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三課第二目 文化教育革新 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當今出版《新華字典》等工具書的商務印書館創辦于19世紀(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 D.90年代【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以“倡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以編印新式教科書、工具書和翻譯介紹西方學術著作為主。故應該選擇90年代。故答案為: D。【點評】 本題考查商務印書館。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當時使用的課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2.中國近代史上,由中國人創辦第一所近代新式學堂是( )A.京師同文館 B.福建船政學堂C.京師大學堂 D.北洋水師學堂【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A.據課本所學知識可知,在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為適應中外交涉和開展洋務運動的需要,開始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福州船政學堂和北洋水師學堂創辦較晚一些,京師大學堂創辦于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故選項A符合題意;B. 福建船政學堂,不符合題意;C.京師大學堂,不符合題意;D.北洋水師學堂,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明顯的知識點,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3.19世紀40年代后,外國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創辦了許多供在華外國人閱讀的外文報刊,在其影響下國內出現了一系列報紙和出版機構。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國( )名稱 地位《申報》 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大公報》《新聞報》 民國時期的著名報紙商務印書館 近代中國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新華書店 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A.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B.經濟的變化C.外交事業的發展 D.科技的進步【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材料列舉了報紙和印刷事業的發展情況,故A符合題意;材料是在說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做題。4.下列有關《時務報》和《民報》相同點的表述,正確的是( )A.由資產階級革命派創辦 B.宣傳民主革命思想C.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陣地 D.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896年,梁啟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在上海創辦《時務報》,這份報刊成為宣揚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重要陣地。中國同盟會成立后,資產階級革命派創辦了機關報《民報》,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因此有關《時務報》和《民報》相同點的表述,正確的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陣地,C項符合題意;而ABD三項均不是共同點,排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時務報》和《民報》的相關史實。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是學習的難點所在。結合所學,運用排除法較為簡單。5.(2020八下·越城期末)清朝后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重大轉折時期,除政治、經濟領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外,文化教育領域也出現了深刻的變革。下列不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是( )A.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B.近代報刊和新式出版業的出現和發展C.民族資產階級紛紛開辦工廠D.新式學堂大量涌現和科舉制度的廢除【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清朝后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重大轉折時期,這一時期,除了政治、經濟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化教育領域也出現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了系列深刻的變革。其中影響較大的是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 近代報刊和新式出版業的蓬勃發展, 以及興學堂, 廢科舉等。ABD三項都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不符合題意;C項民族資產階級紛紛開辦工廠不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識記能力。掌握清末文化教育的革新。6.(2020八下·衢州期末)清政府在全國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標志著中國近代教育體制確立的是( )A.1862年,同文館設立B.1906年,廢除了科舉制度C.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D.1898年,京師大學堂設立【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904 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下令在全國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標志著中國近代教育體制的確立。此后,新式學堂大量涌現。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標志著中國近代教育體制確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晚清時期教育近代化的進程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教育近代化的進程及表現的相關史實。7.(2020八下·富陽期末)清朝后期為開啟民智、普及知識、傳播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近現代文化的“雙子星座”。除北京大學外,另一個是( )A.《申報》 B.商務印書館 C.京師同文館 D.《國聞報》【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中國近代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商務印書館和北京大學被譽為中國近現代 文化的“雙子星座”,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商務印書館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8.我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 )A.京師大學堂 B.燕京大學 C.京師同文館 D.清華大學【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中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A項京師大學堂是我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我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京師大學堂的準確識記能力,知道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9.如果你是生活在19世紀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親眼目睹國家遭到列強入侵,決定提高外語能力,以便為國盡一己之力,你最有可能進入下列什么地方( )A.時務學堂 B.京師同文館 C.福州船政局 D.