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等七縣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等七縣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等七縣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 3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60 分。)
1.(2021七下·淳安期末)讀越南胡志明市和美國中部城市圣路易斯的氣溫與降水圖,據此分析湄公河平原主要種植水稻的氣候原因有(  )
①氣溫高,熱量充足
②地勢平,土壤肥沃
③人口多,勞動力足
④降水大,水源充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2021七下·淳安期末)下列關于美國中部大平原生產、生活的敘 述,正確的是(  )
①家庭農場為主,規模大 ②產地與消費地近,運輸便捷
③農業機械化生產程度高 ④從事農業人口少,住高腳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1七下·淳安期末)針對安第斯山區的自然條件,印第安人運用勤勞和智慧,營造出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生活圖景。下列做法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是 (  )
A.安第斯山區主要的國家有秘魯、智利等
B.從山麓到山頂氣溫降水隨海拔的增高而遞減
C.在海拔較低的山坡種植甘蔗和水稻為主
D.高海拔地區主要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
4.(2021七下·淳安期末)下列有關瑞士說法正確的是(  )
A.旅游資源豐厚,四季皆可旅游 B.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多
C.礦產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秀美 D.位于落基山脈,是山地之國
5.(2021七下·淳安期末)讀右圖,你可以獲得正確的信息是(  )
A.日本東臨日本海,西臨太平洋
B.海岸線非常平直,多優良港灣
C.5 月初去四國島看櫻花最有魅力
D.日本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四季分明
6.(2021七下·淳安期末)下列旅游景點與國家匹配正確的是(  )
A.圣 馬 可 教 堂 - 俄 羅 斯
B.議 會 大 廈 - 巴 西
C.埃 菲 爾 鐵 塔 — 意 大 利
D.克 里 姆 林 宮 - 法 國
7.(2021七下·淳安期末)根據右圖中的游牧路線、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量柱狀圖,馬賽人這樣遷移的理由是(  )
①基塔萊與多多馬干濕季相反
②5 月從多多馬往基塔萊遷移
③5 月到 10 月多多馬是旱季
④利用干濕季,逐水草而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1七下·淳安期末)數千年來,畜牧業一直是人類重要的生產活動之 一,不同地區的牧人生活各具特色。下面屬于描述澳大利亞牧業生產的是(  )
①天然草場遼闊 ②出口羊毛最多 ③牧場集中分布在東部 ④現代化程度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1七下·淳安期末)下列關于南非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是個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國家
②經過長期的斗爭,結束了種族隔離制度
③是個世界上石油出口最多的國家
④南端的好望角有非洲的“小歐洲”之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1七下·淳安期末)不同的城市,各具特色,每一座城市的 特色又都凝結著文明的成就。韓國的汽車城蔚山和印度的 IT 新城班加羅爾發展的相同條件有(  )
①都在沿海,交通便利
②都有政府優惠政策支持
③工業底子好,發展快
④高校云集,人才眾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2021七下·淳安期末)它是中國第 46 項世界遺產,反映出中國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交流和領土的統一管轄。它是 (  )
A.都 江 堰
B.萬 里 長 城
C.大 運 河
D.莫 高 窟
12.(2021七下·淳安期末)有人將科舉制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它對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關于科舉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
A.隋煬帝時正式確立 B.唐玄宗開創殿試制度
C.宋代科舉開始僵化 D.清代開始形成八股文
13.(2021七下·淳安期末)唐朝時期書法和繪畫藝術成就斐然。某校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打算舉辦一期“唐代書畫展覽”。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參展的是(  )
①顏真卿 ②蘇軾 ③歐陽詢 ④吳道子 ⑤閻立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2021七下·淳安期末)小明同學在學習《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總結。其中③屬于(  )
A.歷史原因 B.歷史過程 C.歷史意義 D.歷史結論
15.(2021七下·淳安期末)從表面上看,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混亂的時期。實際上,這一時期一直都存在著統一的因素,而且統一的因素在不斷地增長。“統一的因素”包括(  )
①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②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
③人民對統一的渴望 ④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21七下·淳安期末)《中國通史》中記載:“提倡文人政治,嚴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糾唐末五代武人亂國的弊病。”該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點是(  )
A.重文輕武 B.武將專權 C.文武并舉 D.宦官專權
17.(2021七下·淳安期末)北宋初年,大臣趙普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其中“制其錢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設置副宰相分割相權 B.派文臣當知州
C.解除禁軍將領統兵權 D.地方設置轉運使
18.(2021七下·淳安期末)南宋詩人林升在《題臨安邸》詩中寫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該詩歌反映了(  )
A.南宋定都汴州 B.南宋與遼議和
C.南宋偏安江南 D.南宋與夏議和
19.(2021七下·淳安期末)下列有關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
B.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
C.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
D.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
20.(2021七下·淳安期末)宋朝的商品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使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百姓生活中可能經歷的有(  )
①在娛樂場所“瓦子”中觀看演出 ②閱讀《馬可 波羅行紀》,了解歐洲
③男女老少趕集,參加各種廟會 ④日落閉市,市民紛紛離開商業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021七下·淳安期末)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燦爛輝煌,曾經長期領先于世界。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說:“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
①蔡倫發明造紙術 ②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
③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④火藥發明并應用于軍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2021七下·淳安期末)北宋司馬光的史學名著被宋神宗御批“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這部史學著作是(  )
A.《史記》 B.《資治通鑒》
C.《三國演義》 D.《水滸傳》
23.(2021七下·淳安期末)“其版圖‘有漢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漢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內的所有民族就都統一在一個中央政權之內了。”這個王朝是(  )
A.遼 B.北宋 C.金 D.元朝
24.(2021七下·淳安期末)比較學習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列關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都進行了制度創新,加強了中央集權 ②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權
③都修建了大型水利,促進了經濟交流 ④都結束長期分裂局面,完成國家統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2021七下·淳安期末)2020 年是紫禁城建成 600 年,歷經六百年歲月變遷,紫禁城歷久彌新,要把一個壯麗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有(  )
①氣勢如虹的歷史建筑 ②瑰麗璀璨的文物國寶
③明清兩代的政治制度 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2021七下·淳安期末)專制主義政治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把國家的一切權 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統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 監督。下列各項中最符合這兩個基本特征的是(  )
A.秦朝的郡縣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軍機處
27.(2021七下·淳安期末)時空觀念是了解和理解歷史知識的基礎。右側示意圖中①、②處填寫合理的是(  )
A.①設置臺灣府 B.②平定噶爾丹叛亂
C.① 設 置 駐 藏 大 臣 D.② 實 行 金 瓶 掣 簽 制
28.(2021七下·淳安期末)有歷史學家指出:“明清時期社會變革的一大特征是商品經濟的發展。”以下史實能夠支持這一觀點的是(  )
A.出現了晉商、徽商等商幫
B.頒布“禁海令”,限制海外貿易
C.推廣了玉米、甘薯等作物
D.人地矛盾突出,社會分化嚴重
29.(2021七下·淳安期末)乾隆嘉慶時期,文人大多埋頭于古籍,不敢過問社會現實,考據之風大盛,出現了為考據而考據的現象,這反映了清代(  )
A.考古學興盛 B.文化專制加強
C.階級矛盾尖銳 D.傳統文化沒落
30.(2021七下·淳安期末)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2001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下列哪一項作品屬于昆曲代表作(  )
A.《牡丹亭》 B.《紅樓夢》
C.《竇娥冤》 D.《天工開物》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 4 小題,每題 10 分,共 40 分)
31.(2021七下·淳安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圖 1 為新疆地形及主要棉花種植區圖,圖 2 為阿拉爾市氣溫降水圖。
材料二:新疆是我國重要棉花產區,2020 年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產量比重達 87%。其中,南疆(指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的區域)棉區是其主產區,棉花產量約占新疆棉區產量的 80%。新疆棉花生長期約 200 天,喜溫、好光、但怕澇。
(1)據圖 1 指出南疆棉區的分布特點。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南疆盛產棉花的有利自然條件。
