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15268649357(版權屬于“勝哥課程”侵權必究?。?br/>微課八上 4.3 物質的導電性(1)1. 下列用品中,通常情況下屬于導體的是---( )A.橡膠手套 B.鋼尺 C.塑料盆 D.玻璃杯2.絕緣體不易導電的原因是因為它內部---( )A.自由電荷很少 B.幾乎沒有電子 C.沒有帶電微粒 D.存在大量自由電子3.在如圖所示的實驗中,合上開關,用酒精燈將玻璃加熱到一定程度后,觀察到電燈亮了,這說明---( )A.常溫下玻璃是導體B.火焰將電路直接連通C.導體和絕緣體不可能轉化D .玻璃加熱到一定程度可以導電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導體容易導電說明導體內部有多余的電子B.絕緣體不容易導電是因為它不能帶上電荷C.直接用手拿著金屬棒與毛皮摩擦時,金屬棒不會帶電D.通常情況下,塑料、玻璃、空氣都不是絕緣體5.在下列物體中,制造它們的材料都是絕緣體的一組是---( )6.物質的導電性往往因物質的不同而不同,下列關于物質導電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橡膠不容易導電,是因為橡膠中沒有電子B.金屬容易導電,是因為金屬內部有大量能自由移動的電子C.玻璃一定是絕緣體D.凡是金屬都是導體,非金屬都是絕緣體7.如圖所示為一種門鈴按鈕開關構造的截面圖,其中---( )A. B 是導體,C. D 是絕緣體 B. C 是導體, D 是絕緣體C. D 是導體, A, B 是絕緣體 D. D 是導體, C 是絕緣體8.如圖所示,在 A、B 處連入下列物體,可使小燈泡發光的是---( )A.玻璃棒 B.橡膠棒 C.瓷棒 D.碳棒9.為幫助觸電者脫離電源,下列物體中不可借助的是---( )A.曬衣服的鋼管 B.塑料掃把桿C.干燥的木質拖把桿 D .玻璃纖維釣魚竿10.有一項擊劍的比賽,當運動員的劍擊中對方胸部時,裁判面前的指示燈會發光,這說明劍是(選填“導體”或“絕緣體” );劍、上衣、背上的金屬線與電源、指示燈形成了(選填“短路”“開路”或“通路”)。11.小科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物質的導電性, 他先后在兩個夾子間接入①鉛筆芯、②鐵絲、③塑料繩、④橡皮、⑤毛線、⑥自來水(裝在燒杯里)。檢查的結果是:當接入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時燈泡發光,說明這些物體是________;當接入__________(填序號)時燈泡不發光,說明這些物體是__________。121 世紀教育“勝哥課程”(版權屬于“勝哥課程”侵權必究?。?br/>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15268649357(版權屬于“勝哥課程”侵權必究?。?br/>12. 如圖所示,將廢燈管中的鎢絲接入電路,閉合開關 S 后,用酒精燈給鎢絲加熱,觀察到電流表的示數變小,這說明了金屬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 ;乙圖中給玻璃珠加熱到紅熾狀態時,發現燈會亮起來,這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在于 。A.導體中有電子,絕緣體中沒有電子B.導體中有能自由移動的電荷,絕緣體中沒有電荷C.導體中有能自由移動的電荷,絕緣體中幾乎沒有能自由移動的電荷14.在常溫下,下列物質中, 是導體, 是絕緣體。①橡皮 ②碳棒 ③棉花 ④食鹽水 ⑤純凈的水 ⑥人體15.電線是銅絲外加塑料皮,塑料屬于 ,銅絲屬于 。導體對于電流的作用,叫做導體的電阻。一段金屬絲的電阻為 20000Ω= kΩ= MΩ16.電工用的尖嘴鉗的鉗嘴是用很硬的鋼做的,鉗柄通常都裝上了一副橡膠套或塑料套。小科說:“裝上柄套主要是為了使勁握鉗柄時手掌不至于太疼又能增大摩擦力?!蹦阏J為小科的說法正確嗎 為什么 17.小科看見自家電燈燈頭上導線的銅絲已經發黑了,但把附近的電線包層剝掉后,里面露出的銅絲仍然是閃亮的。小科很有感觸地說:“電線芯的外面要包一層塑料,原來主要是為了保護里面的電線芯不受腐蝕。”你認為小科的說法正確嗎 為什么?221 世紀教育“勝哥課程”(版權屬于“勝哥課程”侵權必究?。?br/>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15268649357(版權屬于“勝哥課程”侵權必究?。?br/>答案1.B 2.A 3.D 4.D 5.C 6.B 7.A 8.D 9.A10.導體 通路11.①②⑥ 導體 ③④⑤ 絕緣體12. 增大 在一定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為導體13.C14. ②④⑥ ①③⑤15.絕緣體 導體 阻礙 20 0.0216.答:不正確,柄套是絕緣體,裝上柄套主要是為了防止發生觸電事故。17.答:不正確,電線包層是絕緣體,主要是為了防止發生短路和觸電事故。321 世紀教育“勝哥課程”(版權屬于“勝哥課程”侵權必究!)(共37張PPT)第一課時 物質導電能力金屬能導電的原因?金屬中有許多自由電子復習:插頭的插銷為什么用金屬制作?我們在使用插頭時手為什么捏著包膠部分?思考:金屬易導電,包膠材料不易導電。我們為什么用金屬銅做導線,而用塑料或橡膠做金屬導線的外套呢?金屬銅易導電,而塑料、橡膠不易導電。思考:一、物質的導電能力1.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導電能力用什么方法可以顯示或說明電路中有電流通過?