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一課第四目 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一課第四目 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資源簡介

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一課第四目 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單選題
1.1901 年初,慈禧太后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時人激憤地指斥清廷已成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說明清廷已成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據是(  )
A. 開放沿海通商口岸 B.縱容列強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C.允許列強開設廠 D.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2.1898年,義和團運動興起,義和團在斗爭中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給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這場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統治者與廣大人民之間矛盾的尖銳
B.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矛盾的尖銳
C.山東人民與天主教會之間矛盾的尖銳
D.義和拳與清朝統治者之間矛盾的尖銳
3.義和團到處搗毀教堂,拆毀鐵道、砍斷電線等方式,表達了對外國侵略者的憤怒,但這些行為也體現了義和團運動(  )
A.帶有封建迷信色彩 B.盲目排斥外洋事務
C.英勇抗擊外國侵略者 D.領導者的腐朽墮落
4.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直接目的是(  )
A.全面占領中國 B.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C.攫取更多的侵略權益 D.幫助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運動
5.圖片承載著歷史。下列圖片反映了八國聯軍侵華史實的是(  )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A.圖一虎門銷煙
B.圖二圓明園遺跡
C.圖三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寶座上
D.圖四日軍在旅順暴行
6.(2019八下·余杭期末)“中國的首都幾次被西方的武裝力量所占領,這是近代中國最痛苦的一個時期。”“中國的首都”曾被“占領”,主要發生在哪些侵華戰爭期間(  )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18八下·三門期末)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是(  )
①其目的都是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②都是由一些列強共同策劃實施的
③皇帝被迫出逃,侵略者占領北京 ④都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小奕預習八國聯軍侵華這一課時,發現《辛丑條約》沒有割地條款,她猜想有以下原因,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義和團運動使列強認識到瓜分中國,實為下策
B.列強在華錯綜復雜的矛盾迫使瓜分中國計劃破產
C.美國“門戶開放”政策承認各國勢力范圍等,平衡了列強在華利益
D.列強在華紛紛劃分勢力范圍,已將中國土地割讓完畢
9.晚清北京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西太后,真不賴,腿兒長,跑得快,長安一住把國賣,賠錢數不清,割地好大塊”這歌謠反映當時(  )
①清政府腐敗無能及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的社會現實
②八國聯軍侵華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歷史事實
③中國抗擊八國聯軍侵華失敗慈禧太后沒有責任
④八國聯軍侵華后《辛丑條約》簽訂的嚴重影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1900~1901年,八國聯軍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之所以說《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主要是指(  )
A.帝國主義在華勢力進一步擴大
B.帝國主義直接控制了中國的內政外交
C.清政府成了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
D.中國被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
二、材料分析題
11.材料 7月中旬,八國聯軍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國求和。八國聯軍不予理睬,繼續向北京進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軍斬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
(1)以上材料反映了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從客觀上看,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是     和     的聯合絞殺。從主觀上看,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又是什么?   
(2)八國聯軍中的八國分別指哪些國家?它們發動的侵略戰爭開始于何時?
(3)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帶來了什么后果?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八國聯軍侵滿清,北京二度被占領。
賠巨款,派駐兵,辛丑年里淚盈盈。
嚴禁人民反列強,清朝變成洋人廷。
(1)“八國聯軍侵滿清”的原因是什么?“八國”指的是哪八個國家?
(2)“北京二度被占領”是在哪兩次侵略戰爭中?
(3)“賠巨款,派駐兵,”中的“巨款”是多少?“駐兵”在哪里?
