-2分,占總分的2%-4%。重難點突破:根據化合物是否含碳,可將其分為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但一些簡單的含碳化合物屬于無機物,如一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等,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對分子質量很大的有機化合物。易混點辨析:1、“白色污染”的理解2、幾種纖維的區分方法——燃燒法。主要是棉纖維、羊毛纖維、合成纖維等從燃燒情況、氣味、灰燼方面來判斷。精選習題推薦:例6:環保專家預言:廢棄塑料地膜最終會成為禍害。有的專家提出了用甘蔗、麥秸、蘆葦做原料生產再生纖維共混膜替代普通地膜。使用的共混膜不但使農作物增產20%,而且使用壽命一旦終結,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在40天內自動降解,對土壤無副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⑴普通地膜會造成什么禍害?⑵有人建議焚燒處理這些塑料廢棄物,你認為可行嗎?為什么?已散落于土壤中的地膜碎片,你根據目前國情認為怎樣處理好?⑶共混膜的研究課題有什么積極意義?解析:本題考查對使用合成材料帶來的白色污染及相關問題的認知水平,是與社會實際緊密聯系的題目。普通地膜是塑料制品,廢氣后既不溶于水,又很難被降解,從而導致長期存留,影響土壤透氣性和農作物根系發育。焚燒會產生大量煙塵及致癌物質,污染環境。對于已散落的地膜碎片可篩選出來,然后播種。共混膜的研究可改善農村衛生條件,避免白色污染,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例7:請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05年6月16日海峽都市報報道:位于我市河東社區外的瓊東河,已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破磚頭、牛奶包裝盒等擠占了半個河道……⑴把垃圾堆放在河邊會造成空氣、土壤、 等污染,因此,必須妥善處理垃圾。請你向我市環保部門提出一條保護城市內河的建議 。⑵沿岸居民時常能聞到垃圾散發出的難聞的氣味,是因為分子 。⑶城市垃圾處理的方法有多種,填埋是其中的一種。垃圾填埋后會產生沼氣,沼氣的主要成分是 ,其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中考連接:(09濰坊)我們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纖維織成的,常見的纖維有棉花、羊毛、滌綸等。小明灼燒棉花、羊毛、滌綸三種纖維得到下列氣味:纖維編號 ① ② ③灼燒時的氣味 特殊氣味 燒紙氣味 燒焦羽毛氣味則棉花、羊毛的編號分別為A.①② B.③① C.②③ D.無法斷定(09宿遷) 材料是時代進步的重要標志,有機合成材料的出現更是材料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面有關材料說法正確的是A.合金、合成纖維都是有機合成材料B.水泥、玻璃鋼、汽車輪胎都是常見的復合材料C.合成材料的大量使用給人類帶來了嚴重污染,所以要禁止生產和使用D.開發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決“白色污染”問題化學與環境保護課標要求:1.認識“三廢”(廢水、廢氣和廢渣)處理的必要性以及處理的一般原則。2.了解典型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3.認識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4.初步形成正確、合理地使用化學物質的意識,認識化學在環境監測與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中考熱點:大氣、水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保護環境的措施是中考的熱點知識分布及出現形式:這部分知識點分布在第三單元課題4、第二單元課題1、第十單元課題2.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分值約為2分占總分值的4%左右。重難點突破:當環境污染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1、空氣污染物的來源及防治措施2、水的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易混點辨析:1、酸雨、臭氧層衰竭(也叫臭氧空洞)和溫室效應等的理解。2、防止臭氧層破壞的方法。精選習題推薦:例8:當前提倡無公害生態農業,要求作物在潔凈的空氣中生長,用無污 染的水澆灌,限量使用安全的農藥、化肥等。以下措施;①用農家肥②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③用天敵滅害蟲 ④在塑料大棚中適當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這一要求的且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例9:環境問題是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環境污染的發生、危害和防治都與化學有關,根據有關的化學知識,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間,因果關系不正確的是( )A、嚴禁排放未經處理的有毒工業廢水——防止水土流失B、不允許焚燒農作物秸桿——防止污染空氣C、限制生產含磷洗衣粉——防止湖海出現赤潮D、限制生產不符合尾氣派放標準的汽車上路——防止氮的氧化物及一氧化碳污染空氣例10:人體攝入過多食物時,會引起過多的胃酸分泌,胃液的PH下降,使人感到不適,此時服用消酸劑能有效調節胃液的PH,雙羥基鋁酸鈉就是一種常用消酸劑,其化學式為NaAl(OH)2CO3,它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由于鋁離子在人體內難以代謝,含量高了會造成許多疾病,如老年癡呆癥。請舉生活中一例,說明鋁元素是如何進入人體的 。中考連接:(09陜西)9、渭河被稱為“陜西的母親河”。長期以來,渭河的污染情況嚴重,如今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綜合治理。下列是互聯網上網民對污染治理的一些建議,你認為不合理的是 ( A )A.堅決杜絕使用農藥和化肥B.工業廢水經過處理,達到標準后再排放C.嚴禁在河邊隨意堆放生活垃圾D.嚴禁在河兩岸新建化工、造紙等重污染工廠(09濰坊)右圖是某菜農使用化肥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該化肥屬于( )A.氮肥 B.磷肥C.鉀肥 D.復合肥料 為了增強市民環保意識,變廢為寶,在城市率先實行垃圾分類回收。通常,綠色箱用來裝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黃色箱用來裝不可回收垃圾。以下能扔進綠色垃圾箱的是( ) ①廢舊報紙 ②廢銅錢 ③一次性塑料盒 ④口香糖渣 ⑤果皮 ⑥空礦泉水瓶 ⑦廢鐵鍋 A. ①③⑤⑦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⑤⑦ D. ①②⑥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