(3)請你為南疆地區開發利用水資源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32.(2021七下·淳安期末)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在當時的世界上聲名顯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喂)腹,腹飽而身斃。”
——《貞觀政要》(卷一)《君道》
材料二:
序號 史 料
① “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
②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1)材料中的皇帝是誰?依據材料指出該皇帝的“為君之道”,結合所學說明其經濟上的具體表現及治理效果。
(2)寫出史料①中歷史事物的名稱和用途。指出史料②的作者、稱譽及其詩歌特點。
33.(2021七下·淳安期末)兩宋時期民族關系復雜,各民族政權之間和戰交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 33 題 圖1 第 33 題 圖 2
材料二: 兩宋存續期間,一方面與遼、夏、金及蒙元之間的民族戰爭幾乎伴隨始終……另一方面各民族與各政權之間通過榷場貿易、使團聘問與其他民間途徑,推進著相互間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融合。
——摘編自虞云國《大宋史視野下的民族關系》
(1)寫出圖中A、B 兩處政權名稱及其所屬民族。據圖指出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
(2)根據材料二概括當時民族關系呈現的基本狀態。寫出南宋時期最杰出的抗金將領,并指出其優秀品質。
34.(2021七下·淳安期末)文明因交流互動而發展,文明因封閉自守而衰落。回眸我國古代對外交往,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的特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朝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且具有持續性;對外交往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使節來往、留學生、貿易交流、宗教往來等。唐朝頻繁的對外交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東亞、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
——摘編自袁行霈《中華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自永樂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歷番國……大小凡三十余國,涉淪溟十萬余里。……由是海道清寧,番人仰賴者,皆神之賜也。
——摘編自《中國古代史資料選集》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導致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摘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1)列舉材料一中唐朝時期 “宗教往來”的兩件重要史實。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并簡述其地位和歷史意義。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清朝采取的對外政策及其產生的嚴重危害?
(4)綜合上述材料,以古為鑒,談談你對國家對外交往的認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在湄公河平原,由于光照充足,高溫多雨等自然條件,當地以種植水稻為主, ①④符合題意,其他不屬于氣候原因。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在湄公河平原,由于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高溫多雨等自然條件,當地以種植水稻為主。水稻精耕細作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因此湄公河人口密集。但另一方面,水稻的豐收也滿足了當地人們糧食需求。水稻種植需要良好的排澇和灌溉設施,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水網,從而形成了干欄式的民居特色。
2.【答案】B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中部大平原上自然條件優越,發展了現代化農業生產,其特點是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一般的以家庭經營為主,從事農業人口較少,分布比較分散。美國的糧食也大量出口,產地與消費地距離較遠。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大農場處于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域遼闊, 美國的農場幾乎都是家庭農場 ,必須依靠機械化來完成,所以機械化水平高,生產效率高,人均產量高,人少地多,所生產的農產品大部分要作為商品賣出去,商品率高,是典型的商品性農業。
3.【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針對安第斯山區的自然條件,印第安人運用勤勞和智慧,營造出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生活圖景。 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印第安人充分掌握了安第斯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4.【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瑞士旅游資源豐厚,四季皆可旅游。山區面積廣大,但適合發展耕地的面積較小,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瑞士屬于阿爾卑斯山脈,是典型的山地之國。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阿爾卑斯山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其山地氣候以夏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而陽光明媚為特色;地形有犬牙交錯的陡峭山峰,也有坡陡底平的寬谷,加上綠色植被覆蓋,景色壯麗而變化萬千;山地湖水和高山積雪可以滿足多種旅游需要。夏季可進行避暑、療養和風景觀賞旅游,冬季可開展滑雪運動旅游。
5.【答案】D
【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國是日本,日本東臨日本海,西臨太平洋,錯誤。海岸線非常平直,多優良港灣,錯誤。5 月初去四國島看櫻花最有魅力,錯誤。日本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四季分明,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的3900個島嶼組成。首都是東京。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6.【答案】B
【知識點】法國巴黎;巴西巴西利亞;莫斯科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圣馬可大教堂位于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議會大廈位于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埃菲爾鐵塔位于法國的首都巴黎,克里姆林宮宮位于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克里姆林宮是一組建筑群,位于莫斯科心臟地帶,是俄羅斯聯邦的象征、總統府所在地。克里姆林宮位于俄羅斯首都最中心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歷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克里姆林宮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古跡的寶庫。
7.【答案】C
【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多多馬與基塔萊分別屬于不同半球,干濕季相反。5-6月,隨著南方(多多馬)旱季來臨,草原枯黃,馬賽人開始向北遷移,而這時的北方(吉塔萊)正值雨季,水草豐美;10月,北方旱季來臨,南方雨季即將到來,馬賽人又開始向南回遷,迎接雨季的來臨。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干濕兩季,這里的降水很不均勻,半年多雨,半年少雨。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蔥綠,生機盎然;到了旱季,氣候干燥,滿目枯黃。這里沒有茂盛的森林,在茫茫草原上,有一些耐旱的孤樹。許多動物為了生存,不得不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8.【答案】B
【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具有天然的草場,發展了現代化畜牧業。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它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藥、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
9.【答案】A
【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是個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國家,②經過長期的斗爭,結束了種族隔離制度, ①② ,正確。有非洲的“小歐洲”之稱的城市是南非的開普敦,位于南非好望角北端的狹長地帶,瀕大西洋特布爾灣。世界上出口石油最多的國家是沙特阿拉伯。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南非共和國,簡稱“南非”。地處南半球,有“彩虹之國”之美譽,位于非洲大陸的最南端,陸地面積為1219090平方公里,其東、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環抱,陸地上與納米比亞、博茨瓦納、萊索托、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接壤。東面隔印度洋和澳大利亞相望,西面隔大西洋和巴西、阿根廷相望。南非的地形特征是地表起伏較小,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沿海有狹窄的平原,地勢東高西低。
10.【答案】C
【知識點】印度班加羅爾;韓國蔚山
【解析】【分析】據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蔚山是沿海城市,班加羅爾是內陸城市。兩座城市的崛起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兩地的工業基礎不同,蔚山起步較早,班加羅爾起步較晚,兩地的發展都得益于高新技術,高校云集,人才眾多。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班加羅爾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納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五大城市,人口約850萬人。印度在1947年獨立以后,班加羅爾發展成重工業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羅爾的成功建立使其成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被譽為“亞洲的硅谷”。
11.【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中國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交流和領土的統一管轄”可知,它是大運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糧食,布匹的北運,進而鞏固隋王朝對去全國的統治。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或最北點)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點)余杭(今杭州),全長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大運河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順序);從北到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對中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大運河是中國第 46 項世界遺產,反映出中國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交流和領土的統一管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運河的相關知識。識記大運河開通的歷史意義。
