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期中測試卷一.單項選擇題。(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簽訂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該條約的主要內容不包括( )A. 鴉片貿易合法化 B. 割讓香港島 C. 五口通商 D. 協定關稅2.近代史上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 )A.英國 B.沙俄 C. 法國 D.日本3.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時代賦予它新的內容。新的內容是指( )A.反封建 B.分土地 C.反侵略 D.反清政府4.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事件是( )A. 定都天京 B.北伐失敗 C.天京陷落 D.天京事變5.清朝末年,一位中國工人進入日本人在杭州開設的工廠做工,此事最早可能發生在( )A.鴉片戰爭后 B. 洋務運動中 C.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 D. 甲午中日戰爭后6.在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大戰中,壯烈殉國的愛國將領是( )A.關天培 B.鄧世昌 C.丁汝昌 D.左寶貴7. 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光緒皇帝手中,而為以西太后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維新派只有少數幾個人,沒有實權。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專講西學”,但是,當她感到變法觸及她自己的權力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時,就動手遏制、鎮壓。材料說明戊戌變法失敗是由于( )A.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B.守舊派勢力強大C.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 D.對列強寄予幻想8.近代史上,北京作為清朝首都卻兩次被列強攻占,分別是(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9.《辛丑條約》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的一項是( )A.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B.賠款白銀 4.5 億兩C.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D.拆毀大沽炮臺10.“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這一歌謠體現出義和團運動的性質是( )A. 反封建的農民運動 B.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運動C. 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D. 維護清朝統治的愛國運動11.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一巨變體現在( )A.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 B. 實現了革命目標C. 改變了社會性質 D. 結束了封建帝制12.1916年3月,袁世凱眾叛親離,被迫取消帝制。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原因有( )①復辟帝制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②護國戰爭轟轟烈烈地開展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④復辟帝制遭到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反對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3.“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穿別人縫的衣服,住別人造的房子。我們的大部分知識和信仰都是別人創造的,由別人傳授給我們……”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 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B.人的生存和發展要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C.個人可以離開社會而獨立存在D.社會的發展需要個人做出各種犧牲14.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日益臨近,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服務冬奧會的行列,很多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做志愿者,積極做各種服務工作。他們的行為( )A.是服務社會的親社會行為 B.是為了獲得榮譽C.耽誤了學生的學習時間 D.是實現人生價值最好途徑15.手機乘車、微信轉帳、手機掛號看病、人臉識別開發票……這些都是“互聯網+”在生活中的應用。這說明網絡( )A.無所不能 B.促進人際交往C.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D.徹底改變世界16.亂扔垃圾,插隊搶座,開車不遵守交通規則。根治這些亂象,必須 ( )①宣傳規矩、規則,減少"無知者無畏"現象的發生②培養規則意識,提升守規則的文明素養和習慣③加大執法力度,通過嚴格執法來杜絕不守規矩的行為④把處罰落到實處,讓不守規則者付出必要的代價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7.伴隨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走出國門,出境游客種種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成為輿論、甚至國際輿論的關注點。中國外交部門非常重視推動中國游客提高自身素質、文明出境旅游,通過各種傳播手段,加大文明出國旅游的宣傳力度。外交部這樣做是因為( )A.文明禮貌是個人私事,也不是什么大事B.文明有禮體現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形象C.講禮儀可以使我們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尊重和認可D.出國旅游要注意禮儀形象,在國內就沒有必要那么講究了18.然然的奶奶生病住院,為了讓奶奶配合治療,主治醫生說:“奶奶,沒事的,您很快就會好起來的。”醫生的行為( )A.是欺騙患者的表現B.運用誠信智慧,撫慰患者C.是為了醫院有更好的效益D.珍惜個人形象,信守承諾19.某課外培訓機構宣傳自己的英語班有外教專門輔導。為此,王女士繳納高額學費給女兒報名,課程開始后卻發現并無外教,要求退費卻被以課程已經過半為理由拒絕。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明辨是非善惡,全民抵制培訓B.課程已經過半,沒有必要退費C.無奈自認倒霉,只好忍氣吞聲D.尋求法律援助,依法維護權益20.“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這兩句古訓給我們的啟示有( )①許多犯罪往往是從小錯開始的②犯些小錯不必緊張,只要不犯大錯就行③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④明辨是非,防微杜漸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5題,共60分。)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 由于中國人民閉關自守,驕傲自滿,19世紀的三次災難性戰爭使他們受到巨大的刺激,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 其結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連鎖反應…… ——《全球通史》材料二 以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還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 ——吳玉章的回憶文章材料三 1901年,列強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議和”條件。慈禧太后向列強保證今后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1)材料一中所說的“19世紀的三次災難性戰爭”指的是哪三次戰爭?(3分)(2)材料二中“訂得那樣苛刻”的條約指什么?(1分)該條約中什么內容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危害最大?(2分)(3)材料三中清政府最終與列強簽訂了什么條約?(1分)該條約的簽訂給中國社會造成了什么影響?(3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對中國近代史有何認識?(4分)22.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分)材料一:中國欲自強,則莫若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李鴻章語材料二:這場持續了約三十五年的運動,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納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的東西……卻完全被忽略了。——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你知道與材料有關的是什么運動嗎?(1分))這場運動的目的是什么?(1分)(2)請列舉這場運動中創辦的軍事工業及民用工業各一個。(2分)(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這場運動采納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2分)“更為可取的東西”指什么?(2分)這場運動有何進步作用?(3分)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三幅圖片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相關?