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植物光合作用的實質課題 植物光合作用的實質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說明綠色植物的細胞在光下能夠制造淀粉,同時釋放氧氣。 2.說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綠色植物的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植物在光下產生淀粉,同時釋放氧氣的實驗,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驗,提升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2.通過實驗探究,認同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點 說明綠色植物在光下產生淀粉。教學難點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歡迎同學們來到神奇的生物課堂,為什么是神奇的生物課堂呢 接下來請同學們觀看《神奇的光合作用》,找一找光合作用神奇在哪里 播放視頻:《神奇的光合作用》。 【提問】 光合作用神奇在哪里 帶著問題觀看視頻。 預設回答:光合作用神奇的地方在于可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 通過“神奇”字眼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再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展示圖片并講述】 綠色植物是一個巨型的“天然工廠”,能在光照條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為原料生產出產量巨大的有機物,養活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綠色植物是怎樣制造有機物的 讓我們通過“植物光合作用的實質”來了解植物到底是如何進行光合作用的。 【提出問題】 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是什么 (引入光合作用產生淀粉) 根據經驗回答:淀粉。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實驗:綠葉在光下產生淀粉 過渡:如何證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是淀粉呢 (一)實驗目的 說明綠葉在光下能夠產生淀粉。 (二)實驗原理 【提問】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淀粉),如何驗證綠葉制造的是淀粉 淀粉遇碘會變藍。 (2)綠葉制造淀粉的過程需要陽光嗎 怎么證明 設置對照(遮光和不遮光)。 (3)知道了以上信息,你能說說你如何進行實驗證明“綠葉在光下產生淀粉”嗎 (在同學說出自己的想法后給予鼓勵,并順勢提出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也做過這樣的實驗。) (三)實驗器材 【展示實驗器材圖片并介紹】 黑紙片、曲別針、大小燒杯、培養皿、酒精燈、火柴、三腳架和石棉網、鑷子、清水、酒精、碘液、天竺葵。 特別強調: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安全事項、應急處理。 (四)實驗步驟 步驟一:把一盆生長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提問】該步驟的目的是什么 步驟二:把經過暗處理的天竺葵的部分葉片從上、下兩面用小于葉片的黑紙片遮蓋起來,用曲別針夾緊。 【提問】葉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有何作用 步驟三:把步驟二處理過的天竺葵放在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 (3~4小時)。 【提問】葉子的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哪一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 步驟四:摘下被遮蓋的葉片,去掉黑紙片,觀察葉片的顏色變化。 步驟五:把葉片放入盛有適量酒精的小燒杯中,再將小燒杯放入一只已經加入適量熱水的大燒杯中,水浴加熱,觀察葉片顏色變化,直至出現黃白色。 【提問】 (1)本步驟的目的是什么 (2)酒精的作用是什么 (3)葉片脫色到什么程度 (4)為什么采用水浴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酒精 回答: 通過實驗證明。 用小學知識回答: 淀粉遇碘變藍。 思考回答: 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 在老師的帶領下認識桌上的各種實驗器材以及學習實驗用具的操作方法。 思考回答: 消耗葉片中的營養物質。 思考、觀察回答: 進行對照實驗。 思考、觀察回答: 不遮光部分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明確實驗目的。 掌握實驗原理,給學生思想發揮空間。 熟悉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認識主要實驗材料天竺葵,為接下來做實驗打好基礎。 通過提問的方式,一方面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幫助學生理清實驗步驟以及分析每一步驟的原因。 讓同學們大膽地猜想,發揮想象力。將水浴加熱特別突出強調,一方面可幫助學生了解水浴加熱的原理,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酒精的特點,引起學生的安全意識。特別強調: (1)酒精蒸發快,易沸騰,易燃燒,直接加熱容易發生危險事故。 (2)大燒杯中的清水和小燒杯中的酒精不宜過多,否則加熱時間較長。 (由于加熱需較長時間,學生可在本步驟學習完之后提前將酒精放在大燒杯中水浴加熱,節約時間。) 步驟六:用自來水沖洗葉片,再向葉片上用滴管滴加適量的碘液。 【提問】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步驟七:稍等片刻,用自來水沖掉碘液,觀察葉片顏色變化。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步驟一至三已于課前指導學生操作,展示課前操作過程。課堂上主要組織學生完成實驗步驟四到步驟七。(在各小組之間巡視) (五)實驗現象 展示實驗結果: 將染色清洗過的天竺葵葉子放到白紙上展示觀察。 不遮光部分:變藍;遮光部分:不變藍(還是黃白色)。 (六)實驗結論 【提問】通過該實驗結果可得到什么結論 沒有光照的條件下綠葉能產生淀粉嗎 結論:綠葉在光下產生淀粉。 【拓展】淀粉是一種貯藏大量能量的有機物,玉米、小麥、水稻等種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思考、觀察回答: (1)目的:使葉綠素溶解于酒精中,葉片不受綠色干擾。 (2)酒精的作用:溶解葉綠素。 (3)葉片變為黃白色。 (4)直接加熱酒精容易發生危險。 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小燒杯中加入40 mL酒精,在大燒杯中加入80 mL水,并將小燒杯放入大燒杯中進行水浴加熱。 思考回答: 檢測葉子中有沒有淀粉產生。 根據實驗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操作。 各小組展示本實驗小組的實驗結果。 分析回答: 結論:綠葉在光下產生淀粉。 沒有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產生淀粉。 提前將酒精水浴加熱,合理利用時間。 熟悉實驗步驟后再進行實驗操作,保證實驗操作準確,實驗效果明顯。 讓學生通過實驗結果總結結論,既得出實驗結果,也增強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探究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提問】綠葉通過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淀粉外,還能產生什么物質 【思考題】小明想設計一個實驗探究金魚藻在光下能否產生氧氣的實驗。他通過查閱資料知道:氧氣不溶于水且具有助燃性,即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為此,他設計了一個探究方案。請將實驗的正確步驟,用字母表示出來: A.把裝置移到光下。 B.把帶火星的木條插進試管。 C.把金魚藻放在燒杯里,再用漏斗和試管依次反扣。 D.將收集到一定量的氣體的試管取出。 該實驗的正確順序是什么 【演示】綠葉在光下產生氧氣的實驗。 【講述】地球大氣中的氧氣主要來自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正是由于綠色植物產生的氧氣,地球上的動物、植物等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 大多數同學能脫口答出:氧氣。 同座位同學討論回答:C→A→D→B。 認真觀看實驗現象,把理性知識與感性認識結合起來。探究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提問】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綠葉好比一個加工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淀粉和氧氣,那么這個工廠的原料是什么呢 播放動畫,讓我們來觀看一個小實驗——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小知識:碳酸氫鈉溶液能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提問】觀察漏斗和試管中出現的變化,想一想,產生了什么物質 怎樣證明 【討論】為什么要設置兩套實驗裝置 【小結】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原料。綠色植物的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轉變成淀粉。科學實驗還證明,水也是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原料。 【提問】你能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嗎 直觀地發現加入碳酸氫鈉的燒杯中,漏斗的液面下降了許多,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說明產生的是氧氣。 討論后認為:兩套實驗裝置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加碳酸氫鈉溶液能供給水生植物充足的二氧化碳,使植物產生更多的氧氣,間接說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大多數同學能寫出: 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氣 展示實驗結果,認識到實驗結果應實事求是的科學思想。三、課堂小結 學生自主回顧本節所學所得。 使本節課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網。四、當堂演練 1.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 ( A ) A.淀粉 B.蛋白質 C.脂肪 D.無機鹽 2.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是 ( C ) A.水分 B.空氣 C.光 D.溫度 3.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是 ( B ) A.線粒體 B.葉綠體 C.液泡 D.細胞壁 4.“綠葉在光下產生淀粉”的實驗中,把盆栽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其目的是 ( C ) A.便于檢驗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葉綠素 C.讓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耗盡 D.便于用碘液檢驗 5.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擋后移到陽光下,這一實驗的目的是 ( C ) A.使遮蓋的部分不進行氣體交換 B.遮蓋后可減少蒸騰作用 C.遮蓋與不遮蓋部分進行對照 D.控制遮蓋的部分釋放氧氣【課堂反思】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過程是微觀的生命活動,內容抽象,只能通過外在實驗現象來推理內部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把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實驗設計,主動參與實驗的設計與操作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探究后,學生提出的問題面很廣,設計方案很多,看得出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但這樣的教學設計的難度比較大。我們一定要以新課標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倡導探究教學”為指導思想,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放手地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并很好地組織了課堂教學。本節課建立師生平等的交流,教師客觀的分析、巧妙的引導,給本節課增加了亮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