京師大學堂【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9世紀60年代”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期間,為了更好的學習西方的技術,創辦了京師同文館,培養了外交人才和翻譯人才,B項符合題意;時務學堂是清末戊戌變法運動期間,維新派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式學校,A項不符合題意;福州船政局是軍事工業,C項不符合題意;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時期創辦的學校,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京師同文館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詞“19世紀60年代、提高外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掌握京師同文館的相關內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10.1882年10月24日,順天鄉試剛剛發榜,次日凌晨,印著中榜者名單的《申報》就出現在江蘇、安徽、浙江的各售報點,這期報紙大為暢銷。這反映了( )A.思想觀念解放 B.大眾報業發展C.鐵路交通發達 D.輪船航運繁榮【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題干的“1882年10月24日,順天鄉試剛剛發榜,次日凌晨,印著中榜者名單的《申報》就出現在江蘇、安徽、浙江的各售報點,這期報紙大為暢銷。”反映了大眾報業的發展。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上海等城市創辦了外文報紙,后來中文報紙也出現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它刊載新聞、評論、廣告等內容。報紙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故B符合題意;思想觀念解放、鐵路交通發達和輪船航運繁榮與題干材料無關,故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申報》的內容,需要學生掌握中國近代大眾報業的發展。二、材料分析題11.報紙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凡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與夫一切可驚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聽聞者……此新聞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申報》創刊詞材料二《時務報》(1)根據材料一,概括《申報》主要刊登哪些方面的內容。(2)材料二中的報紙宣傳什么進步思想 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產生了什么影響 【答案】(1)政治、社會風俗、外交、經濟等國內外重大新聞。(2)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如答出具體思想主張亦可)起到了啟發民智、制造輿論的作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議論時政蔚然成風,維新變法局面逐漸形成。【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申報》的有關知識。分析所學可知,《申報》主要刊登政治、社會風俗、外交、經濟等國內外重大新聞。(2)本題考查的是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時務報》主要宣傳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維新派倡導立學會、辦報紙的活動起到了啟發民智、制造輿論的作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議論時政、集會結社蔚然成風,維新變法新局面逐漸形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申報》的了解,對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的識記。12.讀一讀,寫一寫。材料一 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成立,初時以印刷業為主,承攬商業簿記、賬本、廣告印制,也承接教會圣經的印刷,純系一家印刷作坊。材料二 1902年,張元濟加入商務印書館。彼時正值中國內憂外患之際,社會劇烈變動,思潮風雷激蕩,求新圖強益成主流。張元濟以扶助教育為己任,廣羅人才,專事編譯,至1931年已出版8000余種圖書,商務印書館真正步入出版業的殿堂。(1)根據材料一、二,說說商務印書館先后從事的業務有何不同。(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及其帶來的影響。【答案】(1)印刷業,出版業。(2)原因:當時國家處于內憂外患之中,社會十分動蕩,商務印書館意圖通過圖書出版發行,宣傳救國思想。影響:為開啟民智、普及知識、傳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商務印書館開辦之初主要從事印刷業,后來主要從事出版業。(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當時國家處于內憂外患之中,社會十分動蕩,商務印書館意圖通過圖書出版發行,宣傳救國思想。商務印書館在近代史上為開啟民智、普及知識、傳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從清朝末年的京師大學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學,一代代北大人滿懷愛國激情,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北京大學的光榮歷史傳統: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首次提出了義務教育的思想觀念,并把義務教育和強迫教育視為同義概念。在歐美各國,義務教育的產生和發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資本主義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而清政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是不可能的。材料三 1901年,清政府在全國范圍內設立大、中、小學堂;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國實行的學制,為中國近現代教育體制的形式奠定了基礎。1905年,清政府宣布從第二年開始廢除科舉制,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1)北京大學創辦于哪一年?材料一中說“北京大學的光榮歷史傳統:愛國、進步、民主、科學”,請用史實說明。(2)科舉制始于何時?請你評價一下科舉制度的興廢。(3)為什么說“清政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是不可能的”?【答案】(1)1898年。示例: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王要陣地.北大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等。(2)隋朝。評價示例:科舉考試在前期起了積極作用、但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言之有理即可)(3)清朝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經濟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業也很落后。因此.沒有實行義務教育的條件。【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清末文教革新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北京大學的光榮歷史傳統: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史實是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王要陣地.北大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等。科舉制始于隋代。科舉考試在前期起了積極作用,為讀書人提供相對公平的機會,為社會選拔大量人才;但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嚴重鉗制思想,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第三小題,主要注意當時的社會背景。清朝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經濟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業也很落后。因此.沒有實行義務教育的條件。【點評】本題掌握清末文教革新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三課第二目 文化教育革新 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當今出版《新華字典》等工具書的商務印書館創辦于19世紀(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 D.90年代2.