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08 碳-氧平衡·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考查綠色植物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般為選擇題、填空題。對呼吸作用的理解及呼吸作用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題型廣,綜合性強,有選擇題、填空題及解答題多種題型。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區分與聯系的考查,一般以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為主,常有實驗探究題,涉及多個知識點。 2.主要是考核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意義。并且考查人類對于植被和生物圈的認識和做法,多以選擇題和填空題出現,知識比較簡單,試題淺顯,在綜合題中偶有出現。 碳-氧平衡: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一: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較與區分 (一)碳-氧平衡 1.光合作用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能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將氧氣排放到大氣中,對維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碳—氧平衡的破壞主要原因是工廠、汽車、飛機、輪船等迅速增多,人類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經出現超過生物圈自動調節能力的趨勢。導致溫室效應愈演愈烈。 3.碳—氧平衡的維持(預防)措施 (1)保護現有森林,并大力植樹造林,充分發揮綠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氣的功能。 (2)開展國際合作,應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呼吸作用 1.概念:細胞利用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任何活細胞都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2.場所:主要在細胞內的線粒體中進行。 3.公式 4.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5.意義: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動力,另一部分轉化成熱能釋放出去。 6.影響因素: (1)溫度:對呼吸作用影響最大,一定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強,溫度過高,呼吸作用減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強。 (3)氧氣:一定范圍內隨氧氣濃度的增加,呼吸作用顯著增強。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呼吸作用減弱。 7.農業應用 (1)深耕松土:增加土壤中氧氣的含量,促進根的吸收。 (2)增大晝夜溫差,降低夜間溫度,可減少植物呼吸作用。 (3)延長果實儲藏時間:通過低溫、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來降低呼吸作用,延長保藏時間。在不同的細胞、不同的生命時期,呼吸作用強弱是有差別的。呼吸作用的強弱常常是生命活動強弱的標志,影響著植物體的生長發育,關系到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二:呼吸作用的相關實驗 1.實驗一:種子萌發釋放熱量 (1)實驗裝置 (2)實驗現象:裝有萌發種子的暖水瓶內的溫度升高。裝有煮熟的種子的暖水瓶內溫度不升高。 (3)實驗證明:種子萌發放出了能量。 2.實驗二:探究種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釋放二氧化碳 (1)實驗裝置 (2)實驗現象:瓶里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說明瓶里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3)實驗證明:種子萌發時釋放出二氧化碳。 3.實驗三:種子萌發時吸收氧氣 (1)實驗裝置 (2)實驗現象:燃燒的蠟燭放進甲瓶里,火焰立刻熄滅了。燃燒的蠟燭放進乙瓶里,火焰沒有立刻熄滅。 (3)實驗證明:種子萌發時吸收了氧。 三: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植被的概念: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做這個地區的植被 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 荒漠 熱帶雨林 落葉闊葉林 常綠闊葉林 針葉林 四: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森林覆蓋率低:在我國的植被中,森林占據了主體。 對森林資源的利用不合理 土地沙漠化:過度放牧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 五:從我做起,保護植被 保護植被 實踐:綠化校園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和聯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 區別 部位 葉綠體 所有的活細胞,主要在線粒體中 條件 光 有光、無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 產物 有機物、氧氣 二氧化碳、水 能量轉變 能量儲存 釋放能量 聯 系 ①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并儲存能量,為呼吸作用提供原料; ②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的產物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可供植物體各項生命活動所需,包括光合作用的產物的運輸; ③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示例1:(2020?張家界)如圖是玉米植株置于一定條件下,測定其葉肉細胞內二氧化碳(用CO2表示)利用情況的示意圖(①、②表示細胞內兩種能量轉換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①表示細胞結構中的線粒體,②表示細胞結構中的葉綠體 B.甲圖表示細胞只進行呼吸作用,丙圖表示細胞只進行光合作用 C.乙圖表示細胞的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 D.丁圖表示細胞的呼吸作用強度小于光合作用強度 【答案】B 【解析】A、圖中①表示細胞結構中的線粒體,②表示細胞結構中的葉綠體,A正確; B、甲圖表示細胞只進行呼吸作用,丙圖細胞既能進行光合作用,也能進行呼吸作用,表示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B錯誤; C、乙圖表示細胞的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部分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C正確; D、丁圖表示細胞的呼吸作用強度小于光合作用強度,葉綠體不但吸收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還從大氣中吸收部分二氧化碳,D正確。 一.選擇題 1.(2020?威海)如圖是在一個晴天中某植物兩種生理活動強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曲線a、b分別表示( ) A.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B.吸收作用、光合作用 C.蒸騰作用、吸收作用 D.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2.(2020?永州)以下措施不利于種子貯藏的是( ) A.減少種子的含水量 B.適當降低貯藏溫度 C.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 D.增加氧氣的濃度 3.(2020?阜新)細菌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這一生理過程屬于( ) A.