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一課第二目 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歷史學習要學會區分歷史史實和歷史結論。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br/>A.英國以“亞羅號事件”為借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B.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C.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D.第二次鴉片戰爭又增開天津為商埠【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A. 英國以“亞羅號事件”為借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不符合題意;B. 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 ,不符合題意;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歷史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敘述,歷史結論是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和看法,按照這一原則, 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屬于歷史結論,故選項C符合題意;D. 第二次鴉片戰爭又增開天津為商埠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所學知識,知道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的概念和區別,拿它來比對備選項回答。2.“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歷史。”從下圖所示的廢墟中,我們可以解讀的歷史是( ?。?br/>A.近代中國封閉的大門被打開 B.阿古柏入侵新疆C.中華文明遭到英法聯軍的摧殘 D.八國聯軍攻占北京【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目給出的圖片是教材原圖,反映的是圓明園遠瀛觀和大水法的殘跡,我們可以解讀到的相關歷史信息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伙同法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火燒圓明園給中國文化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也是對世界文明的踐踏和破壞。因此,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與題干無關,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火燒圓明園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理解和識記火燒圓明園的概況、認識等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3.太平天國是清朝后期由農民起義創建的政權。它的諸項活動中,能夠與當時世界主要發展潮流同步的是( )A.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 B.抗擊華爾率領的洋槍隊C.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 D.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洪仁玕提出了《資政新篇》適應了近代中國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潮流,也是世界潮流,C符合題意;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不能體現當時世界主要發展潮流,A不符合題意;抗擊華爾率領的洋槍隊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客觀效果,并沒有說明它適應時代潮流,B不符合題意;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是農民革命運動高峰的體現,不是新時代特征,適應時代潮流,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資政新編》的相關史實。理解當時世界主要發展的潮流是什么(發展資本主義)是解題的關鍵。4.曾國藩幕僚趙烈文在其日記中說:“《資政新篇》一本,賊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較明白。其中所言,頗有見識”。“頗有見識”的依據是( ?。?br/>A.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理想B.主張廢除私有制C.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的主張D.主張按人口平分土地【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根據“《資政新篇》一本,賊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較明白。其中所言,頗有見識”結合所學知識,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C正確;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理想是《天朝田畝制度》,排除A;《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排除B;《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排除D。故答案為: C。【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經過和意義。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的國家是( ?。?br/>A.英國 B.法國 C.沙俄 D.美國【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A.英國,不符合題意;B.法國,不符合題意;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故選項C符合題意;D.美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識記。6.1851年1月,洪秀全率領1萬多拜上帝會會眾,蓄發易服,頭裹紅巾,掀起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這次運動由興盛走向衰敗的標志是( ?。?br/>A.金田起義 B.定都天京 C.北伐西征 D.天京事變【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56年,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故D符合題意;1851年1月,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是太平天國的興起,故A不符合題意;定都天京是太平天國政治上的全盛時期,故B不符合題意;北伐西征是太平天國軍事上的全盛時期,故C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天京事變。理解和識記天京事變的背景、概況、影響等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7.洪秀全在金田發動武裝起義的時間是( ?。?br/>A.1840年 B.1851年 C.1856年 D.1860年【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知識。難度不大,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時間即可作答。8.太平天國運動中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在實踐中難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 )①《天朝田畝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②《資政新篇》受當時歷史條件限制,未能付諸實踐③積極發動和鼓舞了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④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太平天國運動中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在實踐中難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 《天朝田畝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 《資政新篇》受當時歷史條件限制,未能付諸實踐 ,太平天國運動遭到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最終失敗,這些都使這些僅僅停留于理想之中, 積極發動和鼓舞了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不是其難以施行的原因,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分析題肢,找到最恰當的選項,注意理解,不能死記硬背。9.西方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br/>A.使鴉片貿易合法化B.獲得更多賠款C.讓外國使節進駐北京D.擴大侵略權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A. 使鴉片貿易合法化,不符合題意;B. 獲得更多賠款,不符合題意;C. 讓外國使節進駐北京,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的商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但是由于中國自然經濟的頑強抵制,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擴大侵略權益,于是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理解來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理解,不要死記硬背。10.歷史老師請四位同學說出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內容,他們下面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是洪秀全B.