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為何發生?戰爭能否避免?戰爭如何停歇?戰爭留下什么?戰爭… …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法國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德國、日本漫畫:德國向英國提出挑戰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聲稱:“德國過去曾有那樣的時期,把土地讓給一個鄰國,把海上讓給另一個鄰國,而自己只剩下純粹在理論上主宰著天空,可是這種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概括皮洛夫言論的主要意思。1、瓜分世界的是哪些列強?2、哪個國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歸納歐洲列強的軍備競賽情況。軍隊人數快速增長新式武器的不斷發明諾曼·安吉爾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影》一書中寫道:“目前歐洲軍事競賽的根本動機是什么?即國家為了給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找到出路,就必須推動地域擴張,對他國實施政治壓力;作為一個競爭單位,國家的最終優勢總歸功于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其他形式的生存斗爭一樣。”(2)當時人們相信,國家競爭的最終優勢“總歸于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一方”,你認為可能會帶來哪些災難?(1)你是如何認識當時歐洲軍備競賽的根本目的?意巴爾干問題爭奪突尼斯法德奧俄世界霸權 、殖民地問題英爭奪巴爾干半島普法戰爭后果爭奪歐洲霸主部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斗爭實質?爭奪霸權和殖民地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實質: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列強對殖民地的爭奪,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的矛盾(根本原因)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軍事集團的利益沖突……疑問1:戰爭為何發生?【探究活動】前后桌四人為小組,討論一戰爆發的原因。(要求:有理有據,論從史出)列強對殖民地的爭奪,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的矛盾(根本原因)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軍事集團的利益沖突……1914?必然還是偶然?1914年6與28日,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婓迪南到波斯尼亞視察軍事演習,并訪問波斯尼亞首府沙拉熱窩。檢閱演習后,婓迪南夫婦在薩拉熱窩街頭被塞爾維亞青年刺殺身亡。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材料:薩拉熱窩事件后,德國統治者趁機鼓動奧匈帝國發動戰爭,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想一想,德國統治者為什么作出這樣的判斷?1914年,一戰爆發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導火線)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1914年7月30日,俄國為了報復,命令全國總動員。1914年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民眾的反應戰爭開始后,令人吃驚的是,反戰的聲音極其微弱。例如,在德國,出征的士兵士氣高昂,婦女們爭相向士兵槍管里插入鮮花。1917年,戰爭的慘烈也擊碎了人們參戰的狂熱,各國紛紛出現反戰浪潮。1917年,戰爭轉折1917年,交戰雙方已消耗殆盡,無力繼續戰爭。1917年,各國反戰情緒日益高漲1917年,一直中立的美國對德宣戰,中國、巴西等國家也對德宣戰。1918年,戰爭結束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1918年,德國宣布投降1918年,一戰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而宣告結束。參戰國家 31個(協約國27個,同盟國4個)主要戰線戰爭階段重大戰役西線(英、法VS德);東線(俄VS德、奧匈);南線(奧匈VS塞爾維亞)1914年8月—————1917年—— 1918年11月爆發劇烈交戰相持結束1914年9月,馬恩河戰役(西線,英、法VS德)1916年初,凡爾登戰役(西線,法VS德)第一次世界大戰概況在你看來,一戰是 的戰爭,因為 。性質:非正義的戰爭。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規模:規模空前。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億人口。影響:損失慘重。人員傷亡 經濟損失1919.巴黎和會參會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 …排斥會議之外的國家戰敗國(德、奧等)蘇俄1919.6.28,在經過五個多月的爭論后,與會各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根據和約,德國及其盟國應承擔戰爭罪責,德國被迫接受和約.領土 由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軍事 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禁止制造和裝備化學武器、坦克及裝甲車,不得擁有飛機和潛艇等政治 德國承認并尊重奧地利等國家的獨立賠款 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殖民地 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凡爾賽和約》部分內容1.從條約內容中,哪些國家達到了它們的目的。2.中國是戰勝國,但是《凡爾賽和約》缺規定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獲取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這是為什么?戰敗國的憤怒:德國總理表示:“誰簽署這個條約,誰的手就要爛掉。”