12.【答案】A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A項隋煬帝時正式確立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B項唐玄宗開創殿試制度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
CD兩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明朝實行八股取士,科舉制開始僵化;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答案】C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唐朝時期,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藝術創作成就斐然。唐朝書法名家輩出,最著名的是顏真卿和歐陽詢。唐朝繪畫的題材和類型廣泛,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以及宗教畫,著名的畫家有閻立本、吳道子等。蘇軾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不屬于唐朝,②排除,人物作品①③④⑤可以參展。
C項①③④⑤的作品可以參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的書法和繪畫的相關史實記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隋唐時期的書法和繪畫的相關史實。
14.【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由③的內容“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可知,這是安史之亂的歷史結論。
ABC三項與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歷史結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安史之亂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注意以材料的分析,掌握安史之亂的相關知識。
15.【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從表面看,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混亂、動蕩和黑暗的時期,實際上,這一時期一直都存在著統一的因素,而且統一的因素在不斷增長。統一的因素包括②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③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④人民對統一的渴望。故②③④正確。①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不利于國家的統一,故①錯誤。
D項②③④是“統一的因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代十國,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6.【答案】A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提倡文人政治,嚴禁武人干政”可知,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點是重文輕武。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的具體表現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抑制武將,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嚴重束縛了統軍的指揮權。宋朝注重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宋初時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轉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A項重文輕武是題干材料反映出的宋朝的政治特點,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17.【答案】D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北宋為“制其錢谷”而采取的措施是陸續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地方設置轉運使是“制其錢谷”所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宋的政治,知道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識記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
18.【答案】C
【知識點】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題干詩歌的大意指的是青山上無盡的樓閣連綿根本望不見頭,西湖上的表演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其中“汴州”是北宋的都城,詩歌體現了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進取,驕奢淫逸的狀況。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南宋偏安江南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宋與金的對峙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詩歌反映了南宋偏安江南。
19.【答案】C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
ABD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表述不正確,宋朝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 的諺語,“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出現在清朝中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只有理解題意,才能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才能做出正確選擇。
20.【答案】B
【知識點】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宋朝的商品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如:在娛樂場所“瓦子”中觀看演出,男女老少趕集,參加各種廟會等,①③是正確的選項;②錯誤,《馬可 波羅行紀》,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華景象,是宋朝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可能遇到的;④錯誤,是唐朝百姓生活的表現。
C項①③當時百姓生活中可能經歷,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朝百姓生活的狀況。
21.【答案】B
【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時間限定“宋代”可知,②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③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④火藥廣泛應用于戰爭都可以支持題目觀點。蔡倫改進造紙術是在東漢時期,與材料內容不符。
B項②能支持題干觀點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科技發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關鍵信息是“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在宋代”。 掌握宋代科技發展的相關知識。
22.【答案】B
【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北宋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這部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將近三百卷。全書取材廣泛,敘事明晰,文筆生動,對研究古代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其史學地位與司馬遷齊名,其著作被宋神宗御批為“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A項《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不符合題意;
B項《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的史學名著,被宋神宗御批“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符合題意;
C項《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不符合題意;
D項《水滸傳》成書于元末明初,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資治通鑒》。要求識記重要史實。
23.【答案】D
【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元朝疆域空前遼闊。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它完成統一的重大意義體現在元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元朝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元朝的疆域,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4.【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隋朝和元朝都結束了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都進行了制度的創新,加強了中央集權;隋朝不是少數民族人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權,隋朝是由漢族建立的政權。隋朝修建了大運河,元朝修建了會通河和通惠河,隋朝和元朝都修建了大運河,都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故①③④符合題意。隋朝是漢族建立的政權,不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排除②選項。
D項①③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和元朝相同之處。注意識記隋朝和元朝相同之處,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25.【答案】B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宮城。宮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上,舊稱紫禁城,現在稱為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明清兩朝皇帝與王朝滅亡直接相關。歷經六百年歲月變遷,紫禁城歷久彌新。如今其負責人表示要“把一個壯麗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有氣勢恢弘的歷史建筑、瑰麗璀璨的文物國寶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故①②④正確。③與題干無關,排除。
B項①②④是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原因,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6.【答案】D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明朝廢除宰相制度,標志著君主專制的進一步強化。清朝設立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ABC三項中的制度都不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監督,不符合題意;
D項清朝的軍機處最符合題干兩個基本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朝君主專制加強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知道明清是我國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時期,使封建專制達到頂峰。