蒸騰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交換作用 4.(2020?鹽城)下列有關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C.呼吸作用對生物圈中氧氣含量沒有影響 D.植物體的所有活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 5.(2020?廣州)呼吸作用的實質是( ) A.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B.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C.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D.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6.(2020?濟寧)在農業生產中,經常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達到增產目的。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通過合理密植可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B.白天適當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可提高產量 C.夜間適當降低大棚內溫度,可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D.農作物在光下只進行光合作用,增強光照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 7.(2020?廣州)要提高農場溫室大棚中蔬菜的產量,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夜間提高大棚內的溫度 B.調整蔬菜種植間距,合理密植 C.夜間開燈,延長光照時間 D.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 8.(2020?遵義)遵義各地區都有部分農戶利用大棚種植草莓增加收入。以下是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溫室大棚草莓產量的措施是( ) A.適時松土 B.防治病蟲害 C.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 D.定期除草 9.(2020?遵義)北方地區部分居民過冬,在自家修建的地窖中儲存新鮮蔬菜。一個地窖密封較長時間后再次打開,進入前需先向地窖內通風,原因是( ) A.增加地窖內氧氣含量 B.降低地窖內氧氣含量 C.降低地窖內溫度 D.增加地窖內二氧化碳的含量 10.(2020?呼和浩特)有人說:“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是‘攀附’著植物的莖蔓才站在這個星球上的。”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B.植物細胞核中的DNA、細胞膜上的蛋白質都來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 C.綠色植物給其他生物提供了構建自身的材料和生命活動的能量 D.沒有綠色植物,食物鏈、食物網將會因為失去起點而解體 11.(2020?孝感)孝感市的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麥,“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以下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若土壤板結,兩者根的呼吸作用會受到影響 B.若施肥過多,兩者會出現“燒苗”現象 C.兩者一生中由根尖成熟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兩者種子結構中的胚乳是人類食用的主要部分 12.(2020?樂山)下列農業生產措施中,對糧食增產沒有意義的是( ) A.合理密植,讓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B.夜間適當降低溫度,減少對有機物的消耗 C.多通氧氣勤灌溉,盡量讓植物生長在氧、水充足的環境中 D.大棚種植的植物,在白天適當增加溫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 13.(2020?濰坊)下列有關呼吸作用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田間松土能減少雜草與作物的競爭,與呼吸作用無關 B.用透氣性紗布包扎傷口,可抑制破傷風桿菌的生存 C.風干后的小麥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 D.零下低溫有利于新鮮水果、蔬菜的保鮮 14.(2020?云南)溫室大棚中適當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提高作物哪種生理活動的強度(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騰作用 D.吸收作用 15.(2020?昆明)農業生產上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產量的措施是( ) A.農田松土 B.合理密植 C.帶土移栽 D.人工授粉 16.(2021·南充)習總書記曾明確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物圈中到處都有綠色植物,以下對綠色植物的認識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B.綠色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不進行呼吸作用 C.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17.(2021·新疆)臥室不宜擺放過多綠植,其原因是( ) A.植物生長需要陽光 B.植物會導致室溫過高 C.植物呼吸消耗氧氣 D.植物散發的香味太濃 18.(2021·眉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綠色植物的重要生理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產生氧氣,貯存能量到有機物 B.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釋放有機物中能量 C.綠色植物生命活動白天僅由光合作用供能,夜晚僅由呼吸作用供能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定 19.(2021·黑龍江)蔬菜、水果低溫冷藏的目的是( ) A.防止水分散失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 D.防止細菌侵入 20.(2021·河南)“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過多種途徑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達到“凈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是 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 B.風力發電、水力發電 C.砍伐樹木建設游樂場 D.推廣使用低能耗車輛 二.實驗探究題 21.(2020?鄂爾多斯)實驗探究。 清晨,不少市民喜歡到綠樹成萌的公園散步,晨跑。有報道稱清晨到林間鍛煉身體對健康不利。小明對此產生興趣,并進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小明取同一植物大小相同的兩個枝條,分別標記為A、B.枝條A保留葉片,枝條B摘除葉片,然后,將它們分別插入兩個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圖1兩個裝置放在相同環境條件下24小時,觀察量筒中液面變化。 (1)實驗探究的變量是:________。 (2)實驗現象:A枝條量筒液面比B枝條量筒液面________。 (3)實驗得出的結論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小明將圖2密閉裝置連通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在夏季晴朗的室外測定一晝夜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并繪制了如圖3所示的曲線圖,圖4表示葉肉細胞中葉綠體、線粒體吸收和釋放氣體的過程示意圖。 (4)圖3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點是________(填字母)。 (5)葉肉細胞在圖3中c點進行的生理過程與圖4中________(填序號)過程相對應。 (6)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7)據圖3可知,一天中________時左右氧氣濃度最高,是適宜到林間鍛煉的最佳時間。 三.綜合題 22.(2020?阜新)圖一表示葉芽結構,圖二表示枝條,圖三表示葉片結構,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一中________組織的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形成了圖二所示的結構。圖二中的④是由圖一中的________(填序號)發育成的。 (2)圖三中的葉片由表皮、葉肉和________(填序號)組成。植物細胞內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是________。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 (3)植物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________作用散失到環境中,圖三中的________(填序號)是水分散失的通道。 23.(2020?湘西州)如圖甲表示某植物葉肉細胞內進行某些生理活動的示意圖,圖中①、②表示相關氣體,A、B為細胞內相關細胞結構;圖乙為探究溫度影響該植物合成有機物(葡萄糖)的實驗結果曲線圖。請分析回答問題: (1)圖甲中,若②可以引起溫室效應,則②代表的氣體是________,結構B中進行的生理活動是________作用。 (2)圖乙中,該植物在溫度約為30℃時,合成葡萄糖的量最高;超過該溫度,隨溫度升高,合成葡萄糖的量________。 (3)A代表線粒體,該處進行的生理活動為________作用,該生理活動能分解有機物, 釋放________。 (2)種植大棚蔬菜可以彌補蔬菜的季節性不足,滿足人們對蔬菜的多樣化需求。根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你認為有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產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一點) 24.(2020?赤峰)我市建成多個草莓生產基地,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如圖1是草莓葉肉細胞進行生理活動的過程,甲、乙表示細胞結構,①、②、③表示有關物質。請分析回答: (1)圖1中甲表示的結構是________,綠色植物通過該結構的生理活動,有效維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如圖2哪一裝置來檢測物質②________。(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序號,在答題卡的對應位置上用2B鉛筆涂黑) (3)草莓用于各項生命活動的能量主要來自結構[乙]的呼吸作用,其實質是________,釋放能量。 (4)草莓傳粉不足會造成減產,為了增加產量,果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 25.(2021·云南)隨著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氣候危機的范圍越來越廣。2020年9月我國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長),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的目標。下圖是某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碳循環)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部分。細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 (2)寫出圖中的一條食物鏈:______。 (3)大樹等綠色植物通過______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以維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4)圖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徑有______(填序號)。為早日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作為中學生的你,在護綠、低碳方面能做些什么?______(答出一條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在一天的24小時中只有白天有光的時候進行,大約6時至18時之間進行,而呼吸作用不受光的限制,在24小時中都能進行,所以圖中的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曲線,b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曲線。故A正確。 2.【答案】D 【解析】我們知道種子要想萌發必須滿足外界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如果要保存種子,不讓其萌發,需要減少種子的含水量、適當降低貯藏溫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等外界條件都可取,增加氧氣的濃度利于種子呼吸,不利于種子貯藏不可取, 3.【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的表達式為: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所以細菌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這一生理過程屬于呼吸作用。 4.【答案】C 【解析】A、植物的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A正確; B、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B正確; C、在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吸收氧氣,對生物圈中氧氣含量有影響,C錯誤; D、呼吸作用是生物的特征,只要有生命就能進行呼吸作用,所以所有活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D正確。 5.【答案】C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進行的場所是線粒體,表達式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滿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所以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 6.【答案】D 【解析】A、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可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正確; B、向溫室中沖入適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機物多,使有機物得到更多地積累,提高產量,正確; C、在一定范圍內,環境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強,環境溫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因此降低溫度可以使呼吸作用減弱,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從而增加有機物的積累,正確; D、農作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也進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等,錯誤。 7.【答案】A 【解析】A、溫度能影響呼吸作用,主要是影響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呼吸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根據溫度對呼吸強度的影響原理,夜間,蔬菜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還要進行呼吸作用,菜農常會適當降低蔬菜大棚內的溫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減弱,以減少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產量,A錯誤。 