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九年級社會法治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1911 年 10 月 15 日,法國報刊刊載了一篇新聞報道,題目是《中國的革命,崛起的國家》,其中圖片有剃頭店鋪、起義者、武昌風光鳥瞰等。“中國革命”指( )A.戊戍變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戰爭 D.解放戰爭2.從國家統一的角度看,國民政府的“北伐戰爭”堪與美國歷史上的“南北戰爭”相提并論。北伐戰爭中,國民革命軍在湖南和湖北戰場上討伐的主要對象是( )A.袁世凱 B.張作霖 C.吳佩孚 D.孫傳芳3. 作為革命的宣傳口號,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的轉變,說明革命黨人( )①摒棄了狹隘的民族主義 ②仍然排斥其他少數民族③追求各民族之間的平等 ④視各民族為一個整體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需靂一聲暴動。”毛澤東這首詞播繪的歷史事件( )①正確貫徹了中共八七會議確立的方針 ②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③顯示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④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③④5.某學者指出:“這是一次強盜式的掠奪分贓會議,其結果是削弱了一批列強,催生了一些民族國家的追求新生斗爭”下列哪一選項符合“追求新生斗爭”意旨( )A.辛亥革命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C.埃及納賽爾國有化運動 D.俄國十月革命6.在中國古文中沒有第三人稱的女性代詞。提倡白話文以后,劉半農勇于破舊立新,以一句話為例,創造了“她”字——她說:“他來了,誠然很好;不過我們總要等她?!薄八弊值膭撛旆从沉耍? )A.辛亥革命傳播民主共和 B.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C.五四運動解放人們思想 D.新文化運動倡導文學革命7.2020年4月12日,推動中國實現從“化纖大國”到“化纖強國”跨越的東華大學郁銘芳院士走完了93年的“絲路人生”。他可能經歷的事件有( )①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 ②東北易幟 ③五四運動 ④一.二八事變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8.《百戰經典·偉大的會議》描述到:“一座城市,因為一次重要會議與紅色結緣;一座小樓,記錄著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從此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這次會議( )A.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 B.毛澤東思想成為黨的指導思想C.黨從幼年走向成熟 D.開始了改革開放9.印度詩人泰戈爾曾寫道:“在使人們斷絕邪惡的斗爭中,或許他(指甘地)不會成功,或許他會像佛陀和耶穌一樣遭到失敗,但是他的一生對子孫是一種教益,為此,人民永遠牢記著他?!痹娙巳绱嗽u價甘地是因為他( )①多次組織群眾性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②被印度人民尊稱為“圣雄”、“國父”③為印度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④創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論成為寶貴的思想財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0.遠離戰爭、珍愛和平是同學們學習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最大感悟。下列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1914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標志著一戰的爆發 B. 一戰以歐洲為主要戰場C.戰爭開始后,意大利加入同盟國一方作戰 D. 一戰中最慘烈的戰役是凡爾登戰役11.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漢陽造血染臺兒莊/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關/在戰壕中你我分享著一口干糧……”歌詞所反映的史實發生于( )A.北伐戰爭 B.抗日戰爭時期 C.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12.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簽署了關于實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寫道:“進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焙炇鹪撁钍菫榱耍? )A.突襲波蘭 B.進攻蘇聯 C.偷襲珍珠港 D.包圍斯大林格勒13.二戰期間,中國曾兩次與英美共同發表重要宣言或公告,這主要說明( )A.英美對日本侵華態度發生了根本變化 B.中國取得了與英美同等的國際地位C.中美英三國在對日作戰中需要相互支援 D.美英都致力于幫助中國打敗日本14.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提出的中國取勝的根本是( )A.國共兩黨精誠合作,維護統一戰線 B.反對“亡國論”和“速勝論”,堅持持久抗戰C.利用中國戰爭的正義性,爭取外援 D.發動全國人民,實行人民戰爭路線15.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中寫道:“當時,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的進攻主要集中在西翼:陜北戰場有21個旅,共20萬人;山東戰場有56個旅,共40萬人。兩翼之間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黃河天險阻擋住解放軍南下?!睘榇?,解放軍實施了( )A.戰略轉移,打退敵人圍剿 B.戰略防御,粉碎敵人進攻C.戰略進攻,挺進大別山 D.戰略決戰,發動三大戰役16.“北平城里的文物古跡都完整地保存下來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完全保住了,……雙方的軍隊都保存下來,雙方數萬發炮彈也都保存下來了。這就是傅將軍的三大功勞?!辈牧现小案祵④姷墓凇斌w現在哪一事件中( )A.重慶談判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7.1949年10月《人民日報》:“天色已晚,天安門廣場這時變成了紅燈的海洋……舉著紅燈游行的群眾像火龍似的穿過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歡里直至深夜?!焙瓦@一報道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新中國的成立 C.北伐戰爭的勝利 D.北平和平解放18.40多年來,中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找到了一條使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正確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今天,中國已經成為( )①第一大經濟體 ②第一大貨物貿易國③第一大工業國 ④第一大外匯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歌曲《走進新時代》唱到:“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未來……”我們人民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的標志是( )A.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B.1949年新中國成立C.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D.2000年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20.“想要住更好的房子;有更好的收入;有更優質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老百姓的這些想法反映了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 )A.實現共同富裕與區域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B.經濟發展高速增長和高質量增長之間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大題,共60分)21.(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表1:1913年 江蘇第一師范 表2:1923年 北京大學——據《考師范之笑話》上?!稌r報》 ——據朱務善《本校二十五周年之“民意測量”》材料二:陳獨秀指出,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封建倫理道德,阻礙了中國人民覺醒和社會進步。李大釗發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數千年前之殘骸枯骨”“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保護君主政治之偶像”......對于不和時宜的舊道德,“雖冒毀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br/>材料三:新文化運動和學生運動是互為因果的。新文化運動使青年們擺脫封建傳統思想的束縛,對國家危亡境遇的警覺更使青年們認真考慮……以什么思想來救中國。——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1)觀察材料一表一、表二,國人所崇拜的對象發生了什么變化?(2分)分析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2分)(2)據材料二,概括陳獨秀、李大釗對儒家思想的認識,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基于上述認識他們提出了什么觀點? (4分)(3)據材料三,概括胡繩的觀點。(4分)22.(12分)中國革命的道路漫長而又艱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剛剛成立了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材料一中的“繼續戰斗”是指哪一歷史事件 簡述該事件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3分)材料二:毛澤東說:“中國的革命,自從1924年開始,就由國共兩黨的情況起著決定的作用……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還未能完成的革命事業,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br/>為什么說中國革命是從1924年開始并由國共兩黨決定的?