(4)“辛丑”年指的是哪一年?在這一年簽訂了什么條約?這一條約的簽訂有何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戰敗,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這表明清廷的主權已經盡喪,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極力維護帝國主義的利益,清政府已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能說明清廷已成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據是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ABC三項都不是清廷已成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據,不符合題意;
D項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是清廷已成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要求具備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2.【答案】B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從“扶清滅洋“的口號中看出,義和團運動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上升為最主要矛盾,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之際興起的。
ACD三項都不是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矛盾的尖銳是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知道義和團運動興起的背景。
3.【答案】B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義和團到處搗毀教堂,拆毀鐵道、砍斷電線等方式,表達了對外國侵略者的憤怒,但鐵道、電線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義和團對它們的拆毀、砍斷,體現了義和團運動盲目排斥外洋事務的傾向。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要考查學生對題干信息的理解。易錯點是對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錯誤。解題技巧是緊貼題干信息,拿四個備選項和題干信息一一對照找到正確答案。
4.【答案】B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1900年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兩千多人,由英軍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從大潔經天津乘火車進犯北京,8月中句,攻占北京。八國聯軍在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1901年,清政府被追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了《辛丑條約》。
ACD三項不是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直接目的,不符合題意;
B項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是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直接目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直接目的。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內容、影響。
5.【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首先根據題干判斷本題考查的是“八國聯軍侵華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圖一反映的是虎門銷煙,不符合題意,A項不正確;
圖二反映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不符合題意,B項不正確;
圖三反映的是八國聯軍占領北京的史實,符合題意,C項正確;
圖四反映的是日軍制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不符合題意,D項不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史實。解題關鍵是對八國聯軍侵華的相關史實的準確把握。
6.【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占領過北京。
C項②④中國的首都曾被占領,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列強的侵華戰爭的史實。
7.【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①錯誤,②③④正確。
D項②③④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
8.【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辛丑條約》和甲午戰爭的有關知識。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使中國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甲午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理解。
9.【答案】B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八國聯軍侵華的相關知識。慈禧太后作為歷史反面人物,在抗擊外來侵略中表現出來軟弱無能,是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淵起著重要的作用。第③選項的判斷是錯誤的。其余選項符合史實,其余選項都符合史實,故正確答案為B
【點評】知道慈禧太后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10.【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辛丑條約》影響的理解。《辛丑條約》是列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鎖,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答案是C。
【點評】理解《辛丑條約》的影響。
11.【答案】(1)清政府;帝國主義;義和團自身的階級局限性,它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無法與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抗衡。
(2)英、美、俄、日、法、德、意、奧;1900年6月。
(3)八國聯軍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史實。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從客觀上看,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是 清政府和 帝國主義的聯合絞殺。從主觀上看,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是義和團自身的階級局限性,它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無法與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抗衡。八國聯軍中的八國分別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它們發動的侵略戰爭開始于1900年6月。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點評】掌握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史實
12.【答案】(1)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義和團運動),維護其在華利益。“八國”指的是英、俄、日、法、德、美、意、奧。
(2)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賠償白銀4.5億兩。駐兵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區。
(4)1901年。《辛丑條約》。影響:《辛丑條約》是列強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鎖,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從此,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八國聯軍侵滿清”的原因是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義和團運動),維護其在華利益。“八國”指的是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北京二度被占領”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賠巨款,派駐兵,”中的“巨款”是賠償白銀4.5億兩。駐兵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區。“辛丑”年指的是1901年。《辛丑條約》。影響:《辛丑條約》是列強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鎖,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從此,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點評】本題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相關史實
1 / 1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一課第四目 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單選題
1.1901 年初,慈禧太后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時人激憤地指斥清廷已成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說明清廷已成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據是(  )
A. 開放沿海通商口岸 B.縱容列強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C.允許列強開設廠 D.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答案】D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戰敗,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這表明清廷的主權已經盡喪,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極力維護帝國主義的利益,清政府已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能說明清廷已成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據是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ABC三項都不是清廷已成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據,不符合題意;
D項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是清廷已成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據,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要求具備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2.1898年,義和團運動興起,義和團在斗爭中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給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這場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統治者與廣大人民之間矛盾的尖銳
B.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矛盾的尖銳
C.山東人民與天主教會之間矛盾的尖銳
D.義和拳與清朝統治者之間矛盾的尖銳
【答案】B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從“扶清滅洋“的口號中看出,義和團運動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上升為最主要矛盾,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之際興起的。
