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呼吸作用》第一課時教學設教學內容:觀察植物的呼吸現象設計理念:本節課以演示和學生的探究為主,師生共同面對一系列的問題,通過演示,探究,討論等方法,使學生獲得圓滿的答案。教學目標:1.知識:觀察綠色植物的呼吸現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發生部位。2.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科學實驗過程中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四、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并向抽象思維過度的關鍵期,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對呼吸作用沒有直觀的感受,通過三個探究實驗,讓學生從現象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中獲得呼吸作用的基礎知識。同時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發生的部位的實驗也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新意識五、重難點和關鍵:重點:觀察綠色植物的呼吸現象難點: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發生部位。關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學習運用歸納和推理的方法。六、教學課時:2課時七、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礦泉水瓶,澄清石灰水,綠豆,針筒,燃燒匙,蠟燭,火柴等種子萌發時吸收氧氣所用器材,種子萌發時釋放能量的演示錄像,學生課前預習。八、教學過程引入新課:(觀看動畫)學生思考:為什么人下到儲存蔬菜地窖有時會暈倒?學生思考回答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就能解釋這個現象,讓我們一起來看以下幾個實驗:A 、甲、乙兩個礦泉水瓶中分別裝有等量的萌發綠豆和煮熟了冷卻至室溫的綠豆,在溫暖的箱子里放置一夜后,觀察蠟燭在甲、乙兩瓶中的燃燒情況。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回答討論問題:1、為什么燃燒的蠟燭放進甲瓶,就立即熄滅了?2、什么甲瓶會缺少氧氣呢 3、實驗中煮熟種子的作用是什么?4、為什么將實驗裝置放到溫暖環境中?5、分析實驗現象,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實驗創新,在家就地取材利用廢棄的礦泉水瓶和超市購買的綠豆改進實驗裝置。討論中引導學生判斷甲瓶里缺少氧氣,但不能得出“種子呼吸釋放二氧化碳”的結論,啟發學生為什么不能得出“種子呼吸釋放二氧化碳”的結論;如何驗證種子呼吸必須釋放二氧化碳呢?】B、 同學們,我們通過第一個實驗發現:甲瓶里的氧氣減少了,那么甲瓶里的氣體除了氧氣減少還會不會有其他的變化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以下實驗。甲、乙兩個礦泉水瓶中分別裝有等量的萌發綠豆和煮熟了冷卻至室溫的綠豆,在溫暖的箱子里放置一夜后,用針筒抽取瓶內的氣體,注入到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觀察石灰水的變化。播放種子萌發時釋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實驗,并回答討論問題:1、為何要由漏斗加水到玻璃瓶內 (老師的演示實驗是如何收集氣體的?)2、是什么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 3、分析實驗現象,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C、播放演示實驗三:種子萌發時釋放能量。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回答討論問題:1、甲、乙兩個保溫瓶內的溫度有什么變化?2、分析實驗現象,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3、產生的熱量是從哪里來的?4、煮熟種子為什么不能進行呼吸作用 【在學生認真觀察和比較的基礎上,重點引導思考甲瓶溫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熱量從何而來?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和總結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義打下基礎。】小結:上述三個實驗的結果表明,萌發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時,不但吸收_______ ,釋放_______ ,而且還會產生_______。思考:萌發的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是不是所有植物的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呢 【進行“探究植物細胞的呼吸作用”的實驗前,先提出“是不是所有植物的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的質疑性問題,引起學生爭論和激發探究興趣后,再引導學生參加實驗探究活動。】活動:探究植物細胞的呼吸作用學生填寫表格: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步驟 材料 (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方案 預測實驗現象 預測結論甲 瓶 甲 瓶乙瓶 乙瓶得出結論:用新鮮的根、莖、葉、花和果實做實驗材料,都能觀察到植物的呼吸現象,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在日常生產生活有哪些相關現象?1、種子為什么要曬干再放入倉庫?2、為什么要松土?3、臥室內能不能擺放較多的盆栽?4、臺風過后,我們要街道要清洗,葉片為色魔也要沖洗干凈?5、臺風過后,為什么要排澇呢?【用本堂課學習的內容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學以致用,將課本的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九、板書設計呼吸作用第1課時一、觀察植物的呼吸現象種子萌發二、植物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產生熱量釋放二氧化碳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