B、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單位土地面積上的光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從而提高單位面積內蔬菜的產量,B正確; C、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光照時間越長,植物光合作用的時間越長合成的有機物就越多,能增產,反之,則減產,C正確;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機物就越多,所以適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能增產,D正確。 8.【答案】C 【解析】A、適時松土是促進根的呼吸,從而促進蔬菜的生長; B、防治病蟲害是為了減少能量的流失,從而提高產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強度從而提高產量; D、定期除草可減少雜草與農作物爭奪陽光、水分、養料等,提高農作物產量。 因此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可直接提高溫室大棚蔬菜產量的措施是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 9.【答案】A 【解析】地窖內儲存的蔬菜,通過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內氧氣同時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地窖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相對較高,氧氣的濃度相對較低。為增加地窖內氧氣的濃度,進入前要通風。 10.【答案】B 【解析】A、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A正確; B、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其中光合作用只生成葡萄糖,而DNA和蛋白質是通過其他方式合成的,B錯誤; C、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提供構建自身的材料,把光能轉變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是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C正確; D、食物鏈的起始點一定是生產者,沒有綠色植物,食物鏈、食物網將會因為失去起點而解體,D正確。 11.【答案】C 【解析】A、若土壤板結不透氣,將會影響根的呼吸作用,A正確; B、一次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當情勢比較嚴重時,會造成燒苗。B正確; C、根尖成熟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C錯誤; D、水稻和小麥都屬于單子葉植物,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中,所以兩者種子結構中的胚乳是人類食用的主要部分,D正確。 12.【答案】C 【解析】A、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光能,能夠提高光合效率,從而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A正確; B、夜間適當降低溫度,呼吸作用減弱,減少對有機物的消耗,利于有機物的積累,從而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B正確; C、要合理灌溉,水分過多,會影響根的呼吸作用,C錯誤; D、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提高產量,D正確。 13.【答案】B 【解析】A、田間松土,保證土壤透氣,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A錯誤; B、用透氣的消毒紗布包扎傷口可抑制破傷風芽孢桿菌增殖,B正確; C、風干后的小麥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不過呼吸作用較弱,C錯誤; D、低溫有利于新鮮水果、蔬菜的保鮮,如冰箱冷藏2℃左右,D錯誤。 14.【答案】B 【解析】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濃度,能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促進有機物的合成。 15.【答案】B 【解析】A、農田松土排澇是為了增加土壤中的空氣,促進根的呼吸,A不符合題意。 B、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單位土地面積上的光照,是提高單位面積內農作物產量的一個重要措施,屬于使農作物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產量的措施,B符合題意; C、帶土移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C不符合題意。 D、人工授粉是為了使植物更好完成傳粉和受精。與光合作用原理無關,D不符合題意。 16.【答案】B。 【解析】ACD.根據分析可知,ACD正確。 B.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利用氧將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的過程。活的生物體生命活動都需要消耗能量,都會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B錯誤。 17.【答案】C。 【解析】植物在夜間不進行光合作用而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使臥室內的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這樣人與植物爭氧,使臥室內的氧氣過少,二氧化碳過多,不利于人體健康。所以一般臥室里不宜擺放過多綠植,這是因為植物要呼吸,消耗氧氣。 18.【答案】C。 【解析】A.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因此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機物,產生氧氣,貯存能量到有機物中的過程,A正確。 B.呼吸作用是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釋放有機物中的能量的過程,B正確。 C.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綠色植物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白天和夜晚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C錯誤。 D.綠色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氣都以氣體形式排到了大氣中,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D正確。 19.【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氣,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 溫度能影響呼吸作用,主要是影響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呼吸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 根據溫度對呼吸強度的影響原理,在生產實踐上貯藏蔬菜和水果時應該適當降低溫度,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減弱,以減少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可延長保鮮時間。 20.【答案】C。 【解析】綜合分析選項: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B.風力發電、水力發電,C.推廣使用低能耗車輛都有利于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總量,有利于我國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所以,“砍伐樹木建設游樂場”不有利于 我國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21.【答案】(1)葉片的有無;(2)低;(3)葉是蒸騰作用是主要器官;(4)b、d;(5)①②⑤⑥;(6)光合作用;(7)18。 