27.【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據題干圖并結合所學,1684年,清朝康熙時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圖中①、②處填寫合理的是①設置駐藏大臣、②設置臺灣府。
ABD三項都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①設置駐藏大臣填寫合理,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
28.【答案】A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明清商業興盛,在商業活動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幫,擁有雄厚的商業資本,在全國進行商業活動。例如,山西商人組成的晉商,主要販賣糧食、食鹽、綢緞等,到乾隆時又專門經營匯兌、放貸和存款業務,在全國各地開設“票號”,便于貨幣流通。與晉商相匹敵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組成的徽商,他們主要從事食鹽、典當、茶葉、木材、糧食、布綢等行業的經營活動。徽商賈而好儒,富甲一方。這些商幫的活動,對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明清時期出現了晉商、徽商等大的商幫說明了“明清社會變革的一大特征是商品經濟發展。”
A項出現了晉商、徽商等商幫能夠支持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能支持題干觀點,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晉商、徽商等大的商幫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晉商、徽商等大的商幫的相關史實。
29.【答案】B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文字獄是清朝統治者為加強思想控制而對不利于他們統治言行進行嚴厲鉗制的措施。主要發生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清代的文字獄是清朝文化專制和民族統治的產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領域內樹立起封建君主專制和滿族貴族統治的絕對權威。這種文字獄造成了及其嚴重的社會后果,給中國文化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消極影響。因此文人大多埋頭于古籍,不敢過問社會現實,考據之風大盛,這反映了清代思想專制加強。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文化專制加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文字獄。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文字獄,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說法,選出正確答案。文字獄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
30.【答案】A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昆曲又稱昆劇、昆腔,原是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的昆山腔。明朝時,經過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發展,表演藝術日趨成熟,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代表作有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昆曲既集中體現了南曲清柔婉轉的特點,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聲腔,并將詩詞歌賦等文學形式糅合在一起,且與柔美的舞姿相結合,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頂峰,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這兩部政治歷史劇,內容感人,情節跌宕,詞曲雅致,成為昆曲的傳世之作。
A項《牡丹亭》屬于昆曲代表作,符合題意;
B項《紅樓夢》是明清時期小說的代表作,不符合題意;
C項《竇娥冤》是元朝戲劇的代表作,不符合題意;
D項《天工開物》是農業手工業技術的代表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昆曲的代表作。理解并識記昆曲的代表作的相關史實,知道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
31.【答案】(1)沿河分布、盆地邊緣或山麓地帶、綠洲上。
(2)海陸位置:深居內地,遠離海洋,晴天多,干旱,濕潤氣流難以到達,符合棉花生長特性。
地形:四周高山,海拔高,終年積雪,提供灌溉水源;盆地平坦,有利于機械化生產。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儲存,殺死病蟲害。
河流:塔里木河提供了棉花生長所需的水源。
土壤:沙質,偏堿性,透氣性好,適合棉花并有利于棉花生長。
(3)采用滴灌噴灌技術;努力開發節水作物;制定相關制度,提高節水意識;污水回收再利用;投資水利建設,收集和儲存豐雨季節降水等等。
【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1)、據圖 1 可知,南疆棉區主要沿河分布、盆地邊緣或山麓地帶、綠洲上,因為這些地區水資源豐富。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南疆地區適合棉花生產的有利自然條件可以從海陸位置,地形,氣候,河流,土壤等方面回答。具體來說,從海陸位置:深居內地,遠離海洋,晴天多,干旱,濕潤氣流難以到達,符合棉花生長特性。
地形:四周高山,海拔高,終年積雪,提供灌溉水源;盆地平坦,有利于機械化生產。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儲存,殺死病蟲害。
河流:塔里木河提供了棉花生長所需的水源。
土壤:沙質,偏堿性,透氣性好,適合棉花并有利于棉花生長。
(3)、根據題意,南疆地區在開發利用水資源方面要做到發展節水農業,采用滴灌噴灌技術;努力開發節水作物;制定相關制度,提高節水意識;污水回收再利用;投資水利建設,收集和儲存豐雨季節降水等等。
【點評】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氣流不易到達,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溫差較大,日照時間充足(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氣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水資源短缺,成為發展農業的限制性因素。
32.【答案】(1)唐太宗(李世民)。為君之道:存百姓(愛惜民力,以民為本)。
表現: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效果:經濟發展,國力增強;開創 “貞觀之治”。
(2)史料①筒車,灌溉。 史料②杜甫、“詩圣”。
特點: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故有“史詩”之稱。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貞觀政要》”等信息,聯系所學,唐太宗的年號貞觀。材料一唐太宗的話體現了愛惜民力,以民為本的思想。唐太宗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2)史料①“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描述的是唐朝農民創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轉動車輪,使裝在車輪上的水筒,自動戽水,提上岸來進行灌溉。史料②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歌《憶昔》,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故有“詩史“之稱,杜甫被稱為“詩圣”。
故答案為:(1)唐太宗(李世民)。為君之道:存百姓(愛惜民力,以民為本)。
表現: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效果:經濟發展,國力增強;開創 “貞觀之治”。
(2)史料①筒車,灌溉。史料②杜甫、“詩圣”。
特點: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故有“史詩”之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元盛世、貞觀之治、盛唐氣象等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開元盛世、貞觀之治、盛唐氣象等相關史實。
33.【答案】(1)A遼-契丹族,B金-女真族。特征:民族政權并立
(2)關系:民族戰爭、和平交融。人物:岳飛
品質:精忠報國、廉潔正直、英勇善戰。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1)和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契丹族建立的遼和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權。1125年,遼朝被金朝所滅;1127年,金滅北宋;同一年,北宋皇族趙構建立南宋;因而與南宋政權并存的少數民族政權有西夏和金。所以A、B 兩處政權分別是契丹族建立的遼和女真族建立的金。依據兩幅圖片及所學知識可知,遼宋夏金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2)根據材料二“兩宋存續期間,一方面與遼、夏、金及蒙元之間的民族戰爭幾乎伴隨始終……另一方面各民族與各政權之間……推進著相互間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融合可知當時民族關系呈現的基本狀態是民族戰爭和和平交融。南宋建立后,金軍經常南下騷擾,南宋著名將領岳飛組建了“岳家軍”,英勇抗擊金軍;岳飛一生廉潔正直,精忠報國,受到世人的尊崇和懷念。
故答案為:(1)A遼-契丹族,B金-女真族。特征:民族政權并立。
(2)關系:民族戰爭、和平交融。人物:岳飛。
品質:精忠報國、廉潔正直、英勇善戰。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宋時期民族關系復雜,各民族政權之間和戰交錯為主線,考查兩宋時期民族政治并立與和戰的相關知識。注意對圖片和文字材料的分析,掌握兩宋時期民族政治并立與和戰的相關知識。
34.【答案】(1)鑒真東渡;玄奘西行。
(2)事件:鄭和下西洋。地位: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
意義: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3)政策:閉關鎖國。危害: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4)對外交往能促進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促進國家的發展;閉關鎖國阻礙社會進步和發展;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鑒真不畏艱險,六次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學界的尊敬。唐朝高僧玄奘奉唐太宗之命西行天竺,求取佛經,促進了中印兩國文化的交流。
(2)結合材料二中的“自永樂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歷番國……”,結合所學知識,1405到1433年,明政府派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來往,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
(3)根據材料三中的“……自清朝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 可知反映了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 對外交往能促進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促進國家的發展;閉關鎖國阻礙社會進步和發展;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
故答案為:(1)鑒真東渡;玄奘西行。
(2)事件:鄭和下西洋。地位: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