(1分)該事件的性質是什么?(1 分)(2)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殺害譚嗣同等“六君子”的原因是什么?(2 分)材料二:(3)根據材料二 (圖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人物是誰?他提出了什么思想?(2 分)(4)根據材料二(圖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是什么?(2 分)(5)該人物領導的辛亥革命留下了什么遺憾?(3分)24.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0分)材料一:中學生小軒周末時完成家庭作業之后喜歡上網查詢資料,閱讀新聞和網絡小說;小軒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但在上網后結識了一些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慢慢地他的性格也變得開朗了;小軒還幫助媽媽學會了網上購物、點外賣、買車票等等。(1)結合小軒的上網經歷,請你談談網絡如何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3分)材料二: 觀察漫畫,回答下列問題。(2)根據漫畫談談你對網絡信息的認識。(3分)(3)漫畫啟示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利用網絡?(4分)2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情景一:中學生小楠的爸爸經常騎電動車上班,但他很不喜歡戴頭盔。昨天爸爸因未戴頭盔被交警批評,交警根據《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對其罰款20元。爸爸很生氣,他說現在出行太不自由了,交警就是小題大做。(1)假如你是小楠,請運用自由與規則的相關知識來評析爸爸的說法。(5分)情景二:15周歲的初中生小孟結識了幾個校外的“哥們兒”,于是他學會了逃學、抽煙,還經常徹夜不歸在網吧打游戲。面對父母和老師的管教,他置之不理。為支付上網費用,他多次向低年級同學索要財物。若遇到拒絕,便使用刀具強迫對方交出錢物。最終小孟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2)材料中小孟最后持刀搶劫屬于什么行為?請說明理由。(5分)(3)小孟的成長經歷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4分)32021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期中測試 答題卷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材料分析題 (五大題,共60分)21.(1)三次戰爭: (3分)(2)條約: (1分)(2分)(3)條約: (1分)影響:(3分)(4)認識:(4分)22.(1) (1分)(1分) (2) (1分) (1分) (3) (2分)(2分)(3分)23.(1)事件: (1分)性質: (1分)(2)原因:(3)人物: (1分)思想: (1分)(4)性質:(2分)(5)遺憾:(3分)24. (1)結合小軒的上網經歷,請你談談網絡如何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3分)(2)根據漫畫談談你對網絡信息的認識。(3分)(3)漫畫啟示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利用網絡?(4分)25.(1)假如你是小楠,請運用自由與規則的相關知識來評析爸爸的說法。(5分)(2)材料中小孟最后持刀搶劫屬于什么行為?請說明理由。(5分)(3)小孟的成長經歷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4分)2021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期中測試卷 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A B C D D B B A A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C B A C C B B D D二、材料分析題 (五大題,共60分)21.(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3分)(2)《馬關條約》(1分);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2分)(3)《辛丑條約》 (1分); 危害: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3分)(4)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強通過發動一系列侵華戰爭,使中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這段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提高綜合國力。(兩點4分,言之有理即可);22.(1)洋務運動;(1分) 目的:維護清政府的統治;(1分)(2)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任一個,1分)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任一個,1分)(3)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西方的先進科技;(2分)更為可取的東西: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2分)進步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3分)23. (1)戊戌變法;(1分) 性質:資產階級改良運動;(1分)(2)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2分)(3)孫中山;三民主義;(2分)(4)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2分)(5)遺憾: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尚未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也沒有改變。(3分)24. (1)網絡讓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 (3分)(2)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在網絡時代,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 (3分)(3)①提高媒介素養,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要瀏覽與學習和工作相關的信息,學會“信息節食”。③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4分)25、(1)爸爸的說法是錯誤的,交警不是小題大做,他在堅定維護社會規則。(1分)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要受到社會規則的約束;(2分)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2分)(2)犯罪行為(或刑事違法行為、或嚴重違法行為);(2分)理由:小孟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被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從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作答,三點3分)(3)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我們要增強法治觀念,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4分)2021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期中測試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答題卷23. ( 1)事件: (1分)性質: ( 1分)姓名: 班級:(2)原因:準考證號考場/座位號: (3)人物: (1分)思想: (1分)[0] [0] [0] [0] [0] [0] [0] [0]注意事項[1] [1] [1] [1] [1] [1] [1] [1] (4)性質: 1.答題前請將姓名、班級、考場、準考證號填寫清楚。2.客觀題答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 [2] [2] [2] [2] [2] [2] [2] [2]( 2分)3.主觀題答題,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 [3] [3] [3] [3] [3] [3] [3] [3]4.必須在題號對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無效。 [4] [4] [4] [4] [4] [4] [4] [4] (5)遺憾:5.保持答卷清潔、完整。 [5] [5] [5] [5] [5] [5] [5] [5][6] [6] [6] [6] [6] [6] [6] [6]正確填涂 缺考標記 [7] [7] [7] [7] [7] [7] [7] [7][8] [8] [8] [8] [8] [8] [8] [8][9] [9] [9] [9] [9] [9] [9] [9](3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24. (1)(3分)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3分)二、材料分析題 (五大題,共60分)(3)(4分)21. ( 1)三次戰爭: (3分)(2)條約: (1分)(2分)(3)條約: ( 1分)影響:25. (1)(5分)(3分)(4)認識:(4分)22. (1) (1分) (2)(5分)(1分)(2) (1分) (1分)(3) (2分) (3)(4分)(2分)( 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測試卷.docx 2021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期中測試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答題卷-答題卡.pdf 七校聯考社政答案.docx 答題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