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與社會【試卷+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與社會【試卷+答案】

資源簡介

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檢測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試卷
一、選擇題 (共40分)
1.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證據是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  )
①傳說 ②遺址 ③化石 ④文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種植水稻、建造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的原始人類是(   )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史記·黃帝本紀》中記載:“堯之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這描寫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襲制 B.禪讓制 C.郡縣制 D.分封制
4.“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上述歷史歌謠主要反映了(   )
A.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B.暴政導致亡國的規律
C.社會等級制度的確 D.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5.周朝“雖歷時很久,但卻未能建立穩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許多諸侯國,他們無視周名義上的最高領主地位,彼此征戰不休”。這一局面的出現是由于( )
A.禪讓制的推行 B.世襲制的出現 C.分封制的實行 D.郡縣制的推廣
6.西周時期,舉行儀式所用的舞隊和鼎的數量都有嚴格規定:低等級的貴族使用了高規格的禮器或樂器,會被視為挑戰等級秩序的“違禮”行為。這些規定(   )
A.形成了禪讓方式 B.穩定了社會秩序 C.實現了土地分封 D.擴大了國人利益
7.《嬴政的道》一文中寫道:“始皇帝嬴政比較黏糊,只要走進歷史,不管你是否樂意,也無論你停在哪一段兒,他都將不請自來,躲不掉也避不開。”作者這樣評價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實行郡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 B.確定了后世兩千多年的國家政治框架
C.確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開始用軍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祿制
8.《羋月傳》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羋月的姐姐在前往秦國的途中生病了,羋月拿著藥方去買藥,結果沒有人看得懂藥方,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能看懂楚文的人,但是不敢配藥給羋月,因為藥材的劑量不對。”秦統一后,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哪些可以解決羋月遇到的上述問題( )
①秦始皇在局部地區統一了文字
②秦始皇把小篆作為通行全國的標準字體
③秦始皇統一貨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
④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兩作出整齊劃一的規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9.“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稱璽,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璽,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這一現象反映的本質是( )
A.以玉制璽,天子專有 B.收藏玉璽,天子喜好 C.皇位世襲,君權神授 D.天子至尊,皇權至上
10.唐章碣詩:“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該詩反映了( )
A.秦滅六國,統一度量衡 B.秦滅六國,秦末農民起義
C.秦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 D.秦的暴政,統一度量衡
11.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漢武帝在微信朋友圈中最有可能“曬”出的內容是( )
①起床后鍛煉身體做“五禽戲” ②上午聽取司隸校尉對官員的匯報
③午后休閑時和大臣品嘗葡萄 ④下朝后與學者董仲舒聊儒家經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不是張騫通異域,安能佳種自西來。”這反映出張騫出使西域的重要意義之一是( )
A.促進漢朝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 B.促進了西域經濟的發展
C.密切了與歐洲國家的友好往來 D.使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統治
13.據《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業,大量閱讀朝廷金匱石室之書,還到各處實地探訪考察,搜集遺聞,最終寫成了不朽名著《史記》。由此可見司馬遷( )
A.側重史書記載 B.注重史料考證 C.注重史學文學價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14.公元3世紀,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國敦煌太守倉慈發給的專門許可證,才可以去洛陽從事商業貿易。這種現象說明( )
A.西北地區民族關系緊張 B.絲綢之路仍在發揮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斷 D.政權分立影響經濟發展
15.我國古代王朝都經歷了建立、發展、興盛、衰亡的演變過程,人們稱此過程為“王朝周期”。不屬東漢“王朝周期”的選項是( )
A.“文景之治” B.外戚宦官專權 C.“光武中興” D.黃巾起義
16.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替圖中,方框中的兩個政權分別是(   )
A.南朝、北朝 B.明、北魏 C.吳、北魏 D.吳、隋
17.學會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階段特征的歸納描述正確的是( )
A.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B.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D.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18.“去夷即華,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亂,然后修禮樂,興制度而文之。”該材料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
A.周平王遷都洛邑 B.商鞅變法 C.張騫通西域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9.下表是小明同學以王朝相似點歸納的專題,它們的相似點是(   )
A.都城 B.疆域 C.開國者身份 D.治國思想
20.學習歷史必須分清歷史事實和歷史觀點,下列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
A.約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B.西周初年共分封71國,其中同姓諸侯40國
C.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領域廣泛使用鐵器和牛耕
D.雖然商鞅受“車裂”之刑而死,但他仍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檢測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答題卷
一、選擇題(共20題,共計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選擇題(共 6小題,共計 60分)
21. (10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人類發展的追求之一。根據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學習。
【走進人與自然和諧歷史】
上圖是我國原始居民適應自然、征服自然的結果。居住在圖2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該房屋構造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么聯系(6分)
【認識人與自然和諧事例】
(2)遠古時期,人類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有哪些 戰國時期,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成功典范又有哪些 (各答出一點即可)(2分)
【感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反思古人的做法與主張,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問題上,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應該怎么做 (2分)
22. (4分).在歷史學習中,通過對歷史現象之間聯系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清晰地認識歷史,發現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請將下面示意圖中的空格補充完整。