巴黎和會剛一結束,德國國內就喊出“打倒《凡爾賽和約》”的口號。戰勝國的擔憂:勞合喬治擔心:“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么它將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德國人舉行反對《凡爾賽和約》的游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歐洲對世界:暫時確立了世界的“新秩序”,列強的利益和矛盾基本上得到協調。對歐洲:歐洲確立新的政治版圖,歐洲獲得暫時的和平對德國:過渡削弱德國,為德國復仇民族主義埋下種子“和平”了嗎?法國元帥福煦事后評論說:“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休戰。”西線:比利時、法國北部和德法邊境,英法VS德東線:波羅的海南岸至羅馬尼亞,俄國VS德.奧匈南線:巴爾干地區,塞爾維亞VS奧匈帝國歐洲三條戰線:西線(決定作用)、東線、南線主要戰線日德蘭海戰索姆河戰役凡爾登戰役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都是殘骸、擊破的戰車、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擊毀的大炮,幾個月都是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性質?提示:戰爭性質,指戰爭在政治上的本質屬性,即政治決定戰爭的性質,可分正義、非正義兩類。判定戰爭的正義與非正義性,惟一的標準是政治,主要看這場戰爭的政治內容、目的是什么,由哪一個階級進行,是哪一種政治的繼續。一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對巴爾干地區的國家和民族而言,有正義的成分,但這不能改變一戰的性質。屠殺和炮轟!整個歐洲都在行動!150萬把刺刀在找尋同等數目的忠誠、勇敢、可憐、迷惑的人們的胸膛!我們進入了交戰階段。——《一戰回憶錄》疑問3:戰爭留下了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戰概況戰爭歷時 4年零3個多月(1914/7—1918/11)參戰國家 31個(協約國27個,同盟國4個)戰爭范圍 14個國家的400萬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 超過15億參戰人員 7000多萬傷亡人員 3000多萬經濟損失 3400多億美元時間長,范圍廣,規模大,非常殘酷,造成人員財物損失空前,是一場人類浩劫一戰的特點參戰雙方都有無比巨大的力量和令人生畏的毀滅性武器...不但是軍隊而是整個人口全被投入恐怖之中...傷員死于戰線之中...商船、中立國船只和醫療救護船被擊沉于海上...想方設法用饑餓迫使敵國百姓投降...炸彈從天而降不問炸中的是誰。多種形式的毒氣使士兵窒息或燒傷。液體燃燒劑噴射到士兵的身上。駕機戰士被高空擊落掉入火焰,或者在大海深處溺斃..... 經過幾年戰斗,在戰場上潰敗和逃亡的不是軍隊而是民族.....不準虐待俘虜吃人肉,而這種規定是否行之有效也大可懷疑......——《一戰回憶錄》資料9:毀滅性武器炸彈毒氣液體燃燒劑機19世紀“科學的世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戰場上使用,造成前所未有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科技是把雙刃劍丘吉爾 1910年開始研究用雷達偵察來襲敵機;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被尊為“坦克之父”......戰爭反過來促進科技的爆炸性發展疑問3:戰爭還留下了什么… …找一找,瓜分世界的是哪些國家?其中哪些國家占有的殖民地較多?傳統強國:英、法后起之秀:美、德、日后起之秀 對外擴張美國:美西戰爭日本: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德國:?瘋狂的軍備競賽諾曼·安吉爾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影》一書中寫道:“目前歐洲軍事競賽的根本動機是什么?即國家為了給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找到出路,就必須推動地域擴張,對他國實施政治壓力;作為一個競爭單位,國家的最終優勢總歸功于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其他形式的生存斗爭一樣”1、你是如何認識當時歐洲軍備競賽的根本目的?2、當時人們相信,國家競爭的最終優勢“總歸于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一方”,你認為會帶來哪些災難?(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被奪走阿爾薩斯與洛林,法國被打敗,因而陷入貧困與分裂,她處境孤單,而且在數量上已日益居于無可挽救的劣勢;法國人只能在暗地里獨自回味自己往日的榮耀。——《一戰回憶錄》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外國對我們說:怎么辦?世界已經分割完了!……我們不愿消極站在一邊,而讓別人分割世界。——德國外長皮洛夫法:復仇,奪回歐洲大陸霸主地位德:重新瓜分世界,奪取更多殖民地*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斯,并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意大利早已覬覦突尼斯,但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一戰回憶錄》在1909年,局勢的發展基于這樣的事實:英國堅定地站在法俄一邊,實施她的傳統政策(光榮孤立),那就是反對當時最強的歐洲大陸國家。—— 德首相 馮·貝特曼英:維護霸權、殖民地,維持歐陸均勢意大利VS法國:突尼斯問題奧匈VS俄國:巴爾干地區霸權巴爾干地區國家:反對外來奴役意巴爾干問題突尼斯問題英法德奧俄世界市場 、殖民地問題巴爾干問題普法戰爭后果協約國同盟國巴爾干國家:反對外來奴役各參戰國的利益糾結歐洲最終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后陸續增加到31國參戰......歐洲被統治的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不斷高漲。例如,在奧匈帝國,居統治地位的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就受到了覺醒的意大利人、羅馬尼亞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蘭人、塞爾維亞人等在內的許多斯拉夫民族的對抗。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