中國近代史上,由中國人創辦第一所近代新式學堂是( )A.京師同文館 B.福建船政學堂C.京師大學堂 D.北洋水師學堂3.19世紀40年代后,外國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創辦了許多供在華外國人閱讀的外文報刊,在其影響下國內出現了一系列報紙和出版機構。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國( )名稱 地位《申報》 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大公報》《新聞報》 民國時期的著名報紙商務印書館 近代中國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新華書店 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A.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B.經濟的變化C.外交事業的發展 D.科技的進步4.下列有關《時務報》和《民報》相同點的表述,正確的是( )A.由資產階級革命派創辦 B.宣傳民主革命思想C.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陣地 D.致力于推翻清政府5.(2020八下·越城期末)清朝后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重大轉折時期,除政治、經濟領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外,文化教育領域也出現了深刻的變革。下列不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是( )A.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B.近代報刊和新式出版業的出現和發展C.民族資產階級紛紛開辦工廠D.新式學堂大量涌現和科舉制度的廢除6.(2020八下·衢州期末)清政府在全國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標志著中國近代教育體制確立的是( )A.1862年,同文館設立B.1906年,廢除了科舉制度C.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D.1898年,京師大學堂設立7.(2020八下·富陽期末)清朝后期為開啟民智、普及知識、傳播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近現代文化的“雙子星座”。除北京大學外,另一個是( )A.《申報》 B.商務印書館 C.京師同文館 D.《國聞報》8.我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 )A.京師大學堂 B.燕京大學 C.京師同文館 D.清華大學9.如果你是生活在19世紀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親眼目睹國家遭到列強入侵,決定提高外語能力,以便為國盡一己之力,你最有可能進入下列什么地方( )A.時務學堂 B.京師同文館 C.福州船政局 D.京師大學堂10.1882年10月24日,順天鄉試剛剛發榜,次日凌晨,印著中榜者名單的《申報》就出現在江蘇、安徽、浙江的各售報點,這期報紙大為暢銷。這反映了( )A.思想觀念解放 B.大眾報業發展C.鐵路交通發達 D.輪船航運繁榮二、材料分析題11.報紙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凡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與夫一切可驚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聽聞者……此新聞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申報》創刊詞材料二《時務報》(1)根據材料一,概括《申報》主要刊登哪些方面的內容。(2)材料二中的報紙宣傳什么進步思想 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產生了什么影響 12.讀一讀,寫一寫。材料一 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成立,初時以印刷業為主,承攬商業簿記、賬本、廣告印制,也承接教會圣經的印刷,純系一家印刷作坊。材料二 1902年,張元濟加入商務印書館。彼時正值中國內憂外患之際,社會劇烈變動,思潮風雷激蕩,求新圖強益成主流。張元濟以扶助教育為己任,廣羅人才,專事編譯,至1931年已出版8000余種圖書,商務印書館真正步入出版業的殿堂。(1)根據材料一、二,說說商務印書館先后從事的業務有何不同。(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及其帶來的影響。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從清朝末年的京師大學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學,一代代北大人滿懷愛國激情,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北京大學的光榮歷史傳統: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首次提出了義務教育的思想觀念,并把義務教育和強迫教育視為同義概念。在歐美各國,義務教育的產生和發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資本主義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而清政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是不可能的。材料三 1901年,清政府在全國范圍內設立大、中、小學堂;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國實行的學制,為中國近現代教育體制的形式奠定了基礎。1905年,清政府宣布從第二年開始廢除科舉制,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1)北京大學創辦于哪一年?材料一中說“北京大學的光榮歷史傳統:愛國、進步、民主、科學”,請用史實說明。(2)科舉制始于何時?請你評價一下科舉制度的興廢。(3)為什么說“清政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是不可能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以“倡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以編印新式教科書、工具書和翻譯介紹西方學術著作為主。故應該選擇90年代。故答案為: D。【點評】 本題考查商務印書館。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當時使用的課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2.【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A.據課本所學知識可知,在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為適應中外交涉和開展洋務運動的需要,開始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福州船政學堂和北洋水師學堂創辦較晚一些,京師大學堂創辦于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故選項A符合題意;B. 福建船政學堂,不符合題意;C.京師大學堂,不符合題意;D.北洋水師學堂,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對課本上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明顯的知識點,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3.【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材料列舉了報紙和印刷事業的發展情況,故A符合題意;材料是在說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試題較為簡單,能讀懂題干內容,便能做題。4.【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896年,梁啟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在上海創辦《時務報》,這份報刊成為宣揚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重要陣地。中國同盟會成立后,資產階級革命派創辦了機關報《民報》,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因此有關《時務報》和《民報》相同點的表述,正確的是資產階級的思想陣地,C項符合題意;而ABD三項均不是共同點,排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側重考查《時務報》和《民報》的相關史實。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是學習的難點所在。結合所學,運用排除法較為簡單。5.