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是列強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C.太平軍建立了自己的政權D.這次農民運動的結果是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A. 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是洪秀全,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加緊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間是1851年,而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于1856年,因此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是列強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錯誤的,故選項B符合題意;C. 太平軍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D. 這次農民運動的結果是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來分析備選項,注意題干中的“不正確”字樣,細心辨別備選項回答。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大興土木)城周圍十余里,墻高數丈,內外兩重,外曰太陽城,內曰金龍城,殿曰金龍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輝煌……賊深居不出,妄擬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設朝會。如楊逆有事要見,亦必請偽旨擬定時日……偽天王舁夫(轎夫)六十四人,偽東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遞減,至兩司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從不出行。惟楊逆每出行必盛陣儀仗……——引自《賊情匯纂》材料二:……上海情形實屬萬分危急,借師助剿一節,業經總理衙門與英、法駐京使臣商酌。現據薛煥奏,英、法文武各員頗為出力,且法國輪船為我開炮擊賊。是其真心和好……上海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為保衛……但于剿賊有裨,聯必不為遙制。其事后如有必須酬謝之說,亦可酌量定議,以資聯絡。——引自《籌辦夷務始末》(1)根據材料一思考,作者站在怎樣的立場上?請說明理由。(2)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國在定都天京后存在什么問題?(概括要點,不要抄襲原文)(3)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在內外政策上有什么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4)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與客觀原因。【答案】(1)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上。稱太平天國起義的領袖為“偽”“逆”“賊”。(2)生活腐化,等級森嚴,脫離群眾。(3)“借師助剿”表明中外反動勢力由對抗走向互相勾結。太平天國運動給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的打擊;上海為通商要地,對中外反動勢力的影響較大。(4)根本原因是由于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陀^原因是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偽天王舁夫(轎夫)六十四人,偽東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遞減,至兩司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從不出行。惟楊逆每出行必盛陣儀仗”的信息可知,作者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上,評價太平天國運動,因為作者稱太平天國起義的領袖為“偽”“逆”“賊”。(2)依據材料一“以次遞減,至兩司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從不出行。惟楊逆每出行必盛陣儀仗”的信息可知,太平天國在定都天京后,生活腐化,等級森嚴,脫離群眾,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3)依據材料二“上海情形實屬萬分危急,借師助剿一節,業經總理衙門與英、法駐京使臣商酌?,F據薛煥奏,英、法文武各員頗為出力,且法國輪船為我開炮擊賊。是其真心和好……上海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為保衛……但于剿賊有裨,聯必不為遙制。其事后如有必須酬謝之說,亦可酌量定議,以資聯絡”的信息可知,“借師助剿”表明中外反動勢力由對抗走向互相勾結,太平天國運動給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的打擊;上海為通商要地,對中外反動勢力的影響較大。(4)根據以上材料的內容,結合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最后失敗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客觀原因是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故答案為:(1)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上。稱太平天國起義的領袖為“偽”“逆”“賊”。(2)生活腐化,等級森嚴,脫離群眾。(3)“借師助剿”表明中外反動勢力由對抗走向互相勾結。太平天國運動給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的打擊;上海為通商要地,對中外反動勢力的影響較大。(4)根本原因是由于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陀^原因是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性質、經過和結果。注意農民階級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局限性是失敗的根本原因。本題難度適中。12.(2019八上·嵊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4年3月8日至16日。珍藏于保利藝術博物館的圓明園國寶——四大獸首在“保利大都會”銷售中心展出。凝聚著中華民族情感的圓明園獸首走了一百多年的回家路。人們終將有幸一睹國寶風采。材料二:俄國不要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參戰國(從中國)得到更多的好處。(1)四大獸首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哪次戰爭中被掠走的?火燒圓明園的侵略者是誰?(2)材料二中說俄國“得到更多的好處”指什么?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是什么?(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2)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平方千米領土?!董a琿條約》。(3)失敗原因:主觀: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軍事落后;客觀:英國綜合實力強大;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一“……圓明園國寶——四大獸首……”可知,四大獸首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掠走的。依據所學可知,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相繼攻陷大沽、天津,10月,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闖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對園內的文物進行大肆掠奪和破壞,四大獸首就是當年被搶走的文物。(2)本題考查俄國割占中國大片領土,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利用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的機會,采取先武力占領中國領土、然后強迫清政府簽訂條約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所以說俄國不要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參戰國(從中國)得到更多的好處。中俄《璦琿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是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3)本題考查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原因,要求具備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19世紀上半期,清朝對外閉關鎖國,對內實行專制統治,經濟、軍事落后,而此時西方資本主義迅猛發展。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最終中國屢戰屢敗。由此分析出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原因,即失敗的主觀原因是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軍事落后;客觀原因是英國綜合實力強大;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故答案為:(1)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2)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平方千米領土。《璦琿條約》。(3)失敗原因:主觀: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軍事落后;客觀:英國綜合實力強大;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的侵略。1 / 1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一課第二目 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歷史學習要學會區分歷史史實和歷史結論。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br/>A.