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學生讀本 知識點(word)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學生讀本 知識點(word)

資源簡介

第一講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第一節 幾代中國人的美好夙愿
一、 中國夢是跨越百年的偉大夢想:
1、中國夢的提出(由來):P2
2012年1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他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百年夢想的開始:緬懷先輩,感悟百年夢P3 苦難催生夢想;抗爭實現夢想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今天的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二、中國夢的本質:實現國家富強、 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含義)P4
3、如何認識中國夢?P5-6
(1)實現中國夢,就要建設一個富強的國家。歷史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就會備受欺凌;國家不強,人民的幸福生活將無法得到根本保障。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2)國家富強,是實現中國夢強有力的底氣與信心來源。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萍颊w水平大幅提升,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國家富強的表現、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
(3)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覺醒和振興之夢。中華民族遭受了逾百年的欺凌和苦難,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奮起抗爭,緊密地凝聚在民族復興的偉大旗幟下。
(4)中國共產黨肩負起神圣使命,團結帶領人民前赴后繼,頑強奮斗,終于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5)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國家富強與民族振興最終落腳點都是人民的幸福。人民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6)中國夢是國家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的統一,把國家、民族和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緊緊聯系在一起,是華兒女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我們都是中國夢的參與者、書寫者,并在民族復興的廣闊舞臺上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節 “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場接力跑
1、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設立的階段性目標:P9
新中國成立前夕,黨確立了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的歷史任務;新中國成立后,逐步確立了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即:實現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購房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改革開放以后,黨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的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構想;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分“兩步走”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2、“兩個百年”戰略目標是什么? P10
(1)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二. 科學規劃“兩步走”戰略
3、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P11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4、“兩步走”戰略安排P11
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5、“兩步走”戰略安排的意義P12
豐富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內涵,確立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具體路徑,提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更高目標;吹響了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進軍號。
第二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一、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
1.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P1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什么重要意義? P15
(1)意味著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2)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 21 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3)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3、新時代的科學內涵:P15--16
第一、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 第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第三、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第四、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第五、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4、新時代孕育新理論,新理論引領新征程P16--17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5、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P17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6、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內容釋義:P18--19
(1)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體現在: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2)發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存在有長板、有短板的現象,制約了整體發展水平提升。
(3)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區、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有變,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P19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謀劃發展、制定政策,要始終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既不落后于時代,也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P19
1.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P20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需要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2、我國的國家性質和人民的范圍:P21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我國現階段,包括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在內的全體人民,都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3、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P21--22
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脊梁,是絕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關鍵是在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要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的創造熱情;要堅持由人民群眾評判,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標準。
4、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P22--23
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最持久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戰爭、趕走外國侵略者;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切都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
5、中國共產黨始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P23--24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釋義:
發展為了人民,就是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發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既要堅持發展,做大“蛋糕”,又要讓發展更有溫度,努力分好“蛋糕”,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第3講 “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
一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P26
1、“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決定中國發展的“大棋局”:P26
社會生活包括方方面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行布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回應了新時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發展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作出科學而全面的指引,堪稱一盤決定中國發展的“大棋局”。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的形成歷程和完善:P26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摸爬滾打找到的。從改革開放初期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提出,到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進行系統闡述,再到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逐步形成并不斷完善。
3、“五位一體”戰略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中國P27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發展的總體布局,蘊含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就是不僅要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還要推動民主法治的健全、文化藝術的繁榮、社會秩序的穩定、生態環境的美麗,建設富強中國、民主中國、文明中國、和諧中國和美麗中國。
4、建設富強中國、民主中國、文明中國、和諧中國和美麗中國的內涵P27--30
富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要求,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們要貫徹創新、協調、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斷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民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政治建設的要求,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我們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和諧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社會建設的要求,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我們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證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有效維護國家安全。
