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究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的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探究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是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材中一節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設計的實驗探究活動。能充分體現出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課本提出了問題:種子萌發需要哪些條件?讓學生嘗試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并得出結論,這是培養學生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等能力的好機會。就教學內容而言,該教材突出了植物體自身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突出了植物與環境的關系,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重在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本節教學內容中“探究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重在培養學生進行對照實驗的設計及其變量的控制。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對照實驗的設計,而對照實驗變量的設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能用恰當的方法證明各要素對種子萌發的必要性。2.解釋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相關現象。【能力目標】1.能設計恰當的方法探究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因素。2.實施探究實驗中,提升設計對照實驗及動手實踐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參與觀察和探究活動中,形成善于觀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素養以及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2.學習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幫助學生樹立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辨證統一觀點。三、教學重難點重點: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難點:怎樣設置對照實驗?怎樣設置外界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教具課件、實驗材料(冰柜、自來水、錐形瓶、綠豆種子等)。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播放種子萌發視頻設疑:1、農民為什么害怕收獲的時節下雨2、農民在播種前通常要做哪些準備。 觀看并思考問題 學生復習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導入本節新課。 激發學生疑惑,并解疑。并提出新知:種子的萌發不僅僅需要自身條件還要滿足環境需求。探究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 復習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發現問題】種子萌發需要哪些適宜的環境條件?【作出假設】為每個小組準備了40粒自身條件良好的植物種子,四個錐形瓶,實驗用水。讓同學們思考如果想讓它們萌發,你們小組認為哪一個環境條件不可缺少?【設計實驗】1、取①②③④三只大小相同的錐形瓶,各放入幾粒種子。2、①號錐形瓶保持干燥,②號錐形瓶加入過量的水,③號錐形瓶加入適量的水,水沒過種子,放置在常溫下。④號錐形瓶中放入適量的水放入冰箱中。3、一晝夜后,觀察種子萌發情況。【分析與歸納】比較①和③在結果,你的結論要什么?比較②和③,尿布結論是什么 將實驗裝置③和④的實驗結果加以比較,你又得出怎樣的實驗結論?假如上述裝置中每瓶只放一粒種子,實驗結果會怎樣?結論又怎樣? 思考并說出答案各小組簡短商討小組進行實驗各小組代表將本組展示實驗結果方案進行匯報,其他組員可聽完后進行補充不足,注意對照試驗的比較無,及實驗是否正確。各小組討論實驗結果,各抒己見,相互補充 回憶本教材中的第一個強化學習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主動獲得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小老師”能力,培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獨自描述實驗的結果。認真聽講,了解種子萌發所需要的外部條件。板書設計種子的萌發實驗組:探究某一因素對該實驗的影響時所做的一組實驗叫實驗組對照組:用來作對比作用的那一組實驗叫做對照組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教學反思本節課以討論為主,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和引導學生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促進每個學生充分發展。從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制定實驗方案,到觀察現象分析實驗結果,學生成了真正的主角,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了整個課堂的觀察、實驗,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僅僅處于引導地位。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都相應得到加強。通過對農民播種工作的制導,使學生學以至用,有一定的成就感。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