英國以“亞羅號事件”為借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B.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C.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D.第二次鴉片戰爭又增開天津為商埠2.“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歷史?!睆南聢D所示的廢墟中,我們可以解讀的歷史是( ?。?br/>A.近代中國封閉的大門被打開 B.阿古柏入侵新疆C.中華文明遭到英法聯軍的摧殘 D.八國聯軍攻占北京3.太平天國是清朝后期由農民起義創建的政權。它的諸項活動中,能夠與當時世界主要發展潮流同步的是( ?。?br/>A.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 B.抗擊華爾率領的洋槍隊C.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 D.頒布《天朝田畝制度》4.曾國藩幕僚趙烈文在其日記中說:“《資政新篇》一本,賊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較明白。其中所言,頗有見識”?!邦H有見識”的依據是( )A.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理想B.主張廢除私有制C.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的主張D.主張按人口平分土地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的國家是( ?。?br/>A.英國 B.法國 C.沙俄 D.美國6.1851年1月,洪秀全率領1萬多拜上帝會會眾,蓄發易服,頭裹紅巾,掀起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這次運動由興盛走向衰敗的標志是( )A.金田起義 B.定都天京 C.北伐西征 D.天京事變7.洪秀全在金田發動武裝起義的時間是( )A.1840年 B.1851年 C.1856年 D.1860年8.太平天國運動中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在實踐中難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 ?。?br/>①《天朝田畝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②《資政新篇》受當時歷史條件限制,未能付諸實踐③積極發動和鼓舞了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④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西方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br/>A.使鴉片貿易合法化B.獲得更多賠款C.讓外國使節進駐北京D.擴大侵略權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10.歷史老師請四位同學說出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內容,他們下面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是洪秀全B.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是列強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C.太平軍建立了自己的政權D.這次農民運動的結果是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大興土木)城周圍十余里,墻高數丈,內外兩重,外曰太陽城,內曰金龍城,殿曰金龍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輝煌……賊深居不出,妄擬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設朝會。如楊逆有事要見,亦必請偽旨擬定時日……偽天王舁夫(轎夫)六十四人,偽東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遞減,至兩司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從不出行。惟楊逆每出行必盛陣儀仗……——引自《賊情匯纂》材料二:……上海情形實屬萬分危急,借師助剿一節,業經總理衙門與英、法駐京使臣商酌?,F據薛煥奏,英、法文武各員頗為出力,且法國輪船為我開炮擊賊。是其真心和好……上海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為保衛……但于剿賊有裨,聯必不為遙制。其事后如有必須酬謝之說,亦可酌量定議,以資聯絡。——引自《籌辦夷務始末》(1)根據材料一思考,作者站在怎樣的立場上?請說明理由。(2)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國在定都天京后存在什么問題?(概括要點,不要抄襲原文)(3)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在內外政策上有什么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4)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與客觀原因。12.(2019八上·嵊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4年3月8日至16日。珍藏于保利藝術博物館的圓明園國寶——四大獸首在“保利大都會”銷售中心展出。凝聚著中華民族情感的圓明園獸首走了一百多年的回家路。人們終將有幸一睹國寶風采。材料二:俄國不要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參戰國(從中國)得到更多的好處。(1)四大獸首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哪次戰爭中被掠走的?火燒圓明園的侵略者是誰?(2)材料二中說俄國“得到更多的好處”指什么?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是什么?(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A. 英國以“亞羅號事件”為借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不符合題意;B. 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 ,不符合題意;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歷史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敘述,歷史結論是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和看法,按照這一原則, 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屬于歷史結論,故選項C符合題意;D. 第二次鴉片戰爭又增開天津為商埠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所學知識,知道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的概念和區別,拿它來比對備選項回答。2.【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目給出的圖片是教材原圖,反映的是圓明園遠瀛觀和大水法的殘跡,我們可以解讀到的相關歷史信息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伙同法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火燒圓明園給中國文化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也是對世界文明的踐踏和破壞。因此,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與題干無關,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火燒圓明園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能力。理解和識記火燒圓明園的概況、認識等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3.【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洪仁玕提出了《資政新篇》適應了近代中國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潮流,也是世界潮流,C符合題意;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不能體現當時世界主要發展潮流,A不符合題意;抗擊華爾率領的洋槍隊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客觀效果,并沒有說明它適應時代潮流,B不符合題意;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是農民革命運動高峰的體現,不是新時代特征,適應時代潮流,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資政新編》的相關史實。理解當時世界主要發展的潮流是什么(發展資本主義)是解題的關鍵。4.【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根據“《資政新篇》一本,賊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較明白。其中所言,頗有見識”結合所學知識,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C正確;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理想是《天朝田畝制度》,排除A;《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排除B;《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排除D。故答案為: C。【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經過和意義。5.【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A.英國,不符合題意;B.法國,不符合題意;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故選項C符合題意;D.美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識記。6.