ACD三項都不是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矛盾的尖銳是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知道義和團運動興起的背景。
3.義和團到處搗毀教堂,拆毀鐵道、砍斷電線等方式,表達了對外國侵略者的憤怒,但這些行為也體現了義和團運動(  )
A.帶有封建迷信色彩 B.盲目排斥外洋事務
C.英勇抗擊外國侵略者 D.領導者的腐朽墮落
【答案】B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義和團到處搗毀教堂,拆毀鐵道、砍斷電線等方式,表達了對外國侵略者的憤怒,但鐵道、電線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義和團對它們的拆毀、砍斷,體現了義和團運動盲目排斥外洋事務的傾向。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要考查學生對題干信息的理解。易錯點是對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錯誤。解題技巧是緊貼題干信息,拿四個備選項和題干信息一一對照找到正確答案。
4.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直接目的是(  )
A.全面占領中國 B.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C.攫取更多的侵略權益 D.幫助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運動
【答案】B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1900年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兩千多人,由英軍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從大潔經天津乘火車進犯北京,8月中句,攻占北京。八國聯軍在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1901年,清政府被追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了《辛丑條約》。
ACD三項不是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直接目的,不符合題意;
B項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是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直接目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直接目的。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內容、影響。
5.圖片承載著歷史。下列圖片反映了八國聯軍侵華史實的是(  )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A.圖一虎門銷煙
B.圖二圓明園遺跡
C.圖三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寶座上
D.圖四日軍在旅順暴行
【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首先根據題干判斷本題考查的是“八國聯軍侵華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圖一反映的是虎門銷煙,不符合題意,A項不正確;
圖二反映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不符合題意,B項不正確;
圖三反映的是八國聯軍占領北京的史實,符合題意,C項正確;
圖四反映的是日軍制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不符合題意,D項不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史實。解題關鍵是對八國聯軍侵華的相關史實的準確把握。
6.(2019八下·余杭期末)“中國的首都幾次被西方的武裝力量所占領,這是近代中國最痛苦的一個時期。”“中國的首都”曾被“占領”,主要發生在哪些侵華戰爭期間(  )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占領過北京。
C項②④中國的首都曾被占領,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列強的侵華戰爭的史實。
7.(2018八下·三門期末)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是(  )
①其目的都是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②都是由一些列強共同策劃實施的
③皇帝被迫出逃,侵略者占領北京 ④都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①錯誤,②③④正確。
D項②③④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同之處。
8.小奕預習八國聯軍侵華這一課時,發現《辛丑條約》沒有割地條款,她猜想有以下原因,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義和團運動使列強認識到瓜分中國,實為下策
B.列強在華錯綜復雜的矛盾迫使瓜分中國計劃破產
C.美國“門戶開放”政策承認各國勢力范圍等,平衡了列強在華利益
D.列強在華紛紛劃分勢力范圍,已將中國土地割讓完畢
【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辛丑條約》和甲午戰爭的有關知識。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使中國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甲午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理解。
9.晚清北京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西太后,真不賴,腿兒長,跑得快,長安一住把國賣,賠錢數不清,割地好大塊”這歌謠反映當時(  )
①清政府腐敗無能及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的社會現實
②八國聯軍侵華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歷史事實
③中國抗擊八國聯軍侵華失敗慈禧太后沒有責任
④八國聯軍侵華后《辛丑條約》簽訂的嚴重影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八國聯軍侵華的相關知識。慈禧太后作為歷史反面人物,在抗擊外來侵略中表現出來軟弱無能,是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淵起著重要的作用。第③選項的判斷是錯誤的。其余選項符合史實,其余選項都符合史實,故正確答案為B
【點評】知道慈禧太后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10.1900~1901年,八國聯軍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之所以說《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主要是指(  )
A.帝國主義在華勢力進一步擴大
B.帝國主義直接控制了中國的內政外交
C.清政府成了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
D.中國被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
【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辛丑條約》影響的理解。《辛丑條約》是列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鎖,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答案是C。
【點評】理解《辛丑條約》的影響。
二、材料分析題
11.材料 7月中旬,八國聯軍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國求和。八國聯軍不予理睬,繼續向北京進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軍斬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
(1)以上材料反映了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從客觀上看,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是     和     的聯合絞殺。從主觀上看,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又是什么?   
(2)八國聯軍中的八國分別指哪些國家?它們發動的侵略戰爭開始于何時?
(3)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帶來了什么后果?
【答案】(1)清政府;帝國主義;義和團自身的階級局限性,它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無法與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抗衡。
(2)英、美、俄、日、法、德、意、奧;1900年6月。
(3)八國聯軍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史實。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從客觀上看,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是 清政府和 帝國主義的聯合絞殺。從主觀上看,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是義和團自身的階級局限性,它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無法與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抗衡。八國聯軍中的八國分別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它們發動的侵略戰爭開始于1900年6月。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點評】掌握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史實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八國聯軍侵滿清,北京二度被占領。
賠巨款,派駐兵,辛丑年里淚盈盈。
嚴禁人民反列強,清朝變成洋人廷。
(1)“八國聯軍侵滿清”的原因是什么?“八國”指的是哪八個國家?
(2)“北京二度被占領”是在哪兩次侵略戰爭中?
(3)“賠巨款,派駐兵,”中的“巨款”是多少?“駐兵”在哪里?
(4)“辛丑”年指的是哪一年?在這一年簽訂了什么條約?這一條約的簽訂有何影響?
【答案】(1)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義和團運動),維護其在華利益。“八國”指的是英、俄、日、法、德、美、意、奧。
(2)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賠償白銀4.5億兩。駐兵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區。
(4)1901年。《辛丑條約》。影響:《辛丑條約》是列強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鎖,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從此,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八國聯軍侵滿清”的原因是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義和團運動),維護其在華利益。“八國”指的是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北京二度被占領”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賠巨款,派駐兵,”中的“巨款”是賠償白銀4.5億兩。駐兵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區。“辛丑”年指的是1901年。《辛丑條約》。影響:《辛丑條約》是列強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鎖,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從此,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點評】本題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相關史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农安县| 江华| 河东区| 营口市| 上栗县| 龙井市| 涪陵区| 思茅市| 余江县| 阜阳市| 南涧| 名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长海县| 祁阳县| 罗定市| 郁南县| 鄂托克旗| 静安区| 安平县| 静安区| 尚义县| 昌图县| 信阳市| 德兴市| 梁河县| 丹巴县| 海原县| 荔波县| 隆昌县| 崇信县| 邓州市| 文水县| 长岭县| 金乡县| 缙云县| 尉氏县| 淮阳县| 蒙阴县|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