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教學目標1. 能夠區分生態系統中的各種成分,并描述各成分的作用及相互依存的關系。2. 能夠 說出生態系統中的存在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可以正確地書寫食物鏈,能夠準確的數出食物網中食物鏈的數量以及生物之間的關系。3. 會解釋生物富集的現象和危害,以及人類在治理環境污染過程中對生物富集的利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語言表達能力,加強學生環保意識和生命觀念,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4、通過分析生態系統中不同成分的數量變化后其他生物的變化,理解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理解生態系統中平衡與穩定。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理解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2)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書寫、物質與能量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流動的特點。(3)理解生物富集現象,能夠通過生物富集原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樹立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和生命觀念。 (4)理解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并且這種能力是有限的,形成環境保護意識。2.教學難點 (1)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書寫,通過學習能夠正確找出一個食物網中存在的所有食物鏈,以及食物網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2)生物富集現象的解釋(3)理解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以及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理解生態系統的復雜程度與自動調節能力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的第一課時,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們講的是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由什么組成?有幾部分?板書一、組成師:我們已經學過了生態系統的組成,現在同學們幫我判斷一下我手中的這個“水煮魚”它是否符合生態系統的組成條件?(水槽中加入一條活魚、蔥、蒜)師: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都有了,那它到底算不算一個生態系統呢?先別急,這個問題等講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我希望有同學能夠利用今天所掌握的內容,用專業的生物學術語來給我解釋和答案。 2部分(生物與非生物)→4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1、符合,有蔥、蒜屬于生產者,魚屬于消費者,水、空氣屬于非生物,細菌、真菌屬于分解者。2、不符合,覺得不太像我們學過的生態系統,產生疑問。 以一個反例首先鞏固生態系統的組成,同時用一個假的生態系統讓學生產生疑問和困惑,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生態系統更深層次內容的欲望,為本節內容奠定了興趣和探索的基調。 食物鏈的定義及書寫要求 展示視頻師:視頻非常精彩,大家看到了什么呢?他們有關系沒有?是什么關系?在生態系統里,像這樣子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的一條鏈狀結構,我們就把它叫做食物鏈。請大家看到書21頁食物鏈的定義。板書 二、食物鏈 1.定義師:同學們通過認真閱讀書本的介紹,已經對食物鏈有了基本的認識,那么食物鏈該如何書寫呢?它又有哪些書寫要點?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觀看下面這個視頻,在觀看的過程中請所有同學注意記錄。播放微課。學生呈現觀看收獲,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食物鏈書寫要求并板書板書第一:范圍,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不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第二,方式,用→表示吃與被吃的關系,方向指向捕食者第三,起始,起于生產者,止于最高級消費者。鞏固練習:完成學案上與食物鏈書寫有關的三個題目,檢測學生學習掌握情況。1. 選擇題:下列四個選項中,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 )A.陽光→草→牛→虎 B.鼠→蛇→鷹C.草→兔→鷹 D.草←鼠←蛇←鷹2.根據俗語寫出其中所含的食物鏈: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3.根據三種生物的生物量柱狀圖寫捕食關系,請同學回答得出的食物鏈。根據學生寫出的食物鏈進行追問:師:為什么是少的吃多的呢?師:丙乙為消費者,消費者為什么叫消費者 它的有機物是從生產者甲來的,甲生產的有機物會不會全部給丙 甲自己的生命活動也需要利用,所以甲給丙的會少一點,丙給乙就更少了,也就是少的吃多的。其實在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制作的有機物中還儲著自陽光的能量,丙捕食甲,除有機到了丙體內,其中的能量也到了丙體內,那現在我們回過來思考,食物鏈的箭頭為什么一定要指向捕食者 可以代表物質與能是從甲到丙到乙,也就是物質與能量沿食物鏈流動。 認真觀看,細致做筆記。 聽講、筆記學生回答:我看到了老鷹吃兔子,我還看到了兔子竟然吃仙人掌! 思考和判斷 寫出兔吃仙人掌、鷹吃兔。 邊觀看微課,邊總結書寫要求:1、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用→表示吃與被吃的關系,方向指向捕食者3、起于生產者,止于最高級消費者。 觀看微課,通過微課的學習歸納總結食物鏈書寫的幾項基本原則 通過老師的講解,獨立完成導學案中各種吃與被吃關系的箭頭表達。 