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第6章 第3節生殖器官的生長(2)一、課標要求:1、重要概念:植物開花后經過傳粉和受精形成果實和種子,這是綠色開花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過程。2、內容標準:(1)傳粉和受精是果實和種子形成的前提。(2)受精后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發育成果實。(3)了解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理解傳粉和受精的概念,明確它們在果實和種子形成中的重要意義。(2)描述傳粉后到產生受精卵的過程,說明受精后種子和果實各部分的來源。2、德育目標:(1)明確開花結果對植物一生和大自然的重要意義,愛護花草,愛護環境。(2)體會開花結果的自然規律,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唯物論。3、教學重點:受精及子房的結構及發育。4、教學難點:子房的結構及發育過程。三、設計思路:本節課是第3節《生殖器官的生長》的第二部分內容,內容比較抽象和不易理解理解和掌握,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傳粉和受精的兩個重要過程,以及受精后子房的發育。因此本節我把為什么雄蕊和雌蕊是花的最重要結構在課前復習拿出來讓學生充分思考并分析,重點交代子房的結構。通過黑板圖手繪傳粉后花粉管的萌發和受精的過程,理清子房的結構為后面子房的發育打好基礎。四、學情分析:我校學生多為外來農民工子弟,家庭環境貧困,學生學習習慣和升學欲望不高,因而學生的知識面窄,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差,因此針對這樣的學生,我們無法將課堂完全還給學生,教師必須引領課堂,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完成教學任務。五、教學方法:學案導讀,問題啟發六、教學過程:(一)課前準備:1、學案準備:通過學案的設計,給學生一定的學習范圍,引導學生通過學案上的問題,自學、合作討論得出結論。2、多媒體課件: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選擇和設計,給學生最直觀的感性認識,并由外到內、由小到大逐步認識子房的結構和受精后子房的發育。3、學生收集資料:通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花的多樣性和種子果實的多樣性,從而建立每顆種子和果實對于植物體的意義,從而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二)教學過程:1、課前復習:我通過蔣大為那首《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歌曲創作地丹東河口開的正盛的桃花引入課題,多媒體提出兩個問題。前情回顧:(1)說出花的生殖器官包括哪些?(2)以桃花為例描述花的基本結構,并指出花的哪部分最重要?為什么?通過這兩個問題的回答讓學生明確綠樹開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什么,為什么花的主要結構是什么,為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2、課堂教學:(1)多媒體展示桃花的結構,雄蕊和雌蕊的結構,子房的結構,重點交代子房是由子房壁和胚珠組成,胚珠里有珠被和卵細胞,為下一步受精和子房的發育做鋪墊。并在黑板板書相關內容。(2)學生理解記憶的同時教師黑板手繪桃花的結構,用彩色粉筆特別描繪雄蕊和雌蕊的結構。(3)教師邊手繪邊講解傳粉后花粉管的發育,指出伸長的花粉管里有兩個精子,當花粉管到達胚珠后,花粉管里的兩個精子會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這就是受精。(4)多媒體動畫演示花粉管的發育和受精的過程。(5)分組討論受精后子房的發育,教師手繪桃的果實。(6)通過小組交流明確子房的發育,特別是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教師連線桃花的子房和胚珠發育成了果實和種子。并說明受精后花的其他結構的變化。(7)出示多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如何區分是果實還是種子,是不是所有的植物只有一粒種子。3、課堂練習:課前設計的學案,學案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而學生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小組討論。七、課后反思:1、由于課前準備不足,教學環節設計不是特別合理,教學語言不是特別到位,對教學效果有一定影響。2、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在教學中講的多,留給學生的時間少,學生沒有充分的討論時間,沒有知識達成的整理歸納時間,缺少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悟的過程。3、教師不舍得放手讓學生去做,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與達成,忽視學生的認知和心理體驗,應更多留給學生自我學習的體驗。八、板書設計:第6章 第3節 生殖器官的生長(2)(花花蕊花被(凋落)雄蕊雌蕊花絲花藥花粉精子(2個)受精卵胚柱頭花柱子房胚珠子房壁卵細胞珠 被種皮果皮種子果實傳粉發育成發育成發育成受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