意義: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3)政策:閉關鎖國。危害: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4)對外交往能促進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促進國家的發展;閉關鎖國阻礙社會進步和發展;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閉關鎖國政策,解答時要認真分析材料及問題,緊密聯系教材相關知識,綜合作答。解答時注意認真研究題目,明確題目要求和答題方向是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閉關鎖國政策,綜合運用基礎知識作答,做到準確無誤;思維發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1 / 1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等七縣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 3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60 分。)
1.(2021七下·淳安期末)讀越南胡志明市和美國中部城市圣路易斯的氣溫與降水圖,據此分析湄公河平原主要種植水稻的氣候原因有(  )
①氣溫高,熱量充足
②地勢平,土壤肥沃
③人口多,勞動力足
④降水大,水源充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識點】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在湄公河平原,由于光照充足,高溫多雨等自然條件,當地以種植水稻為主, ①④符合題意,其他不屬于氣候原因。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在湄公河平原,由于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高溫多雨等自然條件,當地以種植水稻為主。水稻精耕細作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因此湄公河人口密集。但另一方面,水稻的豐收也滿足了當地人們糧食需求。水稻種植需要良好的排澇和灌溉設施,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水網,從而形成了干欄式的民居特色。
2.(2021七下·淳安期末)下列關于美國中部大平原生產、生活的敘 述,正確的是(  )
①家庭農場為主,規模大 ②產地與消費地近,運輸便捷
③農業機械化生產程度高 ④從事農業人口少,住高腳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中部大平原上自然條件優越,發展了現代化農業生產,其特點是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一般的以家庭經營為主,從事農業人口較少,分布比較分散。美國的糧食也大量出口,產地與消費地距離較遠。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大農場處于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域遼闊, 美國的農場幾乎都是家庭農場 ,必須依靠機械化來完成,所以機械化水平高,生產效率高,人均產量高,人少地多,所生產的農產品大部分要作為商品賣出去,商品率高,是典型的商品性農業。
3.(2021七下·淳安期末)針對安第斯山區的自然條件,印第安人運用勤勞和智慧,營造出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生活圖景。下列做法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是 (  )
A.安第斯山區主要的國家有秘魯、智利等
B.從山麓到山頂氣溫降水隨海拔的增高而遞減
C.在海拔較低的山坡種植甘蔗和水稻為主
D.高海拔地區主要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
【答案】D
【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針對安第斯山區的自然條件,印第安人運用勤勞和智慧,營造出了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生活圖景。 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印第安人充分掌握了安第斯山區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趨利避害,使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生存,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4.(2021七下·淳安期末)下列有關瑞士說法正確的是(  )
A.旅游資源豐厚,四季皆可旅游 B.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多
C.礦產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秀美 D.位于落基山脈,是山地之國
【答案】A
【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瑞士旅游資源豐厚,四季皆可旅游。山區面積廣大,但適合發展耕地的面積較小,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瑞士屬于阿爾卑斯山脈,是典型的山地之國。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阿爾卑斯山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其山地氣候以夏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而陽光明媚為特色;地形有犬牙交錯的陡峭山峰,也有坡陡底平的寬谷,加上綠色植被覆蓋,景色壯麗而變化萬千;山地湖水和高山積雪可以滿足多種旅游需要。夏季可進行避暑、療養和風景觀賞旅游,冬季可開展滑雪運動旅游。
5.(2021七下·淳安期末)讀右圖,你可以獲得正確的信息是(  )
A.日本東臨日本海,西臨太平洋
B.海岸線非常平直,多優良港灣
C.5 月初去四國島看櫻花最有魅力
D.日本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四季分明
【答案】D
【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國是日本,日本東臨日本海,西臨太平洋,錯誤。海岸線非常平直,多優良港灣,錯誤。5 月初去四國島看櫻花最有魅力,錯誤。日本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四季分明,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的3900個島嶼組成。首都是東京。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6.(2021七下·淳安期末)下列旅游景點與國家匹配正確的是(  )
A.圣 馬 可 教 堂 - 俄 羅 斯
B.議 會 大 廈 - 巴 西
C.埃 菲 爾 鐵 塔 — 意 大 利
D.克 里 姆 林 宮 - 法 國
【答案】B
【知識點】法國巴黎;巴西巴西利亞;莫斯科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圣馬可大教堂位于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議會大廈位于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埃菲爾鐵塔位于法國的首都巴黎,克里姆林宮宮位于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克里姆林宮是一組建筑群,位于莫斯科心臟地帶,是俄羅斯聯邦的象征、總統府所在地。克里姆林宮位于俄羅斯首都最中心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歷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克里姆林宮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古跡的寶庫。
7.(2021七下·淳安期末)根據右圖中的游牧路線、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量柱狀圖,馬賽人這樣遷移的理由是(  )
①基塔萊與多多馬干濕季相反
②5 月從多多馬往基塔萊遷移
③5 月到 10 月多多馬是旱季
④利用干濕季,逐水草而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多多馬與基塔萊分別屬于不同半球,干濕季相反。5-6月,隨著南方(多多馬)旱季來臨,草原枯黃,馬賽人開始向北遷移,而這時的北方(吉塔萊)正值雨季,水草豐美;10月,北方旱季來臨,南方雨季即將到來,馬賽人又開始向南回遷,迎接雨季的來臨。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干濕兩季,這里的降水很不均勻,半年多雨,半年少雨。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蔥綠,生機盎然;到了旱季,氣候干燥,滿目枯黃。這里沒有茂盛的森林,在茫茫草原上,有一些耐旱的孤樹。許多動物為了生存,不得不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8.(2021七下·淳安期末)數千年來,畜牧業一直是人類重要的生產活動之 一,不同地區的牧人生活各具特色。下面屬于描述澳大利亞牧業生產的是(  )
①天然草場遼闊 ②出口羊毛最多 ③牧場集中分布在東部 ④現代化程度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具有天然的草場,發展了現代化畜牧業。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它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藥、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
9.(2021七下·淳安期末)下列關于南非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是個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國家
②經過長期的斗爭,結束了種族隔離制度
③是個世界上石油出口最多的國家
④南端的好望角有非洲的“小歐洲”之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是個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國家,②經過長期的斗爭,結束了種族隔離制度, ①② ,正確。有非洲的“小歐洲”之稱的城市是南非的開普敦,位于南非好望角北端的狹長地帶,瀕大西洋特布爾灣。世界上出口石油最多的國家是沙特阿拉伯。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南非共和國,簡稱“南非”。地處南半球,有“彩虹之國”之美譽,位于非洲大陸的最南端,陸地面積為1219090平方公里,其東、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環抱,陸地上與納米比亞、博茨瓦納、萊索托、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接壤。東面隔印度洋和澳大利亞相望,西面隔大西洋和巴西、阿根廷相望。南非的地形特征是地表起伏較小,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沿海有狹窄的平原,地勢東高西低。
10.(2021七下·淳安期末)不同的城市,各具特色,每一座城市的 特色又都凝結著文明的成就。韓國的汽車城蔚山和印度的 IT 新城班加羅爾發展的相同條件有(  )
①都在沿海,交通便利
②都有政府優惠政策支持
③工業底子好,發展快
④高校云集,人才眾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印度班加羅爾;韓國蔚山
【解析】【分析】據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蔚山是沿海城市,班加羅爾是內陸城市。兩座城市的崛起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兩地的工業基礎不同,蔚山起步較早,班加羅爾起步較晚,兩地的發展都得益于高新技術,高校云集,人才眾多。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班加羅爾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納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五大城市,人口約850萬人。印度在1947年獨立以后,班加羅爾發展成重工業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羅爾的成功建立使其成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被譽為“亞洲的硅谷”。
11.(2021七下·淳安期末)它是中國第 46 項世界遺產,反映出中國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交流和領土的統一管轄。它是 (  )
A.都 江 堰
B.萬 里 長 城
C.大 運 河
D.莫 高 窟