電流表檢測、燈泡檢測2.設計電路圖物質的導電能力就是電流能否通過該物質。你能否設計一個檢測物質導電能力的實驗方案?3.檢測物質的導電能力有銅條、硬幣、塑料尺、玻璃片、鉛筆芯(碳棒)、食鹽水、粉筆、純凈水等物品,檢測哪些物質容易導電,哪些不容易導電。易導電物質有:實驗結果:不易導電物質有:硬幣、塑料尺、玻璃片、鉛筆芯、食鹽水粉筆、純凈水實驗:銅條、導體:容易導電的物質。4.導體和絕緣體如: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鹽類水溶液等電線銅線鋁線石墨食鹽水溶液能導電,純凈水能導電嗎?純凈的水是不導電的,但由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大量其他物質,因此生活中所用的水(自來水、井水、河水、海水)一般是能導電的。思考:絕緣體:不易導電的物體。如:塑料、玻璃、橡膠、陶瓷、干木頭、油、干燥的空氣等。電木燈座電木插座電木旋鈕酚醛塑料就是俗稱的電木,它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良好的絕緣性,耐熱、耐腐蝕,因此常用于制造電器材料。電木開關絕緣膠帶電工絕緣鞋子、手套液體絕緣膠帶電工絕緣服穿絕緣服帶電工作絕緣電工扳手常溫下各種物體的導電和絕緣能力的順序排列:從上到下,絕緣能力越來越強;從下到上,導電能力越來越強;你有辦法將玻璃變成導體嗎?玻璃在常溫下是絕緣體,那么在加熱到發紅時能否導電?實驗:5.導體和絕緣體不是絕對的燒紅的玻璃能導電在條件改變時,絕緣體可以變導體。① 溫度高低5.導體和絕緣體不是絕對的在條件改變時,絕緣體可以變導體。潮濕的空氣能導電② 有無水分潮濕的木頭能導電5.導體和絕緣體不是絕對的在條件改變時,導體導電能力下降。生銹的電瓶兩極③是否生銹主板各插槽及觸點鍍金電路的關鍵部位必須采取防腐蝕措施。例如,人造衛星電路的接觸點表面一般都會鍍上金,以防止腐蝕,確保電路導電的可靠性。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方紅一號我國天宮空間站在家庭電路中,所有導線都是用塑料和橡膠等材料包裹著,這是為什么?塑料和橡膠是絕緣體,避免漏電、觸電事故的發生。思考:答:濕的手上有水,水中有溶質而存在自由移動的電荷,容易導電,去操作開關時易發生觸電。為什么不能用濕手去操作開關呢?導電能力介于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一類物質6.半導體:(如:硅和鍺)計算機主板上集中了幾十萬個半導體元件半導體主要用于電子工業或 IT,信息技術產品,人們常說的“硅谷”意指電子產品基地。7.導電能力的微觀解釋金屬能導電是因為有大量的自由電子。原子核自由電子在絕緣體中,幾乎沒有能自由移動的電荷,因此不能導電。注意:絕緣體中也是有電荷的,只是不能自由移動而已。幾乎沒有能自由移動的電荷。能否導電的原因用金屬導電的原理,你能否解釋玻璃燒紅后能導電的原因?常溫下的玻璃中幾乎沒有能自由移動的電子,因此玻璃不導電;當玻璃被加熱到高溫狀態后,內部就產生了足夠的自由電子,這樣燒紅的玻璃就可導電了。思考: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導電能力。那么如何比較物質導電能力的強弱呢?為了描述物體導電能力的強弱,我們引入電阻的概念。二、電 阻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1.概念:(符號:“ R ”)導體對電流的阻礙能力越強,其電阻值就越大。2.單位:歐姆(歐)(符號:“Ω” )千歐(KΩ)、兆歐(MΩ)1兆歐 = 千歐 = 歐1031063.單位換算:導體的電阻 ,導電能力強。絕緣體的電阻 ,導電能力弱。絕緣體4.絕緣體與導體的電阻:較小非常大5.人體的電阻:一般來說,人體電阻的平均值是1000~2000歐。不同的人電阻是不同的,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的電阻也是不同的。當氣溫高或人體出汗時,人體電阻較??;而在氣溫低、空氣干燥的冬季,皮膚很干燥時,人體電阻較大。人體觸電時,皮膚與帶電體的接觸面積越大,人體電阻越小。當人體接觸帶電體時,人體就被當作一電路元件接入回路。一、物質的導電能力1.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導電能力導 體:容易導電的物質。2.導體和絕緣體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質。3.導體和絕緣體不是絕對的,可相互轉化。4.半導體:如:硅和鍺5.導電能力的微觀解釋金屬能導電是因為有大量的自由電子。絕緣體中幾乎沒有能自由移動的電荷。小結:二、電 阻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1.概念:(符號:“ R ”)導體對電流的阻礙能力越強,其電阻值就越大。2.單位:歐姆(歐)(符號: “Ω” )千歐(KΩ)、兆歐(MΩ)1兆歐 = 千歐 = 歐1031063.單位換算:導體的電阻較小,導電能力強。4.絕緣體的電阻非常大,導電能力弱。新知導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半導體的單向導電性.mpg 原子結構.wmv 導電原因.wmv 干木頭與濕木頭的導電.wmv 微課八上4.3物質的導電性(1).pdf 微課八上4.3物質的導電性(1).pptx 檢測物體導電性.wmv 玻璃燒紅時能導電.wmv 金屬導電的微觀解釋.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