【解析】(1)圖1中A的葉片多,B的葉片少,其它條件都一樣,因此是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葉片的有無; (2)A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快,B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慢。原因是,A枝條葉的數量多,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散失的水分是來自量筒中的水; (3)實驗得出的結論:葉是蒸騰作用是主要器官; (4)圖3表示夏季晴朗的室外測定一晝夜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當曲線上升時,說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進行呼吸作用;當曲線下降時,說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圖中bd兩點為平衡點,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釋放,表明此時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5)c點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氧氣全部都由光合作用吸收和釋放,因此葉肉細胞在圖3中c點進行的生理過程與圖4中①②⑤⑥過程相對應; (6)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7)據圖3可知,一天中18時左右,經過一天的光合作用,氧氣濃度最高,這是適宜到林間鍛煉的最佳時間。 22.【答案】(1)分生;①(2)⑦;葉綠體;生產(3)蒸騰;⑦ 【解析】(1)圖一中分生組織的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形成了圖二所示的結構。圖二中的④是由圖一中的 ①幼葉發育成的。 (2)圖三中的葉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植物細胞內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3)植物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 蒸騰作用散失到環境中,圖三中的⑦葉脈中的導管是水分散失的通道。 23.【答案】(1)二氧化碳;光合;(2)逐漸減少;(3)呼吸;釋放;(4)增加或延長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夜間降低溫度等。(答一點即可) 【解析】(1)燃燒煤和石油能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這種現象叫溫室效應,它是造成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②可以引起溫室效應,則②表示二氧化碳,①表示氧氣,A表示線粒體,B表示葉綠體。結構B葉綠體中進行的生理活動是光合作用。 (2)從圖示中很明顯地看出在30℃時,葡萄糖的合成量最高;當超過30℃時,隨著溫度的升高,合成的葡萄糖的量逐漸減少。說明溫度影響植物合成葡萄糖量。 (3)該植物細胞通過B葉綠體合成有機物的同時,也通過A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分解部分有機物(葡萄糖等)釋放能量,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4)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放出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制造的有機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線粒體里在氧氣的作用下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可見要想提高作物的產量就要想辦法促進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進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或延長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我們知道適當提高溫度可以促進生物的生命活動,因此適當增加白天的溫度可以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而夜晚適當降溫則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24.【答案】(1)葉綠體;碳﹣氧相對平衡(2)B(3)有機物分解(4)放養昆蟲幫助其傳粉或人工授粉 【解析】(1)光合作用的表達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光和葉綠體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其中光能供給能量,葉綠體提供光合作用的場所。圖1中表示的結構是葉綠體,①氧氣,②二氧化碳,③水。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消化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了貯藏能量的有機物,同時產生了氧氣,有效的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相對平衡。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以利用如圖2的B裝置來檢測物質②二氧化碳。 (3)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呼吸作用進行的場所為線粒體,表達式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草莓用于各項生命活動的能量主要來自結構[乙]的呼吸作用,其實質是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 (4)草莓傳粉不足會造成減產,為了提高授粉率,增加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放養昆蟲幫助其傳粉或人工輔助授粉,通過放養昆蟲幫助其傳粉或人工授粉可以彌補自然授粉的不足從而提高產量。 25.【答案】(1)非生物;分解者(2)樹→木蟻→啄木鳥(3)光合(4)②③④ ;植樹造林、低碳出行等(合理即可給分) 【解析】(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所以,從圖中可以看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細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故圖中的一條食物鏈:樹→木蟻→啄木鳥。 (3)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氣都以氣體形式排到了大氣中;綠色植物還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故大樹等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以維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4)由題圖可知:圖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徑有②植物、動物的呼吸作用、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④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所以,為早日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作為中學生,以下幾點為可行的建議:①節約電能,要注意隨手關燈,不用電器時要切斷或關掉電源。②節約水資源,許多廢水都可以循環使用。洗手、洗菜、洗澡的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沖廁所、澆花。③節約用紙。紙張的循環再利用,可以避免從垃圾填埋地釋放出來的沼 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環境。④減少廢氣排放。交通廢氣和工業廢氣是生活廢氣的主要來源。我們出門盡量乘坐公共汽車或出租車,還可以騎自行車,盡量少乘坐私家車。⑤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釋放出氧氣,所以我們要大量的種樹,尤其是在公路旁。⑥垃圾分類處理。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寶貴的資源,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