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科學《知識點歸納》五年級上冊精簡版第一單元 光第一課《有關光的思考》1.通常我們把那些自身能發光并且正在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2.(太陽)、(激光筆)等光源發出的光非常強烈,我們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們會對我們的(眼睛)造成傷害。3.(夜視儀)可以在“黑暗”的環境中,將人眼看不見的光轉換成電子信號,讓我們看到物體。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來自反射太陽的光。第二課《光是怎樣傳播的》1.我們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引起視覺效果。2.光是沿(直線)傳播的。3.聲音可以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但是光沿(直線)傳播,不能繞過障礙物。第三課《光的傳播會遇到阻礙嗎》1.光(能)穿過透明的物體。2.當光照射到一個不透明的物體上時,光(不能)穿過不透明的物體,并且會觀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體表面會發生(反光或反射)。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與光的(直線)傳播有關。4.日食形成時,日、月、地三者成一線或者近似一線,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們就看不到太陽,形成日食。第四課《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嗎》1.光在傳播中遇到透明物體或半透明物體時,能(穿過)或(部分穿過)物體繼續進行傳播。2.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當遇到不同的物質時會在界面處發生(改變)。3.海市蜃樓是一種光學現象。4.光線可以在(空氣和水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第五課《認識棱鏡》1.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的路線發生的變化,叫做光的(折射)現象。2.光由空氣斜射入其他透明物體,比如玻璃,也能發生(折射)現象。3.太陽光看起來幾乎是(白)色的,其實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各種顏色組成。4.雨后出現彩虹,除了需要太陽光和空氣,還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5.中國人在公元10世紀,把經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體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認識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五光石”或“放光石”相當于(三棱鏡)。第六課《光的反射現象》1.我們通常說的鏡子“反光”在科學上指的是光的(反射)。2.從鏡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為光發生了(反射)現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線)傳播的。3.我們能夠看到物體就是因為它們(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4.湖光倒影就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第七課《制作一個潛望鏡》1.(潛望鏡)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2.制作簡單的潛望鏡至少需要(兩)塊平面鏡。3.兩面鏡子可以讓光發生(兩)次反射。4.潛望鏡里面的平面鏡應該以(45)度角放置。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第一課《地球的表面》1.觀察地形圖時,首先要確定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在地形圖和地球儀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黃)色表示山地和沙漠,(白)色表示冰川。3.地球表面的形態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第二課《地球的結構》1.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厚度最厚的是(地核)。2.地殼是由巖石組成的,根據成因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3.地殼的不斷運動會引起地震和火山噴發,還會導致巖層發生(彎曲形變)。第三課《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2.地震會使巖層發生(彎曲)、(斷裂)、(錯動)。3.地震發生時,要保持清醒,頭腦冷靜,就地避險,不可冒然外逃。第四課《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1.地球內部感到深處,壓力越(大),溫度越(高)。2.巖漿中的大量氣體和巖漿,從地殼中薄弱地帶噴出,就形成了(火山噴發)。3.火山按照活動類型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4.火山噴發有害處,也有益處,如地熱資源,稀有礦物等。第五課《風的作用》1.空氣的流動形成(風)。2.與地震和火山噴發等因素相比,風的作用是比較(緩慢)、(溫和)的。3.風能是分布廣泛、用之不竭的能源,利用風能發電,可以保護環境。4.大范圍的空氣流動引起洋流運動,平街海水的熱量分布。