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守 護 生 命第四單元 生命的思考第九課 珍視生命9.1 守護生命自學導航:1.如何愛護身體?2.為什么需要養護精神?3.精神發育和物質支持的關系是怎樣的?4.如何養護精神?5.如何守護生命?一、愛護身體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關心身體的狀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視頻給我們什么啟示?青少年為何頻頻選擇自殺(2)隨著年齡增長、心智發育,我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在感受。當某些內心需要,如愛、被承認、被接納、尊嚴、自由等得不到滿足時,有的人經不住一時的挫折,容易做出過激的行為,甚至傷害自己的身體。視頻給我們什么啟示?發生地震自救方法視頻給我們什么啟示?(3)在生活中,我們會面對一些客觀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或一些人為災難。我們需要增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護方法。1.如何愛護身體?(1)關心身體的狀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關注自己的內在感受,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3)增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自救自護的方法:(1)流行性傳染病:①少出門,少聚集,外出時佩戴口罩;②注意眼睛鼻腔口腔衛生,勤洗手,洗手時使用洗手液或肥皂,用流動的水洗手;③如果出現咳嗽、流涕、發熱等疑似癥狀,應及時隔離,及早就醫;等等。(2)地震:①迅速跑到空曠地帶;②無法逃出室內時應盡量躲避在衛生間、廚房等空間相對狹小堅固的地方;③躲在課桌、椅子等堅固物體下面,待地震過后有序撤離;④如震后不幸被廢墟埋壓,要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等等。(3)溺水:①除呼救外,采取仰臥式,頭部向后,使鼻部露出水面,不要慌張,不要亂動,以免使身體下沉更快;②會游泳者,如果發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鎮靜,采取仰泳位,慢慢游向岸邊。(4)校園暴力:①沉著冷靜,采取迂回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 ②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激怒對方; ③上下學結伴而行等。二、養護精神“嗟來之食”春秋時齊國發生饑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飲食,對一個饑餓的人說“嗟,來食”。饑餓的人說,我就是不吃“嗟來之食”。終于不食而死。(1)我們每個人活著,除了要關注生理需要和身體健康,還要過精神生活,滿足精神需求。結合“嗟來之食”典故,談談我們如何養護精神?(2)處理好精神養育與物質生活條件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思考:王心儀的故事對我們有何啟示?感 謝 貧 窮(2)即使在物質貧乏、外部環境艱難的情況下,只要我們守住自己的心靈,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1)我們的精神發育需要物質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質生活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制約;(3)過度的物質追求、物質攀比,容易使我們喪失對真善美的體驗,丟失精神世界的財富。3.精神發育和物質支持的關系是怎樣的?《游子吟》結合視頻談談我們如何養護精神?(3)守護精神家園,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個人世界的充盈中發揚民族精神。4.如何養護精神?(1)過精神生活,滿足精神需求;(2)處理好精神養育與物質生活條件和外部環境的關系;(3)守護精神家園,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個人世界的充盈中發揚民族精神。5.如何守護生命?(1)關注自己的身體:①關心身體的狀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②要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在感受,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③我們需要增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2)關注并養護我們的精神:①精神發育,需要物質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質生活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制約;②守護精神家園,我們不能丟失優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個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發揚民族精神。課堂小結:守護生命愛護身體養護精神①關注身體,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關注內在感受,珍視肉體生命③增強安全意識,掌握自救自護方法(重點)①關注并養護我們的精神②精神發育需要物質支持但又不完全受物質生活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制約③我們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守護精神家園,需要發揚民族精神(難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1 守護生命.pptx 養成健康生活方式.mp4 發生地震自救方法.mp4 青少年為何頻頻選擇自殺.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