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總結1.《生活與哲學》內綜合(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同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有內在的聯系與區別。(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同意識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有內在的一致性。(3)運用矛盾的對立統一關系分析人生價值兩個方面的關系和個人與社會的關系。(4)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5)運用尊重客觀規律的道理分析應樹立何種價值觀。(6)運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道理分析說明如何實現人生價值。2.與《經濟生活》的綜合(1)運用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分析說明樹立正確消費觀的重要性。(2)運用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分析說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健全社會信用體系。3.與《政治生活》的綜合(1)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說明黨和政府某項方針政策的正確性。(2)運用價值觀的道理分析說明政府職能以及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3)運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道理分析黨的宗旨與政府的宗旨。4.與《文化生活》的綜合(1)運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分析說明應如何進行文化的選擇。(2)運用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分析說明如何進行文化創新。(3)運用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和社會意識的反作用,分析說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規范答題4 贏得同情分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會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規劃指導思想、工作重點和發展目標中,都突出強調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確要求,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民生活的關懷,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意義十分重大。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知識,說明為什么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2分)評分標準 (1)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科學發展觀作為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4分)(2)正確的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促進作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做法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科學發展。(4分)(3)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堅持了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國家各項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使黨和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從而調動起一切積極因素自覺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4分)規范體驗 閱卷點評學生答卷1 思路清晰、語言準確,卷面整潔,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規范體驗 閱卷點評學生答卷2 字體太小,且不清楚,不易辨認,影響閱卷老師的情緒。規范體驗 閱卷點評學生答卷3 前五點都是從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來回答,要點太多、太散、太亂,閱卷老師容易產生疲勞感。閱卷老師多數是極富有同情心的,對于可給可不給的分,一般的處理原則是盡可能地給分。因此考生要注意閱卷老師的心理,以喚起閱卷老師的同情心和印象分。(1)卷面整潔,字體整齊,層次清楚,使閱卷老師一目了然,產生愉悅之感。(2)敘述和論證符合邏輯,步驟明確,無前后顛倒,答非所問的表達。(3)字體娟秀整齊,粗細得當為度。(4)試卷無異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氣味重、油膩性的藥物或降暑用品,這些用品可能會使某些對氣味敏感、愛好清潔的閱卷老師感到不適。(5)考生答卷字數適中。使閱卷老師處理時間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題的字數控制在50~60字以內,論述性大題的字數在300字內,不要下筆千言,不切主題,使閱卷老師費時,費眼力,產生厭倦情緒。(6)除上述情況外,試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劃破,讓人懷疑可能做記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