思考,嘗試寫出對應的食物鏈,并將寫的食物鏈與同學比較。樹→蟬→螳螂→黃雀 代表物質和能量通過捕食到了捕食者體內 通過極具沖擊力的視頻,讓學生瞬間感受到生態系統中一個最為重要的關系:捕食關系,為后面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做鋪墊。 訓練學生找到捕食關系,并能夠用正確的生物學語言表示這種關系,為食物鏈的正確書寫奠定基礎。 強化食物鏈的書寫,通過不同食物鏈的書寫,鞏固食物鏈書寫的基本要求 講練結合,讓學生對食物鏈的書寫由理解上升到應用層次 食物網 真實的生態系統中會不會只有甲乙丙3種生物呢 顯然不可能,老師給大家加了幾種生物,每個小組都有這些生物的照片。請大家小組討論它們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關系,并用箭頭連接好。連好之后填在第4題的方框內,再論旁邊的4個問題,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展示小組討論結果:通過實物展示和手機同屏展示小組合作成果讓其他同學檢查,得到正確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連得對不對。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里有許多交叉形成了一個網,我們把它叫做食物網,為什么會形成交叉呢 1.一共有幾條食物鏈 4條,分別是…2.最長的食物鏈是?3.最高級消費者是?4.草的物質和能量分別從哪來的?又會到哪去 我們可以看出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物質與能量不僅沿食物鏈流動,還在整個食物網內流動,板書。如果物質是難以代謝的有毒物質呢?請大家看到第4題,還是這個柱狀圖,請寫出食物鏈。展示正確的食物鏈,但不解釋。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痛痛病。提問:重金屬是如何到達我們人的體內的?為什么對人的影響最大?我們可否利用物質富集改善被污染的土壤我們把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的這種現象稱為生物富集,板書。生物富集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但最終威脅人類自身。 學生思考分析并開始討論可能出現的情況。 1、小組合作通過生物與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進行連線,通過連線得出相對復雜的食物網。2、結合之前學習過的有關食物鏈的知識,小組成員之間討論得出該食物網中有多少條食物鏈。分別是哪幾條?通過討論、辯解突破難點 3、思考物質和能量在這個過程中的變化 4、小組上臺展示。 1、通過生物富集作用,我們可以種植一些作物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并且對這些作物進行及時的處理,從而達到改善土壤質量的目的。2、思考環境保護對于人類自身的重要意義 從理論到事實,從簡單到復雜。食物鏈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采用了一種極端的手法,極度的簡化了整個生態系統,讓學生理解食物鏈的概念,但是由于生態系統各種生物的種類繁多,他們之間往往存在這更多更復雜的捕食關系,于是從理論到現實得到了食物網的概念。 食物網的書寫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此本節課的主要活動都放在了這個環節,通過有效的學生討論,突破重點難點。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簡單食物鏈草→兔→鷹中,如果一場瘟疫兔全部死亡了,鷹會怎么樣 如果是加入鼠、蛇形成食物網,一場瘟疫兔全部死亡了,鷹會怎么樣?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并且我們可以看出,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這種調節能力是無限的嗎?展示沙漠化圖片,當外界干擾超過一定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嚴重時會崩潰,所以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是由一定限度的,板書: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你還知道哪些生態系統被破壞的例子嗎 為了讓我們生活的環境地球變得更美好,我們可以怎么做 學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兔子全部死亡,鷹因為失去食物,最后滅絕。如果增加了蛇與鼠,鷹由于還有食物可吃,剛開始會減少,但由于蛇和鼠的數量增加,鷹的數量再次增加,不會滅絕。并且會保持相對穩定。 通過老師圖片展示,結合我們國家在治理土地沙漠化過程中的措施,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通過特殊情境的設置,讓學生得到兔子的數量變化是可以影響草和鷹的數量,黨兔子全部死亡,鷹也會滅絕,體現了生物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但是由于生態系統中生物成分復雜,一種捕食者往往有多種食物可以選擇,因此不會因為某一種生物數量的急劇變化而發生大的變動,引出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而且通過逐層遞進的設置,得到了生態系統越復雜這種能力越強。此時再給出反例得到了調節能力是有限的,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食物鏈與食物網的定義,食物鏈的書寫要點,物質與能量沿食物鏈流動,生物富集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那現在你能對上課開始老師展示的水煮魚是不是生態系統做出回答和專業的解釋了嗎?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嗎? 學生通過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思考為什么水煮魚不是一個生態系統,將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 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于生活,通過最后的問題解決讓學生理解水煮魚為什么不是生態系統,講知識上升到生活生產實踐中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