A. B. C. D.
23. (13分)改革創新歷來是各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業耕織,致力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享受特權)
▲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 ——以上內容摘選自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1)衛鞅的觀點體現了哪個學派的主張?“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指的是哪歷史事件?(4分)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中“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的原因。(4分)
(3)近代學者梁啟超在《中國六大政治家》中,將衛鞅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請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梁啟超作出這樣評價的理由。(5分)
24.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戰斗不息,以(因為)有侯(諸侯)王,……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制造戰亂)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司馬遷《史記》
材料二:秦漢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地方長官的任免、考核,獎懲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手中。當西漢出現了地方割據勢力對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時,賈誼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從建諸侯而少其力。” ——摘編自班固《漢書》
(1)秦始皇認為“天下戰斗不息”的根源是周朝實行的哪一制度?為克服“侯王”的弊端,他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材料二中賈誼的建言在漢武帝的哪一政策中得以體現?說說該政策的影響。(4分)
(3)秦始皇、漢武帝的舉措在歷史上有何共同意義?(2分)
25.尋跡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思想的光輝】作為一個堅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諸子中的一個綜合者,他批評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時對于莊子的天論,有很多的吸收,因此發展出“天人之分”的學說。 ——嚴文明《中華文明史》
(1)寫出材料中荀子和莊子所屬學派,并根據材料概括戰國時期思想發展呈現的特點。(4分)
漢代人將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為后代儒教歷史的起點。可以說在武帝統治時期,儒教進入了支持漢王朝政治的時代。 ——(日)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
(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后代儒教歷史的起點”的含義。(4分)
【文明的共享】孟子將民本思想濃縮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苦勸統治者要實行仁政,能“制民之產”,保障農民生活。 ——梁治平《民本思想源流》
(3)一些有作為的統治者在治國理政中體現這一思想堪稱典范,請列舉一例予以印證。(4分)
26.古代中國與世界的貿易交往與文化往來頻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分)
材料一: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漢王朝的視野,引發了漢王朝與中亞、西亞各國相互貿易的強烈愿望,促成了西漢政府對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經營。張騫出使西域,是中國有記載以來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稱“張騫鑿空”。
材料二:
材料三: 踏著串串悠長的鈴聲,一支支駝隊馱著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去了,馱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穿過大漠茫茫的風沙,一支支駝隊馱著皮毛、琥珀、苜蓿、石榴來了,馱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這條絲綢之路,穿過歲月的風塵,永遠鐫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 ——《二十五史妙言詳解》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寫出材料二中A點的名稱。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與材料二的絲綢之路有何聯系。(3分)
(3)新疆是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使新疆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統治之下并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該事件對絲綢之路又有何意義(4分)
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檢測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20題,共計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B B C B B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D A C B D A D
二、非選擇題(共 6小題,共計 60分)
21. (10分)(1)河姆渡人(1分) 長江中下游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夏季高溫多雨。 干欄式房屋高于地面,具有較好的通風防潮功能,還可以防蛇蟲侵害。屋頂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2)①遠古時期:學會使用火,制作石器,人工栽培農作物……(任寫1點,1分)
②戰國時期:李冰修建都江堰,便利灌溉。(1分)
(3)人與自然休戚與共,我們應保護環境,比如進行垃圾分類。(2分)
22. A.鐵制農具 B.新興地主 C.商鞅 D.封建制度(土地私有制度)(4分)
23.(13分) (1)法家。(2分)商鞅變法。(2分)
(2)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2分)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2分)
(3)商鞅變法更加全面、徹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5分)
24. (10分)(1)分封制。(2分)統一采用郡縣制。(2分)
(2)政策:“推恩令”。(1分)作用:王國逐漸被分成許多小侯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助于大一統局面的形成,(3分)
(3)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和鞏固國家統一,推動歷史的進步。(2分)
25.(12分) (1)儒家;道家。(2分)特點:相互論爭和批判,彼此吸收與交融,(2分)(2)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經典作為教材,以儒學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4分)
(3)漢初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賦稅、徭役,減輕嚴刑峻法,以德化民,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4分)
或:光武帝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一系列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加強對官吏的監督,出現了“光武中興”的局面。
26.(11分)(1)事件:張騫通西域(或張騫出使西域) (2分)
目的: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2分)
(2)長安。(1分)
聯系: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和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2分)
(3)公元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2分)
對絲綢之路的意義:加強對西域的管理,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平县| 余姚市| 疏附县| 大名县| 郴州市| 五峰| 肃宁县| 尚志市| 沙雅县| 台南市| 长丰县| 泸州市| 连城县| 简阳市| 新乡市| 澜沧| 犍为县| 理塘县| 乌海市| 沽源县| 明溪县| 黄陵县| 英吉沙县| 山东省| 齐河县| 洞口县| 建始县| 福鼎市| 奉贤区| 建昌县| 中阳县| 焉耆| 张家界市| 疏附县| 封丘县| 班戈县| 平凉市| 交城县| 滨州市| 云梦县|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