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課題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生態因素的概念,并能說出生態因素具體包括哪些因素。 2.通過探究實例說出光、水、溫度等因素對生物生存的影響,理解生物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 3.舉例說明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節課的探究活動,初步體會探究的一般過程,體驗如何控制實驗變量與設置對照實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形成相應的環境意識,以及尊重生命、熱愛動物的情感。教學重點 區分生態因素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探究實驗活動中對變量的控制和對照實驗的設置,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教學難點 體驗探究過程,體驗變量的控制和對照實驗的設置,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引言:夏天,荷花開滿了池塘,常州就有以荷文化為主題的公園——荷園,放眼望去,碧綠的荷葉、各色的荷花,異常美麗。今天,我們作為“荷園考察隊”中的小小科學考察員,一起來荷園進行科學探索吧。 學生觀察并思考。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以身邊的景色、事物等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增加學習生物的興趣,帶領他們進入學習的情境。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 考察項目一:美麗的池塘里有哪些生物呢 考察項目二:以荷花為例,分析影響它生存的因素有哪些 出示資料:荷苗命薄遭魚咬食,“荷花池里放生”害花又害魚。 教師總結:此實例中與荷花有關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等。 (2)生物因素:魚、水草等。 總結幾個相關概念: ①環境中直接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作生態因素。 ②生物生活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水、溫度、空氣和土壤等。 ③生物生活環境中的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教師總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 學生:荷花、水草、浮游植物、魚、蝦、微生物等。 學生:魚、水草、陽光、水分、空氣、溫度等。 本環節承接導入,以考察項目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并獲取知識,給學生充分發展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探究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出示資料:干旱環境中的仙人掌和土壤中的蚯蚓。 問:此資料說明了什么 閱讀教材P10了解實例。 教師: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生物與環境和諧統一,才能感受到大自然之美。 學生: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生物的生存也能影響環境。 本環節由一則資料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結合書本例子,讓學生有更真實的感受。探究三、影響鼠婦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教師:有同學在荷花池邊發現了鼠婦,有的在石頭下,有的在荷葉遮擋的泥土下。 考察項目三:影響鼠婦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請你像一位科學家一樣,來進行探究。 活動:你的問題是什么 你的假設是什么 你的計劃是什么 你準備如何實施 你的結論是什么 1.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 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小組討論設計: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1)這個實驗我們要探究的是什么問題 (2)實驗探究需要哪些材料用具 (思考如何使用) (3)實驗時,應該在小盒中給鼠婦提供哪兩種不同的環境 除了光照不同以外,其他條件是否保持一致 (4)往小盒中放鼠婦時,應放在什么位置 為什么 (5)最后明確該實驗如何操作 實驗過程應注意哪些問題 (6)交流并完善。 3.實施實驗并記錄結果 4.實驗后討論 (1)為什么要用10只鼠婦做實驗 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行嗎 (2)為什么要計算全班各組的平均值 學生思考:影響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光以外,還有溫度、水分等。這些因素是怎樣影響鼠婦生活的呢 請同學們課后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注意:實驗時保持教室的安靜,實驗過程中不要碰撞紙盒,將鼠婦放入紙盒內后一定要過5分鐘后再計數。觀察時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實驗后請將鼠婦放回大自然! 本環節由學生發現鼠婦的實例,分析鼠婦分布的環境,之后進行探究實驗。首先介紹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讓學生首先有一個直觀的了解,之后通過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親身經歷,先思考、設計、分析討論問題,完善后再操作,自己感悟體會,通過自己動手動腦來獲得知識。同時使學生體會到實驗變量的控制和對照實驗設置技巧的重要性以及設置重復實驗的必要性。三、課堂小結 學生自主回顧本節所學所得。 使本節課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網。四、當堂演練 1.俗語說“魚兒離不開水”。對此最恰當的解釋是 ( D ) A.生物影響環境 B.生物適應環境 C.生物改變環境 D.生物依賴環境 2.“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是宋代詩人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詩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種非生物因素對鴨生活的影響 ( C ) A.陽光 B.江水 C.溫度 D.空氣 3.青島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有著豐富的藻類植物資源,海灣淺水處長綠藻,稍深處長褐藻,再深處長紅藻。藻類植物的這種分布主要受哪種因素的影響 ( A ) A.陽光 B.溫度 C.氣體 D.鹽度 4.海鮮館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種軟體動物)炒九層塔(一種香料植物)”,媒體報道九層塔含有黃樟素。(甲)小明認為微量黃樟素會導致癌癥;(乙)于是,他準備了兩組老鼠,一組長期喂含有微量黃樟素的食物,另一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兩組老鼠都沒患癌癥。 (1)上文(甲)應屬于科學探究方法的哪一步。答: 提出假設 。 (2)當實驗結果不符合假設時,說明假設是 錯誤 (填“正確”或“錯誤”)的。 (3)步驟 乙 采用的是科學探究活動中常用的對照實驗。 【課堂反思】 本節課從課前資料的準備,到課堂上的探究討論,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用同一個情境來進行教學,之后利用問題串層層深入,學生自己分析出直接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并且分成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通過資料分析,得出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并能影響環境。 二是本課有一個探究性實驗,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本課設計了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來獲得感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設計實驗過程中的討論,學生體會到實驗變量的控制和對照實驗設置技巧的重要性和設置重復實驗的必要性。同時挖掘教材內涵,為學生提供了熱愛生命、愛護大自然的契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