【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中國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交流和領土的統一管轄”可知,它是大運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糧食,布匹的北運,進而鞏固隋王朝對去全國的統治。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或最北點)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點)余杭(今杭州),全長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大運河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順序);從北到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對中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大運河是中國第 46 項世界遺產,反映出中國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交流和領土的統一管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運河的相關知識。識記大運河開通的歷史意義。
12.(2021七下·淳安期末)有人將科舉制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它對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關于科舉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
A.隋煬帝時正式確立 B.唐玄宗開創殿試制度
C.宋代科舉開始僵化 D.清代開始形成八股文
【答案】A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A項隋煬帝時正式確立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B項唐玄宗開創殿試制度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
CD兩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明朝實行八股取士,科舉制開始僵化;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2021七下·淳安期末)唐朝時期書法和繪畫藝術成就斐然。某校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打算舉辦一期“唐代書畫展覽”。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參展的是(  )
①顏真卿 ②蘇軾 ③歐陽詢 ④吳道子 ⑤閻立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唐朝時期,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藝術創作成就斐然。唐朝書法名家輩出,最著名的是顏真卿和歐陽詢。唐朝繪畫的題材和類型廣泛,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以及宗教畫,著名的畫家有閻立本、吳道子等。蘇軾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不屬于唐朝,②排除,人物作品①③④⑤可以參展。
C項①③④⑤的作品可以參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唐時期的書法和繪畫的相關史實記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隋唐時期的書法和繪畫的相關史實。
14.(2021七下·淳安期末)小明同學在學習《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總結。其中③屬于(  )
A.歷史原因 B.歷史過程 C.歷史意義 D.歷史結論
【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由③的內容“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可知,這是安史之亂的歷史結論。
ABC三項與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歷史結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安史之亂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注意以材料的分析,掌握安史之亂的相關知識。
15.(2021七下·淳安期末)從表面上看,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混亂的時期。實際上,這一時期一直都存在著統一的因素,而且統一的因素在不斷地增長。“統一的因素”包括(  )
①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②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
③人民對統一的渴望 ④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從表面看,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混亂、動蕩和黑暗的時期,實際上,這一時期一直都存在著統一的因素,而且統一的因素在不斷增長。統一的因素包括②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③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④人民對統一的渴望。故②③④正確。①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不利于國家的統一,故①錯誤。
D項②③④是“統一的因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代十國,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16.(2021七下·淳安期末)《中國通史》中記載:“提倡文人政治,嚴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糾唐末五代武人亂國的弊病。”該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點是(  )
A.重文輕武 B.武將專權 C.文武并舉 D.宦官專權
【答案】A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提倡文人政治,嚴禁武人干政”可知,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點是重文輕武。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的具體表現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抑制武將,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嚴重束縛了統軍的指揮權。宋朝注重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宋初時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轉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A項重文輕武是題干材料反映出的宋朝的政治特點,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17.(2021七下·淳安期末)北宋初年,大臣趙普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其中“制其錢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設置副宰相分割相權 B.派文臣當知州
C.解除禁軍將領統兵權 D.地方設置轉運使
【答案】D
【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北宋為“制其錢谷”而采取的措施是陸續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地方設置轉運使是“制其錢谷”所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宋的政治,知道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識記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
18.(2021七下·淳安期末)南宋詩人林升在《題臨安邸》詩中寫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該詩歌反映了(  )
A.南宋定都汴州 B.南宋與遼議和
C.南宋偏安江南 D.南宋與夏議和
【答案】C
【知識點】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題干詩歌的大意指的是青山上無盡的樓閣連綿根本望不見頭,西湖上的表演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其中“汴州”是北宋的都城,詩歌體現了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進取,驕奢淫逸的狀況。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南宋偏安江南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宋與金的對峙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詩歌反映了南宋偏安江南。
19.(2021七下·淳安期末)下列有關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
B.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
C.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
D.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
【答案】C
【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
ABD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表述不正確,宋朝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 的諺語,“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出現在清朝中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只有理解題意,才能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才能做出正確選擇。
20.(2021七下·淳安期末)宋朝的商品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使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百姓生活中可能經歷的有(  )
①在娛樂場所“瓦子”中觀看演出 ②閱讀《馬可 波羅行紀》,了解歐洲
③男女老少趕集,參加各種廟會 ④日落閉市,市民紛紛離開商業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宋朝的商品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如:在娛樂場所“瓦子”中觀看演出,男女老少趕集,參加各種廟會等,①③是正確的選項;②錯誤,《馬可 波羅行紀》,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華景象,是宋朝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可能遇到的;④錯誤,是唐朝百姓生活的表現。
C項①③當時百姓生活中可能經歷,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朝百姓生活的狀況。
21.(2021七下·淳安期末)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燦爛輝煌,曾經長期領先于世界。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說:“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
①蔡倫發明造紙術 ②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
③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④火藥發明并應用于軍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時間限定“宋代”可知,②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③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④火藥廣泛應用于戰爭都可以支持題目觀點。蔡倫改進造紙術是在東漢時期,與材料內容不符。
B項②能支持題干觀點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科技發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關鍵信息是“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在宋代”。 掌握宋代科技發展的相關知識。