依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回答,中國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材料三:從大革命失敗到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的十年,是中國共產黨達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時期。這十年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僅善于總結人民斗爭的成功經驗,而且善于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依靠自己的力量糾正錯誤,把中國革命不斷地推向新階段。——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3)依據材料三,運用史實,證明“從大革命失敗到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的十年,是中國共產黨達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時期”的正確性(6分)23.(12分)歷史充滿選擇,歷史需要選擇,歷史也因選擇而不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選擇是尋找出路】(1)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一、圖二所做的歷史選擇是否正確?(4分)【選擇是承擔責任】表1:抗戰家書部分目錄 表2: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兵力分配表時間 人物1931年10月 僑居菲律賓華僑林錫國1936年8月 東北抗日聯軍政委趙一曼1937-1942年 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1942年5 月 赴緬遠征軍國民革命軍 第二〇〇師師長戴安瀾(附注:中國軍隊根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需要,于1942—1945年組織赴緬遠征軍與日軍作戰,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的日本侵略者。)(2))根據上述表格所濃縮的歷史,評價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并分析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歷史必然性。(6分)(3)綜合上述歷史選擇,從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啟迪是什么?(2分)24.(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紀錄片《中國1927》共有六集,依次對應北京、廣州、武漢、上海、南京、南昌六座城市坐標,每個城市承載一個主題,用全新的表達方式解讀不為人熟知的“那一年”。材料二: 材料三:寫出證明材料一中1927的上海、南京兩座城市承載的主題分別為《風暴》、《余波》的史實,再各舉一例抗日戰爭期間發生在上海、南京的事件。(4分)材料二中圖片反映的事件發生在材料三年代尺上哪一時段(寫字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發生的背景。(4分)概括出材料三年代尺所示的歷史階段名稱。這歷史階段期間,國共兩黨出現過怎樣的關系?從其帶來的影響中你可以獲得什么啟示。(4分)25.(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可能出現兩種結果:一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發達國家。二是出現貧富懸殊問題,導致經濟發展徘徊不前。后一種結果稱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自2010年我國人均GDP邁過4000美元,正式成為中等收入國家之后,短短幾年時間就翻了一倍有余,2017年我國人均GDP突破了9100美元,基于當前的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和內外條件,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上限 12000美元已成必然。然而,回歸到普通居民身上,情況卻不是這般樂觀。雖然人們的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進度卻趕不上人均GDP這一指標;而近年來經濟形勢的低迷與下行壓力的與日倶增,也直接削弱了居民收入增長的勢頭。材料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將“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作為國家發展重大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么時候邁過去,邁過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發展。我們有信心在改革發展穩定之間,以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材料一說明黨和政府必須堅持什么發展思想?這一發展思想強調的內容是什么?(4分)(2)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何重要意義?(4分)(3)請你從“改革”的角度談談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應該如何做。(4分)2021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九年級社會法治卷參考答案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5:BCBCD 6—10:DCCBC11——15:BACDC 16——20:CBDCD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大題,共60分)21.(12分)(1)從崇拜孔子、孟子封建儒家思想代表占據主導到崇拜孫中山、陳獨秀、蔡元培等資產階級革命家和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占據主導。原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抨擊了傳統儒家思想,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共同推動了民族思想解放也可以(2)認識:他們認為儒家思想維護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阻礙了中國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觀點:他們提出了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或者宣傳民主和科學。(3)觀點: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科學思想,后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五四運動提供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22.(1)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3分)(2)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正式形成。國共兩黨建立了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創辦了黃埔軍校;開展國民革命運動;進行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3)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通過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新道路;其間召開了八七會議,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中國革命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中國共產黨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召開遵義會議,糾正“左”的錯誤,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寫出3個史實,每個史實2分,共6分)23. (1)圖一錯誤(1分),慕尼黑會議簽訂《慕尼黑協定》,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頂峰,加速二戰的爆發。(1分)圖二正確(1分),《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是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1分)(2)貢獻:①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與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②中國堅持對日作戰,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地位和作用,2分)必然性:①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②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③國民黨愛國將士的英勇奮戰④海外華人華僑的支援(4點4分)啟迪:加強合作。、24.(1) 上海: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黨員和革命群眾。南京: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并繼續北伐。(2分)上海:一二八事變、淞滬會戰 南京:南京大屠殺(2分)(2)B 中日民族矛盾已成為當時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張學良、楊虎城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在西北結束與紅軍敵對局面。張、楊多次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均遭到拒絕(4分)(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關系:合作與交戰(對立、內戰、分裂)啟示: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25. 25.(1)①以人民為中心。(2分)②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2分)(2)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利于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等等。(兩點即可,4分)(3)全面深化改革,將改革進行到底;通過改革不斷完善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通過改革不斷健全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等等。(兩點即可,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