美麗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進入新時代人民對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等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
5、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重要性:P31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個有機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只有堅持“五位一體”建設全面推進、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二、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牛鼻子”
1、“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戰略抉擇P32--33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握發展新特征確定的治國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抉擇。
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含義:P33
是指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3、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提出、相互關系和重要性P33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三大戰略舉措,對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發展才能有動力,社會オ能有活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才能有序運行,能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只有全面從嚴治黨,黨才能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也才能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
4、“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重要性P34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煥發改革精神、増強法治觀念、落實從嚴治黨,“四個全面”的主線勾繪出的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圖景?!八膫€全面”的提出,直指當前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牽住了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牛鼻子”,是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戰略重點。
5、 堅定“四個自信”P35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動力。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6、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納起來就是:P35--36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四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唯一正確的道路選擇。
7、“四個自信”、“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的關系P36
謀現代化之業、揚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執政之基,注定是一場艱苦的奮斗,更是一次豪邁的進軍。必須堅定“四個自信”,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解奮斗。
第4講 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
一 、“涉險灘”與“啃硬骨頭”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1、改革開放的背景、內容與各方面取得的成就P38--41
(1)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這次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面對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形勢,黨中央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改革開放(重要性)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是黨中央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次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
(2)改革開放的內容:40多年來,中國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出了一片新天地。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
(3)改革開放各方面取得的成就:P41
今天的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不斷躍上新臺階,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對外開放持續擴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大幅提升,國家安全全面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這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2.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P42--43
(1) 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遇到的阻力越來越大,面對的暗礁、潛流、旋越來越多。發展中的問題和發后的題、一般矛盾和深層次矛盾交織疊加、錯綜復雜。“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中國要前進,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別無他途。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總動員。我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過了不少“急流險灘”,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
(2)、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P43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環境越是復雜,我們越是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決不能回到關起門來建設的老路上去。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前進,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二、 中國之制與中國之治
2020年新冠肺疫情暴發后,在黨中央的領導指揮下,各級黨委和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各方面聞令而動全國迅速形成統一指揮、全面部、立體防控的戰略布局。廣大人民群眾生死較量不懼、千難萬險不退縮,或向險而行,或默默堅守,以各種方式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疤焓拱住薄伴蠙炀G”“守護藍”“志愿紅”等成為人們對抗去疫情斗爭的深刻記憶。
抗疫斗爭偉大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
1. 完善中國之制:P44-47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與完善:所謂制度,就是在二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規范和準則。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任何一種社會,任何一個國家,要保持長治久安、綱維有序,就必須有一套穩定成熟的制度體系。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千重大間題的決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边@兩句話是一個統一整體: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規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這個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在這個根本方向指引下,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就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新中國成立后,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改革開放后,我們黨在總結制度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體系。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我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照中國特色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體系:j黨的領導制度體系;k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l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m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n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o繁榮發社會主義光進文化的制度;p統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q共建共治共的社會治理制度;r生態文明制度體系;s黨對人民軍隊的對領導制度; “一國兩”度體系;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變政策; 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發生的刻我國全面推進各的推進各方面制度重加料學更加完實、國家、會方面首制度規范化、程序化。
2019年10月、黨的十中會対壁持和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案理體系相能力化作出了全面部、提出了確要求。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史成熟更知定型上取得明顯成就;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完,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2. 實現中國之治P47--50
(1)兩大奇跡: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中國特色會主義制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是經過中國人民苦苦追尋、不懈探索、接力奮斗,歷盡千辛萬苦形成的。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管不管用、有沒有效,實踐是最好的試金石。國家治理能力就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創造了世所罕見的奇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保障了我國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我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科技實力、國防實力、文化影響力、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保障了我國創造出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通過不斷完善和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利益協調、矛盾化解、訴求表達、決策參與和應急管理等機制,及時有效消除不穩定、不安全因素,我國長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
(2)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要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就要更加注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管理國家,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桥区| 南宫市| 澳门| 海口市| 河津市| 桃源县| 安康市| 贡山| 榆中县| 中阳县| 白水县| 光泽县| 马龙县| 寻乌县| 准格尔旗| 宁陕县| 宿州市| 天津市| 彭泽县| 张掖市| 台前县| 芦山县| 山东| 武邑县| 依安县| 安宁市| 剑川县| 改则县| 盐源县| 名山县| 江陵县| 莱芜市| 鄂托克前旗| 周至县| 和静县| 嘉祥县| 报价| 吉林省| 正阳县| 姚安县| 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