22.(2021七下·淳安期末)北宋司馬光的史學名著被宋神宗御批“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這部史學著作是(  )
A.《史記》 B.《資治通鑒》
C.《三國演義》 D.《水滸傳》
【答案】B
【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
【解析】【分析】北宋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這部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將近三百卷。全書取材廣泛,敘事明晰,文筆生動,對研究古代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其史學地位與司馬遷齊名,其著作被宋神宗御批為“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A項《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不符合題意;
B項《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的史學名著,被宋神宗御批“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符合題意;
C項《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不符合題意;
D項《水滸傳》成書于元末明初,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資治通鑒》。要求識記重要史實。
23.(2021七下·淳安期末)“其版圖‘有漢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漢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內的所有民族就都統一在一個中央政權之內了。”這個王朝是(  )
A.遼 B.北宋 C.金 D.元朝
【答案】D
【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元朝疆域空前遼闊。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它完成統一的重大意義體現在元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元朝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元朝的疆域,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4.(2021七下·淳安期末)比較學習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列關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都進行了制度創新,加強了中央集權 ②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權
③都修建了大型水利,促進了經濟交流 ④都結束長期分裂局面,完成國家統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隋朝和元朝都結束了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都進行了制度的創新,加強了中央集權;隋朝不是少數民族人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權,隋朝是由漢族建立的政權。隋朝修建了大運河,元朝修建了會通河和通惠河,隋朝和元朝都修建了大運河,都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故①③④符合題意。隋朝是漢族建立的政權,不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排除②選項。
D項①③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和元朝相同之處。注意識記隋朝和元朝相同之處,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25.(2021七下·淳安期末)2020 年是紫禁城建成 600 年,歷經六百年歲月變遷,紫禁城歷久彌新,要把一個壯麗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有(  )
①氣勢如虹的歷史建筑 ②瑰麗璀璨的文物國寶
③明清兩代的政治制度 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宮城。宮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上,舊稱紫禁城,現在稱為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明清兩朝皇帝與王朝滅亡直接相關。歷經六百年歲月變遷,紫禁城歷久彌新。如今其負責人表示要“把一個壯麗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有氣勢恢弘的歷史建筑、瑰麗璀璨的文物國寶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故①②④正確。③與題干無關,排除。
B項①②④是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紫禁城值得傳承下去的原因,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6.(2021七下·淳安期末)專制主義政治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把國家的一切權 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統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 監督。下列各項中最符合這兩個基本特征的是(  )
A.秦朝的郡縣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軍機處
【答案】D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明朝廢除宰相制度,標志著君主專制的進一步強化。清朝設立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ABC三項中的制度都不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監督,不符合題意;
D項清朝的軍機處最符合題干兩個基本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朝君主專制加強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知道明清是我國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時期,使封建專制達到頂峰。
27.(2021七下·淳安期末)時空觀念是了解和理解歷史知識的基礎。右側示意圖中①、②處填寫合理的是(  )
A.①設置臺灣府 B.②平定噶爾丹叛亂
C.① 設 置 駐 藏 大 臣 D.② 實 行 金 瓶 掣 簽 制
【答案】C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據題干圖并結合所學,1684年,清朝康熙時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圖中①、②處填寫合理的是①設置駐藏大臣、②設置臺灣府。
ABD三項都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①設置駐藏大臣填寫合理,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
28.(2021七下·淳安期末)有歷史學家指出:“明清時期社會變革的一大特征是商品經濟的發展。”以下史實能夠支持這一觀點的是(  )
A.出現了晉商、徽商等商幫
B.頒布“禁海令”,限制海外貿易
C.推廣了玉米、甘薯等作物
D.人地矛盾突出,社會分化嚴重
【答案】A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明清商業興盛,在商業活動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幫,擁有雄厚的商業資本,在全國進行商業活動。例如,山西商人組成的晉商,主要販賣糧食、食鹽、綢緞等,到乾隆時又專門經營匯兌、放貸和存款業務,在全國各地開設“票號”,便于貨幣流通。與晉商相匹敵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組成的徽商,他們主要從事食鹽、典當、茶葉、木材、糧食、布綢等行業的經營活動。徽商賈而好儒,富甲一方。這些商幫的活動,對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明清時期出現了晉商、徽商等大的商幫說明了“明清社會變革的一大特征是商品經濟發展。”
A項出現了晉商、徽商等商幫能夠支持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能支持題干觀點,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晉商、徽商等大的商幫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晉商、徽商等大的商幫的相關史實。
29.(2021七下·淳安期末)乾隆嘉慶時期,文人大多埋頭于古籍,不敢過問社會現實,考據之風大盛,出現了為考據而考據的現象,這反映了清代(  )
A.考古學興盛 B.文化專制加強
C.階級矛盾尖銳 D.傳統文化沒落
【答案】B
【知識點】皇權膨脹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文字獄是清朝統治者為加強思想控制而對不利于他們統治言行進行嚴厲鉗制的措施。主要發生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清代的文字獄是清朝文化專制和民族統治的產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領域內樹立起封建君主專制和滿族貴族統治的絕對權威。這種文字獄造成了及其嚴重的社會后果,給中國文化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消極影響。因此文人大多埋頭于古籍,不敢過問社會現實,考據之風大盛,這反映了清代思想專制加強。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文化專制加強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的文字獄。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文字獄,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說法,選出正確答案。文字獄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
30.(2021七下·淳安期末)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2001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下列哪一項作品屬于昆曲代表作(  )
A.《牡丹亭》 B.《紅樓夢》
C.《竇娥冤》 D.《天工開物》
【答案】A
【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昆曲又稱昆劇、昆腔,原是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的昆山腔。明朝時,經過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發展,表演藝術日趨成熟,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代表作有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昆曲既集中體現了南曲清柔婉轉的特點,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聲腔,并將詩詞歌賦等文學形式糅合在一起,且與柔美的舞姿相結合,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頂峰,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這兩部政治歷史劇,內容感人,情節跌宕,詞曲雅致,成為昆曲的傳世之作。
A項《牡丹亭》屬于昆曲代表作,符合題意;
B項《紅樓夢》是明清時期小說的代表作,不符合題意;
C項《竇娥冤》是元朝戲劇的代表作,不符合題意;
D項《天工開物》是農業手工業技術的代表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昆曲的代表作。理解并識記昆曲的代表作的相關史實,知道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 4 小題,每題 10 分,共 40 分)
31.(2021七下·淳安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圖 1 為新疆地形及主要棉花種植區圖,圖 2 為阿拉爾市氣溫降水圖。
材料二:新疆是我國重要棉花產區,2020 年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產量比重達 87%。其中,南疆(指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的區域)棉區是其主產區,棉花產量約占新疆棉區產量的 80%。新疆棉花生長期約 200 天,喜溫、好光、但怕澇。
