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3動物細胞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進一步熟練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2.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3.掌握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過程與方法】1.通過制作并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熟練掌握制片的過程及動物細胞的結構。2.通過比較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和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知道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和觀察。2.識別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教學難點】比較動植物細胞結構上的異同點。課前準備課件、相關實驗材料用具等。教學過程情境導入嚴重腹瀉時我們需要輸入0.9%的生理鹽水為人體補充水分,清洗傷口也可以用0.9%的生理鹽水,這是因為生理鹽水的滲透壓與人體血液近似,可防止人體細胞失水皺縮或吸水漲破。講授新課一、實驗: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1.設計實驗方案: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實驗方法分組設計實驗方案,在小組內進行展示,教師巡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及時解答。方法步驟:(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2)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3)繪圖。學生質疑:(1)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而不是清水,目的是什么?生理鹽水的濃度是多少?(2)在刮取材料前為什么要將口腔漱凈?(3)刮取口腔上皮細胞的部位是哪里?在刮取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小組內展示,最后達成共識: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的目的是保持細胞形態。為了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應該將口腔漱凈。將消毒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在生理鹽水中均勻涂抹幾下,是為了使細胞分散,避免細胞重疊而影響觀察。教師進一步強調: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是實驗成功的關鍵。2.學生分組實驗:根據每個小組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實驗組長調控本組的實驗情況,教師巡視的過程中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對全班的實驗情況進行調控。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放大的圖像,幫助學生在顯微鏡下辨認細胞。3.繪制生物圖:學生依照觀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細胞進行畫圖。4.交流展示: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自己的實驗情況,重點匯報實驗的得與失。并且將自己畫的細胞結構圖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師引導學生討論: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和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中有哪些異同點。學生質疑: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有哪些基本結構?它與植物細胞相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達成共識: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構成的。與植物細胞相比,兩種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但是,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二、動物細胞的結構1.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人體或動物體的細胞:(1)人體或動物體的細胞形態是否完全相同?(2)人體或動物體的細胞結構是否相同?基本結構包括哪幾部分?通過上面的圖示可以看出:人體或動物體的細胞形態各不相同,但是,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都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2.制作動物細胞模型:學生邊制作邊思考下面的問題:(1)在你制作的模型中,塑料袋、果脯、瓊脂分別相當于動物細胞的哪些結構?(2)細胞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動物細胞模型中,塑料袋相當于細胞膜,果脯相當于細胞核,瓊脂相當于細胞質。通過細胞模型可以看出細胞是立體的。3.動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利用多媒體展示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并引導學生完成有關動植物細胞在形態和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表格。課堂小結1.在制作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的液體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發現視野中的細胞有重疊現象的原因是什么?2.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具有什么特點?3.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4.動植物細胞在基本結構上有哪些異同?板書設計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制作臨時裝片:擦、滴、漱、刮、涂、蓋、染實驗: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觀察繪圖動物細胞 細胞膜基本結構 細胞質細胞核隨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