【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56年,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故D符合題意;1851年1月,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是太平天國的興起,故A不符合題意;定都天京是太平天國政治上的全盛時期,故B不符合題意;北伐西征是太平天國軍事上的全盛時期,故C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天京事變。理解和識記天京事變的背景、概況、影響等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7.【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知識。難度不大,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時間即可作答。8.【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太平天國運動中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在實踐中難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 《天朝田畝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 《資政新篇》受當時歷史條件限制,未能付諸實踐 ,太平天國運動遭到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最終失敗,這些都使這些僅僅停留于理想之中, 積極發動和鼓舞了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不是其難以施行的原因,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分析題肢,找到最恰當的選項,注意理解,不能死記硬背。9.【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A. 使鴉片貿易合法化,不符合題意;B. 獲得更多賠款,不符合題意;C. 讓外國使節進駐北京,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的商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但是由于中國自然經濟的頑強抵制,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擴大侵略權益,于是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理解來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需要學生理解,不要死記硬背。10.【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A. 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是洪秀全,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加緊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間是1851年,而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于1856年,因此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是列強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錯誤的,故選項B符合題意;C. 太平軍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D. 這次農民運動的結果是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來分析備選項,注意題干中的“不正確”字樣,細心辨別備選項回答。11.【答案】(1)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上。稱太平天國起義的領袖為“偽”“逆”“賊”。(2)生活腐化,等級森嚴,脫離群眾。(3)“借師助剿”表明中外反動勢力由對抗走向互相勾結。太平天國運動給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的打擊;上海為通商要地,對中外反動勢力的影響較大。(4)根本原因是由于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陀^原因是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偽天王舁夫(轎夫)六十四人,偽東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遞減,至兩司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從不出行。惟楊逆每出行必盛陣儀仗”的信息可知,作者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上,評價太平天國運動,因為作者稱太平天國起義的領袖為“偽”“逆”“賊”。(2)依據材料一“以次遞減,至兩司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從不出行。惟楊逆每出行必盛陣儀仗”的信息可知,太平天國在定都天京后,生活腐化,等級森嚴,脫離群眾,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3)依據材料二“上海情形實屬萬分危急,借師助剿一節,業經總理衙門與英、法駐京使臣商酌?,F據薛煥奏,英、法文武各員頗為出力,且法國輪船為我開炮擊賊。是其真心和好……上海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為保衛……但于剿賊有裨,聯必不為遙制。其事后如有必須酬謝之說,亦可酌量定議,以資聯絡”的信息可知,“借師助剿”表明中外反動勢力由對抗走向互相勾結,太平天國運動給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的打擊;上海為通商要地,對中外反動勢力的影響較大。(4)根據以上材料的內容,結合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最后失敗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客觀原因是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故答案為:(1)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上。稱太平天國起義的領袖為“偽”“逆”“賊”。(2)生活腐化,等級森嚴,脫離群眾。(3)“借師助剿”表明中外反動勢力由對抗走向互相勾結。太平天國運動給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的打擊;上海為通商要地,對中外反動勢力的影響較大。(4)根本原因是由于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客觀原因是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性質、經過和結果。注意農民階級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局限性是失敗的根本原因。本題難度適中。12.【答案】(1)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2)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平方千米領土。《璦琿條約》。(3)失敗原因:主觀: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軍事落后;客觀:英國綜合實力強大;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一“……圓明園國寶——四大獸首……”可知,四大獸首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掠走的。依據所學可知,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相繼攻陷大沽、天津,10月,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闖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對園內的文物進行大肆掠奪和破壞,四大獸首就是當年被搶走的文物。(2)本題考查俄國割占中國大片領土,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利用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的機會,采取先武力占領中國領土、然后強迫清政府簽訂條約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所以說俄國不要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參戰國(從中國)得到更多的好處。中俄《璦琿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是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3)本題考查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原因,要求具備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19世紀上半期,清朝對外閉關鎖國,對內實行專制統治,經濟、軍事落后,而此時西方資本主義迅猛發展。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最終中國屢戰屢敗。由此分析出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原因,即失敗的主觀原因是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軍事落后;客觀原因是英國綜合實力強大;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故答案為:(1)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2)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平方千米領土?!董a琿條約》。(3)失敗原因:主觀:清政府腐敗無能,經濟軍事落后;客觀:英國綜合實力強大;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抗衡。【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的侵略。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一課第二目 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一課第二目 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