(1)據圖 1 指出南疆棉區的分布特點。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南疆盛產棉花的有利自然條件。
(3)請你為南疆地區開發利用水資源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答案】(1)沿河分布、盆地邊緣或山麓地帶、綠洲上。
(2)海陸位置:深居內地,遠離海洋,晴天多,干旱,濕潤氣流難以到達,符合棉花生長特性。
地形:四周高山,海拔高,終年積雪,提供灌溉水源;盆地平坦,有利于機械化生產。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儲存,殺死病蟲害。
河流:塔里木河提供了棉花生長所需的水源。
土壤:沙質,偏堿性,透氣性好,適合棉花并有利于棉花生長。
(3)采用滴灌噴灌技術;努力開發節水作物;制定相關制度,提高節水意識;污水回收再利用;投資水利建設,收集和儲存豐雨季節降水等等。
【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1)、據圖 1 可知,南疆棉區主要沿河分布、盆地邊緣或山麓地帶、綠洲上,因為這些地區水資源豐富。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南疆地區適合棉花生產的有利自然條件可以從海陸位置,地形,氣候,河流,土壤等方面回答。具體來說,從海陸位置:深居內地,遠離海洋,晴天多,干旱,濕潤氣流難以到達,符合棉花生長特性。
地形:四周高山,海拔高,終年積雪,提供灌溉水源;盆地平坦,有利于機械化生產。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儲存,殺死病蟲害。
河流:塔里木河提供了棉花生長所需的水源。
土壤:沙質,偏堿性,透氣性好,適合棉花并有利于棉花生長。
(3)、根據題意,南疆地區在開發利用水資源方面要做到發展節水農業,采用滴灌噴灌技術;努力開發節水作物;制定相關制度,提高節水意識;污水回收再利用;投資水利建設,收集和儲存豐雨季節降水等等。
【點評】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氣流不易到達,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溫差較大,日照時間充足(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氣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水資源短缺,成為發展農業的限制性因素。
32.(2021七下·淳安期末)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在當時的世界上聲名顯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喂)腹,腹飽而身斃。”
——《貞觀政要》(卷一)《君道》
材料二:
序號 史 料
① “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
②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1)材料中的皇帝是誰?依據材料指出該皇帝的“為君之道”,結合所學說明其經濟上的具體表現及治理效果。
(2)寫出史料①中歷史事物的名稱和用途。指出史料②的作者、稱譽及其詩歌特點。
【答案】(1)唐太宗(李世民)。為君之道:存百姓(愛惜民力,以民為本)。
表現: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效果:經濟發展,國力增強;開創 “貞觀之治”。
(2)史料①筒車,灌溉。 史料②杜甫、“詩圣”。
特點: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故有“史詩”之稱。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貞觀政要》”等信息,聯系所學,唐太宗的年號貞觀。材料一唐太宗的話體現了愛惜民力,以民為本的思想。唐太宗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2)史料①“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描述的是唐朝農民創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轉動車輪,使裝在車輪上的水筒,自動戽水,提上岸來進行灌溉。史料②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歌《憶昔》,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故有“詩史“之稱,杜甫被稱為“詩圣”。
故答案為:(1)唐太宗(李世民)。為君之道:存百姓(愛惜民力,以民為本)。
表現: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效果:經濟發展,國力增強;開創 “貞觀之治”。
(2)史料①筒車,灌溉。史料②杜甫、“詩圣”。
特點: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故有“史詩”之稱。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元盛世、貞觀之治、盛唐氣象等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開元盛世、貞觀之治、盛唐氣象等相關史實。
33.(2021七下·淳安期末)兩宋時期民族關系復雜,各民族政權之間和戰交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 33 題 圖1 第 33 題 圖 2
材料二: 兩宋存續期間,一方面與遼、夏、金及蒙元之間的民族戰爭幾乎伴隨始終……另一方面各民族與各政權之間通過榷場貿易、使團聘問與其他民間途徑,推進著相互間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融合。
——摘編自虞云國《大宋史視野下的民族關系》
(1)寫出圖中A、B 兩處政權名稱及其所屬民族。據圖指出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
(2)根據材料二概括當時民族關系呈現的基本狀態。寫出南宋時期最杰出的抗金將領,并指出其優秀品質。
【答案】(1)A遼-契丹族,B金-女真族。特征:民族政權并立
(2)關系:民族戰爭、和平交融。人物:岳飛
品質:精忠報國、廉潔正直、英勇善戰。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南宋與金的和戰
【解析】【分析】(1)和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契丹族建立的遼和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權。1125年,遼朝被金朝所滅;1127年,金滅北宋;同一年,北宋皇族趙構建立南宋;因而與南宋政權并存的少數民族政權有西夏和金。所以A、B 兩處政權分別是契丹族建立的遼和女真族建立的金。依據兩幅圖片及所學知識可知,遼宋夏金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2)根據材料二“兩宋存續期間,一方面與遼、夏、金及蒙元之間的民族戰爭幾乎伴隨始終……另一方面各民族與各政權之間……推進著相互間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融合可知當時民族關系呈現的基本狀態是民族戰爭和和平交融。南宋建立后,金軍經常南下騷擾,南宋著名將領岳飛組建了“岳家軍”,英勇抗擊金軍;岳飛一生廉潔正直,精忠報國,受到世人的尊崇和懷念。
故答案為:(1)A遼-契丹族,B金-女真族。特征:民族政權并立。
(2)關系:民族戰爭、和平交融。人物:岳飛。
品質:精忠報國、廉潔正直、英勇善戰。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宋時期民族關系復雜,各民族政權之間和戰交錯為主線,考查兩宋時期民族政治并立與和戰的相關知識。注意對圖片和文字材料的分析,掌握兩宋時期民族政治并立與和戰的相關知識。
34.(2021七下·淳安期末)文明因交流互動而發展,文明因封閉自守而衰落。回眸我國古代對外交往,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的特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朝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且具有持續性;對外交往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使節來往、留學生、貿易交流、宗教往來等。唐朝頻繁的對外交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東亞、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
——摘編自袁行霈《中華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自永樂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歷番國……大小凡三十余國,涉淪溟十萬余里。……由是海道清寧,番人仰賴者,皆神之賜也。
——摘編自《中國古代史資料選集》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導致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摘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1)列舉材料一中唐朝時期 “宗教往來”的兩件重要史實。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并簡述其地位和歷史意義。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清朝采取的對外政策及其產生的嚴重危害?
(4)綜合上述材料,以古為鑒,談談你對國家對外交往的認識?
【答案】(1)鑒真東渡;玄奘西行。
(2)事件:鄭和下西洋。地位: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
意義: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3)政策:閉關鎖國。危害: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4)對外交往能促進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促進國家的發展;閉關鎖國阻礙社會進步和發展;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
【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鑒真不畏艱險,六次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學界的尊敬。唐朝高僧玄奘奉唐太宗之命西行天竺,求取佛經,促進了中印兩國文化的交流。
(2)結合材料二中的“自永樂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歷番國……”,結合所學知識,1405到1433年,明政府派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來往,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
(3)根據材料三中的“……自清朝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 可知反映了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 對外交往能促進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促進國家的發展;閉關鎖國阻礙社會進步和發展;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
故答案為:(1)鑒真東渡;玄奘西行。
(2)事件:鄭和下西洋。地位: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
意義: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3)政策:閉關鎖國。危害: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4)對外交往能促進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促進國家的發展;閉關鎖國阻礙社會進步和發展;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閉關鎖國政策,解答時要認真分析材料及問題,緊密聯系教材相關知識,綜合作答。解答時注意認真研究題目,明確題目要求和答題方向是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閉關鎖國政策,綜合運用基礎知識作答,做到準確無誤;思維發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福泉市| 高唐县| 巧家县| 宝清县| 通山县| 阳信县| 襄城县| 盖州市| 交城县| 姚安县| 贵溪市| 密山市| 宁强县| 柳河县| 谷城县| 城固县| 定结县| 彭阳县| 收藏| 丰宁| 乌苏市| 深泽县| 张家川| 黎川县| 砀山县| 舒兰市| 米泉市| 揭东县| 临邑县| 凤城市| 永寿县| 仪征市| 博罗县| 海兴县| 土默特左旗| 额尔古纳市| 信丰县| 桐乡市| 中卫市|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