【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清朝后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重大轉折時期,這一時期,除了政治、經濟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化教育領域也出現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了系列深刻的變革。其中影響較大的是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 近代報刊和新式出版業的蓬勃發展, 以及興學堂, 廢科舉等。ABD三項都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不符合題意;C項民族資產階級紛紛開辦工廠不屬于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晚清文化教育革新的識記能力。掌握清末文化教育的革新。6.【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904 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下令在全國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標志著中國近代教育體制的確立。此后,新式學堂大量涌現。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標志著中國近代教育體制確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晚清時期教育近代化的進程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教育近代化的進程及表現的相關史實。7.【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中國近代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商務印書館和北京大學被譽為中國近現代 文化的“雙子星座”,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商務印書館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8.【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中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A項京師大學堂是我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我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京師大學堂的準確識記能力,知道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9.【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9世紀60年代”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期間,為了更好的學習西方的技術,創辦了京師同文館,培養了外交人才和翻譯人才,B項符合題意;時務學堂是清末戊戌變法運動期間,維新派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式學校,A項不符合題意;福州船政局是軍事工業,C項不符合題意;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時期創辦的學校,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京師同文館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詞“19世紀60年代、提高外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查的意圖是掌握京師同文館的相關內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擾項確定答案。10.【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題干的“1882年10月24日,順天鄉試剛剛發榜,次日凌晨,印著中榜者名單的《申報》就出現在江蘇、安徽、浙江的各售報點,這期報紙大為暢銷。”反映了大眾報業的發展。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上海等城市創辦了外文報紙,后來中文報紙也出現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它刊載新聞、評論、廣告等內容。報紙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故B符合題意;思想觀念解放、鐵路交通發達和輪船航運繁榮與題干材料無關,故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申報》的內容,需要學生掌握中國近代大眾報業的發展。11.【答案】(1)政治、社會風俗、外交、經濟等國內外重大新聞。(2)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如答出具體思想主張亦可)起到了啟發民智、制造輿論的作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議論時政蔚然成風,維新變法局面逐漸形成。【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申報》的有關知識。分析所學可知,《申報》主要刊登政治、社會風俗、外交、經濟等國內外重大新聞。(2)本題考查的是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時務報》主要宣傳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維新派倡導立學會、辦報紙的活動起到了啟發民智、制造輿論的作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議論時政、集會結社蔚然成風,維新變法新局面逐漸形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申報》的了解,對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的識記。12.【答案】(1)印刷業,出版業。(2)原因:當時國家處于內憂外患之中,社會十分動蕩,商務印書館意圖通過圖書出版發行,宣傳救國思想。影響:為開啟民智、普及知識、傳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商務印書館開辦之初主要從事印刷業,后來主要從事出版業。(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當時國家處于內憂外患之中,社會十分動蕩,商務印書館意圖通過圖書出版發行,宣傳救國思想。商務印書館在近代史上為開啟民智、普及知識、傳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答案】(1)1898年。示例: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王要陣地.北大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等。(2)隋朝。評價示例:科舉考試在前期起了積極作用、但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言之有理即可)(3)清朝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經濟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業也很落后。因此.沒有實行義務教育的條件。【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清末文教革新的相關史實。本題是基礎題,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北京大學的光榮歷史傳統: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史實是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王要陣地.北大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等。科舉制始于隋代。科舉考試在前期起了積極作用,為讀書人提供相對公平的機會,為社會選拔大量人才;但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嚴重鉗制思想,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第三小題,主要注意當時的社會背景。清朝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經濟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業也很落后。因此.沒有實行義務教育的條件。【點評】本題掌握清末文教革新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三課第二目 文化教育革新 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歷社八下第八單元第三課第二目 文化教育革新 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