第六課《水的作用》1.降雨的(侵蝕)作用會改變地表的形態。2.大江大河的下游往往是(平原),如長江中下游平原。3.沙洲是由河道分割成的小島,河水的(沉積)作用形成的。第七課《總結我們的認識》1.地面的巖石、沙土在(水)、(風)、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壞和侵蝕。2.在科學學習中,當我們無法參與真實情境的實驗時,可以采取(模擬實驗)實驗的方式。比如需要雨水我們可以用(把礦泉水瓶口戳幾個洞或者使用噴壹等)來進行。3.巖石被破壞和侵蝕的現象叫做(風化)。第三單元 計量時間第一課《時間在流逝》1.在遠古時候人們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晝夜交替形成的(天)成了最早的時間單位。2.(圭表)是古代科學家發明的度量(日影長度)長度變化的一種天文儀器。3.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方向)會慢慢地發生變化。第二課《用水計量時間》1.自制水鐘的水滴的速度是先(快)后(慢)。2.滴漏的滴水速度與(漏水孔)的大小,(滴漏中的水位)的高低有關。3.我們可以利用同樣會流動的(沙)來制作計時工具,如(沙漏)。4.古代有一種刻漏,主要由幾個銅水壹組成,又叫(漏壺)。第三課《我們的水鐘》1.滴水計時水鐘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受水型)水鐘;另一種是(泄水型)水鐘。2.自制水鐘中水流的速度先快后慢。3.水鐘一般是泄水型和受水型相結合進行計時。第四課《機械擺鐘》1.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2.同一個單擺在相同的時間里擺動的次數是(相同)的。3.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制成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第五課《擺的快慢》1.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長短有關。與(擺錘)的重量,擺動的(幅度)大小無關。2.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3.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制造了第一座帶擺的時鐘。4.伽利略是第一位發現擺的等時性的科學家。第六課《制作鐘擺》1.擺的擺動快慢只與(擺繩長短)有關。改變其長短可以改變擺動的次數。2.同一個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相同,稱之為擺的(等時性)。3.擺鐘就是利用擺的(等時性)來進行制作的,比較精準。第七課《計量時間和我們的生活》1.我國古代把一天分為(12)時辰,就是現在的(24個)小時。2.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方向變化來計時的工具叫做(日晷)。3.我們現在使用的掛鐘一般都是(石英鐘),計時比較精準。4.計時工具在我們的生活中用處非常大,比如跑步時就會用到(秒表)計時。第四單元 健康生活第一課《我們的身體》1.我們必須吃(食物),才能獲得能量,吸入(氧氣)是為了維持生命。2.(遺傳)、(生活環境)等是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3.(青少年)時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第二課《身體的運動》1.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關節更加(靈活)。2.臺燈上的蛇皮管類似于脊柱的結構,門窗上的合頁類似身體上的(關節),機器上的液壓動力裝置相當于(肌肉)。3.人體上肢做伸時運動時,上面的肌肉(舒張),下面的肌肉(收縮),骨頭繞著關節移動位置,手臂伸直;在做屈時運動時,上面的肌肉(收縮),下面的肌肉(舒張)產生力量,能牽引骨頭,手臂彎曲。第三課《心臟和血液》1.食物中的營養和我們吸入的氧氣,進入我們的血液后都將通過(心臟)、(血液)運輸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維持身體的生命運動。2.心臟由最有力的肌肉組成,心臟不停跳動,實際上是在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把血液從心臟擠壓到全身,又使(血液)回流到心臟。3.人體心臟的位置一般在胸口的(左邊)。第四課《身體的總指揮》1.(大腦)是人體的控制中心,被稱為人體的“司令部”。2.腦位于顱腔內,包括(大腦)、(小腦)、(腦干)。3.腦與(脊髓)相連,將彼此聯系著的神經分布到全身的各個部分。第五課《身體的聯絡員》1.把信號從身體其他部分傳入大腦的神經叫(傳入神經),大腦發出的命令沿著(傳出神經)傳到身體的某個部分。2.從“紙杯接乒乓球”這個游戲中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反應速度是(不同的)。3.腦是人體的(控制中心),主管人體的一切活動;神經是人體的(聯絡員),能把身體各部分獲得的信息及時報告給腦。第六課《學會管理和控制自己》1.我們的情緒有(高興)、(憤怒)、(驚奇)。2.(考試)、(學習)讓我感到很有壓力。3.長期的壓力會(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我們要學會(管理)壓力。(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減輕肌肉緊張,還能幫助人們擁有更好的(身體)。第六課《制定健康生活計劃》1.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身體的一個系統出現問題,會導致其它(系統)甚至整個身體、心理也出現問題。2.世界睡眠日是(3月21日)。3.疫情期間,外出活動時應該佩戴好(口罩)。4.2021年教育部明確規定3個睡眠時間要求,其中小學生每天睡眠應該達到(10)小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