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課題 人和動物細胞的 結構與功能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闡明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等,說明其主要功能。 2.描述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重要功能。 3.區別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提高實驗操作技能:每個學生都能夠熟練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玻片標本,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并區分其各部分的結構特點。 2.通過小組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 2.識別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說出人和動物細胞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教學難點 1.區別動物和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2.描述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重要功能。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復習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教師選擇上節課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番茄果皮、果肉細胞的照片,請學生說出它們分別是哪種植物細胞,并能對照植物細胞模式圖說出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及功能。 學生思考:植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那動物體呢 人和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有哪些相同或不同呢 復習學生已知的植物細胞結構和功能,引導學生思考動物體是如何組成的,提出本課課題,并用PPT展示本課學習目標。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幾乎在施萊登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同時期,德國的一位動物學家施旺也在用顯微鏡觀察各種各樣的動物細胞。通過3年的研究,終于證明了動物體也是由細胞構成的。施旺指出:“整個 歸納總結:①不同的動物細胞在形態、大小上是不同的。例如,人的紅細胞是圓盤形的,而人的骨骼肌細胞是長梭形的;人的卵細胞直徑只有0.1 mm,而鴕鳥的卵細胞直徑可達到75 mm。②雖然形態各異、大小不同,但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卻是相同的。 通過各種人和動物細胞圖片的對比,學生能很清楚地認識到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一樣,雖然外在的形態和大小可能千差萬別,但基本結構是相似的。動物和植物體都是細胞的集合體。它們依照一定的規律排列在動植物體內。” 活動1:觀察人和動物的各種細胞結構 動物細胞長什么樣呢 教師通過PPT展示顯微鏡下的各種動物細胞,例如人精子和卵細胞、眼蟲、草履蟲、變形蟲、人骨骼肌細胞、人紅細胞等。 PPT展示課本P41圖3—4,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以及線粒體。 活動2: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實驗目的:以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為例,識別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嘗試制作臨時玻片標本。 提問:“為什么我們制作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中看不到線粒體 ” (線粒體很小,直徑一般為0.5~1.0 μm,長1.5~3.0 μm,低倍鏡下很難看到;線粒體需經過特殊染色才能呈現藍綠色;線粒體在不同動物的不同細胞中分布的數量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細胞中線粒體數量取決于該細胞的代謝水平,代謝活動越旺盛的細胞線粒體越多,這說明線粒體可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提問:“動物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可能有什么功能 ” 活動3:區別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主要不同點 任務一:你能將植物細胞內的結構與相應的名稱用線連接起來嗎 任務二:你能找出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結構的不同嗎 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區別聯系學生自學:閱讀課本P40~41實驗指導,明確實驗目的,每小組成員在組長的領導下清點實驗器材,并回顧顯微鏡使用及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方法,思考:(1)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動物細胞兩個實驗的器材選擇和實驗步驟有哪些不同 (2)為什么此實驗要用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生理鹽水),而不是清水 (3)你認為本實驗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為什么 學生討論并寫出實驗計劃,全班交流,并對實驗中可能存在的細節問題作出預設。通過大家的集思廣益制訂一份最佳實驗計劃。 學生依據實驗計劃,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玻片標本,并在低倍鏡下觀察其結構,畫出細胞的基本形態并注明各部分結構的名稱。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進行個別指導。 學生討論并參考植物細胞結構的功能,結合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說出動物細胞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思考:是否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 通過實驗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識別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并能解釋在顯微鏡下看不到線粒體的可能原因。能結合已有的植物細胞結構的功能推測動物細胞結構的功能。 通過討論加強知識的聯系,加深學生對細胞結構和功能統一性的認識。探究二、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重要功能 提問:在我們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時,你是通過什么結構來確定你所看到的是一個細胞 (細胞核) 通過提問引出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作用:含有遺傳信息,可傳遞遺傳信息等。同時指出并不是所有細胞都有細胞核,例如人的紅細胞。 活動4:資料分析:細胞核具有什么功能 資料一:將母羊A的卵細胞中的細胞核除去,然后在這個去核的卵細胞中,植入母羊B的乳腺細胞的細胞核,由這個重組細胞發育成早期胚胎,最后早期胚胎移入代孕母羊C的子宮,產下“多莉”羊的遺傳性狀與提供細胞核的母羊B一樣。(PPT演示圖解過程) 資料二:科學家用頭發將蠑螈的受精卵橫縊為有核與無核的兩部分,中間只有很少的細胞質相連。結果,有核的一半能分裂,無核的一半則停止分裂。當有核的一半分裂到16~32個細胞時,如果這時一個細胞核擠到無核的一半,這一半也會開始分裂。最后兩半都能發育成正常的胚胎,只是原來無核的一半發育得慢一些。 討論: (1)資料一說明了細胞核有什么作用 (2)從資料二可以看出細胞核還有什么作用 (3)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如果把細胞比作一個工廠,那么把細胞核比喻成什么才能既形象又貼切 歸納總結:大量的事實表明,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代謝和遺傳,因此,有人把細胞核比喻為細胞的“大腦”、細胞的“控制中心”。在農業生產中,科學家通過移植細胞核或轉移其中控制優良性狀的遺傳物質的方法,大量培育優良的動物和植物新品種。(圖片展示克隆技術和轉基因技術的成果) 學生結合課本P41~42內容,討論并交流,理解細胞核的兩個重要作用:①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在細胞的生長、發育中起重要作用。②生物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能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控制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性。 對于剛接觸生物學的孩子來說,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重要功能這部分知識是非常難的,新版本的教材也已經將染色體的組成、DNA和基因等概念轉移到八年級下冊。所以在本課中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資料分析和在農業生產上的轉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的運用舉例,強化細胞核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弱化染色體、DNA、基因等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三、課堂小結 1.動物細胞的結構 2.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別: 共有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 植物細胞特有結構: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學生自主回顧本節所學所得。 使本節課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網。3.動物細胞各結構的功能: 與植物細胞相應結構的功能一致。 4.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四、當堂演練 1.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 ( B ) A.細胞壁、細胞質、染色體 B.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C.細胞膜、細胞質、染色體 D.細胞核、染色體、線粒體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時,刮取細胞的部位和在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分別是 ( B ) A.口腔內側壁、自來水 B.口腔內側壁、生理鹽水 C.牙縫、自來水 D.牙縫、生理鹽水 3.在各種生物細胞內,其形態、結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結構是 ( C ) A.線粒體 B.液泡 C.染色體 D.葉綠體 4.“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由細胞中的什么結構決定的 ( D )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課堂反思】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合理、充分地運用了多個教學活動來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實現了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過今后還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多加努力: (1)更多地聯系社會生活,使生物課堂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2)注意課堂評價的多元化,及時全面總結學生的生物學習歷程,對于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