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一、西方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㈠ 鴉片戰爭(1840.6—1842.8)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⑵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直接原因、導火線):林則徐虎門銷煙。⑷1841年初,英軍占領香港島。⑸1842年8月,中國簽訂近代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使中國喪失領土主權);賠款2 100萬元(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同時也使中國喪失關稅主權)。⑹影響(危害):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⑺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變化。⑻“落后就要挨打”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深刻歷史教訓。⑼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主觀上:①清政府政治腐敗;②中國封建經濟落后;③中國軍事技術和裝備落后;④清朝統治集團軍事指揮失當。客觀上:英國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達,力量雄厚,科技先進。根本原因: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㈡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0—1860.10)⑴發動者: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⑵火燒圓明園:英法⑶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⑷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占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㈢ 左宗堂收復新疆⑴1865年,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左宗棠率軍分三路進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于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后來,中俄兩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⑶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四)甲午中日戰爭 (1894.7—1895.4)⑴日本發動戰爭目的(原因):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⑵黃海大戰:1894年9月,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遭到日本艦隊襲擊。⑶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⑷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進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和清政府的財政危機);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進一步掠奪了中國的原料和廉價的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增辟通商口岸(蘇州、杭州、沙市、重慶,使帝國主義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等。影響: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⑸《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更有利于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反映了列強侵略中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⑹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后,軍備不足,裝備落后。(五)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1900年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指奧匈帝國)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1900年8月中旬,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兇惡本質。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主要內容:①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影響(嚴重危害):《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⑶《辛丑條約》是賠款最多的條約。⑷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說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從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得到啟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盛才能維護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的獨立;清政府腐敗無能;帝國主義本質是侵略;中國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爭史。二、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㈠ 民族英雄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⑴林則徐禁煙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⑵鴉片輸入的危害:①白銀外流;②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⑶青少年對毒品應持態度:珍愛生命,拒絕毒品,遠離毒品,進行力所能及的宣傳活動;依法律己,決不吸食、注射毒品;積極同各類毒品犯罪行為作斗爭。⑸虎門銷煙史實及意義: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6月25日才銷毀完畢。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⑹評價林則徐: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㈡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⑴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⑵1853年,太平軍占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⑶為推翻清朝統治,太平天國派軍隊北伐和西征。⑷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領。⑸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戰斗中,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嚴懲了洋槍隊。⑹1864年,由于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㈣ 民族英雄鄧世昌⑴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沖鋒向前,壯烈殉國。⑵“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這副挽聯是為了悼念民族英雄鄧世昌。㈤ 義和團運動⑴從1898年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掀起了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⑵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奮勇抵抗,在廊坊一帶把侵略軍圍困。經過激烈戰斗,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第六課 洋務運動1.運動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2.階級派別:地主階級洋務派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訢;②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4.運動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5.運動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6.運動口號:“自強”(前期) “求富”(后期) 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7.內容:⑴前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曾國藩創辦,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工業,中國近代第一個兵工廠),江南制造總局(1865年曾國藩、李鴻章創辦,洋務派開辦的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創辦,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⑵后期: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1872年李鴻章創辦),漢陽鐵廠(1890年張之洞創辦,中國近代第一個鋼鐵企業),湖北織布局(1889年張之洞創辦)。⑶籌劃海防,創辦海軍: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時間:19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⑷創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京師同文館(1862年奕?創辦)——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 目的:為適應中外交涉,開展洋務運動的需要。8.失敗根本原因: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布新而沒有除舊。9.失敗標志: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軍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隨之破產。10.運動性質: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11.評價: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開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